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床上发呆、想想下个月的计划也是好的。
有电脑就可以把个人世界无限延伸出去。
自己的房子
英国女人伍尔芙热切地期待着“一间自己的房子”,有人说这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起点和标志。现在人人都说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女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附着在这间房子之上的是缠绕的有趣味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子开始自己买房子。哪怕小一点也没有关系,小房子自有它特别的感觉。就算很有钱也不应太挥霍,占用耗费太多的资源,反而没有快乐可言。鉴于女性购置不动产的趋势,房地产开发商们现在直接把卖点转向了单身女性。上海一家开发商为了推销一幢共有520套中等价位居室的32层住宅楼,在售楼处树立起的一个巨幅广告展示了一位快乐的女性和一系列的广告词:“忘掉悲伤”、“忘掉他,开创新生活”等等。这一宣传看起来真是起到了效果。在销售期内,这幢楼几周便销售一空。购买者中的35%以上是单身女性,其中有相当多的人年龄在22至25岁之间。现代女性对独立、自由与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有经济实力自己买房子。
而且在她们结婚以后,很多人还希望继续保留这个“自己的私人空间”。烦恼的时候可以去暂避一避。
让男性恐慌的是,很多已婚妇女也要求购置属于自己的另一套小公寓,完全按照自己的品位来装饰,不让丈夫的东西渗透进来。一周五天大家可以分开住,到了周末可以在两套房子中任何一处约会,久违了的浪漫感觉似乎又回来了。曾经“流浪的小孩”伊能静现在家庭幸福,跟丈夫、孩子以及婆婆同住。不过看见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还在外面另外租了一个小房间,有时候会一个人去呆一会儿。此种行为很多现代女性都颇能理解。当然这的确是稍微有点太任性了的行为,要慎之又慎。有一个在网上写文章的女子说原本两个人说好:丈夫住市区,方便在金融区忙碌;妻子住郊外,因为不用天天上班,喜欢听风声闻花香。周末再过高质量的二人生活。可是渐渐的丈夫觉得没必要去郊外,妻子也不喜欢市区,干脆周末夫妻也懒得做,一拍两散。
独居应该只是生活中一段时间的状态,不必一直恋恋不舍。
独自应对生活
独居一年,除了形式上的问题,关键还是意味着要自己独自应对生活,无论是悲苦或者欢乐。
你有生存能力吗?也许你的回答肯定而又不屑,自己是成年人,怎会没有生存能力?这其实很难说。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如果你没有独自生活过的话。很多女人就是在自己安不上电灯泡而哭泣时,有个男人恰好出现帮助了她,或者只是他帮她提了一下重物,她就因此投奔他的怀抱而去。生活中有各种的突发事件,如果你必须独自应对所有的事情,还真是不简单呢。
在单身公寓里,安顿好自己的书、唱片、微波食品,或者还有一只宠物陪伴,安顿好自己的的情绪和生活状态,单独生活至少一年。久了就腻烦了。
有几个师姐,都35大几了,在一个小区临近各自买了小户型。平日里独来独往,周末聚在一起玩乐,做了好菜也互相送来送去的。这样保留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又还遥相呼应,真是理想状态吧。可是这样过久了就不想结婚了。
最幸福的还是按着正常生活轨迹前行。曲终会散,最惨的是到头来发现只剩下了自己。
第二部分 行动清单篇去一趟香港
其实这个题目也可以换成“去一趟法国”、“去一趟非洲”,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意思就是应该去体验一下和你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的地方的生活。35岁以前,你至少应该去一趟自己梦想的目的地。如果条件不够,那么华洋杂处的香港是一个理想的旅行目的地。旅费便宜,证件容易办,又因都是中国人而减轻了不适应。
当然,最理想的是能够像几个世纪以前的欧洲贵族子弟一样,到18岁成年以后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做一趟横跨欧洲大陆的“大旅行”。途经多个不同的国家,在旅行中感触历史和艺术,参加各大著名城市的社交活动,结交朋友,为将来的铺路。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堂“必修科”。
开阔眼界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了解得越多,才会更加宽容,人也会变得Open(开放)。
其实生活也可以这样
从小我们受的教育都是人生要“天天向上”,可是法国人也颓废得很美丽。女人一个比一个漂亮会打扮,男人整天都微醺着,葡萄酒不离手。我们以为只有早睡早起、日日进步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否则就是不正常,需要改正。殊不知世界之大,有靠吃利息过活的、有以流浪为业的;钟镇涛的前妻章小蕙——已经不年轻了,背着“败家”的骂名,带着孩子、有巨额债务,时时还有流氓欺负,可是还不是花枝招展地活着。你也许不欣赏,可是不得不她佩服生命力的顽强。
