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雷幽明水云闲-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指挥。亲军其余各卫已混同于京营普通部队,虽然名目未改,但已改为由兵部管理,不再是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卫军。他们的职责也从保护皇帝,守备皇城,变为防火、防盗、防寇了。而实际继续负担皇城内守卫侍卫职责的,仅有御马监所属的四卫营,即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府军前卫在亲军上十二卫中位居第三位,原来是一支特别的侍卫禁军,早在创建卫队之初,便特设带刀舍人。在皇帝面前能够带刀,说明他们都是皇帝最亲信的人,本身就具有无上的光荣。然后土木堡之变后,府军前卫也一样式微了,里面的人员也不再清一色的都是贵族,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的,不像腾骧营里面的侍卫,不仅出生良好,还形象特别好,高大健壮、英武强悍,又能经常在皇帝面前露脸,是所有亲军人员打破头都想挤进去的部门,而杜文锦却偏偏选择不去,这是什么道理?

    后来杜文锦被自己老爹逼得受不了了终于扛不住才吐露了实情,原来他看重的是府军前卫能掌控统领幼军的职能,他说:他如果去腾骧营,只不过是给皇帝站站岗,是一个靠自己体力吃饭的劳力者。即使以后很幸运能一步步提拔上去,升到最高级也是要受御马监太监的领导,那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他直接去府军前卫,他会积极表现争取去掌管幼军,到将来的皇太子身边服务,皇太子有一天登基后,他说不定就是皇帝身边的最信任的人。那时候荣华富贵光庭耀祖就不在话下了。杜文锦不敢说他是受到刘瑾事迹启发获此灵感的。刘瑾原来不过是贫困人家的小子最后能权倾朝野靠的是什么?还不是皇上的信任。皇上的信任又怎么来的,还不是当年在太子府积攒下的感情嘛。人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培养起感情来。当然了,即使以后他发达了,他也不会那么傻那么嚣张,不仅贪污巨大,还飞扬跋扈的,弄得人神共愤的,结果被人同仇敌忾给弄死了。

    杜刚尧疑虑地看着杜文锦,他没想到自家老二憨厚的外表下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志向,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不知哪里不对,想了想还是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

    杜玉清自然不知道三哥背后有这么深的心思,只觉得三哥中举后整个人都变了,这个变化不是在他的外表上,他见到杜玉清时还是会照样热情地打招呼,但杜玉清觉得他的神态变得矜持,眼神也没有了往日的真诚。倒是另一个武举高西城则态度诚恳多了。

    这天杜家为杜文锦举行了小小的庆功宴会,高西城出乎意料地不请自来了,他还特地寻了一个机会让杜文智转告杜玉清说:他现在已经是陕西总兵程炫君的侍卫长,他马上就要回陕西去,此次是特地来向杜家人告别的,欢迎他们兄弟今后有时间去陕西玩。

    九月,杜三夫人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母子平安。杜家上下都很高兴。杜渊之也很高兴,还特点派了常胜带了好多礼物回来慰问。杜玉清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着一个婴儿,看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儿闭着眼睛打哈欠,举着拳头睡觉,看着他哇哇地哭,她的心里温柔如水,生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让她充满了敬畏。

    腊月时杨应宁被召还朝,拜为户部尚书,此前朝廷已经嘉奖他为太子少保,并赏赐了千两金锭。杜文斌没有和他一起回来,他因为他平乱有功,被朝廷嘉奖为游击将军,现在仇钺手下听命。本朝在军事上实行九边镇军的编制,领军镇守一方的自然是总兵官,他下面是几个副总兵。总兵和副总兵下面是实际带兵的统兵大将参将军,接着是游击、守备、操守……等各级将军。明眼人看出来了,这游击将军不仅比杜文斌原来在京城的官衔足足提升了三级,还是个实权职位,而且凭着他和仇钺曾经并肩战斗过,是共同患难过的战友,上面又有杨应宁的人情照应着,今后只要杜文斌没有放下什么大错,他以后的仕途必然会一路顺风。很多京城权贵子弟不由得心生羡慕,但羡慕归羡慕,真正下决心愿意跟着学的人没有几个,宁夏是个艰苦的地方,让这些公子哥儿跟杜文斌一样去那里风吹日晒,在黄沙漫漫中过着贫瘠的生活,有的人真是宁可死了。所以家长们只能怒其不争却也无可奈何,除了羡慕还只能只是羡慕了。

    年底,吏部颁布了新一年的官员调任名单,其中有现在的杭州同知杜渊之因为官评优异,被升任为福建泉州府知府。这下所有人都惊呼了,杜家最近可真是好事连连,势头太旺了。可是让众人惊讶的是杜家却没有什么异常,杜凌老爷子还是那么谦和低调,杜家孩子还是那么谦恭有礼,杜家人似乎都没有受到这些事的影响,该干嘛干嘛,平静地过日子。

