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念池做的这个炒牛肉,肉却不是全熟的,如果以西餐论,应该是七分熟,肉里仍有一点点血丝,极大地保留了牛肉的鲜嫩。大火快炒,尤其是切得这么薄的肉片,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极容易炒的老了。沈念池对火候的把握很到位,尤其是要回锅的牛肉,要做到七分熟真的比炒到正好更难,而且显然这是她特意为之。
封白揉了揉沈念池的头发,直接开口:“说说呗,怎么想到这么做的?”“也没什么,就是淙淙说她吃了一份炒牛肉,用的是甜面酱的。”“甜面酱!?”高博和封白还没说话,其他几个师侄已经一脸惊悚,这是什么鬼?他们师爷好歹也是一方名厨,学厨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任性的做法。
不是说不能用甜面酱,关键是做法不对呀!中餐里同一样肉菜因为做法的不同,所要选用的部位不同,加入的配料也是不同的。如果是酱牛肉,那就要用牛腱子肉,牛腱子肉有弹性且筋多,烧出来很有嚼劲,最好不用酱,用了也要用黄酱;如果是焖牛肉,最好是用牛腩,肉质较嫩且有一层油脂,烧出来鲜美多汁,加上经过发酵的面酱,更是味道浓厚;炒牛肉,用的就的是牛里脊,肉质最嫩且没有肥膘,从来就是不加酱的。
看着对面六人一脸的难以置信,沈念池也能体会,她刚刚听韩淙淙说有甜面酱,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转念一想就知道了缘由。美国的中餐店要做牛肉,用的就是没放血的牛肉,但要用中餐的烹调法,又很难盖住牛肉本身的腥气,就只能用西餐的技法,多加料汁,为了表示是中餐,还得用中国的料汁。而韩淙淙吃得那份甜腻的蒙古牛肉就是放了甜面酱炒制的,牛肉的腥气太重,面酱的味道浓重,正好可以压制,且还要多放面酱,自然甜得要命,但是美国人吃得惯,只要看看美国人的身材就知道,他们对于甜味的接受度不知要甩出国人几条街了。
而沈念池受此启发就觉得可以反过来试试。刚被扫光的炒牛肉,用的就是中国的牛肉,已经放血,腥气很淡,牛里脊本就是做牛排的最好部位,且七分熟完全是国人能接受的程度,调味的过程中加了一点黑胡椒,完全是西餐的配料,用的却是中餐的大火快炒,很是新鲜,但要做到这份功夫,却是难得。
第十二章 翻背果与开学季()
师徒几人听完沈念池的分析;也觉得有理;各个皱眉深思;看来也是在考虑能不能将这个法子用到别的菜上。沈念池也不管他们有什么想法;看看窗外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韩淙淙;又去做了一份小炒牛肉;搭了一个小馒头;端出来给韩淙淙吃。
韩淙淙早就被香气馋得要命,见沈念池走出厨房,整个人扑了过去;也不管冒着的热气,直接伸手,哦哦哦;太好吃了;简直是好吃到要把舌头吞下去了。沈念池看她这个样子,直接转身走人;勾得韩淙淙屁颠屁颠地跟着她去了后头。
配着一个小馒头;将一盘牛肉吃光;还拿剩下的一小口沾光了盘底的料汁;韩淙淙摸着又鼓出来肚子;嗯;舒服。沈念池看着她这个样子,也是无奈,只得拉着她在院子里慢慢遛弯消食;酸梅汤却是不敢再给她喝了;东西虽好,多了也不行,这是养身之道,沈念池很是懂得。
两个人转了几圈,看着日头又有些毒了,这才回屋。韩淙淙从裤兜里掏出自己准备的礼物,递给沈念池。看着胖妞一脸求表扬的笑容,直接拆开包装,一条极具印第安风情的银饰吊坠,沈念池很给面子地戴上。嗯,很配,韩淙淙很是得意。沈念池也不跟她客气,知道是闺蜜的心意。
一上午就听韩淙淙在讲这次去美国的经历,沈念池大多数时间只是安静地倾听,韩淙淙也不是需要对方的回答,这一说一听就过了一上午。中午饭是高博做的,鳌山里采的松蘑炖土鸡,酱焖黄花鱼,醋溜土豆丝,再加一碟沈家秘制的酱萝卜,两碗米饭下肚,韩淙淙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减下来的腰围短短半天就又回去了。
韩淙淙在沈家住了三天,直到她爹实在是想得厉害,一个劲地打电话,又说到了七夕情人节,一定要跟自家的小情人一起过,这才说动了韩淙淙,准备回家。
七夕节,对中国人来说,虽比不过春节、中秋,但是满大街的情人节广告,也不管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倒是过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宣城人过七夕的传统却是一直保留了下来,家家户户都要炸面鱼儿、翻背果。
这里说的面鱼儿却不是那种形似小鱼儿的面食,而是跟炸油条有些像。面粉发酵好掺入煮熟的红瓤儿地瓜,反复揉捏切成小团,放入木制的模具一抹一按,反过来一磕,就是一条大鱼儿。热锅放半锅油,七成热,直接下油锅炸熟,一个个金灿灿的大面鱼儿就做好了。松软的面团、甜香的地瓜被热油包裹,外皮酥脆,内里甜香,很是美味。
