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旧时-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他就是封神之人,那自己就不能加害与他,否则鸿钧道祖怪罪下来,自己可承受不起。放他走了,就更加不妙,天数注定此人要封神,那迟早会成大器,如果放走了,以后进了别人门下,岂不是授人以柄?

    思虑再三,原始还是下定决心,将申豹收到阐教门下。原始天尊拿出一粒仙丹,让申豹服下,并亲自出手,使用大法力帮助申豹脱胎换骨,将他一身妖气洗去十之八九,重新练习玉清大法。

    这申豹得了诸多好处,资质不在十二金仙之下,修炼起来一日千里。原始本来想随便教点东西就罢,只要申豹有这个阐教弟子的名头就行。但这申豹十分聪明,总能举一反三。原始不教,他便去找十几位师兄挨个请教,一身所学,十分复杂。若是比起博学来,整个阐教门人中,他能稳居第一。

    原始见申豹如此上进,日后怕是不会比自己门下十二金仙差,顿时不喜,便下令各弟子不得随意回到玉虚宫,偏偏又把申豹留在宫内。阐教门下的十二金仙在原始的影响之下,也对妖族毫无好感,以前因为申豹老实拿着鸡毛当令箭,不好不加理睬,现在既然原始都暗中透露出了这个意思,自然谁都不愿多加理会。

    申豹本来就是极聪明的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玉虚宫门下,也唯有云中子对待申豹一视同仁,真正的将他当成师弟,但是申豹也是知恩必报的人,既然云中子对他好,他也不愿给云中子惹麻烦。

    申豹拜入阐教之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就是阐教之中除了他以外,再也见不到一个妖类。他将这是前去询问云中子,云中子看他时时受挫,便隐晦的将原始的一些作法说了出来。至于封神之事,却被众人瞒住,就算云中子也不敢随意透露。

    申豹不知为何自己能入阐教,他只以为是原始对自己另眼相看。既然这样了,便是大家再怎么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要努力,不能辜负师门的恩情。从此申豹便日日苦练,不再与别人往来,也不在意别人的白眼,一心想早日练成神通,能为阐教出力。

    二十年后,申豹在玉虚宫再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此时一身修为也有了金仙修为,于是他就禀告了原始天尊之后,离开玉虚宫,四处游历去了。

    这申豹在游历中,有了阐教门人、原始天尊嫡传弟子的招牌,也没人敢惹他。于是申豹便一路游历,一路帮人排忧解难,顺便传播阐教教义。

    他本身就是妖身,自然就没有阐教门人那种歧视妖族的想法,反而对妖族格外多了一份亲近,作风与十二金仙截然相反,那些散修巴不得有个能与圣人门下亲近的机会,自然大力结交,很快就在三界之中名声大震,就是与那些截教门人也很快就混得烂熟。

    申豹就如同后世的外交官,见人说人话,见妖说妖话,走到哪里,朋友就交到哪里。不久之后,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两群人起了争斗,厮杀不休的时候,其中一个无意间提起申公豹道兄(长),对方马上就停了下来,然后双方一通对话,原来都是申公豹的朋友,既然如此,那双方就哈哈一笑,握手言和得了。

    原始知道了申公豹的这些事后,心中恼怒,便要将他召回玉虚宫,略施惩罚。灵宝大法师知道了这个消息,急忙前来劝谏。既然申公豹如此行事,日后岂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那些散修卷进大劫,充那封神之数,如此一来,阐教门下自然便能逃过大劫。何况,申公豹还在不停的为阐教传道,有这样一个免费的劳力不用也是白不用。

    原始又不是笨人,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碍于面子,不好不表示,既然现在有了台阶,马上顺势下来,任由申公豹在外面交朋结友,不再过问。

    ————————————————————————————————

    强推了,小方的打算是想看能不能每天更三章。但是时间不是很多,并不能保证完成,所以暂时不能肯定下来。总之,我尽力而为,大家也帮帮忙,多给票票!!!

