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想来继续征伐也没什么意义,只好裹胁了大批居民回军北上。

    虽然这一次没能大施拳脚,但几年后,王慧龙便有了用武之地,成为刘义隆的噩梦。

    谢晦一死,刘义隆彻底放宽心,开始逐步排除徐、傅、谢三人在朝中的影响。

    相比除掉他们,这件事就容易多了,无非是从两方面去做,一是把他们支持的加以否定,二是把他们反对的加以肯定。

    刘义隆急于完成此事,所以过程中难免出现偏颇和趋向极端。

    3月2日,刘义隆下诏召回谢灵运担任皇家图书馆长,颜延之担任立法院主任立法官,赏赐和礼遇比刘义符时期还更优厚。

    惠琳道士也迎来了第二春,经常受邀到宫中和刘义隆讨论国家大事,于是也便参与到朝廷诸多事务之中,从此宾客盈门,门前经常停着几十辆马车,贿赂和礼物前后相接,每天筵席七八桌,座位常常爆满。

    惠琳在家经常脚穿高齿木屐,身披貂皮大衣,并设立专门接待客人的传达官和书记官,颇有达官显贵的气派,堪称出家人里面的一股泥石流。

    会稽人孔觊,曾经也跟风前去拜访惠琳,因为宾客太多,只能寒暄两句而已,不能多说别的话,等到回去之后,对朋友感慨说:“现在连出家的道人都当了宰相,冠帽鞋子发错地方了!”

    谢灵运等三人都是公认的政坛渣滓,之前已被徐羡之剔除了,如今刘义隆刚刚掌握全局,就把三人重新起用,用意自然是彰显自己的权威,并宣扬徐羡之三人的过失,但心情可以理解,做法却有些偏激,他这种秉性终将酿成巨大的灾祸,直接威胁到他自身,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当然刘义隆或许心思敏感,疑神疑鬼,但绝非蠢材,深知上位之初,必须有一番作为才能真正稳固大权,因此除了提拔谢灵运和拜道士为国师之外,还是实施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为政举措:

    把16个散骑侍从官派遣到地方,分别视察各州郡县,考察官员的操守,访问民间无处申诉的疾苦,又让各郡县政府上疏报告行政得失;

    每年三次到延贤堂听取人民诉讼,体察民情;

    大力振兴农业,减免百姓赋税,提升国民建设刘宋王朝的热情和积极性;

    大力弘扬教育,扩大办学,在国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就像唐朝魏征说的那样“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在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里面,前期表现可圈可点的,大有人在,但多数都折在中期,到了后期更是一塌糊涂,当年的晋武帝司马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今刘义隆到底也没能跳出这个圈子,所谓的”元嘉盛世”其实并没有持续多久。

    但这当然不妨碍刘义隆的满腔热情,除掉眼中钉和肉中刺的滋味,相信多数人都能体会到,那酸爽简直无法阻挡。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词语本身虽有贬义,但其实是个真理,何时何地对于何人都是适用的。

    刘义隆能取得当下的成绩,完全靠身边人的辅佐,这些人意料之中得到升迁。

    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檀道济,升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督导官;给力大将到彦之,升为为南豫州督导官;智囊团成员、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王华,升为中央军事总监,仍担任高级咨询官。

    王华与王昙首、刘湛、殷景仁,都是高级咨询官,风采胸襟和格局才干,在当时算得上出类拔萃,连同禁宫侍从长谢弘徽,同时受到刘义隆的器重,号称五臣。

    王弘虽也位高权重,但毕竟与刘义隆称不上亲密无间,地位远不如其弟王昙首。

    谢弘徽是谢琰的侄孙,为人不苟言笑,在适当的时机才发言,在婢女奴才跟前,从不随便说笑,十分看重尊卑贵贱。他的堂叔谢混,对这个大侄子很是欣赏,常对人说:“谢弘徽与人相异时不会伤害别人,与人相同时不会妨碍别人,堪称当世人杰,我对他无可非议。”

    传说中的清谈,多数时候就是像这样互相吹捧,刘裕之后,清谈并未消失,而且永远也不会消失,但并不是说这种言谈一定是祸国殃民的,毕竟三言两语怎么也毁不掉整个国家,唯一的问题在于言语背后传递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如果浮夸矫情的风气笼罩国内,那时候就显现出清谈的危害了。

    两晋的清谈黄金期已经淡去,虽仍有遗留,但在刘宋王朝已掀不起多大风浪,因为新的毒瘤正在生根萌芽。

    (本章完)

第346章 防不胜防() 
拓跋焘回国的同时,魏军与夏军仍斗得如火如荼,拓跋焘特别安排皇族事务部长娥清,以及交通部长丘堆,联合率骑兵五千人,向关右夺取土地。

    赫连定得知统万沦陷的消息后,自知继续围攻长安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投奔上邽,与赫连昌会合。

