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守望-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爱卿为相十余载,历经三朝,实为我大宋江山社稷的股肱之臣。你先来说说,这两件事情朕该如何处理呢!”皇帝的话语很平静,令人无法揣测。

    慕容恪不急不徐地说道:“凭心而论,济州郡的剿灭倭寇的作战,困难重重,难度不亚于其余三面战常尤半城等人能够为常人不能为之事,为朝廷立下大功,依我朝惯例,爵胜一级,并不为过。若陛下降殊恩于尤半城,他也受得起。

    按照祖宗成法,大宋官制:宣抚使一职不定员不专设,有事则设之,无事则裁撤,从无例外。既然济州郡的事情已了,臣认为尤半城的宣抚使一职应该撤掉。至于尤半城的安置问题,非臣工敢妄言也!”

    听着慕容恪前面一个劲儿的为尤半城说好话,李刚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问题,听到后面,他才明白慕容恪的真实用意。大宋官制,宣抚使一职与郡太守一职品级相同,具为从二品,郡司马为正三品。但是,宣抚使承皇命,往往有专断之权,怎么说也是比太守高半格的样子。如果裁撤宣抚使一职,调尤半城回朝廷则没有合适的职位安排,放在地方,转为太守,那也是万万不可。因为自己的儿子李长风是济州郡太守,尤半城留下,恐怕也就意味着李长风要挪地方了。长风履任新职不久,毫无资历与威望,又该如何安排呢!涉及到儿子的事,他李刚依例必须回避,是没有发言权的。如果给尤半城一虚职,对于青春年少的尤半城而言简直就是灾难啊!慕容恪此举实乃一石三鸟的好计,不可谓不毒辣。皇帝视尤半城为心腹,每每多方维护,应该能够弄清楚慕容恪的意思,只是不知皇帝到底有何打算。

    “潘相以为如何?”皇帝不咸不淡地问道。

    潘仁义手端笏板,恭谨地说道:“慕容相到底是老成谋国之人,所言之事极为允当。尤半城大人少年得志,英雄了得,一旦承方面之任,忠心昭昭而不负皇恩,德行足以服重,文治武功具为一时之选,实乃陛下洪福齐天,上天派尤半城以助陛下也!只是,若其升迁过快,难免少年心性复萌,心气浮躁,恐难成大器,愿陛下察之。”

    “李爱卿?”皇帝问道。

    李刚肃容道:“微臣之子现于尤半城大人手下办事,此事微臣理当回避才是。”

    赵桓微笑点头,道:“张相有何高论?”

    时年四十五岁的张邦昌原本长得就相当不错,又兼平日修养得体,越发显得年富力强,英姿风发。尤半城的事情张邦昌也知道一些,不过一直不曾有深入交往,仅有一面之交而已。极善于揣摩圣意的张邦昌当然知道皇帝宠爱尤半城,其人受宠的程度恐怕还在自己之上呢!皇帝陛下今天的表现很特别,不显山不露水,根本无从猜测圣意。但是,张邦昌明白皇帝不喜欢慕容恪和潘仁义,之所以没有撤换他们,恐怕皇帝主要是考虑稳定政局,并非离开他们不行。既然如此,对手反对的就一定是自己支持的。张邦昌心念几转,已有定计,遂道:“臣闻‘爵以赏功,职以任能’,古之圣君赖之以成千秋霸业。尤半城为人所不能为之事,陛下不授之要职不足以激励后进,奖率百官;尤半城凭一己之力,建殊功于帝国东南之境,耀武威于东瀛滋蔓小国,陛下不赏之显爵不足以酬其大功,不足以彰显陛下知人善任之德。邦昌驽钝,见识浅薄,然所言具为肺腑之言,如有不当之处,伏祈恕罪。”

第116章() 
“四位丞相的话都还有些道理。”皇帝赵桓道:“当日上皇传尤半城密旨,授之重任,朕尚在东宫,具知此事,朕以为上皇所为有轻易之嫌,或为无奈之举。今日,朕览尤半城之奏折,几无地自容矣!半城思虑精深,智计迭出,用毒玄武,败敌先锋于前;亲赴敌营,斩贼酋于万军之中,督率军民与敌浴血奋战,胜倭寇主力于后。赖此,济州全郡乃安。此后,尤半城暨一百零八名勇士夜袭敌军老巢,强抢战船二百多艘,取得战役主动,经连场血战,不令倭寇一人漏网,竟至全功。半城之勇,令贲、育不能专美于前;半城之智,令孙、吴足以含笑九泉。

    降人献宝,半城一丝不取,尽献国家,忠心光耀千古。半城少年,一心为国,朕心甚慰、甚慰。

    慕容丞相拟旨:封尤半城为一等侯,赐号‘荡寇’,令其于大宋境内自择五千户为封邑;加封尤半城为镇东将军,燕京、济州、扬州三郡宣抚大使,总领三郡通商事宜。封陆小凤为二等侯,岳飞为三等侯。其余立功人员的封赏由四位爱卿商议妥当后,进呈御览。

    尤半城奏折所请,一体照准。

    朕要到太上皇那里去问安了,你们退下吧!”

