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人间的修士-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秀宁接过李羽写的一沓纸张,封面上写道:“筹建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

    李秀宁翻看李羽写的稿子,和朝廷的公文有几分相似,但是没有什么空话。每一项,写的数据有理有据,说明了筹建开发区的好处,还有中间筹建开发区期间遇到的难题。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使用,职权的划分,对未来的前景预估,和以后产生的重大影响都一一写的清清楚楚。

    李秀宁看完整个分析报告,也对整个开发区宏大的构想,再次被打击到了。

    同时李秀宁看完李羽写的筹建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分析报告,吃惊的同时,也让她很无奈,很累。

    感到朝廷非常难办的事情,只要到了这个家伙的手里,很轻易的就能解决,而且每一件事情好像办起来还很容易。可是这个家伙就是不愿意为大唐献计献策。

    无精打采的返回公主别院,坐在梳妆台前看着自己的容貌,也无心整理,又想起了李羽给自己的筹建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

    又看了一遍,越看越觉的这个方案好,这要是办成了,最起码让大唐整个经济翻个几番,另外好多办法和建议居然可以让朝廷直接来使用。

    就连忙把李学义叫了过来,把李羽写的成立开发区建议递给李学义观看。

    李学义看完筹建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激动的站起来说道:“公主这个开发区要是办成了,不出十年咱们的收入超过朝廷几倍收入是不成问题。

    “啧啧,这哪里是建什么开发区,这简直就是作坊建设起来的新城市呀!这要是完全建成好,居然比一个长安城还要大的城市。”

    李秀宁苦笑了下道:“就不说收入超过朝廷收入的几倍,就是收入是朝廷的一半,我父皇都不会安心的,不行我要把这份方案交给父皇,让父皇决定。”

    (二更,今天就更新到这里,朋友们咱们明天见,接下来人间的事情,就是和突厥发生战争了。看龙凤帝国现在化军队怎么收拾突厥人。)

第211章突厥南下(求收藏)() 
“公主你把这份计划书交给陛下,陛下现在也不会信的,你忘了前一段日子和李羽和陛下发生的冲突了吗?你觉得皇上还会相信李羽吗?万一再给李羽按个想建国中国怎么办?”李学义连忙站出来说道。

    李秀宁微微皱眉,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啊。可是既然意识到了这份开发区的计划书对大唐有巨大的帮助,为什么不让朝廷借用那?

    “我不能因为父皇和李羽发生冲突的事情,而影响了朝廷的大事。就这样了,我马上就去皇宫回报。”李秀宁说完。就要迈步而去。

    李学义看李秀宁执意要去禀报,连忙站出来劝道:“公主现在皇上对李羽现在已经极度不满意了,你就不要在给他找麻烦了,不然你们两个迟早完蛋,咱们现在先干着,前二年也出了太大的成果,以后上了正路,到时候看情况再决定不迟。”

    李秀宁拿着开发区计划书的手无力的垂了下来,脚步生生地停在了原地,她也明白,要是把开发区的计划书要是送给父皇,就李羽和父皇的矛盾,会不会继续增大的可能?

    父皇因为李羽没有敬献发电机组和各类灯饰正在找想李羽的麻烦,还是不要送了吧!万一父皇说他打算建国中国就麻烦了,万一再引起剧烈的冲突,自己夹在二人中间,又是二头为难。再说了开发区大规模建设还需要二到三年,到时候看情况到时候再定吧!。

    想到这里,李秀宁完全冷静下来,有些可惜地说道:“可是这样的好的计划书,放着不用太浪费了。”

    “公主你是当事者迷,朝廷有了这份计划书,他们会用吗?而且没有李羽对开发区的指点,你以为开发区还能办下去吗?另外李羽对大唐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最初的制盐什么咱们就不说了,你看这近二年做的事情,新犁,水车,马掌,穿牛鼻子,还有现在的书院,工坊那个不是他指点下完成的,对了还有现在非常火爆的水泥,他要是以后和陛下的矛盾加深,李羽以后还愿意再帮助大唐吗?”李学义并不赞同李秀宁这种观点。

    李秀宁听了李学义的话,想了想李羽对大唐做出的丰功伟绩,沉声说道:“你说对呀,他默默地对大唐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万一要是和朝廷造成了冲突,以后没有李羽的帮助,学院,还有以后的钢铁厂,铁路就不要想了。”

    还有让李秀宁最担心的事情,要是因为开发区计划书的事情,因此让李羽和父皇造成了大的冲突,万一又是你死我活的结果,自己和李羽的未来也许就到此结束了。

    长安官道之上,突然一队八百里快骑鸿翎信使,由西向东疾驰而来。马背上鸿翎信使不停地抽打坐下的马屁,嘴上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八百里急报,所有人速速让开。”

