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曲《清平调》在羽音收尾,李颦儿歌声停止,高子玉也与此时睁开眼来,起身笑道:

    “高某幸得一首,请大家斧正。”

    其实这时候的人在高子玉睁开双眼的一瞬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身上,看着高子玉起身,走到案几上拿起笔来,一气而就。

    “叶底风吹紫锦襄,宫炉应近更添香。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高子玉写好之后,退后一步,站在那里微笑着望向众人。早就有人上前拿起来大声读了出来。

    从整首诗来看,写的是紫牡丹,但是诗的格调远比刚才那些诗要高。通篇只有第一句点出诗咏的对象,喻作紫锦,却是道出牡丹花瓣的柔嫩如锦缎,光泽色彩绚丽。第二句转而赞叹牡丹花香,后两句诗意更进一层,由花色浓重如泼,转而叙说在今天的诗会上得见这些牡丹,不枉此行,同时也暗指与在座诸君相识,也是一场缘分了。

    这首诗被人诵出以后,在场的其他人略微沉思就已经明了其中的意思,其实高子玉自然知道自己写的诗要比其他人作的要好很多,自己颇有这种自负。众人也明白与高子玉之间的差距,只是怕高子玉与自己做的诗差距太多,落了脸面。但是高子玉最后一句“不愧逢君翰墨场”却是把自己与众人摆在平等的位置上来,并没有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

    在场诸位也都是文人才子,自然明白高子玉的意思。于是上前满口的称赞:

    “高兄大才,这首诗一出,今天的诗会高兄就要技高一筹了。”

    “高兄这首牡丹诗雍雅脱俗,确为诗中第一品。”

    “怕是那韩知贤在这首诗面前也要退避三分。”

    赞叹声、喝彩声响起,有人鼓掌高呼“

    “好,好诗……”

    随后李颦儿就这这诗词浅浅吟唱起来。

    早有人誊抄了一份,快速送到主船上去。大概主船上的人听到刚才的喝彩声也在等着有人过来禀告事情的经过,顺便了解一下是谁的诗作能够喝的满堂彩。

    没过多长的时间,高子玉的这首诗便传到了李清所在的船上。众人赶紧接过誊抄着那首诗的笺纸,围了上去。

    于是有人大声的念了出来,赞叹声又起,许多人都在评说估计这首诗算是今晚的最佳诗作了。也有人叫过船工,看样子是要上前面的画舫上去,大概是想去拜访高子玉了。

    李清默默在心中读了两遍,也不得不感叹是一首好诗。其实,应该来说李清的诗词才能并不出众。后世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是学的、研究的都是历史方面的东西,在诗词歌赋上面并不出众。即便是后世专门研究诗词的人水平也不一定就比现在的这些在场的才子们好。

    古时候的读书人在诗词歌赋上下的功夫绝对的令后世的人汗颜,更何况这时候正是历史上诗作最为辉煌的时期,任何一个穿越过来的人大概都不会故意表现出自己在诗词上的所谓“天赋”。

    也好,今晚就好好的欣赏这洛阳城的夜色好了。李清心里道。

    在画舫的一层楼待的时间有些长了,虽然来来往往的人不少,作诗唱曲颇为热闹,但是要看洛阳的夜色风光还是要站的高一些。李清站起身往外走去,花解语紧跟着,两人沿了楼梯上了二层楼。

第20章 白玉谁家郎(三)() 
夜风轻送,拂面而至。这时候的洛阳夜已经觉得有点凉了,但画舫上的气氛却是越来越热闹。不断的有诗作出来,有些一致被大家公认的好诗陆续出炉,诗会上有名的学子开始渐次展露自己的才华出来。

    高子玉的那首诗几乎传遍了所有的画舫,从高子玉所在画舫上传出的李颦儿的柔声吟唱,在夜色的春风里微微送至,李清站在画舫的二楼上认真在聆听。

    其他画舫上的歌姬们也在揣摩这首诗的唱法,以后大约会经常唱到了。

    画舫过了洛河上的浮桥,缓缓拐进了运渠,驶向南市。运渠是依据旧河道人工挖掘而成的,水面还是比较宽,完全容得下诗会上的二层画舫通过。其实,像运渠这样的人工河道还有很多,贯穿了几乎整个的洛阳城。以洛河为主,渠道为辅,整个洛阳可是说到上一座水城。

    二楼虽然比一楼小,但是人却比一楼要多一些。毕竟从二楼看洛阳城的夜色要比一楼视角好很多。上了二楼,李清也只是和花解语站在了画舫的前头,吹着微风,呼吸着满满的盛唐神都的味道。

    喧嚣在别处,李清过来也只是为了欣赏这洛阳的夜色,顺便了解一下所谓的诗会,看看盛世的才子们吟诗作对和名传后世的歌舞姬的精湛表演。李清并没有打算写诗也不会写诗,虽说才华肯定也是有的,但总不能跟在座的才子佳人讲上一堂生动的盛唐历史课,更何况,眼前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啊。

    上二楼的时候,花解语仔细的瞧了瞧在场的众人,小声的跟李清说道:

