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团,彭毅从表面上看似乎并不着急。他只是命令除了必要的防御部队之外,原本留在前线准备随时支援的机动部队趁着夜色或者有限的空军掩护撤回来。德国人的进攻做的滴水不漏,无论是正面的短促突击还是侧击对拥有大量战防炮、远程火炮和空军的德军似乎都无法奏效。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天,直到主防线前最后一道警戒防线被突破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对方的主防线很有特点,总体来说是两翼前突,中间凹陷的布局,两翼的纵深似乎大一些,而且距离上一道警戒线并不算远。如果我们选择从两翼动手的话,那么对方错综复杂的堑壕和工事就会把大量支援部队隔绝在后方,我们虽然能攻破对方的防线,但是想要填平这些堑壕,并且构筑足够多的炮位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如果我们攻击向着阵地中间攻击的话,则会受到对方两翼的夹击。我怀疑对方这样的布局是一个陷阱。”一名军官指着沙盘上的华夏主阵地说道。
“其实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对方两翼的阵地虽然突出,但是阵地正面修筑的防御工事并不多,至少部署的炮兵不会很多,大规模的修筑炮巣等掩体很难瞒住空中侦查的。而且就算突出部分,距离我军的两翼也有8千米左右。按照华夏坦克的越野速度俩口,他们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才能走完这段路,而且从情报上来看,在周围20千米的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华夏装甲单位。既然对方侧面没有太多的炮兵单位,附近也没有太多的重装甲单位,那么无论是用火力侧击还是发动装甲突击都无从谈起。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另外一名军官持反对意见。两翼包抄的前提是你要在两翼部署足够的机动兵力和活力,但是从情报上看,华夏似乎并没有部署多少。那么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了!
对于两个属下的争论,克鲁格并没有表示意见,因为此时他自己都有些拿不准,对方阵地中间凹下去,看似想一个陷阱,但是对方的布置又让这个陷阱有些不伦不类,这是华夏的主阵地了,无论如何,华夏都不可能轻易放弃。德国人的梯形攻击阵型火力凶悍,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地方展开这个阵型,而这个地方只有正对对方阵地中间的凹陷区才有。如果向两翼攻击的话,那么梯形的后半段就会被上一道防线的堑壕体系所割裂。火力发挥就会大打折扣,毕竟攻击中有近一半以上的火力是要自行步兵炮、重迫击炮这种单位来提供的,这些武器射程较近,想在对方沟壑弥补,甚至布满地雷的地方找一块平整的发射阵地可真不容易啊。
虽然白天华夏想要突击的话没那么容易,但是人家也可以夜袭啊,华夏肯定在阵地直接留下了一些通道,如果他们在晚上对前线部队来一刀子的话,那么情况可就不妙了,梯形两侧的斜边长度可是有点大,想要充分防御恐怕有些困难。目前,最稳妥的办法是先打下两翼,然后再打中间,但是可惜的是这样拖时间的话,对华夏更加有利,因为南线的进攻毫无进展,而华夏空军也在快速恢复中。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130529205827136月票支持~~~。。。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反击计划()
“能否破局,就看2天后的情况了!”彭毅看了看情报人员送来的文件后,自语道。到现在,彭毅终于在原则上同意了徐怀德的计划,但是并没有立即执行,在把总预备队交给徐怀德之前,自己必须保证在北线获得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至少能让德军在短时间内无力进攻,他才会把总预备队交给徐怀德。所以,他必须主动发动一次进攻。
华夏主防线的凹陷布局是这个计划中重要的一步,但是实际作用却和克鲁格想的有些大相径庭。这个看似陷阱的部署根本就是不陷阱,理由很简单,华夏没有在战线的浅层上部署足够发动进攻的炮兵和装甲力量。也许德国人能发现这个问题,但是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于是乎德国人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这就好比一个人能看见对面是一只纸老虎,但是潜意识中又不断提醒自己,对面的纸老虎是真的!然后德国人陷入了纠结。
这个布局的作用就是让德国人疑神疑鬼。而真正的后手却是在战线之外!彭毅非常清楚,在白天和德国人拼正面的话没前提,华夏方面除了坦克性能占优之外,其它全是劣势,无论是你是从正面冲击还是侧翼迂回都会被德军优势的火力打到崩溃!而且德国人不可能不把自己的侧翼护的严严实实的。所以,彭毅最终压根没打算在正面战场上做什么。他把重点放在了战场之外!
