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雷幽明水云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玉清赶忙站起来,原来父亲和姚先生已经站在身后好久了,一直在听他们的交谈。他们身边还站着一个人,就是刚才给他们指路的那位长相俊秀的师父。杜玉清让出了位置。

    双方作揖的作揖,合掌的合掌,相互见礼介绍。杜渊之说:“久仰久仰!刚才就听这位夕照小师父说大师今天在山上。可是我们刚才在这里找了一圈,就是没有找到。正遗憾要失之交臂呢,恰好听到家人报信说大师在这里喝茶,便不请自来了。”

    莲池大师摇摇头,笑着说:“檀越客气,在两位先生面前可不敢称大师,今天借着玉清檀越的缘分在此相识,愿意的话就叫我一声老和尚吧。”然后请他们坐下。夕照师父要俯身伺候,莲池大师摆摆手,夕照师父退后两步恭敬地侍立在旁。

    杜玉清有些疑惑,为什么大师刚才说他们的见面是自己的缘分?

    莲池大师用泉水洗了茶盏,又给他们倒上茶。杜渊之合十道声谢,便端起茶盏徐徐呷饮入口,动作优雅潇洒。那温润柔和,甘苦相济的茶汤让杜渊之和姚先生都有些惊异了,问过了这冷泉茶的来历,姚先生不禁赞叹道:“昔日读卢仝的七碗茶歌,今日才知其妙。”说罢高声吟唱: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姚先生的声音浑厚,带着直抒胸臆的豁达和洒脱。杜玉清被深深地感动了。茶,原来可以这样品评。原来事物是否珍贵而有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也在于是否有识货的人,有没有知音。没有钟子期,俞伯牙是寂寞的,所以他摔琴祭知音;有了鲍叔的相知和举荐,管仲才能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也唯有同是抛却名利,隐居乡野的共同志向和经历,才能让姚先生对卢仝所表达的思想和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吧。

    杜渊之点点头,说:“好一个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大师的一杯茶让我们看到了道的境界。”说着又给莲池大师合掌致谢说:“感谢大师,今儿让我们喝到这么好的茶。”

    姚先生说:“哈,渊之,你就是这副呆样。好茶喝了就是喝了,你身体知道,你心里知道就好,一切不过是因缘际会。他一个老和尚平时不知多寂寞,今天遇到我们几个知音高兴都高兴的来不及,你偏偏这也谢那也谢的,不仅破坏了气氛,还把我们的因缘都生分了。我知道,你就是想用你的多礼来衬托我们的鄙薄无状,有话直说,我就看不惯你这惺惺作态的呆样。”大家哄笑。杜渊之指了指他,无可奈何地笑了。

    莲池大师也笑了,说:“这位无辰先生着实潇洒。”

    姚先生也兴奋起来,正要摇着蒲扇摆开一副要和莲池大师大谈佛理的姿势,猛然低头看见面前的茶盏,一下愣了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再拿起来低头仔细地端详,脱口而出:“这……这可是建盏的油滴吗?”

    莲池大师点头道:“无辰先生果然是见多识广。正是建盏油滴。”

    姚先生说:“这可是宋代的油滴建盏!大师竟然拿来做寻常的喝茶器具,那些文人士大夫听说还不得把眼珠子给瞪出来啊。当年先父就有这样一对茶盏,爱若珍宝,走到哪带到哪,最后他老人家不幸故去,那茶盏也不知所踪了。”大家听了唏嘘不已。

    杜玉清没有想到这么朴素的茶盏却是大名鼎鼎的建盏,它在宋朝即为皇室御用茶具,到现在更是成为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如果不是刚才见证了它在阳光下星星点点的光亮,也许自己就会认为摆在面前的就是普通的土钵子。如同道就存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而我们日用而不知。所以孔子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想到这里杜玉清突然明白了寺庙门口辕门上刻着的那副对联的含义,“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坐。”它的意思是说:香茶有限,只能留着款待懂得的人;佛法高妙,有缘人才能深刻觉悟。杜玉清由此意识到这世界是不公平的,因为有的人可以被恭请至上座,奉上好茶,有的只有被寻常对待。但世界又是公平的,因为人人都有被恭请至上座的机会,关键是你是否有这个价值。别人对你如何,完全是你自己的返照,半点怨不得别人。想到这里,杜玉清不由地苦笑,再不能怨说自己天生不懂人情世故,还是自己不用心。一切终归还是要回到觉知和修行啊。

    莲池大师笑着说:“我这四只也是早年间一位故友所赠,适逢他家遭遇大难,看破红尘,便四散家财,遁入了空门。知我爱茶,便以此相赠,我老和尚一生看破红尘,戒除习性,唯有这嗜茶的习性却是无论如何也戒除不掉的,只好一边喝茶一边时时检讨反省。”

