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此言。方志兴心中一阵失落。若是没有希望还好说,如今有了希望却又失去,让他心中颇为难受。好在方志兴心中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对武技并不渴求,打起精神。向一灯大师说道:“晚辈僭越了,有劳大师奔波。”以他如此境界,自然做不出强索的事情,像鸠摩智那样非要强索,方志兴还不屑如此。再说就是动起手来,面前这一灯大师方志兴也还没把握完胜。方志兴对一灯大师极为敬服,对此结果也能接受。
一灯大师微微一笑,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段氏祖训,却不禁自观自学。贤侄得传一阳指,也可以说是我段氏俗家弟子。老衲极力争取,方丈大师同意让贤侄观看一路剑法,是否修成,还要看贤侄自己的造化了。”说着他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幅图谱,展开铺在方志兴身前,正是六脉神剑中的少泽剑。这路剑法最为灵活,也最容易上手。并且能弥补一阳指运劲较缓的缺点,可以说颇为适当。
李莫愁见此,当即起身避开。留下两人传法。
方志兴没料到事情还有这等转机,心中一阵欣喜。他对六脉神剑最重视的便是内力转化剑气的方法,只要有了方法,自然可将六脉神剑一一推导出来,甚至创出其它剑气绝学也未尝不能。是以虽然只能观看一路,方志兴却已经心满意足。当下躬身行礼,向一灯大师拜谢。
机会难得,方志兴当即用心记忆。一灯大师见他手指微抬,提醒道:“六脉神剑是一阳指的进阶功法。若是修成此剑,之后虽然还能用出一阳指。再修出的指力却都会转化为剑气,这养一阳指也难以再有进步。贤侄如今已经将一阳指修到二品。并且指力化为罡气,可以说离一品也只差半步,大有可能修至最高境界。是以老衲建议贤侄将一阳指修至圆满后,再修练六脉神剑,这样才能更发挥它的威力!”一阳指大成后,体内自生源源不绝的先天一阳之气,也更能支撑六脉神剑之用,因此一灯大师如此说道。
方志兴正想要按照图谱上的法门运转一阳指,尝试剑气如何生成,闻听此言,顿时停了下来,望向一灯大师。但一灯大师却只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见此,方志兴也不好多问,停下真气运转,先行记下图谱。他记忆力极佳,六脉神剑虽然颇为繁杂,但只记一路,对方志兴来说却并不算难。不过片刻,便已完全记下,方志兴仍不放心,继续用心揣摩。
又过了一会儿,方志兴只觉已将六脉神剑尽数记在心中,再无差错,便向一灯大师点了点头,又拜了几拜,谢过他传法之恩。一灯大师见此,收起图谱,重又离去。这六脉神剑是天龙寺的至宝,自然不能留在随意留放。
方志兴平复心绪,凝神思索之下,也知道了一灯大师为何特意提醒他继续修练一阳指。这六脉神剑虽然是一阳指的进阶功法,但与一阳指相比,却重在争斗,失去了一阳指疗伤治病的妙用。而且它的的内力运转路线和一阳指并无太多不同,只是将指力转化为剑气而已,反而因为要凝气成剑,消耗更巨。因此若非内功浑厚无比、或者达到源源不绝境界,单一用出一路,并不见得胜过一阳指多少,而且相较起来,还不如一阳指更易提升。如此看来,也怪不得天龙寺中多是专心一阳指,少有修练六脉神剑之人了。以往方志兴还疑惑一灯大师达到四品境界后不去转修六脉神剑,如今却终于知道答案了。
六脉神剑以剑为名,自然和指法大为不通,它所发出的是有质无形的一股剑气,按照功力深浅,可凝出或长或短、或锐或钝的无形气剑,不仅能像一阳指那样或点或戳,还能用出刺、切、削等剑法用法,就是用来和兵器相交,也不见得会吃亏,可以说颇为坚凝。与之相比,方志兴的玄天剑指虽然也有强逼出罡气化作剑气之法,能在指尖凝而不散,但在各方面却都差之远矣,当真可以说是粗陋不堪。或许他武功精进后能够不断完善,未来可能与六脉神剑相比,但有少泽剑作为参照,这个过程却大大缩短了。方志兴得一灯大师提醒,不用一阳指修练六脉神剑,因此更多的和玄天剑指参照,探索其中异同,想要自己创出玄天剑指的剑气凝结方法。
感受了一会儿,方志兴也知道自己对六脉神剑想的过于简单了。他本以为六脉神剑只有一种凝练剑气之法,但如今揣摩出少泽剑的特性后,却知道六脉神剑是有六种凝练剑气之法。少泽剑是由左手小指发出,忽来忽去,极为灵活快捷,却又变化精微,少商剑、商阳剑等剑法的特点却与其不尽相同,凝练剑气的方法也必然与少泽剑不尽相同,这样才能相互补充。当然,方志兴如今已知道剑气如何凝聚,以他如今的武学境界,假以时日,也未尝不能摸索出独有的剑气凝结之法,以他如今剑法境界使来,定然威力不凡。