韩淙淙油乎乎的手又捞起一条面鱼儿吃得津津有味,眼睛却不离沈念池分毫,两个人隔着块玻璃,一个拼命吃,一个认真做。
沈念池将白糖熔成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晾凉后摊在案上,反复揉捏,擀成薄皮,用刀切成一捺长、半捺宽的面块,中央划三刀,提起一端从中间的缝隙里穿过,一转一翻一抻一拉,定好型,下油锅炸熟,就是翻背果,形似老北京的姜汁排叉,只不过做法不同。
沈念池从一清早开始做,已经做了几大锅,拿出纸袋子分装好,高师兄、封哥哥、四个师侄,当然还有韩淙淙的,虽然她已经吃了很多。
韩淙淙很是满足地接过沈念池递来的两个大纸袋子,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吃又拿的。沈念池倒是不在意:“带回去给韩叔韩婶,你少吃点,太油了,容易增肥!”韩淙淙刚刚不好意思的神情瞬间变了,狠狠用眼剜了沈念池,哼地一声,转身傲娇地走了。正好被封白看见,顿时进入战斗模式。
沈念池也不管两人斗嘴,直接回了厨房,将废油倒进一旁的不锈钢大桶里。沈家规矩,炸制食材的油绝对不能二次使用,这是铁律,绝不能犯。什么黑油、地沟油,绝对不能出现在沈家食客的桌上。沈老爷子说了,一个厨子如果连油的安全和新鲜都不能保证,那就早点另寻出路,否则不光害人,最后肯定会坑了自己。做人绝对不能心存侥幸,做厨子更是不能,食客的舌头绝对是这世界上最厉害的兵器,一点缝隙,就能让厨子身死灯灭。
虽然沈家馆子主做海鲜,吃得是一个原汁原味,炸制这一项虽说不多,也不是没有,三五天就能收集一大桶废油。以前都是直接倒掉,后来沈念池在网上看到了做肥皂的方子,就直接废物利用了,做的还挺多,沈家几个师徒家里用的都是这些废油制成的,倒也省钱。
一晃十多天过去,八月底的宣城已是一片清凉,满街疯跑的孩子们也不见了踪影,没办法,暑假快结束了,一大摞的作业还没写,只能临时赶工。
沈念池检查了书包,拎着两大袋的翻背果,跟爷爷和师兄师侄告别,骑着小车去学校。一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聚成一堆,或是高声打闹,这明显是写完作业一身轻的;或者皱眉低语,嗯,也许正想着怎么蒙混过关。
沈念池推车进门,看到韩愈一微微点头,学校里知道两人师徒关系的并不多,虽说沈念池经常来看韩愈一,但大都认为是沈老爷子的嘱咐,毕竟韩愈一找到这份工作也是沈老爷子出面,不然宣城一中高门大户,即使是个看门的活,也是待遇不低,争抢的自然多,能不能坐稳也要看后台,所幸老爷子的面子还是足够的大。
七夕那日翻背果出锅,沈念池已经给韩愈一送过了,今天这两兜自然是给老师和同学的。沈家驰名宣城,宣城一中的师生自然也知道沈园,能够跟沈家大小姐在一个班,自然是有口福的。
沈念池刚一走进高三一班,自然有狗鼻子灵的瞬间围了上来。
“念念妹子,又带啥好东西来了,快快,给哥哥尝尝。”一米八的大个子瞬间化身哈士奇,只差个尾巴就能摇了。
“去去,别乱认亲戚,谁跟你哥哥妹妹的。”大个子刚准备上手,就被一群娘子军截了下来。乱糟糟的一阵,一大袋子的翻背果瞬间没了影踪。
韩淙淙睡了一个暑假的懒觉,生物钟还处于暂时停摆状态,好不容易被韩妈叫醒,又是一阵哈欠,堪堪在打铃前进了教室。刚进门就闻见了酥香的味道,瞬间吃货雷达开启,睁开眯缝的小眼一看,好嘛,全班六十人,除了两个,全都人手一个翻背果吃得正香。除外的两个人,沈念池,嗯,韩淙淙。韩淙淙瞬间炸了。
一个急窜,肥嘟嘟的身子很快到了自己的御座前,第四排中间,左边过道,右边沈念池。委屈着一张脸看着沈念池,沈念池也是上道,从抽屉里拿出剩下的两个翻背果递给了韩淙淙,吃货瞬间治愈。
小王老师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场景,全班五十九人嘁嘁喳喳啃翻背果,沈念池自己翻着韩淙淙从美国带回来的食物起源看得正欢,大大的讲台上放着油纸袋,半瘪,小王老师的眼睛瞬间亮了,嗯,挺上道,没都被抢了。
学生们看到班主任进来也没太多拘束,该吃吃,该喝喝。虽然高考压力大,宣城所在的省份又是孔老夫子的故乡,每年千军万马,实是全国之最,但是宣城一中的教学理念却并不死板,高考要顾,但是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不能丢。这样子上行下效,虽然学生平时学起来也是拼命,但是该放松的时候也是不能不会玩。
是的,要会玩。这个玩可不是简单的打打扑克、堆堆长城、杀杀僵尸了,要玩得巧、玩得精、玩得有学问,好吧,对于现任校长的这句话,大家见仁见智,但是宣城一中高人辈出却是实情,什么省长、市长、部长、总裁、总经理的,宣城一中自是不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