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要和石油巨头洛克菲勒挂钩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北洋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虽然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煤主导世界的能源格局。但是作为穿越者,徐杰对汽车、燃油锅炉等技术的重要性还是有相当的认识的。而按照现在的技术来看,开采本土油田实在有困难。而远东唯一有油田的就是荷属东印度。再加上徐杰打算为下一波新定制的战舰安装蒸汽轮机和油煤混烧锅炉,那现在原油的进口和储备就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当然还有燃油的冶炼和相关化工产业。

    而现在呢。洛克菲尔的石油托拉斯正好陷入了困境。虽然洛克菲勒可以左右美国的石油产业。但是你再猛,也打挡不住生产过剩啊!这东西和别的不一样,你有产品,别人不需要。你有啥办法?而现在洛克菲勒就碰上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石化产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石油冶炼水平很一般,质量比较差。

    但是北洋不怕这个问题,首先。这是一个长期采购合同,在短时间内不存在囤货的成本。其次船用锅炉这种东西是最不怕质量不好的燃油了,当年在2战中日本都可以把没有怎么加工的婆罗洲原油扔锅炉里。更别说经过冶炼的了。而就算一般船用重油要求也不高,质量差点就差点吧,反正是给船用。能源这东西永远都不嫌少,再加上现在石油产业在美国面临过剩,价格较为低廉,在这种情况下徐杰抛出的条件对于洛克菲勒来说自然有足够的诱惑力。再加上杜邦又有意向,两大集团领袖便联手筹划这件事情。

    而在美国政府内部对北洋的态度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倒不是说有些人对那个远东的国家有什么好感,而在于一些人是面对现实,而另一些人则属于意气用事。前者就是以国务卿海伊为首,而后者则是以麦金莱和西奥多罗斯福为首。前者秉承的原则是既然我们当初在外交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我们的失败和损失,那么我们就要改变它。而后者的逻辑则是认为既然有人阻碍了我们。那我们必须要和他分个高低。原本在政府和国会之中这两派人势均力敌。而在外力介入后,后者逐渐走向劣势。

    不过虽然接受了现实,但是颜面上的事情还要做的。卖战舰可以,但是必须在战争结束后才能考虑交货。卖物资可以。但是必须让俄国船舶运输。先不说运费问题,就冲现在俄国海军在远东的形势。俄国人就能明白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八成都要葬身鱼腹或者成为敌人的战利品!可以说美国人开的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即使这样,也需要俄国人用大量的金卢布来换取!而对于美国的华人华侨,美国政府和媒体也开始逐渐改变风向,为废除《排华法案》做足声势。

    而美国做出让步后,北洋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至少对于北洋急需的紧俏物资必须网开一面例如说军火和各种其它物资。而对于其它产品,北洋则给予了出英德意之外其它国家相同的待遇。其实总体而言,英国的资金,德国的工业产品和意大利的战舰已经足够北洋应对这次危机了。

    但是这种建立在共同对抗俄国基础上的同盟关系却并不稳固,原因很简单,英国人玩的是相互制衡,他不喜欢俄国人一家独大,但是同时也不希望北洋成为远东的主人,一旦英国认为俄国已经不足为惧了,那么反过来帮助俄国打压北洋也是绝对可能的。至于德国人吗?被称为德意志孔雀的威廉二世从骨子上也并不将北洋看成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只不过觉得北洋有利于德国获得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同时有助于消耗德国庞大的工业产能,仅此而已!再加上德国人已经在太平洋地区获得了部分岛屿,现在,他已经把目标瞄准了菲律宾。现在北洋还算强大,德国人保持了沉默,但是一旦败象初现的话,在徐杰那个位面上发生的山东教案将在这个时空重现!

    至于意大利吗?好吧,意大利虽然也算列强,但是这个列强的含金量和前面两家比可是差的太远了,意大利诚然对远东没什么想法,但是能从意大利获得的东西也实在太少了。想要依靠意大利来满足北洋发展的全部需要这几乎不可能。除去这些国家,唯一可以提供大量资本,工业产品和原料的国家就只有美国了。

    “如果美国不将手伸到夏威夷的话,那么双方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徐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而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美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崛起的速度却是可以限制的。不得不说在徐杰那个位面,美国人简直太顺利了,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就将古巴、菲律宾和关岛等地纳入囊中。而随后又占领了夏威夷。短短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在太平洋的布点。再配合美国的国立,在整个太平洋上,美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强大的国立是后盾,再加上有合适的跳板,为把太平洋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奠定了基础!

