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水倒是想帮忙来着,比平纹织棉布还要复杂,她记不住,只好每日盯着时间,时间一到就让古青娅去休息。
此时姜荣安盯着庄子里的收成,严格要求做了标记的地打下的粮食要分开来计算。
此时他的心里也很是紧张,麦子长得好,到立夏扬花的时候看着也很不错,又经验的人都说会有个好收成的,但一切没上杆秤前,都做不得准。
好在这些天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太阳一直很少,麦子铺在芦苇席上晒上两三天也差不多了,这时与入仓时候的重量相比并不会差太多。
姜荣安坐不住,正打算亲自去看人斗量,元大爷就满脸激动地跑来了,“大人,大人,好消息,好消息,加了肥料的,每亩达到了四石,四石啊!”
或许别人不明白四石是什么概念,但是对于他们在地里刨食的人来说,上等田,加上老天爷赏脸,能收个一石半两石已经是丰收了,四石那是什么概念,简直是不敢想象啊!
如果每亩地都能这样,那哪里还会有吃不饱的人呢?
姜荣安猛地站起来,深吸了口气:“元大爷,你说的是真的,可别蒙骗本官。”
“大人,老朽哪里敢啊,您亲自去看,是真的。”元大爷当然明白姜荣安的顾虑,怕人把其他亩的产出也合到一亩里头来虚报数量。
姜荣安匆匆赶过去,仔细看了一下,的确如此,那几亩用了肥料的都收成很好,而没用肥料的大约每亩只得一石半,用了粪肥的平均下来有两石到两石半,差别真的太大了。
“大人,此事能往外说吗?”元大爷斗着胆子问道,这样的喜事,谁能忍得住啊,总想跟人分享,这可是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绝对没有掺假。
姜荣安摇摇头,“不可,还没到时候,等秋收后再看。”想到去年说换种子的事,却没多少人响应,“不过换种子的事,你们可再提一提。”
“是,大人。”元大爷有些遗憾,虽说不能往外说,但是他们这些在庄子里做事的人都能分到肥料,到时候自家地里一洒,秋收肯定差不了,大伙的眼睛亮着呢,这可比什么话都管用。
第366章 槐花()
姜荣安有些飘着走路回来的,他没有想到收成竟然这么好,看来这个肥料方子比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且长期使用这个肥料,土地并不会因此变得贫瘠或是板结等情况,反而能使滋养土地,能使最下等的田地变成上登田,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就是。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姜荣安决定等秋收之后再写折子,有了这个肥料,只要不发生天灾**,地里的收成得并不会太差的,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
回到家中,姜荣安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古青娅,古青娅先是惊讶,而后也非常的开心,他们没有想到肥料的效果比预计的还要好。
毕竟这个肥料是属于万能型那种肥料,若是换成专门用于麦子的肥料,那结果会如何?
想了想,古青娅觉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若是再好难免要让人怀疑了,毕竟太过于反常。
“对了,你之前不是说有制作失败的肥料拿去浇树了吗,那些树如何了?”肥料不可能每次都制作成功的,那么失败的也不能扔掉,用来浇树再适合不过,虽然效果可能比不上专门用于这树木的肥料方子。
“我没特别注意,当初只叫人拿去浇树,并不清楚浇的是什树,明日我问问。”姜荣安跟古青娅说了好些话,然后带着女儿读了一篇的诗经,这才进书房去写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姜荣安习惯性将一些政务上的事情给记录下来,在一个私人的册子上,里头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主要是标注一些重点,什么必须马上处理,什么可以往后推迟。
当然,如果身边有很熟悉又能信得过的人,姜荣安是很乐意将这个事给交出去的,不过能准确明白且定位自己想法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即使能够找到,以对方的聪明才智,也不会选择留在自己身边了。
反正姜荣安还是很乐意记录这个的,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会再去思考,把事情给梳理一遍,从中找出自己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下次改正。
现在姜荣安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内敛了非常多,也愈发成熟,如果说在京城的时候还带有几分书生的文弱以及天真,那么经过一年多的县令生活,他在身上多了几分干练以及上位者的气息。
姜荣安将有用肥料、用粪肥、没用肥料的田地单独做了一个表格,列出了对比,从返青到扬花灌浆直到成熟期间的变化,一次做出一个总结。
