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海洗心录-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命不能争,但运可以造,因为弱者认命,而强者抗命,故能者求命,智者造命。所以说与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正如我们追求的道业,不在能知,乃在能行。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一句话还得多行多走,不要怕危险,不要怕困难,人在家中坐,祸还从天下降呢,当就克服自己的恐惧心吧,记住了哟!”

    等九人好不容易出了这高山峡谷,悬岩陡壁,进入除仓后,正式进入八百秦川。

    李正自己算来已走过二趟了,所以一路带着众人游山玩水。不过一出秦岭,就真的没什么可看的。本来已进入十一月,天寒地冻不说,茫茫眼中,一片苍凉,黄黄莾莾,没点绿意,看得眼睛都发干似的,天上还吹着凛冽杀气,卷着黄沙往人嘴鼻里灌来。

    华灼、王清冰、唐萱、袁瑜,穿着一身厚厚的皮袄,并用一条围巾,把自己头脸全给包了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如同在秦岭深处,见到的黑白猫熊怪兽一样,怪模怪样,憨态可掬,惹得李正、武清流几个忍俊不禁,笑个不停。

第173章 游山乐水 自有天地趣() 
话说李正九人,一路上且行且停,漫无目的,想到哪玩到哪,玩到哪赏到哪,还顺路跑到终南山去逛了一圈。

    因为人们常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有人说指的就是终南山。

    这终南山因丽肌秀姿,千峰碧屏,深谷幽雅,景色幽美,令人陶醉。

    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所以终南山自古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又因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天下之阻”。

    春秋时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李正笑道:“我们在福如东海那里有座梅花岛,现在去看看这寿比南山的楼观说经台,这一东一西,一福一寿,倒也两全其美啊!”

    这当然只是玩笑而已,关键是来采一些药材。这里有民谣道:“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可见这终南山,果真是物华天宝之地。还有终南道派采炼的太乙金丹,那也是赫赫有名,乃道家不世外传的至宝。

    一行人倒没说要炼制那玩意,但采些药材总不错,顺便观赏这里的景致。

    王维曾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如此美景不来观看,枉过此行。

    楼观台里的老住持,本在后院打坐修炼,听外面弟子吵吵闹闹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怪事,就收功起身整理衣服后,走了出来叫住刚才说话声音较大的那名弟子,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一位小道童,只听小道童见礼说道:“拜见祖师,我们刚议论的是,这山下来了八九人,正在满山采药。个个长得不凡,男的英俊,女的俏丽。但有一个人长得奇怪,浑身发黑,如同黑鬼似的,所以大家觉得稀奇,故在这说道着,打扰师祖清修,弟子有过,请师祖治罪。”

    老住持一听这小童子的话,原来是山中来了一个全身发黑的黑鬼,行迹非常古怪。突然间想到一件事来,叫过这名童子,说带老道前去一看究竟。

    这老住持九月去过峨嵋山,也见到一个黑鬼,虽是远远一观,倒也印象深刻,莫非此人到了此山不成?

    出观一看,果然有七八人,穿行于峰巅之间,在四周高峰环列,青翠峭拔的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五峰跳来跳去,嘻闹中采着药材。

    因这一带富产药材,古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著名。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

    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

    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为之一开,心旷神怡。

    老住持看了一会,对那小童说到,你去把他们这行人请过来,就在独松阁里相聚。同时转身对另一个童子说到,你去准备点茶具,我们去独松阁会客。两位童子唱诺转身就走,老住持踱着步就向独松阁迈去。

    李正一行,在崇山峻岭里收获蛮丰,采了不少药材,准备下山去长安城时,一个小道童子走了过来,对众人说唱诺道:“我家师祖楼台观住持,有请各位道友去独松阁大台一聊!那里,就是那里只有一颗松树那里。”

    李正一愣,这什么情况?自己可没想过打扰这里,也就顺便看看这里风光,带几人游览景致。没想到这里的主人家热情好客,看样子也是诚心诚意,自己一方当然不能失礼。

    李正笑道:“多谢你啦,小道友,我们这就过去,烦请小道友前面带路!”