    而在这个时空中,徐杰的目的就是将美国的力量限制在美洲。最好能保持夏威夷的独立,最低目标就是将美国的力量拦阻在第二岛链之外!帮助西班牙打败美国舰队只不过是延缓了美国向外扩张的脚步,而真正可以将美国阻止的只有发展起来的华夏,可以预料,在未来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华夏将和美国围绕太平洋的霸权展开争夺!或许双方不至于刀兵相见,但是明争暗斗那是肯定的。但是绝不是现在,新的国家还没有建立,还需要发展,而美国在经历了大败后,需要医治自己的创伤。同时政府对于扩张也将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而这种短时间的宁静状态则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徐杰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来发展自己。等到战争结束在去谋划这些显然不行,而且虽然内蒙古和直隶都处于交战状态,但是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平静的。国家大就这一点好处,局部的战争不至于影响到全国的发展。北洋南方各省秩序井然,刘坤一张之洞他们也在等待结果。至于其他那些地方实力派,要么观望,要么主动和北洋联系示好。徐杰计划利用这次战争带来的巨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需要从国外采购大量的设备和引进相关技术。不光是高端技术,大量的民用中低端产业也需要引进。而这个时候美国产品的廉价就很有吸引力。这也是徐杰最终决定和美国妥协的根本原因。

    感谢书友不惑年华的月票支持~~~。

第四百三十六章 混乱的日本海() 
马卡诺夫现在很生气,异常生气!在4年前的战争中被打断脊梁的日本海军居然在俄国海军势微之时将整个日本海的运输线搞的一团糟!真当俄国海军不存在吗?老狗还有几颗牙呢!在悲剧的俄国海军也不是日本人可以惹得起的!

    话虽这样说,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让马卡诺夫颇费一番心思。首先第一点就是俄国海军的军舰数量明显不足!这些战舰都是决战向战舰,打舰队战可以,但是要是吧这些战舰派到日本海去寻找对方的袭击舰,却力有未逮。到头来费了半天劲抓住几只虾米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其次,马卡诺夫必须保证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现在战事吃紧,日本战区消耗巨大,这就决定了即使俄国海军最终将日本袭击舰全部消灭,陆上得不到补给的话也白搭!判断战争胜负的最终标准是战略意图是否实现了。

    在一般人看来,保证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和摧毁对方的袭击舰是完全等同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袭击舰会被摧毁,只要俄国舰队认真去做,早晚可以扫掉在日本海中的日本袭击舰,但是俄国陆军不能等,他们急需补给兵员和弹药。而且虽然马卡诺夫个人认为北洋舰队不会介入日本海的交战,但是这只是他的个人判断,如果在自己的舰队没有消灭日本袭击舰之前北洋舰队就介入的话,甚至说掩护日本人登陆北海道的话,那么整个驻日俄军和远东舰队就全完了!所以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掉日本的海上力量!

    “对了,还有两个大家伙也不能放过!”马卡诺夫揉了揉有些发紧的太阳穴,然后用俄文写下了春日和日向两个日本装甲巡洋舰的名字!“看来我们还要小心一些,否则的话说不定就会被这两个大家伙咬上一口!”马卡诺夫自语道,现在的俄国海军可是连再也不能损失主力舰了。

    亚速海型肯定不行,战斗力不如日本的新式装巡,剩下的两艘战列舰不行,航速跟不上,唯一可以吃定春日和日向的只有太子号和俄罗斯号。一旦遇上。日本舰队必败,但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上搜索日本舰队呢?这是个问题。

    “将军,其实日本人更加依赖海上运输,我们为何不效仿日本人也展开海上破交?埃森低声说道。在开战前,海军部就曾经提起了效仿美国人大量改造商船来骚扰北洋的海上运输线。并且为此专门在远东部署了一些特型商船以备不时之需。当时马卡诺夫想要通过决战来对抗北洋舰队。所以对此并不上心,但是又碍于俄国海军部的面子,于是便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改进这些特型商船。

    但是随着决战失败,俄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海上争雄的机会。既然正面交战打不过,那就只能攻击交通线了。再加上战舰都在维修中,大量的船员闲置,正好可以让他们在袭击舰上发挥余热!结果这一批给北洋准备的袭击舰就先对日本用上了!

    相对于日本的纯商船,俄国海军的特型商船可是强了不少。首先在水密性和储备浮力上就比日本船强上不少,后者的储备浮力高达30%,而日本货一般也就20%。虽然同样没有水线装甲,但是在关键处还是布置了一层7甲。而在火力上,俄国船普遍装备4门6寸或者4。7寸火炮,呈十字型布置在舰面上。同时还有一些6磅炮,所有的火炮都有炮罩提供防护同时在输弹通道上设置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