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收藏,求推荐票~~~
嗯嗯,还有三江票~~~
晚上还有一更~~~
另外将来是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用达姆弹的话很容易出问题~
第六十六章 所谓枪证()
毛瑟1904式步枪,正式的名称应该是毛瑟1904式6。8口径步枪。
就和名字一样,口径只有6。898的一个变种。
这种枪型原本是为智利陆军定制生产,后来因为清z fu的采购官员认为这种枪后座冲量较小,jing度比7。92口径步枪高,更加适合中'**'人体格,因此少量采购了一批试用。
德国6。81898式毛瑟步枪结构基本一致,只是为适应6。8步枪弹作了部份改造,使得步枪的重量轻,后座冲量小,jing度高,且结构合理,动作可靠。
光绪33年(1907年),广东兵工厂依照德国6。81904式毛瑟步枪为蓝本进行仿制,其产品被清z fu陆军部命名为“光绪33年式步枪”,到了民国元年,南京z fu将此型枪重新命名为“元年式步枪”。元年式步枪同m1904式构造完全一致。后来,北洋z fu陆军部计划以此型步枪列装全'**'队,原因是“此枪对于中'**'人体格,尤为适宜”,下令汉阳兵工厂和四川兵工厂先行制造此枪,当时汉阳兵工厂虽然做好了造枪的准备,但因故未造,只有四川兵工厂制造元年式步枪。
四川造与广东造的不同点是:广东元年式的枪管长度为736;广东造瞄准基线长为654;广东造弹膛长为41。2,其余构造完全相同。上海兵工厂亦也制造过该型6。8步枪,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
顺带一提,6。8毛瑟步枪弹的缩小口径型,也就是用7。92弹头收口的产品,装药量减少约5分之1,初速略高于7。92毛瑟步枪弹,由于口径减小,装药量减少,因此后座冲量较小,弹头在步枪作战距离内对生动目标的杀伤力区别不大。
恩斯特提出来的,就是这种步枪。
“这样…”听恩斯特这么说,严绍到是有几分兴趣了。
虽说严绍的身材十分高大,甚至是比绝大部分白人都要高大(这个时期的白人其实也不是很高),但是这时的大部分国人身材还是比较矮小的,所以如果有这种jing度和威力都不差,但是重量和后坐力都比较小的步枪在,那对严绍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看到严绍似乎有了兴趣,恩斯特和刚才的那个人都高兴了起来。
不过接下来严绍的话,却让两人的表情在极短时间内由高兴变成了尴尬。
“有样品让我看看吗?”
既然有了几分兴趣,严绍自然会想看看样品再说。
然而听到严绍的话,恩斯特却是尴尬的道。
“这个……目前我们公司还没有在中国销售这种步枪的计划,所以洋行里并没有这种步枪…”说着见严绍露出不悦的表情,恩斯特连忙开口道。“不过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发封电报到德国,让毛瑟公司尽快安排装船,用不了多久的…”
严绍有些犹豫,虽说他现在也有几百万身家,但让他在一种连见也没见过的步枪上投下几万大洋,说不犹豫显然是不可能的。
反之,英国人和美国人那边的都是现货,就没这个问题了…
注意到严绍的表情,恩斯特也清楚他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至少英国人和美国人还是有和他一争的资格的。所以在考虑了片刻后,恩斯特咬咬牙道。“这样吧,如果在枪到了后你不满意的话,允许你免费退货如何?”
