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袁公路-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来,刘焉就没放心过孙策与他带来的人。除了政事上徐庶颇有建树,刘焉对其多有倚仗之外,对孙策等人,持的是防备的态度。

    刘焉如此防备孙家,刘瑁也多有感触。这孙策带来的军队就有数千之众。由于有了敬献玉玺的功劳,刘焉不得不让孙策统帅手下的大军。

    原先派遣孙策参与攻打荆州的战事,刘焉也有自己的计较。他并不是听信了徐庶之言下的决定,而是想要以攻打荆州为借口,名正言顺的剪除孙策在军中的实力。

    可惜作为主将的吴懿办事不利,导致孙策的实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立下数功,他手下的将领得到晋升的机会,使得孙策的实力在军中越来越大。

    后来刘焉突然撤军其实也不全是战事不利的原因,有一部分也是不想看到孙策的实力增长太快,这才收兵回了益州。

    收兵回益州之后,刘焉立刻加封吴懿为太尉,加封庞义为光禄勋,让吴懿节制大军,让受其信任的庞义掌控都城军队。至于孙策,则封了爵位,便一直闲置不用。

    除了这些办法,刘焉还将孙策的家将分开来,不让他们呆到一起,分散到荆州各个地方,然后不断收买,使得很多人渐渐表现出与孙家离心的状态。看似孙策的掌控区域增大了,不过却成了一盘散沙,再也不能翻出什么浪花。

    可惜这次为了击败刘璋登基为帝,刘瑁不得不同意了徐庶的观点,让孙策秘密召集了离成都最近的绵竹韩当、江原程普二人率军秘密到达成都,进行外部军力支持。

    如今孙策三人立下大功,刘瑁无奈,只得封孙策为骠骑将军将军,其余两人也被封为了偏将军,执掌的军队从原先10000人的数量,变成了收编赵韪在成都德军队后的近20000之众。

    好在孙策没有造反,韩当、程普二人遵诏带着大军回了治地,让担忧不已的刘瑁松了口气。

    意识到身边除了刘璋这个威胁,还剩下孙策这只猛虎在旁,刘瑁很是忧心。他决定改变现在的状态,不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孙策的手下,除了韩当、孙静二人乃是茅坑内的石头,油盐不进之外,程普、吴景已经对刘瑁的拉拢心动了,据刘瑁所得的密奏,他们二人的关系已然疏远。至于其余的黄盖、徐鲲之流,早已经投入了刘焉帐下。

    现在孙策与韩当二人掌握着15000左右的军队,对刘瑁来说,是一个大威胁,必须得尽快清除掉。

    看了一眼赵沨身亡,南部闻风而降的奏报,刘瑁决定,当即展开对孙策势力的清除行动。拔除内部的钉子,好控制住益州之后,再平定天下间的反贼。

    想到这里,刘瑁当即让侍候他的侍卫前去密诏吴懿、张松二人前来。至于位高权重已成为卫尉的徐庶,其人与孙策关系匪浅,刘瑁对徐庶不是太信任,但又不愿失去一个大材,决定与心腹相商之后,在做定夺。

    心绪不定的等了一炷香左右时间,收到密诏的二人便联袂进了殿内,到了刘瑁的面前。

    见两人对自己深夜相诏有疑惑之处,刘瑁没有多做解释,直接开口道:“今朕初登大宝,寝食难安,唯恐有负先帝重托,今日特召你二人前来,以解心中困苦。”

    “陛下无须忧虑,陛下登基,名正而言顺,百姓诚服,今日南部地区已经平息下来,这是对陛下的肯定啊!陛下定能承袭先帝意志,中兴大汉!”吴懿虽然搞不清楚刘瑁到底是什么意思,但现在皇帝找自己抱怨,还是劝劝为好。

    “朕所虑者,并不是此事啊!朕实力本不及皇弟,正是得谋太尉与太常、骠骑将军之助,才能揭破赵韪等人的阴谋,不使国家沦落小人之手。但现在有一件事,让朕如鲠在喉。”刘瑁夸赞了吴懿等人一句。

    “不知是何事让陛下忧心?”张松颇善察言观色,一听刘瑁之言,就知道刘瑁先前都是废话,最后一句才是重点。

    “先帝常言‘骠骑将军败逃益州,却不忍放弃兵权,所图甚大!’,如今其实力暴增数成,朕岂能安心?”刘瑁反问了一句。

    “刘瑁这是要卸磨杀驴啊!”听了刘瑁的话,被刘瑁问及的两人心中一个咯噔,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处,相互望了望,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第269章 过河拆桥(二)() 
看着厅内两人知道自己的意思之后都沉默不语,刘瑁也不生气。这是人之常情,要出卖先前并肩作战的人,一般人可能心头都不会好过。况且,出卖别人难保不会留下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印象,对自身不利。

