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广大”、“近精微”
我们刚才一直提到,唐诗里面很少这种东西,诗人们站在那里目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他们看不见柳絮,因为柳絮很细小。可是宋朝的时候,诗人已经开始用“显微镜”了,他们专注地看到了生命里面这么小的事物。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文学上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可是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想换一个角度能够看到更小的东西,近到什么程度,你才会看到这么小的东西,这也是需要野心的。
我们有时候测验学生,比如出去写生,你就会看到每个人交回来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有的人是一座大山,有的人就画草上面一点点光的变化,每一个人看到的其实都不同。你会看到其实人当中有趋向唐朝的,也有趋向宋朝的,他们会有面对自己生命经验的不同取向。有些人的视野广大,看到大的东西,这是一种能力,可专注也是一种能力。所谓“至广大”是一个能力,“近精微”也是一个能力。那么唐朝一直在“至广大”,可是到了宋朝它开始“近精微”了,当然在整个儒家的道统里面,“至广大”和“近精微”必须合在一起才是完整。
所以我觉得,唐宋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你用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会有一点偏。像李白的诗的音韵是高亢得不得了的,在李白的诗里不是侠客就是仙,都是特异的生命形态。可是宋代以后,你会发现都很中庸,你在读五代、北宋的词的时候,会感觉到人的一种真实性。作者把自己置放在季节或者是山水当中,去看人的真实性,而不去虚夸人对自然的控制或者征服。你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然很过瘾,因为那个气派大,可是“独立小桥风满袖”,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人跟宇宙合一的平凡经验,它非常单纯,在这些细小的经验当中,积累成了北宋后来体现出的状态。你会觉得你会用伟大去形容唐诗,但你不太会用伟大去形容宋词,因为它不追求伟大,它追求的是一种平静。这一点等一下大家在北宋开国的几个词人身上,会特别明显地感觉出来。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表达了对生命的茫然之感,或者说是刚才讲的流浪之感、迷失之感,这种愁到底在哪里,在梦里面无可寻找。其实它到底在说什么是不清楚的,可是各位想想,我们现在流行歌曲里其实这样的歌是蛮多的,它其实表达的是一种春愁、一种闲情、一种惆怅。不过这种惆怅不严重,没有到要命的地步,没有到绝望,它是一个淡淡的哀愁。其实很奇怪,民间的流行歌曲里这种东西其实是很多的,大部分人讲不清楚这种哀愁,为什么?因为他的忧郁或者烦闷都不严重。你如果要给他一个事件,比如说因为杨贵妃死了,所以令他很难过,那是一个事件引导出来的一个情绪。可是五代到北宋都不是,最有趣的是他那个情绪的根源都不清楚,因为不清楚,所以才会变成一个抽象的、对于生命内在的描述,那个无寻处的状态,才是重要的。
繁华的汴京
我记得我们讲过白居易在唐朝写“花非花,雾非雾”,已经开始有一点碰触到这种神秘经验,只是在唐朝这种神秘经验没有成为主流。到宋朝的时候这个内在的神秘经验成为主流了,所以到北宋开国,我想跟大家提到的第一个可能是宋祁的《玉楼春》,我觉得里面有一种繁华,有一种美,完全是宋朝的美。讲中国美术史的时候我们讲过《清明上河图》,我们讲过汴京曾经如何繁华过,大概在十二世纪全世界没有一个城市比汴京更繁华。今天我们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一个城市可以有这么多的商店,这么多的人在街上游玩,有这么多的货物的运输,有这么多贵族的管弦在吹奏,大概是少有的。
所以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的城市发展史,讲的第一个城市竟然是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为什么这样讲,难道汉唐的长安不是吗?当然也是,可是我们看到北宋的这个城市这么繁华,最重要的是它具备了近代商业城市的基本规模。我记得我们读历史的时候,讲到城市发展史,老师会特别跟我们提到说,近代所有的城市以汴梁作为起点的原因,是因为它是最早把住宅区、商业区、游乐区分开的城市。以城市规划来讲,一个城市不发展到一定的状况,不会有这种所谓住宅区、商业区、游乐区的分别。
