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9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合起来。

    在得到了德国初步的意向之后,中国方面就立刻给了反应铝合金不可能,这是关系到航空工业的总要东西,合金领域,或许这个铝合金,只不过是后世很平常的轻型铝合金,不是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可这些东西,是最不能转让,材料科技是技术科技,每一种材料的出现,都伴随着大量的实验,耗费,甚至是时间,可以说,科技领域之中,最困难的就是合金,除了运气之外,就只能够依靠则海量的配比和时间,慢慢的寻找合金,甚至有些时候,因为对合金的了解不深入,甚至会漏掉一些出色的合金,本来在一定领域研究而生成的废品合金,说不定是另外一个领域的神奇合金,这在后世的历史之中,比比皆是。

    原因非常的简单,材料的投入非常庞大,只是按照合理的配方,制作出一系列的合金产品,只要不符合这方面的性能,就放在一边,不可能全方位的检测这一个失败品的性能,毕竟关于材料学的性能非常的繁多,特定的材料有特定的用途,要一个个检测性能的话,说不定耗费就会让人无法承受的,除非是一些接近成功的材料,或者是某一方面非常出色的材料,研究者才会深入研究机理和性能,一些表现不佳,或者明显是极差的存在,不可能耗费资源去确定他的特性的。

    这也是材料学研究领域常见,在后世,甚至有专门对失败材料进行在开发的,这种在开发也不是每一个都开发,只是有选择的,或者有目标的,也只有中国,在拥有了一体机这样的逆天神物之后的,每一个意外获得的材料,都会得到完美的扫描,把无数性能都给展现出来,每一个废弃的材料,都有最少180个大项,最少500多个不同的性能指标,详细程度之高,比起后世重点研究的材料都要高。

    正因为这样,中国在材料学上面,已经推陈出新,发展速度比起后世现代化的时代都不遑多让,每天1万个材料配方,这是杨元钊的必要功课,而材料研究人员,在数量庞大的材料,实验性能等,逐步的找到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规则,再反馈到杨元钊这里,最终增加的材料学的底蕴,两者相辅相成之下,中国在材料学的进展相当的猛。

    类似侦察机所使用的铝合金,已经是最初级的了,现在在中国飞机上面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第三代的铝合金,不但重量更轻,性能也更加的出色,衍生出了最少十来种体系,特别是发动机之中使用的,耐高温,高压的合金,更是让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中国在材料学上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可是材料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最初级的铝合金,中国都不会授权,这会最少节约的德国在铝合金上面10年,甚至是15年时间,这是核心机密,是不可能的。

    中国方面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直接的告知德国这个结果,德国方面也知道的,他也只是试一试,之前在炮钢上面,就遭遇过一次了中国在可以生产出15寸的舰炮之后,德国就想要技术资料,但是被中国拒绝了,到现在,只是出口炮管,现在铝合金就是这样,有了先例,德国当然不会翻脸,他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这个,对于空军没有什么想法的德国,并没有意识到铝合金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如果有了的话,在成本降低到一个相当的程度的前提下,这个应用的途径还是有的,比如说战舰的减重,虽然说使用轻质木材料的内饰,可以让战舰的重量进一步的降低,可是这种降低,对于战舰的提升效果不错,可惜无法得到转让。

    德国的核心要求不是铝合金,虽然这个也非常的重要,可跟动力系统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这个时代,动力是基础,无论是战舰,还是飞机,没有足够的动力,都无法获得出色的性能,中国之前的动力,就让幻想级这个接近5万吨的庞大战舰,拥有充沛的性能。

    现在,就潜艇之中所表现出来,中国的动力领域更加出色,至于飞机,则证明了在小马力发动机上面,中国微缩的优势,一个不大的飞机上面,装入了一个1500马力的发动机,这并不是德国没办法制作的发动机,可是要想做的这么小,这么高的推重比,这几乎是不可能。

    德国这一次长了一个心眼,没有直接要求潜艇和飞机的原版的发动机组,只是向中国这边要求在船用,机动车,内燃机等诸多领域给予支持。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在铝合金这方面,毫不犹豫的拒绝,在动力领域却不好拒绝了,德国也没有要最先进的,只是要求中国帮助德国建立发动机体系。

    发动机同样关系重大,未来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水里游的,都跟发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战舰,飞机,还是坦克,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发动机,一个强大的发动机,可以让一个二流的设计迸发出耀眼的光彩,可一个疲软的发动机,足以让一个一流的设计变成二流。

