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1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战胜国的名头,但是实际获利会比较有限。想想吧,德国崩溃后,自然是靠近欧洲比较近的美英法三国获利最大,他们可以把西班牙变成自己的小弟,可以在意大利扶持一个傀儡政府,到时候第谷只能选择流亡或者俯首称臣。一个在协约国的扶持下建立的新意大利政权会亲华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要忘了英国在南亚和东南亚有大片的殖民地。而美国人则是华夏潜在的敌人。在德国人倒下之前双方都明争暗斗,当德国倒下之后,双方恐怕就要进入新的冷战了吧。

    想一想德国倒下后整个欧洲和中东的局势吧。俄国有可能收回1战中失去的土地重新成为一个可以比肩英法的大国,对华夏西部边陲是一个威胁。奥匈帝国必然崩溃从而分解成多个国家。而巴尔干地区也将按照美英的意志变成若干的小国。土耳其帝国会从历史上消失,关键的两河流域可能会落入到美英的手中,将华夏西进的道路彻底堵死在伊朗。而当尘埃落定之后。美英法三国就可以专心对抗华夏。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徐杰想看到的。

    对于华夏来说最好的情况是什么?英法在这场战争中遭到重创,殖民体系无法维持最终变成历史上的样子。华夏控制中东大部分地区并且在欧洲扶持一个亲华的意大利政府。奥匈帝国是要崩溃的。但是德国不应该过分削弱。他应该作为一个大国存在,以便继续牵制英法和俄国。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华夏可以帮助德国和奥地利以及其它在前同盟国崩溃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组成一个中欧同盟。以便维持欧洲的均势。至于美国吗?美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华夏要获得一个更好的优势地位,同时尽可能的限制美国的盟友。强而不盛的美国才是最好的美国! 徐杰用了十年的时

    间策划这个大局,绝对不是外界因素可以影响的。

    从战略角度上看华夏不能出兵,而从实际操作上看,处于内线作战并且兵力集中到一点的同盟国大军确实可怕。一想到近20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战舰徐杰就有些发虚。这个规模堪比莱特湾海战中美国舰队的规模了吧。如果论舰载机的话那是只多不少啊。即使你有一些技术优势或者些许数量优势,在这种火星撞地球一般的交战中恐怕也会损失惨重吧。

    所以华夏对德**事战略是这样的。当德国结束了西线对法作战后,德**团必定会兵分两路,其中一支将继续在北大西洋封锁英国。而另外一支舰队则将进入印度洋攻略印度。在印度作战,华夏离自己的补给基地非常近。而且只用对抗同盟国舰队的一部分,这个风险自然要小的多。而且在对抗德国的过程中,华夏还可以把自己的影响力逐渐投射到中东的大部分地区甚至是东南欧。为以后在中东和欧洲的布局做好准备。战争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利益的话还打个毛啊!

    因为各种原因,华夏最终拒绝了协约国的请求。不过虽然没有参战,但是备战是肯定的。华夏开始将自己的舰队向南部集结。苏默终于如愿以偿的担任了航空母舰舰队的司令,他将指挥由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进入三宝垄。空军部队也开始从内地大量专场到中亚的基地。不过为了避免过于刺激同盟国,空军数个航空军的部队进入的是2线基地,离德国人的外高加索油田还有相当的距离。准备最慢的是陆军。受到当初伊朗停战条约的限制,华夏在伊朗的驻军是有一定定额的。而华夏又不想一旦开战德国陆军感觉到威胁而集中力量北上攻击自己,所以陆军的集中相对缓慢。但是各处新的基地建设可是一点都没落下,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华夏要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华夏的不作为让德国人感到轻轻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德国很早就知道华夏和呃协约国之间存在各种分歧,甚至在伊朗战争后期这种分歧直接扩大到明面上来。但是他们并不确定在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华夏到底会怎么选择。毕竟1战时的教训华夏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开始美国人静待时机打算让英法俄三国和同盟国拼的两败俱伤之后才出手。而是直接一开始就上的话,恐怕现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不存在了。难道华夏就不担心同盟国打垮协约国之后而彻底压倒华夏?

