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物,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新闻上的标题,也尽是《张斯正式进入影视圈》,《新晋娱乐大亨张斯》,《四哥的新趣味》……
其他人只被简单地提了一下,或是直接掠过去了,仿佛他才是公司的主持者,令人哭笑不得。读者看了,也只“哦”了一声,反应并不热烈。张斯的身份,本来就有些复杂,在他们看来,这并不如何新鲜。
“张先生被人提到,都说是某公司,或是某组织的‘灵魂’‘精神领袖’。一方面,是对他才华与贡献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缺乏具体的管理能力。就像《桃源报》与《文娱行者》,都不是他主持的。即便是流亡海外的那段日子,佳作迭出,声誉盛隆,他也不曾打理过……”
————引自《张斯传》
“他从未想过管理上的事,当然,也是由于不擅长的缘故。好在总有人追随在他的左右,为他撑起一片安然的雨伞,使得他可以静心创作。奇怪之处则在于,这些人都是女性,无一例外。所以有人说,他的成功‘完全是由女人成就的’,倒颇有几分道理……”
————引自张仁《父亲的女人们》
张斯算是正式踏入影视圈了,却没有多少议论。
大家对于张泽浩的遭遇,记忆犹新,所以不愿多说什么,以免引火烧身。再者,有了千万的专辑销售,还有震惊华夏影坛的《活埋》,没什么人会质疑他的资格。便是他忽然导演一部大片,也只能使人稍稍吃惊一下。
也没什么人表示阻止,因为《万历十五年》还在热销,《神雕》尚在连载,读者也不好说什么。既然他精力充足,又何必阻挠他呢?
倒是一些影迷,忽然兴奋了起来。
《活埋》的新奇,在大家心里留下来极重的印象,影迷欢欣鼓舞,等待他的新作。猜想他既然有了自己的公司,不好不多拍点吧?在国内商业片的领域,那样浓重的风格特色,刺激惊险的节奏,尚是独一份的,别人难于取代。
所以影迷对于他的进入,表示好感。
“从今天开始,一位新锐导演,将挟着刺眼的光芒,登临大陆影坛。同志们,鼓掌欢迎吧,为了将来的王者!”
“四哥,不要吃饭睡觉了,浪费时间,今天就开工吧……”
“表示为《射雕》粉丝,可以改编哦,一定赚的!”
“喜爱《活埋》,希望看到续集……”
“……”
这里的许多建议,都是极为可行的。但张斯如今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找不到工作人员。虽然也成立了公司,但投资不大,之前又不曾慢慢铺垫,相当于从一个领域,忽然跳到了另一个领域。
人脉上有着不可避免的缺失,自然难于招到人。
一些非专业的,或是混了比较落魄的,或许对这个小小的公司有些兴趣,这还是看在《活埋》的巨大成功上。但这些人,绝不是杨雨薇期待的,所以都被拒之门外了。她既不提高薪酬,招揽人才;也不放低门槛,收容水平次些的人,实在令张斯搞不懂。
“薇薇姐,我们不会刚开业,就倒闭吧?”张斯问道。
杨雨薇穿着职业装,修身又精神,表现的却极为放松,端着咖啡,小口地品尝:“准备你的剧本去,别来这瞎试探我,姐心里有底。”
“好吧,”张斯耸耸肩,说道:“高智商的人,活在另一个世界,我们普通人不懂。”
“少埋汰我……”杨雨薇哼了一声,说道:“现在自然是风雨飘摇,艰难困苦,但只要熬过了这一关,往后的日子就好过了。高价招来的人,别人能用更高的价招走,至于那些低水平的,到了后来,只能拖后腿……我倒是不介意在需要的时候,很血腥地将他们撵走,只怕你心不够硬。”
“好了,好了……”张斯举手投降,说道:“不用跟我解释了,薇薇姐说啥,我就做啥,以后再也不问了。”
杨雨薇嘴角掠起一丝笑意,说道:“这样最好……下面的剧本,你好好花些心思,成功与否,在此一举。若是你失败了,我们还是卷铺盖,各回各家吧,也别出来瞎闹了。”
张斯敲着脑袋,唉声叹气地说道:“哪有这么容易,天天想,容易掉头发的。到时候变成‘地中海’,你再也不愿看见我了。”
杨雨薇呵呵一笑,说道:“你要是脱发,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张斯白了她一眼,么有说话。
“今晚有事么?”
“没事,怎么了?”
“出来坐坐……”
“聚餐?”
“不是,就咱两人。”
“嗯?听着跟约会似的……”
“怕老婆?”