    奚斤本来准备展开追击,但胡夏军队跑得太快,终于没能追上,到雍城时已瞧不见敌人的影子,只好回军防守长安。

    娥清和丘堆则联合攻击胡夏的贰城,因为夏军士气大迭,所以很轻易便宣告攻克。

    拓跋焘接到长安方面的军报,估摸胡夏的残余势力未必能短期内彻底消灭,便下诏让奚斤回军,奚斤却上疏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自保,集结残余的灰烬,但还没有巩固根据地的实力,现在应趁他危急,消灭他十分容易,请增加铠甲马匹,我当削平贼寇再回,”

    拓跋焘开始不许,但奚斤再三坚持,拓跋焘几经纠结,终于拨付他军士一万人,战马三千匹,并让娥清和丘堆留在前方配合奚斤,向胡夏做最后一击。

    一晃到了428年2月,北魏平北将军尉眷,率先攻打上邽,赫连昌被迫退守平凉。

    而此时奚斤军中瘟疫流行,战马大批死亡,军粮渐渐不继,无法继续攻击,只能固守营垒,战场形势出现轻微波动。

    丘堆奉命到民间征粮逼租,士兵们因为饥渴难耐,个个穷凶极恶,一心扎在掠夺资源上,根本不加防备,反被赫连昌突袭,死伤惨重,丘堆带着剩下的数百名骑兵,仓惶逃回安定,赫连昌乘胜追击,每天都到城下抢掠,魏军得不到粮秣,军心开始动摇。

    监军官兼执法监察官安颉,问奚斤:“我们的任务是消灭盗贼,现在反而被他们团团围住,即使不被盗贼屠杀,也将受到军法审判,难逃一死,眼看进退都无法活命,阁下就没有半点主意吗?”

    奚斤也正犯愁,回说:“我们军队没有马匹,以步兵攻打骑兵,无异以卵击石,只有静候朝廷的援军到来,然后前后夹击敌人。”

    安颉说:“凶猛的盗贼就在城外,我们的士卒已精疲力尽,粮食也快吃完,如果不趁早决一死战,灭亡就在眼前,哪有时间等救兵?反正是死,不如战死!”

    奚斤仍以战马太少为由,拒绝出战。

    安颉说:“把将领们所有战马集中起来,差不多也有两百多匹,我自愿招募敢死队出击,即使不能击破敌人,也可挫挫他们的锐气,而且赫连昌深得其父真传,为人骄傲自大、急躁无谋、好勇斗狠,行动也非常轻率,经常亲自出马挑战,大家都认识他的模样,如果用伏兵偷袭,搞不好还能把他生擒活捉!”

    奚斤老成持重,担心万一失败,会晚节不促,仍旧面露难色,不肯接受,安颉于是也不理会他,而和尉眷展开秘密行动。

    没多久,赫连昌再度亲自攻城,敢死队都认出他的模样,一鼓脑地向他猛扑,碰巧天气不太好,尘土飞扬,混乱之中,赫连昌摔落马下,竟真的被魏军活捉。

    士兵四散而逃,赫连定慌乱之下,大量招收残兵败将,逃回平凉继任皇帝,大赦,改年号为胜光,勉强延续胡夏政权。

    3月13日,赫连昌被押到平城,拓跋焘亲自接见了他,让他住进西宫,房间里的日常用具,与供应皇帝使用的一模一样,还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让他担任荣誉常忠将军,封会稽郡公。

    与慕容超、姚泓等前辈相比,赫连昌当真幸福千倍万倍了,平享荣华富贵,还不用操心,这好事到哪里找去。

    但人们总是不那么容易满足,相比被砍头,好好活着当然已是天大好事,但当有条件可以好好活着,赫连昌毕竟不能忍受活在别人阴影里面,开始有更大野心,几年后阴谋叛逃北魏,结果被追到斩杀,兄弟们也遭到牵连,着实令人惋惜。

    那是后话了,仍放眼此时,安颉因为这项奇功,获封建节将军,封西平公,尉眷被封为宁北将军,封渔阳公。

    奚斤身为大军统帅,当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被手下的小官给抢了,而自己在行动前还表示十分悲观,前后对比鲜明之极,老脸可都丢尽了,愤恨之下,决心为自己正名,让全军放弃辎重,只带三日口粮,准备进攻胡夏新皇帝据守的平凉。

    任何有情绪的决定都是不可靠的,娥清非常婉转地建议奚斤暂时休整,但奚斤执意不肯,娥浦便又提议沿泾水前进,层层推进,稳抓稳打,奚斤仍不同意,坚决从北方上道,打算切断赫连定的去路,一举将其消灭。

    夏军处于劣势,本已准备逃跑,但被逼上绝路,反而强化了士卒的勇气,因为只有拼死一战,才有生还的希望。

    双方在马髦岭展开血战,奚斤本来胜券在握,信心满满,万没料到战争结果却是出人意表,不但遭遇大败,还和娥清、刘拔等人,全被生擒,士卒也被杀了六七千。

    丘堆留守安定,负责看管物资,听说奚斤兵败,惊恐之余,立刻放弃辎重,转投长安,但到长安后仍不安心,又和镇守长安的高凉王拓跋礼,放弃长安,投奔蒲阪。

    赫连定于是稀里糊涂地收复长安,幸福来得何其突然无状。

    消息传到平城,拓跋焘都气疯了,虎狼之师竟被胡夏的残兵败将打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