    “华夏肯定会参战的。而且会站到协约国一边。他们和美国的想法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位华夏的掌权者认为他可以做的比威尔逊更好。他们也许会在1年或者1年半后参战。具体时间恐怕和我们攻陷法国息息相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兴登堡颇有预见性的指出了华夏的动机,而且他对力量的对比非常了解,如果法国失陷的话,那么华夏加入协约国集团还有机会和同盟国抗衡。而如果法国和英国都被打败的话,那么即使华夏加入也于事无补。毕竟华夏和美国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而同盟国是完全的内线作战。即使华夏和美国的工业实力强于同盟国,但是两者可以派驻的前线的力量却十分有限。所以华夏必须保住英国本土。而对法国则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毕竟只有法国完了,协约国才会惊慌失措,而华夏才可以从乱了阵脚的协约国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

    兴登堡的论断得到了德军高层的高度重视,同盟国和协约国就像两只准备展开厮杀的狮子一般,而华夏则是躲藏在树荫后面准备随时上来分杯羹的老虎。不过这只老虎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同盟国。而因为这个论断,德国人最终的战略敲定了。德国人决定在合适的时候延长法国战役持续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消耗同盟国。同时如果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力情况较好的话,那么德国可以考虑发动对英国的登陆作战!以便将华夏的参战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协约国那边在确定了华夏将不参与双方在欧洲的战役后,协约国高层中出现了一些震荡。首先炸开锅的是英国政坛,一些在野党和政客跳出来指出英国在伊朗战争政策的失误,英国政府过于利己的表现让华夏愤怒而选择了袖手旁边。但是随后以丘吉尔为首的执政党则指出华夏并不可靠。他们想利用协约国来消耗同盟国进而获得自己的利益。不过吵架归吵架,英国人的准备工作可不慢,在确定华夏不会参战后,英国人加快了在法国的驻军数量。甚至还将大量陆军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送往法国,以弥补本土军力的不足。

    而美国人的反应则比较平淡,罗斯福早就想到了华夏可能会在战争初期作壁上观。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同盟国的军力之强似乎超出了他的想象。不过他还是坚信,如果协约国能和同盟国在欧洲打成平手的话,那么华夏为了赶上利益的末班车肯定会在中东动手,虽然这个结局并不好,但是至少协约国可以收获整个欧洲和环地中海地区,也算是完成了8成以上的战役目标。

    感谢书友zhouyu1976、书友n2800b617dudutro的打赏~~~,以及书友空晨、德玛尼、stormer的月票支持~~~。(。。)

    。。。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大战爆发()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920+19年5月的时候。欧洲上空已经战云密布,按照当时人们的话来书,即使呼吸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只要一点火星就会导致爆炸。比利时、法国、英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在枕戈待旦,他们等待着揣测着战争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形势开打。双方都在考虑着彼此的部署,以便利用这最后的时间查漏补缺。德国人的大军已经呈一道弧形完成了对法国和比利时的包围。在东南部的缺口也让强悍的同盟国海军补上。同盟国缺乏的只有一个借口!一个点燃战争之火的契机。

    战争之神并没有让人等待太长的时间,或者按照协约国的话说,同盟国为这一天已经设计好了一切。1920+19年6月3日,一艘正在科西嘉外海航行的奥匈籍邮轮索菲亚号突然发生爆炸。在次日奥匈帝国就发表了声明,认为这艘邮轮是被协约国水雷击沉的。而协约国予以否认。不过双方都没有继续将嘴仗打下去,因为很快,奥匈帝国和德国就以此为借口向协约国宣战,双方直接跳过了嘴仗阶段,开始用火焰和钢铁来决定彼此的命运!

    6月5日。改变了历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也就在这一天,世界才真正感受到同盟国庞大战争机器的可怕。就在这一天,上万架德意志帝国※及其盟友的飞机从西面八方向法国涌来,在代表着帝国铁十字的机翼下,整个法兰西都在颤抖。整个世界都感到绝望!

    法国虽然不如英美,但是基础军事设施还是过硬的。法国人清楚的知道德国空军将作为进攻的先锋,同时也知道建立防空体系的重要性。在美英和华夏的帮助下。法国人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对空体系。首先他们在边境地区构筑了完善的雷达预警体系。这些雷达部署在各个高地上,附近还设有补盲雷达,几乎任何大编队机群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法国边境都不可能。法国人部署在前沿的大功率远程预警雷达甚至可以看到西班牙国境150千米处的高空集群目标!法国人对这套被称为瞭望塔的大型雷达体系非常自信,甚至有人戏称每天法国雷达兵只要坐在控制室里一边喝咖啡就可以知道德军前线空军的调动情况。

    除了有一双好眼睛之外,法国人还建设了一整套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每一个雷达站不但和防空指挥部有有线和无线两套通讯系统连接,就连一些雷达站之间也有通讯通道。将以往的树状通讯网络变成了现在的类似于网状的通讯线路。各个指挥部之间也是这样。这样就防止了某个指挥部被摧毁后,相应的防空情报系统就出现空白的现象。

    在这些防空指挥部的引导下,法国全国数百个机场的飞机组成的庞大机群编织了一张有史以来最为厚实的防空网,其密度远远超过意大利战争和伊朗战争中双方的空军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