“瞎说,定地点时间吧……”
“……”
skbshge
第十五章书迷活动()
小说的连载遇到了阻力,竟至于难以继续下去。
《神雕侠女》的悲剧意味,实在浓的很,即算普通的读者,也能清晰感受到。尤其小龙女受侮辱一节,民众激愤,似乎要把张斯活活掐死。再至杨过断臂,一对残缺的男女主人公,简直看的人惊心动魄。
那是一种悲壮凄美的情绪,始终在书中萦绕。
而在大陆,单以小说而论,再也没有一本书,能达到《神雕》这样的关注度了。每天每时,都会有无数的人,在静静阅读着。而他们形成的整体,将书中的情绪,无限放大,还是非常恐怖的。
当年,金庸写这本书时,曾得到读者警告。若是不改结局,就放火烧了报刊,或是再也不看《明报》了。由于正当他的报刊艰难困苦的时节,每一位读者,都十分的重要。考虑的实际的需要,他最终改了结局。
而《神雕》当时的影响,尚有局限,一者是金庸身份,比不过如今的张斯;再者,毕竟是在大陆连载,与局限在港台南洋一代,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也能推测出,张斯如今面临的状况。
南边的读者,也十分的气愤,可惜离的远,无法直接表达心情,只好一封接着一封地寄信,痛斥张斯的执迷不悟,责令他立即改正。信件纷飞,如雪花一般,每日涌进《桃源报》,由于数量过大,张倩依还特地寻了专人处理。
至于内陆的读者,就十分直接了。
他们站在《桃源报》的门前,等候张斯,举着显眼大牌子,上面写着:“祝张先生与冯女士百年好合”,后面则用更大的字显示:“速改《神雕》结局!”
人群拥挤,密密麻麻,完全将开阔的空出占满。
从楼前一直到马路对面,将别人家的店铺都挡住了。交通完全阻隔,无法通车,鸣笛声不断,吵吵嚷嚷,十分热闹。好玩的是,这些读者并不粗鲁,他们知张斯的办公室在楼上,便在下面唱歌。
一律全是情歌,均为祝福的话语,一首接着一首,完全停不下来。
对于路过的行人,他们热情邀请,希望能加入自己的队伍。这里既有桃源本地的民众,也有外来的游客,更多的则是从五湖四海,赶来的读者。南腔北调,唱着五花八门的情歌,宏大又有趣。
《桃源报》的人,刚见这许多人,吓了一跳,尤其一些女性,拿过电话便要报警。后来见这群人,温文有礼,并无粗鲁的举动,才稍稍放心。后面更是唱起了歌,仿佛是个比赛,接连不断,各方奇人异士,显出了神通。
先还只是个人的清唱,声音有限,听不真切。
至后则搬来了音响,并有许多爱好音乐,或是专业人士加入。于是,演唱组合出现了,乐队出现了,合唱团出现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事都出现了。《桃源报》的员工,逐渐放下了心,在一旁观望,一副看戏的神情。
当然,来示威游行的读者,也为他们准备了东西。
当《桃源报》的员工下班时,便被读者围住,领头的人会问他:“你支持张斯改结局么?”员工若是回答不支持,群众就将他们堵回楼内,不准离开。若是回答支持,则发一顶又长又尖的帽子,令他们戴上,然后便可以离开了。
帽子是纸做的,五颜六色,十分丰富,中间是三个同样的大字:改结局!
员工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表示赞同,嘻嘻哈哈地带着帽子,回家吃饭了。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竟然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所以桃源的街上,时常可见到三五聚集的人群,都带着奇怪的尖顶长帽,神态自若地走着。
人群一连几日,都不曾离开,并且还变着花样玩。桃源的员工,也被摆弄的奇形怪状,昨天戴帽子,今天统一穿志愿者服装,后天要绑着右手,像杨过一样地行走……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读者们除了唱歌之外,也有朗诵诗篇,演话剧等诸多节目,精彩纷呈,目不暇接。明明是一场游行示威,偏偏做成了文化活动,实在令围观的群众赞叹不已。
已经惊动了警察,他们来此维持秩序,结果发现秩序井然,根本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事。而《桃源报》的代表,也出来与警察交涉,请他们不要插手。警察见没什么事情,也就乐得看热闹了。
这样一件事,造成轰动,在意料之中。
所以只几日的光景,已经天下皆闻。报纸上已出现了连载的报道,就连电视新闻中,也有这群人的身影。此事一出,其他读者仿佛得到了讯号,有许多人买了车票,立即向桃源小城出发。
凤凰电视台的一期节目,做的便是相关内容,主持人与嘉宾闲聊,顺便将信息透露给观众。坊间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
主持人说道:“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事呢,挺有趣的。”
嘉宾说道:“确实少见,国外倒是有几例,本地的话,真是第一次。一来是我们没有这样的传统,再者也是因为没有遇到影响力巨大的作品。《神雕》我也在看,写的果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