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均衡一些。而中型坦克则要突出火炮。德国人已经准备研制一种7坦克准备一门7》 但是随后这个设计标准又被兴登堡否决了,因为他认为,在一国装甲部队之中,光为坦克就准备两种同口径不同身管的主炮实在是太过于奢侈了!虽然同意继续生产三号和四号底盘。但是显然并没有同意继续生产两种中型坦克!“我们的陆军中只用保留两种坦克就行了。一种是作为中型坦克的4号坦克,另外一种就是作为攻坚重锤的5号坦克。3号坦克这种性能落后的产物就准备退役吧。”兴登堡的意见很明确,4号坦克可以继续存在,但是3号坦克逐渐被4号替换,同时保留底盘用于生产其它武器。
经过一番商讨后,4号坦克依然保持主了德国主力中型坦克的地位。这种在徐杰眼中算是一个小号豹子的东东在未来的战争中一直是德国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而三号坦克因为底盘限制的原因,最终被改成了各种突击炮和反坦克歼击车。这些车辆一部分被编入装甲部队来弥补坦克数量的不足,但是更多的则是编成独立的突击炮营被分配给某些步兵师。作为救火队或者支援火力来使用。
三号坦克的衍生车系列最终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装备了7,所以坦克的高度被压低,即使算上上面的指挥塔也只有2。4米的高度。(比历史上的三突要高一些)同时加强了正面的防护,最终的3号突击炮正面装甲最厚处达到了10的表现甚至比4号坦克都要好。
第二种就是装备了10的武器和历史上的三号榴弹炮版突击炮相同,都是一门fh18型10击炮的备弹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备弹量高达50发以上。(历史上使用10炮弹。)这种突击炮始终是德国步兵支援的主力,是少数几种打遍全场的武器。
而第三种重要的改进型同时也是数量最大的改进型设计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地面作战,而是作为一种机动防空力量而设计的三号坦克底盘改出的自行高炮。这款履带式自行高炮不仅产量是最多的,同时也是各种亚型号最多的,最开始,德国人在这个地盘上安装了4门2是随后发现2又安装了两门4攻的过程中,这两种高炮在前期用来对付步兵和掩体的时候比打飞机的时候还要多!甚至协约国认为这两种战车就是专门为了清扫步兵和战防炮而设计的。
而另外一种改进型则是把8是,这种被称为犀牛的东东被后来德军步兵部队作为了防御装甲部队的核心。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时候,成员会把四周的装甲挡板竖起来抵御弹片,而在执行防空任务的时候会把挡板放倒,作为一个露天的高炮平台。德国人甚至还打算把10这样会极大的降低其它方面的性能所以最终作罢。
第四种改进型是以三号底盘改进的自行火箭炮。在这一点上,德国人比历史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把火箭炮定位为射程在迫击炮和榴弹炮之间,可以一次投掷大量弹药的武器。所以这个位面上德国的火箭炮射程达到了10拥有了比历史上喀秋莎更好的精度。而且德国人在3号地盘上装备了24联装的发射箱,其一波投射量等于两辆喀秋莎。不过这种履带式底盘的火箭炮生产的并不多。
除了以上四大类衍生车之外,德国人在后来还打算把10划最终还是被放弃了,其原因很简单,使用半履带车作为这种远程火炮的底盘会更好。而且和球形闪电、风暴、犀牛这样的高射炮不同的是,这种远程火炮一般不用伴随装甲部队在一线机动,因为较远的射程可以保证在对方的直瞄火力之外。能防弹片就可以了。而且更省油,速度更快,底盘更便宜。
最终在各种巧合之下,德国人建立了一套比历史上更完备的装甲兵体系。三号坦克和各种衍生车辆极大弥补了德国装甲兵力的不足,让德国步兵师也拥有了对抗对方装甲部队的力量。甚至因为大量突击炮的存在,导致了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德国师属牵引式反坦克炮的数量大减。只有到了战争中后期,德国工业无法满足陆军扩编的速度和战损的增加而重新增加大量的牵引式反坦克炮。
在重新设定了自己的装甲单位构型之后,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是乎又把眼光瞄上了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装备着3式底盘,其极高的速度给德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不少参战的德国官兵认为想要打中速度高达50千米以上的小目标实在是太困难了。于是乎陆军内部在设计这种步兵战车时甚至还出来一种速度就是防御的理念。如果费舍尔同志泉下有知的话,恐怕也会感到欣慰吧。德国人并没有直接照搬华夏的做法,而是结合了自己的需要在半履带地盘和轮式底盘之间踌躇。
感谢书友zhouyu1976、永恒的自然的打赏~~~,以及书友百事可乐、无上咒、f663026的月票支持~~~。(。。)你正在阅读;如有!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帝国铁马()
