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委员李耀文。“文革”后期肖向荣被迫害致死,父亲在科委就好像断了一支臂膀。出山时,叶帅说,你自己选个政治委员吧。父亲在三野当参谋长时,李耀文是26军政治委员,有名的山东四大才子之一。父亲说:“选政治委员,关键一条是人品,正直、无私、严于律己。”那天很晚了,父亲说陪我走一趟。我们到了陈彬家里,一会儿,张震寰、马捷等几个科委领导人也到了。他们叽咕了一阵,听不清楚,好像是在说,我们得有个政治委员……然后,大家一起乘车来到了李耀文家里。记得是在木樨地的部长楼,天气很冷,我说,风大,你们都先别下车,我去找找看。敲开门,李耀文和他的夫人一看有这么些人挤在楼梯口,又是深更半夜的,惊愕诧异中忙往屋里让。李耀文从坦桑尼亚当大使离任后一直闲居在家,今夜来的是稀客,也是贵客。李的夫人特意从酒柜里拿出个墨绿色烫金的茶壶要给大家沏茶,李说,那个东西没有用过,可要好好洗干净了。父亲给他一一介绍科委党委班子的每一位成员,看得出,李实在是没有搞明白,只是点头应酬着。我坐在一旁直想笑,是啊,怎么好问你们是来干什么的?告辞时,父亲对李说,今天太晚了,你好好睡一觉,明天我们到北海公园散散步好吗。在这风景如画,白塔倒映的北海边上,两人倾吐衷肠,共话今后的大业。
父亲回忆说:“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缺一不可。最早根据聂老总的想法,我在总参主持制定老五院(注:1956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所导弹研究院)的编制,要钱学森当院长,钱问我,他就不明白你们为什么就非要编那个政治部?我说,你为什么要从美国回来?他说,我爱这个国家啊。我说,对了,政治部就是要教育更多的人都像你一样,爱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去奋斗。”
中央军委任命李耀文为国防科委政治委员、党委第二书记。李回忆我父亲时说:我离开军队已经6年了,不要说对国防科研全然不了解,就是对军队都很生疏了。爱萍同志很理解,亲自召集干部大会介绍我,又领着我一个个觐见小平、叶帅、聂老总、徐帅,会见国防工业各部的领导人。李写道:“他对我,既有良师之谊,又有战友之情。是我参加革命以来最为尊敬的好领导之一。”
这个团队的结构是:总指挥张爱萍;坐镇大本营的是政治委员李耀文;陈彬管业务,负责全局的组织计划和协调;下面分成两条线:核工业和原子弹,行政指挥由张震寰负责,技术领衔的是朱光亚;航天系统和各种导弹武器,行政总指挥是马捷,技术领衔是钱学森。
这个指挥结构使人想起了一江山岛,这又是一次联合军种的作战,是一支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堪称一流的团队。
对这个阶段的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一书原始稿中是这样评述的:“这一重大决策,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国防科技战线安定团结的局面很快形成,科研秩序迅速恢复,各项规章制度走向健全;加速了研制进度,各项配套工程协调发展。局面打开了,一盘棋走活了。随着三抓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的先进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大振了国威军威。”
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系统与其他地方不同,基本没有受到“两个凡是”的干扰和束缚。这主要归功于1975年的大整顿,特别是经过了1976年的大反复,一正一反、一对一错、一白一黑,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在人心上、阵线上、舆论上都已经成熟了。再加上父亲旗帜鲜明的立场和他当仁不让的锋利板斧,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我曾向父亲提过,能不能结合当时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谈谈你们的做法?
父亲不屑一顾地说:“等他们讨论清楚,我的导弹都发射出去了!”
我愕然。军人有时候是不讨人喜欢。
1977年的“八一”是令人振奋的。
在八一建军节的晚会上,邓小平的巨幅画像突然间被投影在舞台的天幕上,他的身后是飘扬的军旗和嘹亮的军号曲。
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内心的取向。这件事被中央点名通报,认为这是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是一起政治事件。邓小平虽然出来了,但他毕竟不是最高领袖,有什么理由打出他的画像?但是,已经没有人去理睬这样的指责了。我们总部的参谋人员之间,竟然拿中央的训斥来插科打诨,就连一贯正统的总政治部,甚至连传达都懒得传达。我第一次感到中央的声音是那么的微弱和无力。对带兵的将领们来说,毛泽东不在了,周恩来不在了,朱总司令不在了,就你们这几个家伙,还指手画脚的,算老几啊?