    “大郎君在那里跟隔壁的王四郎在说话呢。”

    李清看过去,李瑞正在跟人闲谈,周围大约六、七个人,围着一位衣着华丽的歌女在那里欣赏乐曲,边吃边聊。

    这时候已近亥时,在这闲谈空聊作诗吟对的白话中度过了将近两个时辰,画舫上的人除了喝了一肚子酒基本上没有进什么食物,这时候大都腹中饥饿,写诗的心情略微淡了,就着诗会主人早就准备的各种精美的糕点瓜果闲话。

    李瑞倒是没有看见李清上楼。

    李清看过去的时候,李清正在与人就眼前的牡丹说着话,聊些有关牡丹的传说典故,大约在这艘画舫上的人身份、地位相差不大,或许连才情也相差无几。从今晚的诗会主人的画舫安排上可以看出大致的身份地位来。

    并不是每一个来参加诗会的人都能写出诗来,固然,如果能有表现的机会任何人都不会错过。今晚才子齐聚,佳人相伴,更是要在别人面前好好的表现。过了一会儿李清在看向李瑞的时候,那群人中却出现了些许的争执。

    李清正要走过去看的时候,有人正好抬头看了过来,大概是看到了李清和花解语,对着李瑞说了几句话。

    “伯昌兄,我好像看到你家的丫鬟花解语了,在那面。哦,边上好像是你的兄弟清郎君。”

    “嗯?”李清扭头去看,

    “哦,是的,今晚上老太太要求我带他过来看看,刚才在楼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来的。”

    两人就要过到李清这里的时候,边上的人这时候说话了:

    “李兄、王兄,怎么?这是预备去往哪里?”

    “难道那里有什么能让李兄、王兄获得灵感不成?”

    “看来今晚上我们是难以见到两位的佳作了。”

    “这牡丹诗还是我们长安来的陆兄技高一筹了。亦如这牡丹花我看还是长安的好些。”

    李瑞皱了皱眉,看着眼前的几人,说道:

    “论写诗,诸位还是先胜过今晚的高子玉再说吧。”

    这次的牡丹花会,有从全国各地过来的人,也有很过外地的牡丹花商来到洛阳,带来了自己培育的最为名贵的珍品,希望在今年的洛阳牡丹花会上摘得那“花魁”的称号。

    其实夺得“花魁”的头衔对于自家牡丹花的销售是由莫大的好处的。最近几年,洛阳城是整个大唐牡丹买卖的最大市场,每年光在洛阳南市成交的牡丹花就价值百万贯以上,如果夺得“花魁”的话对于自家牡丹的销售是不言而喻的。

    这其中就包括很多从长安来的花商,虽说长安为大唐的都城,但是洛阳同样贵为东都,这两年李隆基又一直待在洛阳,实际上洛阳已经算的上大唐的政治中心了。更兼洛阳巨商云集,颇有压过长安的架势。就连这贵为花中之王的牡丹也一直被世人认为洛阳的更胜一些。

    今晚的冲突就是因此而起。

    今晚上与李瑞、王四郎坐在一起的是从长安来的几人人,另外还有一个姓刘的洛阳人陪同,大概是听说洛神诗会的名声,也是从别处拿到了请帖上了李瑞所在的画舫。那刘姓的洛阳人跟李瑞、王四郎认识,于是晚上坐在一起,谈些诗文、赏株牡丹,颇也其乐融融。中间还有人也写了两首诗出来供大家品赏。

    从长安来的几人中有一人就是这次过来洛阳参加牡丹花会的花商,另外一同过来的还有陆潜和王平辉等,算是长安城小有名气的才子。之前王四郎也写了一首诗,但是才情却是不如那陆潜和王平辉的。

    牡丹花会牡丹诗,牡丹诗会牡丹痴,聊天的话题是离不开牡丹的。在谈论到牡丹诗会上牡丹花魁的时候,洛阳人、长安人都表现出了自有的骄傲,争执不下了。

    “说起种植牡丹,长安时间更长,就连洛阳的牡丹也是从长安传过来的。”

    其实这是有故事的,在这时候的唐朝人们也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说听起来确实不像是真的。

    相传,当年武则天寒冬游上苑,见百花独有梅花开放,其他的花都不在花期之内,颇感遗憾,更兼身边其他人进谗言,于是酒后赋诗一首: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当时武则天贵为神武皇帝,金口一开,众百花仙子不敢有违,于是一夜之间百花怒放。待到第二日,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又临上苑,见百花之中独有牡丹没有开放,大怒,于是令人焚烧牡丹花株,降旨把牡丹贬去了洛阳。谁知在洛阳牡丹花竟然得天独厚,竟比长安时候更加绚丽多姿。并且还获得“焦骨牡丹”的美誉,算是因祸得福了。

    而洛阳牡丹花开的时候,那些早开的百花已经是残红无数了。

    “哪又怎样?论起来总归是我们洛阳城的风土最好,才能种出这百花之王的牡丹来。”

    “就是,这些年,长安也没少来人参加牡丹花会,我倒是没有见到有哪次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