    这位小道童,眼睛始终不离李正,心里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此人会长得这么黑。平时里说别人黑吧,那只是脸上暗沉灰扑,难有这么黑的,简直就是刚挖完煤的一样。

    这带风景真不错,在小道童的带领下,李正一行九人边看边玩,来到独松阁,又上了观音大台上。

    只见前面一位老道,精神抖擞、气度不凡、气宇轩昂。满身的仙风道气,在这凛冽寒风中,仙袍歀款,衣袂飘飘,坐在一座古香古色的案桌后面。案桌上,还有一个红泥小炉,里面燃烧的松果,发着淡蓝的火光,烧得上面紫砂茶壶热气沸腾,不停的冒出一股白色蒸气出来,刚刚好,可以泡茶了。

    李正不敢失礼,连忙上前躬鞠作揖,叫道:“东海梅花岛李正,拜见仙长!”

    近之以观,这老住持看不出具体年纪,但满头银头染染,更显睿智以愚,博通究明,御明之运。老住持只是微微点点头,并打了一个请势,请李正几人坐下说话。

    李正又行一礼,小心地坐在老道对面,满心不解。自己很出名吗?还是自己凶威赫赫,惹人注意了?

    老道看出李正的疑惑,语气温润:“来者即是客,又同为道家,理应尽地主之谊,方是义务不失礼数。”

    李正哦了一声,自己认识他吗?不认识啊,肯定是他认得我了?难道就因我长得黑不成?呵呵,没想到长得黑倒成了标志!

    李正又站了起来,先给这位老仙长介绍了同行几位后,开口道:“既然仙长如此热情,小子我却之不恭,小子为感谢仙子的厚待,特献我东海梅花岛特产梅花茶,请老仙长品尝才是。”

    说完从身后包里拿出梅花茶来,递给随侍的那个小道童,并讲了烹茶的注意点。李正又笑道:“这梅花茶,要是能配上当年梅花树上的雪水,用来烹煮,更妙更香。可惜当时没有瓶子能装,等自己找到瓶子时,已没有雪了!”

    “哦!原来是这样,别急!恰好老道这里,倒还有一点去岁时收藏的雪水。柏霜,快去取来!”就听诺声答应,这位随侍的小道童,也就是这名叫柏霜的匆匆跑去取雪水。

    老仙长又对刚才带路的这位小道童说道:“柏露,你过来,重新换水洗壶。”

    这叫柏露的慌忙起身,拿起一把铁夹子,先把红泥炉上的茶壶给提了出来,并走到一边。顺手先左右摇晃一阵后,再将茶壶里面滚沸的开水,倒在一个土坑里。然后右手再舀起旁边水桶里的水,倒进去后再冲洗起来,一连三次,直把茶壶不在烫手时,才放到桌上小炉边,等着柏霜取来雪水,再开起重新煮茶。

    李正一看这柏露熟手熟路的样子,这老仙长一定长期在这里品茶。就算不请客,也会自己来这里,赏风品茶吧?

    李正看得一乐,觉得有意思,又看去取雪水的柏霜还没来,估计还得有会时间,才能品到茶了,就叫过唐煜取出那把破笛子,对老仙长道:“仙长,这是我在青城山游玩时,偶遇一位老前辈,教会我吹笛子。嗯,这天气不错,风景更妙,要不容我吹上一曲,为仙长添点乐?”

    “好!老道就洗耳恭听!”

    “呵呵,小子可不敢呢,这笛子有点破,容易走音,要是一会污了仙长双耳,请别怪罪才是。”

    说完将笛放在嘴边先试试音,觉得今天心感不错,又拿出曲谱来,正是斋心涤虑。李正翻了翻,找到一首简单欢快的曲谱,叫梅花迎春,于是呜啦呜啦的吹了起来。

    等李正一曲吹完,柏霜已取来雪水。旁边的柏露先取二个干透的松果,放在红泥炉里,引起小火来,再把雪水倒进紫砂茶壶里,盖上壶盖,轻提上去,放在红泥炉上烧起。

    这时袁瑜、唐萱也走上来,先取出紫砂杯子,一一洗了擦拭干净后,再给杯子里放适量的梅花茶,静等雪水煮沸后泡茶呢。

    李正一看时间还早,又笑道,那我再吹一首吧,请你们听听耍,要是吹得不好听,你们别怪我哈。于是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