接下来几日,方志兴便不断揣摩少泽剑,并和一灯大师相互探讨,交流这门绝学。一灯大师虽然未曾修习六脉神剑,但有祖上传下来的心得作为参照,也能说出一二。方志兴探讨之下,也是大有所得,初步创出了玄天剑气,虽然离完善还远,却也有了门路。而且他结合弹指诀、弹指神通等创出的弹剑指,在有了凝结剑气方法后,也变的名符其实,能够将罡气转化为剑气以弹指手法发出。虽然比之无形气剑的作用相差甚远,也比之弹出石子远及百步相差许多,却能在三五丈内对敌人有相当威胁,可以说是两者间的一个补充,丰富了各个距离范围的应对方法。(未完待续)
第350章 西行之冰玉神功(五)()
方志兴这次出行目标颇多,也不便在大理耽搁,掌握了剑气凝结方法后,便向一灯大师告别,继续规划行程。临行之前,他还极力邀请一灯大师参与君山会武,镇压场面。但如今大理外有蒙古大军逼迫,内有皇帝生病,眼看便要驾崩,一灯大师为稳固大理局面,并无精力外出,自然难以应下。甚至连年底举行的华山论剑,他也未能确定会不会去,对于方志兴的邀请,也只能表示抱歉了。
见此情景,方志兴也只能无奈接受,如今的大理内忧外患,一灯大师确实无暇外出。好在方志兴从历史得知大理段氏亡国后仍然受封大理总管,镇守此地,直到明朝朱元璋派沐英攻打,才算结束统治。是以他也劝说一灯大师不必太过担心,事不可为,依附蒙古即可,毕竟大理和蒙古的国力相差太大,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先贤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实在不能抵抗,还是以保全自身为要
当然,对于能否保全大理段氏,方志兴并不太过担心,毕竟凭借他和一灯大师的实力,改变战争局面固然远远不足,但要说放下顾忌搞刺杀,估计蒙古高层也会心神不宁!因此蒙古方面只要脑子没坏,定然不会短视到灭绝大理段氏,让一灯大师等人毫无顾忌。
一灯大师听到方志兴的分析,也是点头颔许。大理段氏立国数百年,在大理境内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即使蒙古能打败他们,也难以完全掌控大理,必然还有借助段氏的地方,如此看来。段氏确实不用太过担心。当然,祖宗传下来的基业,还是要尽力抗争的。若能保全,谁又会拱手送人呢?
两人商议完毕。方志兴经此继续西行,向青藏而去。他曾受灵智上人之托,要将大手印秘法传回青海,事隔多年,也开始想着完成此诺。而且藏地多奇,武学又独具一格,方志兴也想见识一番,加深对大手印的理解。增长武道见识。前些年他一直忙于其它,如今终于走进藏地了。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常年寒冷无比,雪山、冰川密布,对于领悟冰寒性质的武学,可以说是大有帮助。方志兴此番和李莫愁一起出来,其中一大目的便是让李莫愁感受冰寒气息,争取将冰玉神功彻底修至圆满,武功更上一层。到了那时,她就也能跻身天下绝顶之列了。而不像现在这样总是差了一些。
暮冬初春,入藏之路自然极为难行,但方志兴和李莫愁轻功都是极佳。这点艰难对于他们来说自然不在话下。两人一路指点江山,不时停下欣赏这异域奇景,有时还盘膝冰川之上,吸收其中冰寒气息练功。虽然一路上少有人烟,方志兴和李莫愁心中却是平安喜乐,无有丝毫忧虑。
心情愉悦,也带动了武功上的进展。方志兴对寒阴属性的武学领悟更多不说,李莫愁的冰玉神功也是稳步前进。并且她这些年结合玉女神掌、五毒神掌、履霜破冰掌、大嵩阳神掌、寒冰神掌、寒阴箭等掌法所创出的冰玉神掌,也有趋于大成之势。加之方志兴在一旁特意提点。不但这几年的积累尽数化为己有,还弥补了以往的诸多不足。武功见识,均是大有长进。渐臻于圆满之境。
这日,方志兴和李莫愁正在一处雪山观景,李莫愁突然有所感悟,盘膝静坐练功。方志兴见此,便在一旁守护,两人心中互知,虽然不发一言,另一人却也知道如何做,何况一路之上此景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方志兴也并不以为异。
不过李莫愁这次练功,显然和以前又有不同,方志兴在一旁等了许久,李莫愁仍没有醒来的迹象。眼看天色将暮,他心中又喜又忧,不知李莫愁这次是否在尝试突破,也不知能否成功,此地条件险恶,又已入夜,可着实不是突破的好地方。
山顶气候多变,到了夜里,忽然纷纷扬扬的下起大雪来,有如鹅毛般,飘落在两人身上。方志兴对此自然毫不在意,真气微微一震,雪花即在周围飘落,难以落到他的身上,可谓是片雪不染。而李莫愁沉浸于练功之中,就无法主动避开雪花了,而方志兴担心自己出手影响周围气机,打扰了李莫愁突破,也只能在一旁看着,心中更是忧虑。
大雪下个不停,方志兴眼看李莫愁并无醒来的迹象,正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