    要不要给德国普及,成为了摆在中国方面一个巨大的问题,不过最终,中国还是决定放开,动力本就是中国最强大的地方,中国除了给出飞机和潜艇发动机的不完全版本之外,也提供了大量其他的技术,这些或许对德国非常重要,足以让德国在动力领域提升两个档次以上,却动摇不了中国的领先。

    中国在动力领域已经提升到了相当的程度了,最关键的是,中国给予的只是发动机资料,这是完整的,没有一丁点的错误的资料,可是在材料上却有所保留,只有对于材料的要求,数据,这些都详细到了极点,却没有这些材料的制作和淬炼方法,只是这么一点,德国方面要想完成转化和生产,没有5年的时间,就别想,甚至5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完全的品相,也是很难的。

    在飞机和潜艇的订单之后,德国又跟中国签订了一个不小的订单,2亿美元的各式发动机的订单,几乎包括了各种发动机100台到1万台不等,这是获得发动机技术的必要投入,只有交付了这些,才是技术的投入和指导,这也是获得技术必须要付出的。

    在邓洁乾部休整的时间,德国跟中国之间的联络紧密,达成了超过6亿美元的一系列军事合作,并且德国获得了关键的发动机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国的短板,在1916年,面对着的英法突然出现,破解壕沟战的利器的时候,迅速的跟上,制造出了欧洲一流的坦克和装甲车,继续在陆军上面保持着优势。

    德国方面是欢欣鼓舞的,中国潜艇的出现,解决了最关键的破交,大量技术合作,会让德国的军事领域更上一层楼,可是协约国方面,却是愁云惨淡,大量商船被击沉的消息,还是传到了的协约国这边。(~^~)!……章节内容结束……

    center/center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难解之谜() 
到现在为止,这个时代,英美还没有制造出来,可靠性高,足以应用到军事用途的无线电,可是在民用上,对无线电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早在泰坦尼克号的时代,商船上面,就已经安装了无线电系统,只不过这个系统不太靠谱,当年的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周围的船之中,只有很远的接到了信号,否则的话,泰坦尼克号的损失就不会这么的大。

    再怎么不靠谱,也是一个联络方法,最然丢失率很高,可是总有成功的额,协约国的商船上面,大部分都安装了无线电系统,无线电信号发出来讯息,还是可以接受到的,在众多因为掉包,或者是疏漏,而没有任何作用的电文之中想,幸运的话,还是可以接到一封正确的,无线电的穿透性,速度,在不靠谱的状态之下,有极低的几率做到的。

    邓洁乾部,在7天的时间之中,一共击沉了150艘商船,跟战舰不同,两枚三枚的鱼雷,就足以让一个战舰沉入海底,可对付商船来说,两三枚就不可能直接起到效果,虽然商船的管损比不上军舰,一旦被鱼雷攻击,就无法逆转,可是庞大体积,无数的舱室,不可能在短时间秒沉,再加上这样商船,只要两枚鱼雷打中,基本上就无法逆转了,秦级携带的鱼雷数量非常多,却也不可能多到,对每一艘万吨级商船,都连续发射超过5枚鱼雷,故而相对于大多数被偷袭,甚至连电报都发不出去战舰而言,这些商船从被击中到下沉,少则10分钟,多则30分钟,在这段时间之中,商船有足够的时间,把电报发出去,而且发很多次,甚至大部分商船上面船员,都在船只被击沉之后,逃出升天。

    这里的逃出生天,并不是逃出危险,只是在关键的时刻,做好的准备,比如用救生衣,或者是橡皮筏,离开商船,可以浮在海上,不过,逃出来归逃出来,能不能活下来,还要看运气,这是风高浪急,庞大无比的大西洋,哪怕船员们,在救生衣的帮助下,在大海上面漂流,在没有卫星云图,导航系统,甚至是完善救援体系和信号的情况之下,从船上跳下去,几乎是九死一生的,如果遇到别的商船还好办,遇不到别的商船,就只能够看命了。

    邓洁乾部的清缴是区域性,大量侦察机的出现,让侦查不存在任何的死角,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的,除了少部分幸运的躲过了潜艇的商船,还活着之外,剩下的几乎被清理干净了,这种情况之下,也没有商船过来救援。

    所以,邓洁乾部虽然没有对落水的下手的,可是真正获救的不超过10%,大量水兵和水手,都葬身大西洋,连尸骨都找不回来,可是临沉没的时候,发出的电文,大部分还传输到了远方的接收站,抛开九成以上不知所云的,剩下的不到10封电文,却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决绝电文,护航舰队被攻击,损失殆尽,商船被鱼雷攻击而沉没。

    短时间之中,协约国位于各处的无线电接收站,接到了大量的无线电信号的,破解开来,是不完整的,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