在德国,许多公司实行小时工作制。对特别优秀的专业人士,公司才会跟你签下每周越长的工作时间,这意味着对你越需要;经济不景气时也可减“小时数”以避免裁员。至于个人,你可以一周工作10小时或者50小时,在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大公司流程较为完善,网络化和项目制的工作方式很普遍。在德国西门子,一般只有技术专家才能获得一周工作35小时的签约合同;平常的员工,公司只跟你签一周2535小时的工作时间。这都算是fulltime(全职)的。Team Assistant(助理)一般签20小时或更少,因为公司觉得这样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工作来说已经足够完成。最短的就是兼职的了,有一周工作10小时的;还有更少的就是临时的了。你可以选择一天工作12小时,剩下几天做份兼职或者享受人生;也可以每天来工作两小时。上下班也不用打卡。考勤用电话,上班时在个人的分机上按一个键,下班时再按一下,中间就记录下工作的时间。很少有人在9点钟前上班。很多同事在一层楼面工作三年了也互相不认识,因为大家总是先来后到,工作时间参错不齐。
华人像蒲公英一样散布世界各地,靠着勤劳生根发芽。听朋友说起出差去到德国的慕尼黑,夏末时已经颇有凉意。这个城市与森林互相交错,开了一段车程以后以为已经出了城,进入了森林;没想到转过森林又是一片城区。个子高高的导游李先生大概年过四十五,颇为骄傲地跟客人讲起自己在城郊的一栋两层的房子。李先生原来在国内是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到德国已经十多年,孩子都上高中了。在有40%50%的人租房住的慕尼黑,李先生已经当上了房东,小洋楼一层自住、一层出租。现在慕尼黑市区的一套小公寓或近郊一套稍大的房子至少也要35万欧元(最近行情是1欧元差不多等于10元人民币),远郊的再便宜一点。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一般员工收入不过一月两千五到三千欧元,主管职位有四千欧元,在整个欧洲算比较高的了。传统中国人的理想是落地生根,有家有业。克己置产,为家人谋福利让他们有满足感。李先生每周在一家公司上一定小时数的班,这家公司为他开据有固定工作的证明;同时还兼做导游。据说他最多时同时打着三四份工。
可是多数德国人更乐于享受生活,每年去意大利度半个月或一个月的假期。家里除了水管还有接啤酒的管子,许多德国人真是拿啤酒当水喝。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欧洲人颇为“能屈能伸”。Mikeal是瑞典人,学通信的博士。他原来工作的通信公司不景气。现在Mikeal每天仪表整洁、心情愉快地开旅游大车,他很高兴“这份工作更加稳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以前多是来观光的,现在来工作的也不少。林立的英语培训学校里都挤满了打临时工的老外。以前遇到过一个来自加拿大的老师,大概以前在国内也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做过许多种工作,也去过很多的地方。有意思的是他说自己有一段时间以乞讨为生,而且觉得这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北京的一个英语学校里工作了两三个月以后,他攒够了钱,就买了一辆摩托车,说要一直开到印度去游历。
香港这个地方
每个地方的人生活真是大不同。可以拿最近的香港为例。
到香港的酒店,你会一下子被华丽精致的感觉击中。繁华、夜夜笙歌、来来往往的精彩人物、忙碌,一切让你舍不得停下来。“只要在这个星球,约在哪里都可以”,在香港地铁站里曾挂着这样的大幅广告语。这是一种很有勇气而且开朗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看来,世界很小。华人聚居的新加坡、加拿大甚至澳大利亚,已经来往得再熟悉不过,同时还可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游走欧美。香港人其实是很理想的中国人的状态,中西合璧——传统的东西保留得那么好;西方的东西如果好,就直接拿来用,但并不觉得洋人有多么了不起,“中环的门缝里扫一扫就有一大堆”,没看见香港电影里总是拿洋人开涮吗。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必须非常smart(聪敏),那么会过得很好。没有人会照顾你,如果适应了行色匆匆的环境,那么也会觉得很好。
若有人问“香港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他的答案:自由港,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东西文化交融的地方,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购物天堂……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里描述的“姑妈的屋子”也可以用来形容香港:立体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几件雅俗共赏的中国摆设。可是这一点东方色彩的存在,显然是看在外国朋友们的面上。英国人老远地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点中国给他们瞧瞧。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现在的香港,高科技的建筑耸立于古老的庙宇之间,西化得这么厉害,可老传统哪儿也没这里保持得那么多。
香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