    夕照师父插嘴道:“师父说一件好东西的最大价值就是拿来常用,不过师父在这里摆了十年的茶,一般人却很难有缘喝到,师父常说这茶是来渡有缘人的。”

    莲池大师呵呵笑了,说:“是啊,不过今天老衲就有幸遇到各位檀越,也结识了一位有缘人。”他抬头对杜玉清说:“玉清檀越,坚持你所想的,坚持你说做的,终有一天能成大器。”

    “是!”杜玉清双手合十,躬身庄重地应道。

    杜渊之和姚先生两人对视一眼,若有所思。杜渊之不由地叹了口气,心里再一次地冒出了那个念头:阿杏是个男孩多好啊。一回头看到莲池大师朝他看过来,一双波澜不惊的眼睛仿佛洞若观火。莲池大师笑着说:“檀越,你着相了。”

    杜渊之一愣,马上回过味来,笑道:“是,我着相了。多谢大师棒喝。”

    姚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杜玉清疑惑不解,夕照师父沉静,莲池大师微笑。这一刻大家各有所思,不同的人想到的是不同的问题,找寻到不同的答案。

    佛曰:“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第三十二章 春分物候() 
从云栖寺回来,杜玉清更是用心在日常行为上感受和觉知。她发现了很多以前忽略或者没有在意的事情,觉得生活越发有了内涵和意义。其实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是人这个思维的动物为了度过无聊生活,给它赋予了意义这个内涵。比如吃饭这件事情,在很多人来说也许就是一种生存手段,唯有定时的摄取才能维持人日常的运作,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忙或不忙都是急匆匆地囫囵咽下食物,甚至想着说:人如果不用吃饭也能活着多好啊。但对有的人来说吃饭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哪怕是简单的萝卜青菜,它也可以细心品味,享受出生活的滋味来;比如,它可以不断的追求和探索,同样的食物煎、炒、炸、煮,哪种方式最能调出这种食物的美味?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的组合更能相得益彰?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比如,轻松愉悦,交际应酬;比如……不同价值的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自然也不一样。

    杜玉清一直在沉溺在云栖寺梅林练武时那种均匀柔和,同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刻意地在练习中寻找却屡试不中。她有些烦恼,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苦苦思索,但百思不得其解。她去请教问父亲,父亲说:这是神气初长时不稳定的正常状况,不要刻意追求这种感觉,让它慢慢长养,总有一天能够养成浩然之气。还嘱咐她说:不要痴迷于练习中浮现的幻相和感觉上,还是要把觉知放在动作是否到位上。

    杜玉清又问:“这浩然神气多久才能养成?”

    杜渊之失声笑了,说:“你才练了多久就着急了?还早着呢!”

    看到杜玉清仍是一副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模样,杜渊之停止笑容,正色说道:“好吧,既然你这么在意,我们就以十年为一个晋升阶段,只要你刻苦努力,十年后也许可以有些小成。”十年为一个晋升阶段?还要刻苦努力才可能有些小成?杜玉清彻底打破了幻想,放下绮念,回归老老实实地练习。

    随着杜玉清他们练习的深入,杜渊之对他们的动作要求越来越具体而细致,有时候让杜玉清一下有些反应不过来,原来很多我们日常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因为习以为常,我们往往视而不见。

    比如,杜渊之会用小木棍敲着她的手臂说:“注意沉肩坠肘,手臂太高了,超出你控制范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或者一脚踢在她的小腿上,把她踢个趔趄,摔在地上,批评她说:“弓步太大,武功不是要追求姿势漂亮,而是要能够有效打击对手!”

    演武场上的父亲有时会变得非常严厉,令人敬畏。

    他喝道:“为什么要拧腰出拳,多余!拎腰是拎起整个腰部和脊背,带起全身的势能。你拧腰后再出拳,用的还是手臂的力量,在时间上也会滞后,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脊背挺直!”

    “目视对手!”

    “保持随时蓄势待发的状态!”

    为了让他们理解面对敌人进攻时首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能因为慌乱而自乱阵脚,父亲借用了“如如不动”这样一个佛学的概念,他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原是指佛祖和阿罗汉们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缘,心里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是要他们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是形容他们心的平静状态,他们面对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随缘与平静来应对。我们练拳时也要用这个心态来对待和感知对手,对手一拳挥打过来,我们要放下恐惧,以平静心态来对待,不逃避,不硬顶。用感知来接纳之,柔化之,同时蓄势反攻。”

    看到采薇、宁夏他们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