    喊完之后,一队鸿翎信使疾驰的马匹疾驰而去。

    官道二测的百姓们看到着官道上的鸿翎信使,鸿翎急使他们可是惹不起,在官道上即使被鸿翎急使快马踩死,也只能算你倒霉。

    官道上百姓纷纷惊吓地,迅速逃离了官道。

    同时百姓们心里暗暗担心起来。因为从鸿翎信使今天不爱惜马匹来看,一定是边关发生了什么重大危机,才会如此模样。

    站在长安城城头的守城官看到了为首的鸿翎急使。大红色的盔羽在尘土中极为鲜艳,明白这是边关可能出大事了,连忙打开城门,并让守城的士兵,迅速清理城内的通道,让鸿翎信使赶快通过。

    顷刻间,城门口只剩下孤零零一个守城官,所有的守城士兵都跑去长安城内清理鸿翎急使的通道去了。

    鸿翎信使过去后。紧张的气氛开始是从城门一直向皇城延伸,没有多久,紧张的空气弥漫整个皇宫,之后逐渐有向整个长安城扩散的趋势。

    此刻正在太极殿办公的李渊接到鸿翎急使的急报,接过文书,小心翼翼地展开,每一字他都没敢漏掉。

    看完后吓的李渊心惊胆颤。

    处罗可汗亲自带兵二十万精锐突厥骑兵,打着为始毕可汗报仇的旗号,已经正北而下,一路上势如破竹从丰州…朔州—隰州(xi州),只用几天工夫已经进了关中,大军离庆州已经不到三天的路程。

    要是庆州再失陷,估计用不了几天,突厥的二十万人马就要兵临长安了!

    李渊想到二十万突厥骑兵在大唐的土地上肆意纵横,自己拿什么去抵挡。别说二十万突厥骑兵,就是十万,不,就是五万,大唐现在也不是敌手呀!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目前大唐关中兵力空虚。李建成此时正率大军在河北,最能打仗的老二儿子,却是在吐谷番和异族交战,关中目前兵力防守一般的小型战争还行,与凶猛的突厥大军。

    想到这里,冷汗顺着李渊的脊背往下流。

    过了许久,李渊回过神来,惊恐地大声喊道:“快点敲响景阳钟。”

    “诺!”

    一旁战战兢兢的内侍,回答完,连跑带爬的向皇宫城楼跑去。

    一会工夫,悠长的景阳钟被敲响,大唐的文武大臣们听到一般不使用的景阳钟被敲响,再想下刚才的鸿翎急使,都明白发生大事了,急忙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纷纷赶往皇宫。

    李渊坐在龙椅上,看到下方所有大臣们都已经赶到。

    李渊急忙拿出鸿翎急使的急报,沉声说道:“处罗可汗亲自带兵二十万精锐突厥骑兵,打着为始毕可汗的口号,已经正北而下,一路上所有城池失陷目前离长安只有十天的路程了。”

    所有文武大臣们听完李渊的陈述后,吃惊当场,整个太极殿瞬间寂静了下来,紧张的气氛弥漫整个大殿,所有的大臣们相互看看对方,发现对方同样是一脸紧张,无计可施。

    李渊看到寂静的大殿,紧张的气氛,内心更是不安起来了。

    “咳,咳咳。”

    李渊看到下边的文武大臣担心模样。没有敢有一个人说话,干咳几声。

    “各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都说说吧。”李渊愁眉苦脸的问。他起家之初就畏惧突厥人,起兵之前就向突厥称臣。

    只从二年前始毕可汗被打败,又被人射杀之后。由于处罗可汗和他弟弟,侄子因为争夺大可汗之位,突厥这二年并没有大举南下,有也只有小股突厥人过来骚扰边关而已。

    处罗可汗夺取到大可汗之后,迅速安定了突厥的内乱,这不就带兵大举南下,理由竟然是要替始毕可汗报仇。

    “陛下,臣以为处罗可汗说什么报仇,只是个名义上的借口,突厥以前不也是屡屡进犯关中,主要还是因为财富和人口都集中在长安,实因关中太过富庶,令突厥异族垂涎三尺。只要咱们焚烧了长安,将长安百姓迁移出关中,另找城市建都。以后突厥之危就可以迎刃而解。”宇文士及从大臣中,走出来大肆解说了一通。

    焚烧长安迁都,千百年来也只有董卓干过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董卓后来的下场证明,这样的事情不能做。

    而且假如焚烧了长安,关中民心尽失,简直就是昏招吗?

    宇文士及这话一说,朝堂上下瞬间就又是一片寂静。

    下边的人都在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赞同他的意见的,而且纷纷嘲笑只有白痴才敢出的计策。

    虽然宇文士及的计策大臣们鄙视,但是同样给大臣们提供了一条思路。

    封德彝站出来禀报:“陛下!突厥离关中实在太近了,突厥又控制着我大唐门户,出入我大唐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对长安威胁太大。微臣也觉得长安不适合做我大唐国都,但也不必焚烧长安。”

    “现在突厥掌控着咱们的西门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长安正好处在突厥进攻的西门户上,要是突厥大军直逼长安城下。国都就会处危险之中,迁都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