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待严青禾说,古氏已经将事情仔仔细细地说了出来,看她说话的表情和语气,就知道她对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
姜荣安不由挑了下眉头,齐秋生认识的人啊,看来他的人脉也不少呢。
“咱好歹也算得上是耕读人家了,青禾又中了进士,不会比别人差,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古青娅笑着说道。
严青禾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以前挺会说的,现在轮到自己,却只会傻笑,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了。
“娘,这都谈好了?成亲的时间定在哪日?有什需要我们帮忙的。”严青禾这桩亲事有些急,怕是有许多事情很赶,姜荣安心想能帮上几分也好。
严父笑着摆手,“不用不用,需要的东西我们早就备好了,这不都用上了,主要是宴席的事,不过你们鲁婆婆一家把事儿给揽下了,都好着呢。”
“对了,奶奶呢?”古青娅没看到方氏,有些奇怪。
“你奶奶说家里人来人往吵闹,去你鲁婆婆家了,有伴儿能说说话。”古氏解释道。
说起来,人一旦年纪大了,就愈发感觉到力不从心,总怕哪日两眼一闭就去了,总爱跟要好的人一块儿呆着。
古青娅不由想到严承,嘴巴张了张,到底没问出口,对于这个爷爷,他们几个孩子感情都不深。
年初严正堂成亲的时候,拜堂以及见亲人的时候,他还把他那娇妻幺儿都给带上,好在方氏看不见,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了。
不管众人心里如何的别扭,严承的续弦和幺儿都算长辈,表面功夫都要做好的。
严父和古氏该送的东西一样都没落下,亲手做的,吃穿啥的都有,但与方氏相比,却是少了孙辈环绕膝下。
说起来,古青娅对于那个比自己还要小的小叔是没什么印象的,现在严承老了,这个小叔叔的亲事什么,岂不是都要严父严二叔他们张罗?
“你们一路坐船回来,累了吧,先去躺会,这边有青禾和青朴在,可以招呼客人。”古氏看着怀中睡着的小外孙,放低了嗓音。
“娘说的对,姐,姐夫,你们先去休息罢。”严青禾说着起身,为自己的事让他们大老远地赶回来,要知道坐船可不是那么舒服的事。
“行,那有事再喊我们。”姜荣安点点头,到底心疼妻儿。
定亲的时候,是男方这边的人过去女方那边,所以姜荣安也跟着过去,结果看到接待的老者,嘴角不由弯了起来。
正是那日和严青禾在半道上帮忙的人,看来自己也真是帮了一把,当然这主要媒人还是齐秋生。
看到姜荣安,那老者朝姜荣安一笑,也没有说话的机会,就各自忙碌起来。
其实到了天香县,安定下来之后,老爷说要去拜访老友,去了三化县,顺道一打听严青禾,本以为是游学的学子,没想还真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尤其是姜荣安,果真是人不可貌相,只看他气宇轩昂,气度不凡,却未曾想过竟然是状元。
能与状元爷做亲家,那可是让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当然严家也厉害,严正堂和严青禾堂兄弟,竟然是同期进士,或许因为某些关系要待分配官职,但怎么看也不错。
尤其是趁了老爷之意,有功名又不为官,家境安康,人口简单,完全不用担心女儿受苦,可真是个佳婿呀!
姜荣安自然不知他人内心想法,他正好与齐秋生同处一处,便趁机问起这事来。
“说起这事来也是巧合,那会外头不知谁提了青禾的名,福灵心至,我就试探着问一问,谁知最后真成了,也是缘分啊!”