第116章 早有问鼎意() 
那商王帝乙生有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受。三子中,微子启、微子衍才华过人,仁义贤德,均为庶出。唯有第三子受为嫡出。

    受幼有雄才大略,文武双全。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深得父君帝乙之爱。受少年之时,殷商东南有东夷族人,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百姓深受战乱之苦,如风中之烛,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得知东南民众苦楚,便向帝乙请命,自愿伐东夷。他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攻防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在受的亲自率领下,发动百万大军东征东夷,将东夷之人赶进深山之中,一战震惊天下。

    有一次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那飞云阁塌了一梁,受临危不乱,单手托梁换柱,更令他的名声再上一层楼。后来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朝中重臣不约而同的上书,立受为太子。

    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临死之前托孤与太师闻仲,立受为天子,名曰纣王,都城朝歌。此时的殷商,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乃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西宫妃黄氏,为黄飞虎之妹;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纣王乘灭东夷之威,身登大宝,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那八百镇诸侯间或有异心者,一时也蛰伏起来,不敢有丝毫妄动。

    纣王即位之初,又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殷商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至此,朝中君臣相得,治下国泰民安,一派中兴之势。

    话说那西伯侯姬昌,也是帝喾之后。若从祖上算来,与殷商乃是兄弟之邦。帝喾与姜嫄生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殷商初年,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定居下来,逐渐发展壮大,自称为周,被封为一路诸侯。

    待到季历继任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这季历正当商王文丁当政。文丁对待各镇诸侯向来宽大,便是有不敬之处,文丁也最多斥诉一番,从未派兵攻打过任何一名诸侯。

    哪知这历代周公,向来以帝喾之后自勉,一直都认为殷商国君与自己份属兄弟,既然商汤能代夏,成为天下之主,自己同样都是帝喾之后,却为何不能取商而代之?历代以来,每当殷商国力大减得时候,周公就会悄悄资助那些反叛得诸侯,一点点得削弱殷商得国力。

    这季历虽然也算一方诸侯中难得得人才,但是却犯了急功好利的错。他见文丁对那些诸侯处处退让,便多次进犯殷商领土,掠夺人口与财富。文丁忍无可忍,知道再不行雷霆手段,日后各路诸侯都不会听命了,便派出大军,将季历杀死。

    文丁以绝对的强势消灭了西周的军队,杀死季历后,并没有剥夺姬氏的诸侯爵位,反而让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文丁的雷霆一击,震慑住了天下诸侯,让这些人知道了意图反叛的下场,早就了八百镇诸侯来朝的局面。

    姬昌继任之后,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仁慈爱民,礼贤下士,被人尊称为西伯。姬昌虽然时刻不忘灭商之心,但是他掩饰的非常好。姬昌自己生活的十分节俭,与平民没有多大差异。

    他将税收调节到一个刚刚低于朝廷的地步,收缴上来的钱粮一半用来进贡给商朝,另外一部分则秘密囤积起来,留待日后起事之用。每逢商朝有祭祀之时,姬昌就假借商朝之名,额外收取赋税,同时又将自己囤积的钱粮拿出来赈济灾民。

    这样一来,那些百姓都纷纷传诵西伯的仁德。其他诸侯领地的百姓,也只知道在西周的领地,赋税最低,并且每逢灾年以及朝廷额外征收钱粮德时候,西伯会散尽家财,救济百姓。如此一来,西伯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好,许多士人纷纷前来投靠。

    这些士人都是一些胸有大志,偏偏又怀才不遇之人。本来纣王继位之后,吏治清明,若是能入殷商为官,数十年下来也不失为一方大员。奈何这些人却志比天高,没有一个愿意从一介小吏慢慢做起。再说,殷商几百年的积累,人才鼎盛,这些人就算到了商朝,也如沧海一粟,少有出头之日。

    这些人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殷商朝中,截教门人势大,这些或阐教,或西方教的门人势必处在被打压的位置。与其如此,不如到西周来碰碰运气。这些人都不是简单的角色,姬昌的所作所为,瞒得了商朝却不能瞒过他们这类人,早就看出了西周有不臣之心。

    这些士人都是阐教合西方教数千年来在人间留下的传人。两教收徒之时,那些修炼资质好的就被重点教导修炼之道,而那些修炼资质差的,便教授他们一些文治的知识,学成之后,便放入人间去发展。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批士人的出现。

    附录:郭沫若先生诗豫秦晋纪游:

    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赖此人。百克东夷身自损,千秋公案与谁论?

    此当尚在帝辛前,观此胜于读古书。勿谓帝辛太暴***隶解放实前躯。

    周王克商实侥幸,万恶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