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ゴ蛉耍也皇峭纺裕ニ刀源怼K砹耍源嫠呤郑秩ゴ颍龃硕选2恢皇俏遥训浪谠朗琢旎崛贤切┦侣穑磕训浪筒换岢霰穑俊�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番话盯住了粟岳,他是会盟之首,首者头也,陈健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以后要听粟岳的?

    粟岳感受着在场众人的目光,心中虽然盼着这一切的实现,但是却知道这时候绝无可能,心中暗骂陈健,脸上却带着笑容道:“看我做什么?我是众人推选的盟首,却也没有能够评判对错的德行。姬夏的话并非是这个意思。”

    陈健暗瞟了一眼粟岳,笑道:“是啊,粟岳首领的德行也不能评判对错。人总有眼花的时候,总有看错的时候,也总有分不清是非的时候。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错的,就是规矩。譬如画圆,你以手做,看似是圆的,但究竟是不是圆,要用规尺去量。”

    “各个城邑都有各个城邑的规矩,族人守着规矩方不能乱,征战之时守着规矩才能战胜敌人。”

    “既然各个城邑都有各自的规矩,为什么咱们这么多城邑会盟,就不能有一个大的规矩呢?有了规矩,便可以评断谁对谁错,有规矩可以依照,难道粟岳首领就能随意说哪个城邑做错了吗?”

    “今日大家都在,就定出一些规矩来,大家要是同意就记下来。任何城邑的规矩,不能大过咱们共同的规矩。譬如祭祀祖先是条大规矩,有城邑说我偏不遵守,我偏不祭祀,那么要么退出会盟,要么便要被灭族。”

    “规矩是由大家定的,那么便由诸位首领评断谁符合规矩,谁违背了规矩。东边城邑的事,大家也看到了,他们的族人前来粟城请求咱们去监督他们的首领,不要再出之前那样屠戮族人的事,而之前的首领被我抓了回来。为什么我一个外人可以抓回他们的首领?不正是因为他违背了规矩,屠戮族人想要投靠东夷吗?”

    “在这规矩之内,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余城邑绝不会去管,也没资格去管,难道你们以为夏城想要吃什么、如何种田会愿意让别人指手画脚吗?”

    “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规矩,那就不是你们城邑的事了,而是整个大河诸部的事,那就必须要管。”

    “咱们都是同一个祖先,如今粟岳即为盟首,便如同家中长子。有外人欺辱的时候,需要长子拿着戈矛出去教训外人,作为弟弟,也要对兄长尊重。这样这个家族才能和睦。而如果有弟弟做了背叛家族的事,作为兄长的就一定要出面,召集剩下的弟弟去教育他,这样才能让其余的弟弟不敢生出背叛之心。”

    “我提议,第一条规矩,就是一旦出现夷狄入侵、大河决口、旱蝗天灾等事,在此期间一切盟首拥有调度城邑之权,可任免治水、疏浚、将兵之人,一并统领,任何人不得违背。这些事,都不是一座城邑可以解决的,大河决口,一座城邑能做什么?疏通河道,修缮河堤,一个城邑不过如同用一碗水去救一屋子着火的柴禾。羊群尚且还有头羊呢,况且咱们这些人呢?”

    “同样,如果有城邑受到夷狄侵袭,盟首必须要发兵救援;如果有城邑颗粒无收,盟首同样需要接济粟米。否则则视为放弃盟首之位。既做兄长,就要有兄长的样子。”

    讲完了道理后,陈健抛出的一条最容易被接受的规矩,当初大会盟变为小会盟,留下的氏族基本都是面临夷狄威胁、大河水患的城邑氏族,也清楚这天灾兵祸之下,一个城邑的力量太弱小了。

    他不过是把会盟之初的本意用文字规矩的形式确定下来,造成一种既成事实,便于传播和让各个氏族的族人接受,形成一种原始的统一概念,也以此逼迫作为盟首的人的道德制约。

    在城邑分散的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绝对的权利,想要权利就得有义务,这也便于其余氏族接受。

    投票的结果更是一幕闹剧,陈健和粟岳率先投下了铜贝,依托粟城的城邑紧随其后,草河诸部也跟随陈健投下铜贝,这时候已经接近了小半。

    心中肯定有反对的,但是想着和夏城的贸易,答应训练的兵士,百人破城炸药轰鸣的恐怖,以及十余个城邑二十多个氏族的带头,终于全部投出的都是支持的铜贝。

    琉璃和铜贝区别太大,众目睽睽之下谁都看得清楚,这可不是投完支持或反对没人知道,那还不如看大家都同意就同意,免得招人记恨。

    于是不等陈健提出第二个规矩,就有人先提了出来:要求投贝或琉璃的时候,藏在木箱中,不要明着。(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新的历史(下)() 
整场会盟从八月初九,一直延续到八月十三,争吵了五天,无数次出现互相攻讦甚至拳脚相见的情况,但是规矩和陈健抛出的歪理邪说也一天天完善起来。

