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宁州江山-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准备异常充分,这次行动一举端掉了盘踞在宁州附近四个县的六股盗匪和盘踞在镇东县的盐枭刘鸟飞。

    出击的过程并不精彩,以大欺小,以多胜少,以强打弱,以有备打无备,从一开始就是一边倒的态势。

    但由此带来的震撼却是无与伦比的,这些盗匪和盐枭无一例外的都是“上面有人的”,他们的靠山往往实力雄厚,雄厚到地方无力制裁。

    地方县令、驻军不敢管的卫府来管,而且一上来就斩草除根,下手之猛,之狠,之绝情,让人眩晕之余又感到深深的恐惧。

    卫府的威名几乎一夜之间就震撼了宁州。

    统计战果,杀敌五百,捕获两百六十人,此役动用乡勇共两千四百人,土兵一千二百人,新军火枪队七个大队。

    六股盗匪的首脑人物和盐枭刘鸟飞被押解至宁州,在菜市口斩首,头颅传示各地。

    第一阶段行动刚刚结束,很多人还没有从震撼中清醒过来,李默的第二轮打击又开始了。这一次,目标是二十股盗匪和六个江湖帮派。

    第一阶段的行动事先严格保密,突然之间雷霆一发,打的敌人天崩地裂。

    第二阶段的行动却近乎是公开的,只是速度极快,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得受打击对象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便已经束手就擒了。

    之所以选择“明打”而非“暗击”,主要是要在百姓中打响卫府的名号,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卫府要想干成大事,就得把名立起来,立了名才有威,有了威风,干什么都事半功倍。所以明打看似吃亏,却是为长远考虑。

    这一阶段行动各军中,仍然以新军火枪队最为坚决彻底,效率最高,功劳最大。

    第二阶段战果比第一阶段要大,但因为是公开的行动,使得敌人有所警惕,给第三阶段的行动带来一些不便。

    所以第二阶段行动结束后,李默暂缓了第三阶段的动作,转而进行内部整顿,着力厘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配合更加通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卫府的凶狠打击,使得各地盗匪纷纷避让,窜入深山。但也有不怕死的盗匪铤而走险,转手就对卫府首领李默展开了凶狠的报复。

    先是有人往李默家里扔死耗子,继而往门上泼猪血,最后发展到骚扰家中奴婢。

    姜鸢的贴身小婢小红上街买水果时,被人蹭了一下,当时并未在意,等回来之后才发现篮子里被人塞了一根驴鞭。

    羞的小丫头几天不好意思见人。

    在宁州,这些人还只是隔靴搔痒,干干骚扰的小勾当,尚不敢大张旗鼓的报复,在长陵就不同了。一个个捋起袖子,猛干。

    一个阴沉沉的夜晚,长陵城南的农庄突然遭遇一股盗贼的袭击,盗贼假扮官差骗开了大门,砍杀一个壮丁,点了一个草垛来制造混乱。

    危急时刻,安乐庄庄主郭槐率十数旧部拼死反击,将盗匪驱逐出庄。双方隔着土墙殊死激战,战至半夜时分,一股盗匪爬上墙头,窜入庄内,一路烧杀,妇孺老弱惊恐失措。

    危难时节,副庄主孙文莱光着膀子,手持两把菜刀如有神助,一口气斩杀十名盗匪,竟奇迹般地驱逐了入侵之敌。

    此后,双方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

    东方破晓,长陵乡勇三百人和火枪队一个大队奉命赶来增援。

    郭槐和孙文莱率部乘机杀出,围歼了这股盗匪。

    李默得到消息盛赞郭槐、孙文莱是将才,下令嘉奖。一面命令夏县火枪队星夜南下驰援长陵,一面提前展开了第三阶段行动。

    行动从塞北开端,向南推进,步步为营,如篦子过头,耐心十足。

    看似眉毛胡子一把抓,但实际上粗中有细,这次打击的对象主要是敌对势力扶植的马匪,以及那些自生马匪中较有势力的。

    十八县的乡勇、土兵、火枪队,卫府治安处直属队、侦缉处直属队和各县捕快集体行动起来。一个月内毙杀盗匪一千二百人,捕获四千余众。残余盗匪纷纷躲入大小横山和大宁山,负隅顽抗,惶惶难安。

    第三阶段结束后,大规模的清剿行动告一段落,针对漏网之鱼的捕拿行动却仍在继续,只是全面撒网变成了重点逮鱼。

    李默南下夏县,坐镇去“逮”宁州境内最大的那条“鱼”——马匪赵山大。

    赵山大不是一般人,早年曾在关中为禁军将领,后犯罪北逃,在边军效力,因不满军料官克扣军饷,而鼓动士卒哗变,由此犯罪,在被押送宁州途中逃走,后在小横山啸聚结寨,向北骚扰故县,向南威胁夏县、古城,人马最多的时候超过千余人,最辉煌的战绩是围困夏县县城,向汪家勒索了一千贯巨款。

    李默上次路过弥陀镇时,听过这个人的大名,印象十分深刻。据魏贻的情报显示,赵山大并没有接受敌对势力的接济,所以并不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打击范围之内,第三轮“篦头”时李默也有意放了他一马,把他留在最后一轮,是要把他作为三板斧的收山之作。