在这个代号勾拳的行动中,华夏将组织一支特别装甲部队部署在战线外围伺机而动。德国人虽然兵力相对充足,拥有6个师的部队。但是他们在攻击时把大量的部队集中在了正面,在让攻击矛头获得足够强大的火力和硬度的同时也削减了侧面的防御。但是却让两翼不够宽阔。不过在一般情况下这也不是问题。德国人的攻击部队是不断轮换的,在前线部队后面是一个个呈梯次部署的预备队。而德国人又掌握有制空权。如果华夏进行大范围机动的话,德国空军肯定能发现在地面上移动的装甲集群,然后从后面的预备队中抽出一支部队在侧面挡住就可以了,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都不是一个事!
“未来3天之内确定会阴天吗?”彭毅再一次询问身旁负责气象的军官。虽然成功的把德国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防线上了,但是代号为勾拳的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老天是否配合!德国人陆地上的视野被防线牵制中了,但是空中的眼睛可是一直存在。如果这个眼睛一直好用的话,那么从侧翼突击的华夏部队肯定会遭到德军的拦截!
也许有人要问这时候的天气预报靠谱吗?后世不少时候播放的天气预报都不怎么准,但是如果纵观历史的话。人们就会发现,在2战时候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的,草船借箭只是传说,但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利用恶劣天气突然转好的时间差发动登陆作战可是真实事情。盟军敢实施这么大规模的作战计划的前提就是天气预报准确。所以说,当负责天气情报的官员告知彭毅最多3天,少则2天的时间里天气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时候,彭毅才决定实施这次行动。
整个从左翼迂回的部队大概要行进100多千米。彭毅自然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天气上。所以彭毅为参加这次行动的所有坦克都装备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用其它车辆或者坦克上的红外大灯提供红外线,理论上可以看清700米内的物体。但是实际上也有500米的有效夜市距离,这个距离上虽然说打夜战玄乎一些,但是晚上行军还是能做到的。实在不行的话,就夜间行军。出现一些故障或者损失是难免的,就全当教学费吧!如果天气不好的话,恐怕在第三天天亮的时候。华夏参与勾拳的部队就要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下走完最后20千米。当然,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秦岳联系后,后者表示会提供有限度的空中掩护。
“根据情报显示。德国人除了正面进攻的部队之外,侧翼的防御比较有限,部队以机械化步兵和两个从奥匈以及土耳其征召的步兵部队为主,他们或许有很多火炮,但是布置分散,而且没有掩体和足够的步兵保护。我们将和空降部队的兄弟们一起展开攻击,这是一次九死一生的任务,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自己被击毁之前干掉更多的敌人!”曾经和周宣一起在意大利和胡贝打过一场的陶振宇担任这支装甲部队的指挥官。
这支部队的坦克数量并不算很多,只有30多辆,剩下的大部分车辆都是各种步兵战车和轮式突击炮。其中包括刚刚列装没多久的35型8*8轮式突击炮,这款战车上可以装备一门75mml30榴弹炮或者是一门75mml48反坦克炮。这款战车因为体积较大,所以带弹量也比较多,反坦克型的弹药携带量多达30发。之所以用大量的装甲车来取代坦克根本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行程问题,即使使用柴油机,履带式车辆的行程依然无法和轮式车辆相比。第二就是目标属性,在这次攻击对方纵深的行动计划中,陶振宇压根没准备和对方装甲部队死磕。德国人6个师中只有两个装甲师,这次突击后方碰到的坦克等硬装甲目标不会很多。
因为这次是敌后作战,而且理论上不会碰上太多的攻势,所以火力压制较好但是浪费弹药的火箭炮和迫击炮的携带量大大下降。剩余的少量迫击炮也以精度较高的线膛迫击炮为主。主要火力是各种机关炮和中小口径直射火炮,比如说英国人的6磅炮数量就很多。这种足够对付一版掩体,并且具有一定穿甲能力的火炮很受华夏伞兵和战车部队的欢迎。
整个部队包括45辆坦克。50多辆装备着57mm火炮即以上口径的各种突击炮,20余门自行迫击炮和大约30多辆各种步兵战车。而步兵部队则分乘50多辆各种车辆伴随部队前进。抛去坦克不算,这几乎已经把华夏北线所有能抽调的各种轮式战车和步兵战车都调过来了。可见彭毅对这次行动的重视。
在突破对方外围的警戒线后。部分部队将分散成小队对对方后方设施展开攻击,本着碰着硬的就绕开,遇上软的就咬一口的原则。尽可能的摧毁对方的物资仓库和支援火炮。各种运输车辆反而位居其次,因为德国人距离出发阵地并不遥远,他们的运力冗余还是很高的。“这次攻击将不再设定统一的推却方向,各参战部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路线进行撤退,我们会在约定的时间里在约定的地区为各位提供有限的空中掩护,祝大家好运。”在彭毅发给陶振宇的电报中,他最终还是给这支突入敌后的部队留下了一线生机。尽人事听天命。既然他们不畏艰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