齐秋生很是感慨,有时候无意间一句话,真的是改变了命运,而他一语成就一桩好姻缘,也当得上一回月下老人了。
第433章 亲戚()
“那这夏家是个怎样的情况?我瞧着可不像是简单的。”
“夏家的根的确是在天香县,后举家搬迁,夏仁一是夏家比较近的旁支。与我是同期的进士,不过他一直在北方任职,政绩平平,身体似乎一直没适应北边环境,后就告病辞官。”
齐秋生倒是高兴,“仁一的学识很好,我一直认为他适合当夫子而不是为官,我见他言语中对青禾甚是赞赏,你这当姐夫可以放心了。”
姜荣安闻言,笑着点点头,听着是很不错,但他觉得这家应当不那么简单,若是男主人没有什么特别的,那就应当其夫人比较特别了。
不过身为男子,自是不好问人家夫人,是很失礼的一件事。
“听你这么说,该不是翁婿要一同办书院吧?”从这齐秋生的话中,姜荣安感觉这个夏大人应当不会逼着严青禾出去谋求官职,反而很有可能将夫子一职发扬光大。
“咦,你这主意听着不错,他们若真办书院,定是远近闻名了。”齐秋生抚掌大笑。
定亲一事都是双方早就商量好的,按照流程的来的,最后的纳征礼也把彩礼都送到了女方家。
夏老爷读书人,本身家境尚可,并不注重价值,而是要求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若是按照记载中的来,总是过于简单,商量过后,送了五色彩罗,全部又冰玉蚕丝织成。
在外人看来这是价值很高的东西,但在严家眼里,冰玉蚕丝是作为工钱或奖励给予,由严青茶亲手织就,方氏口述,古氏染成的,是亲人的劳动成果,反而更加的有意义。
如此这般,女方那边的亲朋见了也觉得严家甚是用心。除此之外还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物,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含义所在。
而后便是定成亲日子了,这些早就是谈妥的事,只是走个流程而已,时间就定在九月初二,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
好在严父和古氏考虑到大儿子婚事的情况,早在两年前就将大件的东西给备好了,比如新床、衣橱等,全部都是严父亲手做的,自己上的漆,完全不至于手忙脚乱。
至于其他要采办的东西,这些都不需要古青娅和姜荣安操心,有两个姑姑呢,他们一个开杂货铺,一个做的牙子行当,采买他们当然有门路,多少赚一些就是,能有这机会与严家拉近距离,他们求之不得呢。
“娘,这回外公外婆会来吧?”古青娅忽然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古家的消息了,也不知道情况如何。
古氏点点头,“应当只有你外公和你小舅一家,其他的应当来不了。”
古青娅有些惊讶,“怎了?”古氏跟古家的关系并不好,但并不是说真的断绝了关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你大舅二舅他们都搬走了,你外婆也跟着离开,倒是你外公不想,如今在你小舅家住着。”古氏不由叹了口气。
古家的名声并不怎么好,他们对古氏这个女儿的态度乡里乡亲都是清楚的,如今古氏儿女有出息了,这左邻右舍说的话免不了带上些幸灾乐祸,他们受不了,索性搬去了别的地方。
有的人故土难离,有的人却是无所谓,更奉行人往高处走的话。
古青娅略有些惊讶,“小舅啊,也不知道小表弟成亲了没?”她还记得当初他们几个孩子在小舅家住了一阵,那个整天玩得脏兮兮的男孩子可是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她和严青朴搬了不少的石头回来,如今想起来,往事还历历在目。
“还没呢,他如今也挺厉害的,烧窑有一手。”古氏笑着说道,每年都要去一两次看看老父,对于古成名一家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
“小舅一定会很高兴。”每人都有每人的生活,家家都有自己的一本经,即使是亲戚,也只能问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了,除非某家危难时才伸与援手,平常也就各过各的了。
毕竟是出嫁女了,古青娅没有问再多的事,有什么事,也是古氏以及未来的弟媳的事了。
毕竟已嫁做人妇,就要以夫家的事为主,包括各种亲戚来往,娘家的也只有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了,其余的哪还有精力呢?
鉴于小时候要好的小伙伴没几个,所以回来也没什么人家可走动的,就是刘冰冰和严素锦,更多的时间,古青娅都待在房间里看书照看孩子。
严父有空的时候,就会一起谈谈农桑方面的事,在这方面,他多年摸索早就是个专家,古青娅不过只会纸上谈兵而已。
或许是受儿女的影响,严父热衷研于研究作物的新品种,听过嫁接或是授粉等方式,从而得到具有其他特点或是优势的品种。
“青娅,之前我找人要了些土蛋子回来种,味道很是不错,就是太小了,还不到半个鸡蛋大,我就想着能不能研究研究。”
严父饶有兴趣地跟古青娅说他得到的新作物,以及他的观察和研究。
这方面的事,除了跟刘父商量讨论,剩下的就是大女儿了,严父心里虽说有些疑惑女儿没下地种田怎的懂那么多,但也没多想,实惠才是真,追根究底反而让女儿为难。
古青娅听着这陌生的东西,脑中好像有点印象,“爹,是什么东西?跟地瓜一样的吗?”
到了北方也是有地瓜的,不过品种不同,人们的叫法也不同,所以单听名称并不准,还是要看过实物再说。
“类似的东西,不过不拉藤,走我们去地里看看。”严父的兴致来了,就想拉着女儿去地里看看。
古青娅闻言,看外头的太阳也不大,便抱着小儿子飞飞出去,呼吸下新鲜空气也好。
这是种在坡上的,古青娅看了看,植株看着并不高,看起来生长状况不是特别好的感觉。
“爹,您这是什么时候种的?挖开看看吧。”古青娅依稀想起这是什么东西了,那会书上好像是叫土豆或马铃薯的。
第434章 著书()
“今年有点事情,我就拖到七月半过后才种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