还有就是宋代真正达到了经济的繁荣和贸易频繁的状态,特别是贸易。我们讲商业与贸易不完全相同,所谓贸易就是货物交换。我们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经济史上,宋朝是中国实行纸币的第一个朝代,这种纸币叫做“交子”,这样的制度在宋朝第一次出现。唐朝没有,唐朝还是要背好几袋的铜钱去买东西的,宋朝可以发纸币了,发纸钞。货物的交换量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有纸钞的交换,所以我想这些基础保证了政治的安定。因为“澶渊之盟”以后大概一百二十八年当中,北宋跟北边的国家没有战争。一百二十八年,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常常跟学生说我很幸运,因为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五十年没有碰到战争。其实在历史上战争不会那么久没有的,可是北宋“澶渊之盟”以后一百二十八年当中没有战争,所以这样的情况是宋朝发展出安定的城市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人在战争的威胁之下很难累积繁华,所以政治的安定,加上贸易的频繁,使宋朝真正进入到繁荣的景象,人们有一种喜悦感,对于物质,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繁华有一个安定感。
《玉楼春》
刚才我们提到宋祁的《玉楼春》,因为这些词牌本身的旋律部分,大部分都失传了,我们不知道《玉楼春》当年怎么唱,《鹊踏枝》怎么唱,可是我常常觉得词牌跟西方的调性最大的不同是,它会把这个调性的内在经验,转换成一个很简单的符号,让你感觉到这个歌大概应该怎么唱。比如《鹊踏枝》,是一个喜鹊在树枝上跳动的感觉,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优美的小调,有一个优美的、愉快的旋律,可又带着一些淡淡的自我反省的力量。可到了《玉楼春》,你会感觉到它是更喜气的调子。所以我刚才说中国的词牌很特殊,它不像西方是用一个客观的调性去记录它,而是把它转换成一个富于文学性的描绘,让我们来感觉这个歌大概应该怎么唱。现在很多人说《玉楼春》三个字没有意义了,可是我觉得有意义,《玉楼春》表现的是一个春天的酒楼上,诗人喝着酒,你会觉得他有一种开心,有一种喜悦。我觉得这首词反映了北宋开国时期文人的一种词曲生活,一种歌曲经验。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提到,有一段时间在江蕙的歌里,听到台湾的某一种很哀伤的情绪,苦闷的、而且毁灭的、自毁性的,喝酒一定要喝到肝都坏掉的那种情绪。我觉得歌曲比一般诗人的诗其实更能够传达时代性,那么《玉楼春》就是这样能传达时代性的东西,我其实是把《玉楼春》、《鹊踏枝》当成时代里面的歌曲在看待,我不认为它们是绝对个人的创作。
读《玉楼春》,可以使大家对于北宋开国最早的经验有一个了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玉楼春》)
《玉楼春》所传达的时代性,就是北宋一开国的时候,人们心里面有一种喜悦。“东城渐觉风光好”,春天到了,大家出来玩,很开心,没有政治压迫,没有经济的窘困,没有战争的威胁,人们才会“东城渐觉风光好”。这个词牌的音乐绝对是一个愉快的声音,大概就是出去郊游时,会唱这样一种歌曲。所以可以给大家一个考试,你们把《玉楼春》、《鹊踏枝》找到一个你觉得现在最像它的流行歌曲。我相信可以找得到,它其实是一个心情经验的东西。
“縠皱波纹迎客棹”,说水的皱纹像绉纱的皱纹似的,宋朝常常用这个去形容水纹,如果大家看过宋画里画水的方法,你就可以了解。用这种画法去画水,这种水是什么样的状况?就是在风平浪静,阳光亮丽的时候,那个波光粼粼的感觉。因为如果有风浪起伏,那个线条就不会是这样的画法。大概在最平静的春天,阳光又非常透明的状况下,就会出现这种非常细的水纹。“棹”,是小船的意思,有客船来了。
宋朝对水的认识
宋朝也有一个很特殊的经验,就是水的经验,我觉得在唐朝,对于山的认识大过对水的认识,在绘画里也是如此。宋朝开始慢慢去寻找对水的认识,当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宋朝很多的都城都跟水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汴京。汴京本身有一条河叫“上河”,是人工开凿的一条运河,把南方的物资运进来,所以我们在看《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看到河流上的船只来往非常频繁,这条重要的河流,构成了城市的视觉景观。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亲近水的心情跟亲近山的心情的确是非常不一样的,水比较柔软,比较温和,比较顺从,也比较沉静和反省。山是比较稳定、雄壮、大气的东西。这两个东西带出了两种不同的美学经验,尤其到南宋以后,因为定都在杭州,就是所谓“临安”,所以它的水的经验更明显。我也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一下,宋词当中去描述水的内容很多。那些文人被下放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到南方,像欧阳修最主要的时间在扬州,苏东坡很多时间是在杭州西湖,他们都对水有一个观照的体验。
宋朝有很多水上的活动,比如“争标”,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几张画叫《争标图》,画了很多的船,有一点像龙舟竞渡。那个标是由政府或者皇帝设的一个标局,大家去抢,抢到以后,会有很大的赏赐。在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