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考虑到法国和华夏的关系一般。很难获得想要的技术和设计。同时美国人对科罗拉多级也不是很满意。所以法国人还是决定走布列斯塔尼级的老路子,和美国人一起研制新的一级战列舰。
法国人计划在1921年开工两艘装备16寸炮的战列舰,这级被命名为敦刻尔克级的快速战列舰保准排水量被定在3万8千吨左右,航速约为25节以上。武备为9门16寸l45舰炮。装甲防护要求强于英国人的胡德级战列舰。除了这级快速战列舰之外,1战中的空军的表现同样也引起了法国海军中部分高层的高度重视,在新的海上扩军计划中,法国人也提出来自己的航母设计。不过随后在海军部高层会议中。有人提出了疑问,既然法国海军主要是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战,那么在大西洋方向没有太过强大的敌人。而地中海过于狭小,几乎就在法国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造航空母舰吗?于是乎双方争执不下各执一词。航母建造计划被暂时搁置。
而法国人的扩军计划必然会影响到意大利。虽然相对于法国海军来说。意大利人还剩下不少家当,但是除了一艘从华夏购买的龙翔级战列舰之外,剩下的3艘卡拉乔诺级战列舰在各国的排名并不靠前,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两艘约克级战列舰,英国人的复仇级战列舰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以及美国的田纳西级战列舰从性能上来讲其实优于卡拉乔诺级战列舰,而且因为历次战争带来的伤害,给这级战列舰留下了相当多的隐疾。所以说意大利海军也打算更新一下自己的舰队。而法国海军新的扩军计划又让意大利感到了紧迫感。意大利人不会忘记。这场战争中意大利可从法国捞到了不少好处!
意大利的国力虽然不如法国强,但是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也远小于法国。再加上这场战争结束后,意大利除了4艘主力舰和一些驱逐舰之外也没剩什么了。所以补充战舰也是需要的。不过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意大利扩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意大利已经不再信任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了!信誉只能有一次!既然上一次,德国能听从奥匈的意见用给意大利下绊子。那么就绝对会有下一次,这一次意大利是运气,由华夏出面帮助解决了问题,那么下一次呢?而且从战略上来讲,意大利对现在的形势很满足,获得了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地区和北非的部分领土后,意大利没有太多的进取心了。所以对于德国旨在成立统一的同盟国舰队的意见并不上心,意大利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保住眼下的胜利果实,必要地时候用实力保证自己的中立。
而在战舰设计方案上,已经年事已高的维托里奥建议意大利仿制华夏的天津级战列舰,考虑到两国之间的海军合作,多少还是可以弄到一些资料的。所以决定以此为基础设计新船,因为经济情况并不好,所以意大利决定和法国开工相同数量的战舰即可。而在航空方面,意大利海军要比法国海军走的要超前一些,其中原因在于意大利高层意识到了能够真正对其它大国构成一定震慑的就只有海军,陆军方面意大利不要说和英法德相比了,连奥匈和俄国人都不如!不过好在有北部的山地作为阻挡,压力也不是很大。所以为了保持这支海上长剑的震慑力,意大利高层会竭尽全力来加强海军航空兵力建设,包括航空母舰。
而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奥匈帝国也在考虑自己的海军重建计划,毕竟现在的奥匈帝国只有1艘主力舰,而和德国战略情况类似的是,自从俄国倒台之后,奥匈的地面压力也变的很小,对陆军的需求也会降低,同时为了响应德国提出的东进印度的战略,奥匈帝国也急需对舰队进行扩编。这不仅仅是因为战败后的恢复性增长,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扩张倾向。
和历史上一样,奥匈帝国这一次也是决定抱德国的大腿,德国下一级战列舰如何建造,那么自己就如何建造。考虑到地中海其它两个海军强国都是计划开工两艘主力舰,自己开工一艘吧,实在没有面子,开工三艘吧,经济上又十分吃紧,所以干脆也开工两艘的了,至于航空母舰,奥匈帝国可是没什么想法。这东西德国人没搞过,奥匈没什么借鉴,更重要的是也没那么急迫。
除了这些国家之外,还有一个沉寂的国家也再次蠢蠢欲动,这个国家就是在沙皇俄国尸体上诞生的俄国。在德国的扶持之下,原俄国临时最终还是扫灭了国内一切的反对势力,虽然此时的俄国已经失去了北亚,整个中亚地区也纷纷,甚至就连俄国最精华的部分东欧都被啃掉了一大块,乌克兰也被从中分裂了出去,到现在,原本在世界上也算二流强国的俄国最终沦为了末流列强。不过仅看国土总面积的话,新诞生的俄国依然是一个欧洲大国!