    的确,如今的道路、交流、文化等客观物质方面,还不足以形成一个语言、习惯、风俗、祭祀等相似的人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国家,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在这个物质条件一天天成长的同时,利用舆论也让人的思维方式跟上物质变革的速度呢?从而在物质条件达到后水到渠成,亲族一体,盟首权威,理所当然。

    没有任何事是理所当然的,只是一种习惯性思维的延伸。

    譬如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不会去琢磨,为什么非要去崇拜祖先?在他们看来,崇拜祖先,就像是天上有太阳地上有月亮那样理所当然。

    哪怕是道德,也是如此。孝敬父母,理所当然。可是细细究来,未尝没有因为不孝敬父母,那么等自己老后子女就不会赡养自己这一层阴暗的内核在其中。

    这种习惯思维的初始,是为了人的动物性毁灭人类自身而出现的约束。

    在阶级出现后则沦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补充,以舆论的形式造成底层的普遍相信,辅助以孝敬父母等原始道德夹杂其中,将想要灌输的和人类共有选择的融为一体。

    大多数人是只有好坏之分这个思维方式的,不赡养父母是坏的,为什么坏?因为违反道德,大家都赡养。由此推出违反“大家都这么做”这个规矩的,就一定是坏人。坏人是不好的,我们不要去做。

    当“大家都这么做而且这是理所当然”的东西中掺杂了一些上层人想让大家都这么做的东西,黏在一起不能分割造成定义混淆的时候,就是舆论宣传成功的时候。

    各个氏族的虎生虎猫生猫的理论也好,陈健想要的亲族一体也好,都是这样与那些底层都接受的东西混淆在了一起。规矩中五分是已经理所当然的屁话,另五分则是和那些融合在一起,争取成为理所当然。

    陈健一共提出了三十条规矩,从第三次开始就是暗投,三十条规矩被通过了十七条,十三条被否决。

    被通过的规矩包括货物在各个城邑流通,任何城邑不得阻拦不得征收税赋;城邑之间的亲族可以自由往来交换;各个城邑需要派出祭司等前往大野泽学习文字等等。

    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和威胁,很多规矩是可以通过的,但如果去年冬天大会盟成功,只怕这些规矩一条都通不过,有时候踢出一部分利益不同的人,凝聚力会更高。

    其余人也提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二十多条规矩,包括陈健不想看到的,但此时他不得妥协退步,以求或许其余氏族的支持。

    一共凑了三十八条,商定日后还可以继续补充,作为所有亲族城邑氏族行为规范的总纲,但又不是诸如《礼记》那样繁琐而详细的内容介绍。

    各城首领每隔两年就要在盟首所在的城邑会盟一次,继续规范规矩。每年每个城邑按照大小贫富,分出了祭祀祖先的需要上贡的祭品,由盟首主持祭祀。

    除此之外,各个城邑都将推选出一个贤明之人,组成大河诸部的长老会,负责监督盟首的义务履行,同时代替各个氏族依照规矩评定对错,长老会之人必须常年住在盟首所在的城邑,三年轮换推选一次。

    每个城邑都要选出一人,向国人解读这些会盟的规矩,不得隐瞒。

    各城首领在衰老之前必须要培养接班人,并在老首领苍老时代替首领的职权,以减少忽然死亡的争端和内耗。

    新首领继承时,报备长老会,由长老会在场的情况下继任首领之位,并在继任前盟誓遵守大河诸部的规矩。

    各个氏族的争端,首先要在会盟中调解,实在不能调解才能争斗,内部争端其余城邑严禁插手,且在争斗中不准用诸如挖开河堤、焚烧粟田等手段,要以堂堂正正之势在野地决战,或是以仇人决斗、车战、弓射等方式。

    纵然有如此之多的规矩,但本质上仍旧是一个联系稍微紧密的部落联盟,此时没办法也不可能达成真正的绝对权威,但随着对外战争、大河水患等原因,这种权威会日益加强。

    规矩只是一个开始,从法理上让各个城邑的国人接受亲族会盟的事实,约束他们的思维方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道路、水运的连接,各个城邑间的贸易往来,夏城的文字技术传播等因素,城邑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从而为很久之后的统一创造物质条件。

    三十八条简陋的大规矩定下来后,已是八月十三的晚上,众人虽然疲倦,可还是在密室中定下了不能示人的暗约。

    暗约包括确保各自子嗣或是自己想要推选的人继任;不能确保时各个城邑要武装干涉;婚配要在各个首领家族内部进行;奴隶起义共同征讨;任何城邑不得私自收留其余城邑的奴隶;以及确定在明年夏天征伐几个当初退盟的氏族。

    除此之外,便是关于下称的。

    夏城巡回戏团的演出种类不得鼓吹夏城的非血统选拔制度、大野泽不准招收各个城邑的平民子弟、不准鼓吹夏城的土地制度并严禁影响到其余亲族城邑;各个城邑辅佐首领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