而最后,他特意用红笔写下一件事,失败的肥料的用处,对树木有何影响,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成泥水状的肥料对树木类有很大用处,那就可以考虑用在果树上,或是一些名贵木材上,此外西北塞外那些缺乏草木的地方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姜荣安对于西北以及塞外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那边是一片贫寒之地,那边的百姓更加的苦,且又面临着与隔壁小国的干扰,跟东部的生活完全是两个极端。
搁下笔,姜荣安让墨迹晾干,收好册子将书房门关上,房间里古青娅已经半躺着睡着了,手边落着一本摊开的书。
姜荣安把书房到一边的桌子上,小心地将人摆正盖上薄毯子,怀这个孩子很明显的,她变得嗜睡,也不知是不是孩子也是个爱睡的。
心里记挂着树的事情,第二日姜荣安早早起来,到了庄子上,元大爷带着人去了庄子后头的小山坡。
那里整出了一片梯田,种些豆子地瓜一类的,因着土地贫瘠,并不怎么管理。
此时看过去,就能看到十来棵槐树挺立着,此时已经开出了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风一吹过,带来阵阵花香。
“咦,长得这般茂盛,花要开得很旺盛,感觉香味要比其他的浓一些。”元大爷拍了拍树干,落下来几片叶子。
姜荣安按微微眯了眯眼,弯下腰仔细看了看根部的情况,又比了比树干的直径,暂时看不出特别来。
“拿两个篮子来,摘些槐花罢。”姜荣安说着,几下爬上去,手一捋,就摘了一大把。
元大爷以为姜荣安会说点什么,见他兴趣在花上,悄悄松了口气,早知道大人会问起那些废料的去处,当初就应当仔细观察这些槐树的,也省得现在一问三不知的。
地里被划分了好大一片来种苜蓿、大豆等,虽说新的的肥料已经做好,但积累的原材料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得补充着才好。
现在庄子上的人都知道肥料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就是不知道配比以及一些东西,因此他们在家里也悄悄晒干了储存一些,准备等方子公布之后抢下弄出一些,好来卖钱。
姜荣安在地里转了一圈,见庄子里的人都老老实实按着规划好的来种植,心里不由点点头。
这些天前来换种子的人不少,但也没多到哪里去,姜荣安也不介意,反正要不要用新种子大家都有自己的主意,等有了肥料,有些人或许觉得本来的种子更好呢。
姜荣安不想再继续将种子改良下去,目前这样就足够,保持种子的多样性,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可能。
改良种子再加上肥料,达到亩产六石是完全可能的,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句话说得好,过犹不及,现在都达到顶峰了,那以后还要朝哪里发展呢?
说起来,还真没吃过槐花做的东西,姜荣安也有些好奇的,去年来的时候正赶上收割后的耕种,也没心思关心这个。
不过在这之前,得先去问问当地的大夫,这东西是否适合孕妇食用,又做什么菜式才会比较合古青娅的胃口。
厨房里的事,姜荣安直接交给了厅婶,就去准备慈善堂重建的事了。
基于对当地乡绅地主的尊敬,姜荣安邀请了他们一起参加动土奠基的仪式,不过这段时间也碰上雨季,只祈祷那天天公作美了。
姜荣安在街上微服走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就闻到一股特殊的味道,厅婶将槐花做了汤,又和着白面鸡蛋煎了饼,加了地瓜粉的汤浓稠,里头是切碎了的花,而饼两面煎得金黄金黄的,看着就让人很有胃口。
第367章 生产()
姜荣安成了一碗汤,喝了一口,其实不那么喜欢这个味道,不过看古青娅在吃了一块煎饼之后,又伸手拿了一块,看起来她非常喜欢这个口味。
“娘子,这个很好吃吗?”姜荣安喝了一口汤,微微皱了下眉头,伸手拿了一个馒头配着吃。
古青娅点点头,“味道很不错,很鲜,你不喜欢吗?”一般来说,两人的口味并不会差太多。
“感觉有些怪怪的。”姜荣安觉得自己接受不来这个味道,“娘子,这个槐花你不能吃太多,适量就好,下次再接着吃。”
本来准备取第三张饼的古青娅默默地将手给缩了回来,她也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体特殊,的确要小心。
“你去看了那些树吧,感觉如何?”古青娅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姜荣安去看过了心里肯定有数的。
“我看了下,感觉根部长得比较旺,其他的没发现太特别的地方,也许还需要时间。”树木都是多年生的植物,几个月还真看不出什么来,这跟麦子这些完全是不同性质的植物的。
古青娅想了想也是,树木要看出个究竟的确需要时间,“那先不管了,把夏季的这些作物管好才是。”
如果有了点问题没有马上处理,那么报告总结的时间又要推迟好久了。
“有了去年的经验,只要不犯虫病,老天爷赏脸,都会顺顺利利的。”姜荣安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今年是闰年,过年又是立春后了。”
“没事,那会天气暖和了。”古青娅想了想,摸了摸肚子,“就是不知道孩子什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