在意大利出现反常举动后,德国认为需要弥补意大利海军缺失造成的影响,于是乎俄国变成了顶替意大利的绝佳选择,不过此时的俄国已经没有拥有海军的必要了,波罗的海是德国的内海,而黑海沿岸也基本和俄国无缘。不过作为德国一手扶持的,俄国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而考虑到此时俄国元气大伤国内纷争刚刚摆平的原因,德国对俄国的要求也很简单,主要是提供一些驱逐舰和轻巡洋舰以及潜艇就可以了。
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各大强国却为下次战争做着准备,绝大部分国家已经力不从心,英法两国已经在1战中流干了血,而德国奥匈意大利虽然获得了战争红利,但是消化这些红利也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资金也十分紧张。而美国和华夏虽然在经济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都想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自己的优势,无休止的军备竞赛的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对于美国和华夏来说,目前经济情况最好的就是这两个国家了,而这两个国家从地理上来看出现直接对抗的可能性极低,广袤的太平洋让双方都不能把对方怎么办,既然这样的话,那倒不如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肌肉有的时候只是为了震慑对手,为下面的和谈做准备。
至于英法德奥意等国早就希望可以通过谈判来限制对手的军备了,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没有数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巴不得大家都不造战舰,然后等到实力恢复后再展开军备竞赛,虽然各国的实力有强弱,但是最终都还是接受了通过一场谈判来终结军备竞赛的办法!
而这一次提出海军军备谈判的是美国总统纳尔逊,随后英法表示响应,华夏表示支持,而同盟国集团在经过研究后也表示可以接受,与历史上不同,这次参加海军军备谈判的国家更多,有华夏,美国、英法德奥意西班牙和土耳其一共九个国家参加谈判,当然了,后面两个国家是协约国集团强烈要求下加入的,因为对方是敌国,虽然实力不咋地,但是为了能彻底堵死漏洞也被要求加入谈判,而德国也要求英国的自治领的战舰吨位也加入英国海军之中。至于谈判的地点吗?双方约定后决定在唯一一个中立国华夏首都北京进行谈判。于是乎,在后世影响巨大的北京海军军备限制谈判缓缓拉开了序幕。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第二更奉上,求支持求订阅~~~。(。。)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会议前夕()
这次的会议与历史上有很大不同,历史上的会议不过是1战胜利者为了平衡彼此之间的实力,缓和矛盾而召开的。。。而这个位面上,因为双方战平,所以说参加会议的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是敌对的,双方之间的仇恨和争斗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消散。相反,他们将这次会议作当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个可以削弱对手的机会!至于华夏吗?在双方看来都是可以拉拢的对象,相对而言,双方认为华夏在海上没有扩张的企图,除了因为原德属太平洋群岛的问题上和美国小打了一次之外,(其中还是因为有日本的误导。)华夏在1战期间海上的行动完全可以用平淡来形容。而且因为华夏超强的实力,双方认为,如果能拉拢华夏制定一个对自己一方更合理的举动将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德国人认为虽然双方在1战期间也出现过勾心斗角的事情,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合作多余对抗。既然如此,那么继续月华夏配合来限制协约国自然是水到渠成的,而协约国认为在1战之前,华夏为了自己的利益倾向于同盟国集团是很在正常的,但是现在,同盟国集团进一步做大,难免会在一些问题上和华夏产生冲突,为此华夏不可能像原来那么支持同盟国了,在瑞士谈判的时候,华夏就出手打乱了德国的部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华夏政策的调整。
而在两大军事集团内部,同盟国和协约国也开始协调内部立场。其中作为同盟国中最强大的。无可争议的盟主,德国早在会议之前三个月就与奥匈帝国、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等4国代表一起在柏林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了。意大利虽然已经表现出一些异动,但是考虑到怎么着也算同盟国重要成员。这种打嘴炮的时候多一个盟友也多一点声音。而意大利虽然对德国有一定的提防,但是目前也不能和德国闹翻,于是乎以第谷为代表,意大利人参加了再德国柏林举办的同盟国内部立场协调会议。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我们与对手站在同样一个起跑线上的机会,英国人想要保持世界海军第一的地位已经不可能。在这场谈判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对等的原则,德国海军无论从吨位保有量上还是从国家未来的工业潜力上来看,德国应该拥有和英国对等的海军实力。而同样作为地中海最为强大的海权国家。意大利应该和法国拥有相当的海上力量。”说到这里,提尔皮茨元帅笑着对第谷海军元帅示意。
“而奥匈帝国、应该具有至少相当于意大利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