恩斯特也是刚刚才想到,为什么不把1904式毛瑟步枪拿来中国卖呢?这种步枪对于东方人来说几乎就是量身定做的,凭着毛瑟公司的牌子,说不定反而能打开一条销路…
至于步枪来了后,严绍会不会因为不满意而退货?对于自己国家产品的质量,恩斯特可是有着百分百的信心,他相信只要严绍看到了那批步枪,就绝不会有想要退货的念头。
“免费退货?”听到恩斯特说如果不满意可以免费退货,严绍有些心动,说到底毛瑟公司的牌子毕竟还是很好用的,至少对严绍这种外行人来说是如此。“那好,电报的事情麻烦你尽快,稍后我就回安徽解决枪证的问题去…”
清末民初,恰恰是中国枪支最为泛滥的时期。
当然,后面这个民初是可以涵盖整个民国时期的。无论是早先的北洋z fu,对下面各个省的控制力都相当薄弱,自然就无法控制泛滥的枪支。
而清z fu和北洋z fu对各个省的控制力不断被削弱,但至少在辛亥革命之前还拥有一定控制能力。所以清末的枪支泛滥,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清z fu执行的“核发枪照”政策。
“核发枪照。”如果简单点讲就是枪证,这种政策一直从清末持续到民国…
只要有了枪证,即使是持枪在大街上乱转也不犯法,当然枪证的价格并不便宜,从几十银元到上百银元都有,有的时候一张枪证甚至要比枪本身更加值钱,而且每张枪证都仅仅只对一支枪有效。
这是清z fu在发现无法禁绝枪支泛滥后想出来的办法,也为清z fu提供了大笔收益,是极为有效的敛财手段。
所以严绍才敢狮子大张口,一开口就要五百条枪,因为在清末想要搞到枪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有钱,无论你是什么人。
————————————————————
留下订金后,严绍乘船返回了安徽,自己带着十多个护卫一个人赶到的安庆。
在听到严绍想要五百条枪的枪证后,诚勋到是没怎么吃惊。因为他也听说了芜湖纺织厂彻底竣工后,整个工厂的规模会有多大。五六千人的工厂,只有一支300多人的巡防队其实并不算多。
而且稍后严绍也向他吐露了自己想要在芜湖开一家面粉厂、肥皂厂和火柴厂的想法,所以想了想后,诚勋也就点头同意了——————当然,钱还是要交的,毕竟这些钱有不少都会入了他的口袋。
不过话说回来,和严绍口中的火柴厂、面粉厂相比,诚勋比较感兴趣的是严绍口中那种适合中国人的新式毛瑟步枪…
“如果真有那种步枪的话,我到是想见识见识…”看了看手边相当于几万块大洋的支票,诚勋摸了摸下巴。
————————————————————
求收藏,求推荐票~~~
;
第六十七章 借枪()
办面粉厂的想法,其实严绍已经想很久了。
理由也很简单,投入小,收益大。
张謇的大兴机器磨面厂,全部的投资不过才两万多两,这么点钱对严绍来说并不算很多,甚至还不到购枪款的三分之一。而且也可以像张謇一样利用纺织厂的多余动力磨制面粉。
至于获利?中国的第一家机器面粉厂‘阜丰面粉厂’,是孙多森等于1898年在上海创办的。该厂开业当年曾因经营不善而亏损,次年改变经营方针,扭亏为盈,以后连年获利。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厂盈利率达到高峰,1918年盈利率甚至达到了56。2的地步。
衣食住行,如果说纺织厂相当于‘衣’,那么面粉厂就相当于‘食’…
中国有四亿人口,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两方面的话,是很难出现亏损的。
严绍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动静,主要还是因为人手不足。
当初和他一起从美国回来的十多个人,如今都已经被安排到了工厂的管理层中,毕竟相处了这么久,这些人多少也能算是自己人。
然而即便如此,纺织厂和洋灰厂里的管理人员,依旧有大半是从外面招进来的。能力暂且不提,至少忠心方面是肯定不用想了。而且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纺织厂,他可不想步了张謇的后尘。
历史上大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扩张过多,用张謇自己的话就是“本小事大”、“急进务广”,到他去世前,大生一厂仅为企业和公益事业的垫款就有70多万两,对其他企业的借款超过112万两,以往来名义被其他企业占用的(不包括正常往来的应收款)也接近这个数字,三项合计超过了全部营运资本的45。
同时大生的利润中,官利、花红和余利占的比重很大,公积金、折旧等却很低。长期以来,赢利的大生一、二两厂公积金累计不过120多万两,只相当于官利的1/3和花红余利的1/9,其中60万两还以张謇名义借出去办慈善公益事业。
(大生纱厂一向获利全分,首先是官利,约定是8厘,即使在筹办期间,集股面临搁浅,仍年年动用股本来支付官利,万分困难时也没有少付分毫。开机之初靠卖原棉维持生产仍是如此。以后每年盈亏结算,都是先提了官利再算。)
除此之外就是制度的关系,特别到他晚年,制度形同虚设,张氏兄弟一张纸条就可以让某企业、某盐垦公司到大生驻上海事务所欠几十万,包括伶工学社、绣织局都可以开户透支,以张謇个人名义的透支有100多万两(按张謇说是仈jiu十万两)。
虽然很多人都喜欢说制度就是用来打破的,但这也太过分了些,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导致大生的失败,而这些也都是需要严绍谨记的。
————————————————————
“老板?怎么样了?”看到严绍从巡抚衙门走了出来,黄浩和其他人连忙凑了上去。
“枪证已经办妥了,现在只等德国那边把枪送过来…”说到枪的问题,严绍也觉得有些发愁。在他从上海回来后,刚登上芜湖码头,就接到了恩斯特的电报。
在电报上恩斯特告诉严绍,五百多杆步枪已经装船,和其他一些商品一起运往中国。
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德国到中国的航程并不算远,再算上途中补给的时间,差不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中国。
换句话说,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新组建的巡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