    围剿赵山大动用了故县、夏县、古城、长陵四县乡勇、土兵和八个火枪队以及若干侦缉队的特别侦探。

    合计兵力在四千人上下。

    大军在小横山里跟赵山大打了一个月游击,始终无法抓到这条狡猾的泥鳅。

    这是卫府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的失败,李默内心充满了沮丧。

    所以汪竹明回到夏县,派人来请李默去喝两杯时,李默懒洋洋的不想动弹。派人请不动李默,汪竹明就亲自登门邀请。

    盛情难却,李默只得过府一叙。

    汪家招待李默的地方,正是市中心那栋神奇的四层高楼。

    李默对这栋楼一直很感兴趣,此番有幸进来做客自然要好好参观一下。

    这栋楼是汪家的起居之所,外观雄伟壮丽,里面的装修更是奢华到了极点,即便是像李默这样的人看了也不觉心惊。

    他不是心惊汪家的实力,而是惊讶于汪家的胆色,在宁州这样的地方,他们家怎么就敢这么张扬?

    汪竹明陪着他四处参观了一遍,来到天台上眺望市景,四层楼虽然不高,却是这个城市最高的建筑,又位于市中心,站在上面俯瞰大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汪家没有浪费这块风水宝地,花费巨资把楼顶打造成一个花团锦簇的空中花园。

    观赏了市景,李默心情好多了,人郁闷的时候千万别一个人窝着,一定要跟朋友们在一起,最好登高远眺,这样才能让心情释放。

    坐下饮茶闲聊,其乐融融,汪竹明起身去拿点心时,一个锦衣中年汉子忽然笑眯眯地朝李默走来,他个子不高,剃着平头,满脸堆着和煦的微笑,一双招子十分明亮。

    李默心里咯噔一下,这幅面相——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吃了一惊,脸一寒,起身拂袖而去。

    一旁假装准备点心的汪竹明暗吃了一惊,连忙走上来拦住李默,拱手求告:“默之兄留步,且听我一言。”

    李默道:“跟一个盗匪有何谈的。汪兄,你真是让我失望啊。”

    汪竹明赔罪道:“是我鲁莽了,然,默之兄既然已经来了,何不听我把话说完呢。”

    李默没想到汪竹明拐他来这是为了给赵山大当说客,他本要拂袖而去,但既然已经来了,就算一句话不说,有些事也说不清了,倒不如听听他们倒是想说些什么。

    (本章完)

第146章 鏖兵塞北() 
见李默态度有所软化,汪竹明忙道:“赵当家当年在禁军里做旅帅,禁旅押送一个犯官家眷去秦州充军,路过他的防区,他见那夫人原来是他的救命恩人,便私下将人放了,以报旧日之恩,因为惹了官司,不得已才亡命边关。他在宁州应征入伍,效力边军,从士卒做起,一直升到校尉,因不满上官克扣军饷就带着弟兄们绑了粮料官去讨个说法,因此犯了罪,那上官要他攀咬好人,他宁死不从,所以被判了死罪,押送宁州行刑。半道上押送官听了他故事,十分感动就把他放了,和他一起落草为寇。这些年他们在小横山结寨自保,招募流民,除了偶尔劫掠贩私的盐枭,并未曾骚扰百姓,偶尔下山也只是打劫一些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

    李默道:“我若没记错,三年前他曾带兵围困夏县,还是你汪家花钱消灾,替阖城百姓挡了一场浩劫。这些汪兄难道都忘了吗?”

    汪竹明笑道:“那是谣传,当日夏县出了个恶霸,绰号南霸天,勾结胥吏,陷害一户赵姓人家,搞的人家妻离子散,其中一个孩童逃到了山上去寻赵当家做主,赵当家就问那孩童为何要来找自己,那孩童说‘五百年前咱们是一家,本家有难,你坐视不理,岂是英雄?’赵当家因了这句话就带着弟兄们下山来为他讨个公道。县尊大人得知消息重审此案,才使得真相大白,还了他家一个清白。我家那一千贯钱是犒赏他的仗义,一半买了米面酒肉招待山上的兄弟,一半给了赵姓人家做本钱,做个小生意度日。他家还在城中,就在斜街,你若不信可以将他唤来询问,若是担心我说谎作伪,你可以询问赵破阵将军,当年他率兵镇守夏县,这件事他最清楚不过了。”

    李默掐指一算,三年前的确是赵破阵镇守夏县。

    赵山大道:“赵某人平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只是时运不济,处处碰壁,碰的头破血流。而今又被将军围困。将军的赫赫威名,赵山大久有耳闻,如雷贯耳,我也知道在劫难逃,只是苦了山上弟兄们跟着我受罪,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些老弱病残,还有许多的妇孺,他们不过是在山里自耕自食,可不曾害过人,只因地方户口难入,迫不得已落草做了贼。如今蒙汪公子引荐,赵某只想说一句话,一切罪责赵某一力担当,请将军放我寨中兄弟一条生路,赵某九泉之下,犹自感激不尽。”

    赵山大说着就跪了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