    皇帝封赏之隆大大出乎四位丞相的意料之外,四人各怀心事,目送皇帝起驾后,退下议事去了。

    春风拂过的大草原已经开始返青了,盎然的生机再一次光临人世间。马脖子上的铃铛不停地左右摇摆着,“叮呤呤”地发出清脆的响声。几队呼兰铁骑齐头并进,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逶迤前行的队伍拉出洪流几许。再仔细观瞧就会发现马背上的士兵情绪不高,皆是一副垂头耷脑,有气无力的样子。他们是呼兰大王子左屠耆王冒顿的属下,原本是进攻摩天关的主力。谁料冒顿在战前身受重伤,连床都爬不起来了,还哪能指挥作战呢!无奈之下,大家只能象傻子一样看着脱沃邻王子的部队耀武扬威地出战,气势汹汹地攻城,凶神恶煞般地战斗,死狗一般的被抬回来,野狼一般地嚎叫。不管胜利与失败,人家好歹跟宋军打过了;不管怎么说,大家就是来打仗的,来了又不打,算什么事嘛!这样回去后,怎么向家里人交代呢!莽直的呼兰汉子们委实郁闷,觉得自己真的抬不起头来了。

    冒顿最得力的部下豁儿赤接过信使传来的告急信笺,心急火了地看过后,急匆匆地赶到冒顿的马车前,低声问道:“大王醒了吗,有紧急军情。”

    “豁儿赤吗,进来吧!”冒顿有气无力地说道。

    看罢来信,苍白的脸上潮红一片,冒顿剑眉倒竖,虎目圆睁,无比阴险地笑着,道:“铁弗陀竟敢以弹丸之地,羸弱之民与我伟大的呼兰为敌,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胆子呢!传我将令:命令全军以最快的速度向铁弗陀部方向开进,告诉士兵们,铁弗陀部的金银财宝,牛马女人都是他们的,本王一毫不龋”

    豁儿赤担忧地说道:“大王您的身体能行吗?”

    “什么话,”冒顿挺身站了起来,跃出车厢,道:“我的身体有问题吗?我一直觉得很好啊,简直不能再好了。”

    见到主帅重病痊愈,又有仗打,呼兰健儿欢呼阵阵,响彻草原。豁儿赤站在草地上,目光从茫然到了悟,从佩服到狂热,整个人经历了一番心的洗礼,热情高涨,一头扎进忙碌的工作中去啦!

    大宋抚远大将军年希尧望着静立在冷风里的两万名勇士以及站在队列前头的白发将军杨业,陡然间热血上涌,壮志豪情充溢胸膛,骄傲地说道:“弟兄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济州郡战役已经胜利结束,在宣抚使尤半城的率领下,我军全歼倭寇,四万五千名小鬼子无一人脱逃。摩天关方面,禁卫营与鹰扬营的弟兄们顶住了呼兰人的进攻,他们损失了六万多人,已经灰溜溜地滚回老家去了。敌人对我国发起的四面进攻被完全粉碎,就差我们这一仗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杀!”两万名士兵的回答震天动地。

    “你们将翻越飞鸟难渡的雪山,你们怕不怕?”

    “不怕!”

    “好,我知道参加这次行动的没有一个孬种,都是我大宋好男儿,都是好样的!如果你们死了,就让我和所有活着的弟兄以及全国百姓一起照顾你们的家人;如果你们活着回来,每个人赏白银一百两,官升三级。如违此誓,天诛地灭!举起你们手里的酒碗,干!”年希尧率先干了碗里的酒,一扬手将酒碗摔碎在地,喝道:“出发。”

    队伍已经远去了,就连最后一个模糊的身影也被那无边的苍茫所吞没,年希尧依然伫立在城头之上,如雕像般一动不动。几乎调动了地方上所有的力量,最后找到了一名熟悉连云山脉地形的向导,找到了一条可以迂回到敌军后方的小路。建筑在绵延千里山脉上的大散关几乎是吐蕃与大宋往来的唯一通道,难道是天佑大宋吗,竟然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翻跃连云山脉。年希尧的策略是奇兵天降,突袭距离敌军大营二百里远的吐蕃重镇库尔巴。库尔巴是敌军的囤粮处,一旦奇袭成功,敌人二十多万大军将不战自溃!待到那时,只要杨业能坚守库尔巴一天以上,吐蕃大军将面临前后夹击的窘境,只余挨宰的份儿。只是,孤军深入,千里袭人,一点把握都欠奉,实乃出于不得已的下策啊!帝国四面用兵,而且都是大仗,国家财政早已捉襟见肘,这仗是没法子打下去了。听说,朝廷已经公开卖爵卖官了。皇上和太上皇都不是糊涂人,当然清楚这样做的弊端,但还是做了,可见也是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如此吧!信使每隔三天必到,皇上的意思很明了,就是快速决战,尽快结束战争。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可是年希尧不愿忤逆皇上的意思,大宋帝国的抚远大将军,国之重器,他要为皇上分忧,要为国家用命。

    兵行险招,决非年希尧的作战风格,他其实是在赌,拿这两万名士兵的性命赌战斗的胜利,赌国家的明天。纵然行动失败了,他自信依然可以守住大散关,不过是再一次与敌人进入相持罢了,于大局而言并无多大的影响。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山上的雪就要融化了,希望他们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都活着回来。难道自己真的老了吗?不能无动于衷地面对鲜血和死亡,时常沉浸在回忆之中,即使有壮年之勇,也是衰老的征兆吧!所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