半履带车设计的初衷就是兼顾速度和越野型,论越野性能,介于履带地盘和轮式之间。。论速度同样高不成低不就。同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抗损性强一些,比如说战斗中一个负重轮被敲了,也许还能凑合着用,要是轮式战车的话,4个轮完蛋一个就彻底跪了。而轮式装甲车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省油、行程远、便宜。(当然了,想德国后期的234系列装甲车因为采用了复杂的8*8底盘所以造价会高一些,但是可惜作者没干货……!)而且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半履带车可以造的很大,比如说历史上2战德国人的18吨级半履带车。而轮式装甲车中最终的貌似就是12吨左右。(234系列。)
除了底盘之争之外,德国人对轮式装甲车的定位还纠结了一下,即是作为单纯的步兵运载工具呢?还是作为坦克进攻时的有利补充力量呢?前者强调对步兵的运载能力,而后者可以不装步兵,强调火力和防护。德国有现成的装甲输送车,但是都是敞篷的,而且火力只有一挺通用机枪,这点火力在进攻中根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德国人看到了华夏为装甲车装上了一门威力巨大的3装一门,但是随后他们就发现这门火炮相对于原有车辆来说太大了!算上炮架将近200kg的重量,还有弹药。再加上必要的防护什么的。直接把后面的步兵乘坐空间全挤占了。
如果仅仅是空间问题的话倒是也可以忍,但是很快,德国人认为作为一款装备了速射炮的战车仅仅只能防御弹片和机枪的火力是远远不够的。德国人不知道华夏的步兵战车什么防护水平。但是德国人认为自己的战车必须可以防御对方的机关炮射击。从成本的角度上来讲,你既然给这辆车弄了一个昂贵的底盘和一门机关炮外加5名左右的操作人员。要是让对方一回合扫掉的话那就太过分了。
不过随后德国人发现防御标准很不好定。想要防住3炮打出的330度的弹着角度打穿将近7是侧面怎么办?你要是用装甲围一圈的话这重量就蹭蹭上去了!
新型步兵战车的重量必须控制在14吨上下。最大越野速度至少要每小时35千米,公路速度最快要达到50千米。这就意味着这款战车需要一台至少200马力的发动机。当然,这是在使用半履带车底盘的情况下。你要是使用轮式装甲车的话。速度还会有提高。德国人最终决定在半履带车正面保持3御大口径机枪的穿甲弹攻击,之所以这样决定的原因在于协约国和华夏的武器构成中一般在大口径机枪和火炮之间存在一个空白。以华夏武器的威力,从德国人掌握的情报来看,华夏只有12。护,也很难挡住3御大口径机枪的级别上。
防护标准敲定了。然后就是武器了,德国人最终在考虑弹药携带量和物其中两等多方面要素后还是决定从空军引进现成的3行改进。不过很快,火炮敲定了,弹种问题又上来了,倒不是说德国人的3如何更换炮弹的问题!说简单点那就是,比如说一辆4号坦克碰上一个装甲目标,那么装填手直接将一发穿甲弹装入就可以了。碰上掩体或者步兵就用高爆弹。但是机关炮是用弹链供弹的,高爆弹和穿甲弹你怎么换?难道临时更换弹链?显然不太可能。空军的3。而德国人的装甲车显然还要兼顾反步兵能力,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使用复杂的供弹器不是没法解决,但是这个成本和可靠性实在是有些难办。于是乎德国人选择了一种较为粗糙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在弹链上每5发高爆弹配一发穿甲弹。反正机关炮射速快,每分钟几百发的射速足够让这门火炮在有效射程之内对任何性质的目标打出足够多的弹药。而且副武器的选择上,德国人同时为这款战车装备了两种口径的机枪,一种是和机关炮同轴的7。9大口径机枪。
最终这款被称为美洲豹的战车为德国的装甲矛头弥补了直射火力的不足。但是和后世的步兵战车不同的是,这款战车并不能搭载步兵,而是一款纯粹的以机关炮为主的辅助型车辆。和威猛无比的虎式系列和衍生车型颇多的3号系列相比,美洲豹战车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却是德国步兵最喜欢的直瞄支援武器之一。
和其它车型一样,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对反装甲火力的需求量也越大。在3号地盘产能都不够的情况下,美洲豹战车也被用来携带7战车的数量并不多。评价也不是很高。
除了半履带车之外,德国人还搞了多款轮式装甲侦察车。考虑到在中东和印度作战的情况,地域过于广阔,无论是履带式侦察车还是半履带车都存在行程和速度不足的问题。为此德国人专门搞出了鼬鼠型侦察车,虽然被称为鼬鼠,但是绝对不意味着这种战车火力差劲重量很小。这款重达14吨。使用210马力发动机,以及8*8底盘的战车拥有德国陆军武器库中最大的行程和最高的时速。在公路上可以跑出每小时90千米的时速,而在越野情况下也能跑出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而行程也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