    准备过年的时候,杜玉清突然听说了一个让她感到五雷轰顶的消息。

    早些陕西副总兵郑挺秘密上书朝廷,状告总兵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如今朝廷已经初步查明郑挺所报不虚,已经派人把程炫君从陕西押解到了京城,他的家人亦全部被抓,就等都察院核查后,皇帝的朱笔一挥,就满们抄斩了。

    杜玉清着急的不得了,赶紧让范斯远去打探事情的原委。

    原来郑挺状告程炫君是宁化王余同党的证据有二,一是程炫君当初亲率三千精锐快马北上抵达宁夏和陕西交界的青铜峡,实际上并不是为了抗敌,而是已经和宁化王密谋好一起造反,后来是因为仇钺出其不意迅速地抓住了安化王,才打乱了他们原来的计划,使得程炫君不得不立刻见风使舵做出一副带兵前来平叛的姿态,实际上他早已包藏祸心,随时可能东山再起。二,郑挺手上有一封宁化王在起兵的时候给程炫君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宁化王感谢程炫君对他的支持,许诺他登基后即封程炫君为西北王。

    平定宁化王叛军后,朝廷对宁化王叛乱的事情进行过评估。宁夏这种边镇地方,既没有丰厚的物产,也没有繁荣的商业,他宁化王靠什么起兵?打仗可是要钱的。像安化王手上有两万多兵力,每打一天仗就需要付出一万两白银。而本朝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士兵是没有军饷的。朝廷划拨的军费只包括铠甲器械,战马等物资,而士兵平日的吃喝用度,则要依靠他们自己在军屯的劳动。问题是军屯也要付税,军官们还得从中克扣一道,所以一年耕作下来,士兵们往往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有钱发了。所以,一旦边境有战事发生,要让士兵去打战了,士兵们都会伸手要钱,不见到钱,大家也不肯上去拼命。如此一来,军队开拔要有开拔银,作战时要有敢死银,死了要有抚恤银,军功要有犒赏银。战争结束,军队回家了还得发一笔遣散银,方方面面都要有银子,否则士兵根本指挥不动。

    那宁化王朱寘鐇想靠什么打仗呢?

    对朱寘鐇的审讯结果让都察院的官员们啼笑皆非了。原来安化王想像自己是成祖,幻想着自己檄文一出,就像什么盖世英雄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各地官员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他就一路顺风顺水地杀进京城。

    他也不想想当年成祖靖难的时候,除了他手上有一支百战雄师之外,他老人家已经控制燕京十多年,整个地区的税收都归他支配,手上的银子海了去,又有蒙古人支持,又有高人的指点,所以可以势如破竹。而安化王同成祖这个祖先相比,不仅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穷得简直就是一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敢痴心妄想造反后能打到京城?

    如今郑挺送来的这封信补上了这个缺口,解释了宁化王造反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因为有了程炫君的支持他就能得到富庶的关中平原的财力支持,还有陕西的三万兵强马壮的军队,有钱有人,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宁化王才有底气起兵。

    杜玉清心里一紧,从这些消息来看,程炫君是安化王同党的事情似乎是证据确凿的事实了。难道无辜的程羲和因此就要受到连累,随他的父亲一同被杀头吗?想到这里她心如刀绞。

    她该怎么办?她该怎么办?到底怎样才能救出程羲和?她一时心里大乱,没有了主意。

第三百八十二章 茫然无措() 
    范斯远是第一次看见杜玉清这样茫然无措的样子,心里很是心疼,安慰地说道:“你别着急,事情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杜玉清沉浸在水深火热的焦急之中,听到范斯远这样不咸不淡的反应不由得火冒三丈,脱口而出说道:“你当然不着急,事情又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刚说完看见范斯远受伤的眼神,她一下意识道自己说得太过分了,止住了话头,但还是阴沉着脸不愿搭理范斯远。

    范斯远长舒了一口气,好整以暇地说:“阿杏,好朋友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心里也很难过。不说其他的,就冲着羲和兄在诏狱里对我们父亲的照顾上我们也要想尽办法来救他。”

    一番话把杜玉清说愣了,她才意识到范斯远和她一样在杭州时就认识程羲和了,又因为托程羲和照顾狱中的父亲两人没少打交道,说不定两人的关系还挺亲密的,而自己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事实真相,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俩是不认识的人。想到这里杜玉清的脸上刷地变得红了,感觉自己心里的小秘密已经被范斯远看得清清楚楚,顿时羞愧万分。

    范斯远似乎没有注意到杜玉清的心思活动,他继续说道:“我想了一下,目前这个案子中有三个漏洞。”

    杜玉清一下被他的话题吸引,抬起头来认真地听他说。范斯远嘴角不禁浮现出微笑来,阿杏果然还是对朋友最好了。一说这个话题就能吸引她的注意,而且冰释前嫌了。

    “一、为什么程炫君只率三千精锐到达青铜镇?如果真是宁化王同党,他应该率领的军队是三万而不是三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