邓小平,这位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在人民解放军的将领眼里,是在彭德怀、林彪相继离世后,军队中无可争辩的统帅。尤其是1975年摧枯拉朽似的整顿,和1976年天安门广场的洗礼,他已经是人民心目中最有胆识的英雄了。虽然这时,复出后的他,只还是虚职,而他自己也只要求分管科技和文教,但实际上,军队和老干部们都不约而同地集合在他的身边,经历了10年动荡和劫难的中国人民,对他寄予了厚望。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迅速形成,中国,这个有着古老传统的国家,需要一个继毛泽东之后的强人。
邓小平当然能意识到自己在历史舞台上应该扮演的角色。从以后陆续出版的有关他的回忆文章中知道,或是在更早,他已经开始思考和运筹有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了。
当他去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时,当他准备为党和国家命运去再次搏击时,他必须要选定一个能够信赖而又真正称职的人,把军队托付给他。
他将把目光瞄向谁呢?
“十一大”即将召开。通常是在吃晚饭的时候,大家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倒出来,一是调节一下气氛,同时也希望抛我们的“砖”,引父亲的“玉”。
果然,父亲冒出了一句:“罗长子要出任军委秘书长了。”
“是吗?”我们都感到惊诧。就当时的政治气氛,和以彭罗陆杨的罪名,罗的出山,而且担当如此重任,的确是个新闻中的头条。
“今天见到他,他说,你为什么要推荐我,你看我这个样子还能工作吗?”
罗自腿断了以后,一直坐轮椅。
“我说,孙膑膝盖骨都没有了,还能灭了魏国,罗斯福不也是在轮椅上指挥二次大战的吗?”
“你推荐罗长子?”我们问。
父亲这才说起不久前,邓小平召见他的事。
“邓要我出任军委秘书长,来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父亲停顿了一下说,“我知道这样的事是不好随便推辞的,我考虑了一下。我说,军队,说这说那,最根本的还是个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问题,这非一朝一夕之功。从目前高级干部队伍的现状看,搞军事行政工作的不乏其人,但搞武器装备、抓国防科技的,相对要少得多了。我从56年起就在协助聂老总抓这一摊,整整20年了。我自己认为,在这方面作为你的助手要更合适些。我今年67岁了,再干3年吧,争取把我军装备搞出个样子来,交给你!”
饭桌上静寂无声。
后来才知道,是王胡子的主意,他向邓推荐:“爱萍这个人有这个本事。”
父亲接着说:“我是诚恳的,我想他是理解的。邓问那你看谁更合适些?我提了罗长子。邓也是那句话,他的腿是个问题。我说,现在这种条件,不比战争年代了,多配两个秘书就是了。”
我们都在沉默。
一个领导人的权力和作用,并不绝对取决于职位、头衔,许多显赫的职位并不见得就握有实权。军委秘书长是这样一个有着相当弹性的职务。
50年代,军委工作由彭德怀主持,他是事必躬亲,日常工作多由他亲自主持议定,秘书长黄克诚的作用和权力不太突出。林彪主持军委期间,虽也是他抓总,但日常工作不管。其他两个副主席,贺龙分管国防工委,后来工委撤销,就管体委去了;聂荣臻分管国防科委,还要分一部分精力管国家科委。为了及时高效地处理军队日常事务,协调三总部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关系,在军委下面成立了军委办公会议,由三总部和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领导人构成,军委秘书长负责牵头。这就由总参谋长罗瑞卿出任军委秘书长,直接对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林彪负责,成了军队的大管家,握有重权。父亲当时是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因此,他对军委的工作程序和罗瑞卿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很清楚的。
中央的日常事务,由书记处负责,总书记邓小平就是党中央的大管家。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解决。为了便于协调沟通,军委秘书长同时还兼任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这样,罗瑞卿的权力和地位自然就十分显赫了,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其作用和知名度有时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元帅、大将。
当然,这也是他后来倒霉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体制,有些像董事长和总经理。没事还好,有了矛盾就很麻烦。林后来对罗生出嫌隙,就开始发难。毛搞“文革”需要林,当然就舍弃了罗。国务院周恩来事必躬亲,没有把党委专门作为一个权力层次,直接由总理、副总理组成常务会议,大事小事都直接处理,麻烦自然要小得多。
日常工作中的秘书长负责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2年,杨尚昆出任军委秘书长,余秋里、杨得志、洪学智和我父亲都是军委副秘书长。后来杨兼任军委常务副主席,提出不再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一律改称为军委副主席分工负责。邓考虑当时几个老帅还都在,说一回事,就不要变了吧。直到90年代后,新上任的几个军委副主席有了明确分工,又都参加军委常务会议,秘书长的作用和权力相对就减低了,以至取消。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