    而且孙策才刚刚立下大功,现在他逼吴懿两人表态,一起处理掉孙策,恐怕这两人心中也会有担忧,害怕他下此就拿他们开刀。

    “吴太尉,你乃跟随先帝至今的老臣,功勋卓著,最得先帝倚重,乃是益州不可缺少的重臣;张太常,你乃益州大家族族长,见多识广,又有识人之术。为何你二人俱是沉默不言?难道孤的话没说清楚?”刘瑁故意提了两人身份,表达出自己重视他们的意思,从而减轻两人的防备。

    “陛下,今骠骑将军立下大功,我们是不是可以使那明升暗降的策略,以此降低他对军队的控制力?”吴懿不愿行那小人之举,不过对孙策吴懿也有所防备,出了个主意。

    听到吴懿说话,刘瑁心头不喜。若不能一次性拔出孙策势力,难保以后孙策不会复起。行明升暗降之举固然可以,但刘瑁怎么都觉得是治标不治本的方略。不过吴懿松口,就表明他的想法还是能被接受的,刘瑁顿时扯出一个笑脸。

    “骠骑将军在军中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梳理,明升暗降之举只能保一时平安,难护将来啊!”刘瑁脸色变换,先前装作对吴懿的提议极为高兴,随后又似想到了什么,笑意泯灭,一脸的忧虑之色。

    在一旁的张松见到刘瑁的表现,后背生寒,顿时觉得坐在上头的刘瑁此人极为可怕,心中生气一些惧意来。

    “这……这……陛下,臣……”吴懿也不敢置信,他本以为孙策怎么着也有扶助刘瑁登基的功劳在,刘瑁定然不会下死手,这才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可刘瑁还不满意,看样子是铁了心要至孙策于死地了。

    看到吴懿吞吞吐吐,刘瑁也知道自己心急了,害怕自己给下面的人留下残忍、凉薄的印象,眼珠一转,道:“孤只不过想解除骠骑将军在军中的势力而已,难道就这么难吗?”

    刘瑁的欲盖弥彰让张松更加觉得刘瑁此人心性凉薄,要是为了剪除孙策在军中的势力,其实采用吴懿的手段就足够了。只要限制住了孙策的发展,然后不断拉拢他的家将,要不了多久,远离军队的孙策就没了现在这样的势力。

    “张太常,你可有好计策啊?”见吴懿又一次默然不语,刘瑁也觉得自己逼迫过甚,把视线转到了张松身上,语气不像是在询问,而是在命令。

    这张松能够告发自己的亲哥哥,大义灭亲,怎么看也不是仁义之士,刘瑁觉得也许二人这相似的地方,能让张松帮忙他达成目的。

    其实刘瑁作为皇帝,要害孙策,不需要这么费力,他所虑的不过是加害孙策引起的后果而已。若能联系了吴懿与张松等人,便可将所有问题推到孙策头上,消除掉不利的影响。或是在事情败露之后,把事情推到臣下身上,将他自己摘出去。

    听到刘瑁在问自己,语气变化非常明显,张松心中一个咯噔。张松早就知道,他出卖亲哥哥投靠刘瑁,此事定然会成为一个污点。可没想到,这刘瑁真个以为他张松就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那张肃虽说与张松为亲兄弟,但二人可不是嫡亲,双方之间由于家族事务,仇怨可不小。张肃上位的话,张松定然也没有活路,要不是因为这个,张松怎么可能同意家里族老得要求,告发张肃。

    “臣,臣倒是有个计策!”张松想来想去,他与孙策交情不深,现在还是自保为好。

    “哦?速速道来!”听到张松之言,刘瑁很高兴,虽然心中已有了处理办法,但只要张松的策略与自己有相合的地方,以后即可将这事变成臣子间的倾扎,把他自己摘出去。

    “汉中太守张鲁公然反叛,陛下新登大宝,正需要有人树立威信,张鲁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既然陛下想要剪除骠骑将军在军中的势力,可命那一部分人北上夺取汉中。不管能不能拿下汉中,他的势力势必都会有损。拿下汉中之后,可依吴太尉之计行事,一举多得,拿不下,也可消耗张鲁实力,减轻北部的压力。”张松很快把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等待刘瑁抉择。

    “攻打汉中吗?嗯?”听到张松的计策是攻打汉中,刘瑁心中大喜,张松之言,正好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但刘瑁却表面假装思考,一副审慎这个计略的样子。

    早前刘瑁欲除孙策的时候,张松就加强了对刘瑁的警惕,对于刘瑁的表情变化观察得很仔细。

    看到刘瑁严肃的表情上,眼睛却不自然的向下收,张松就知道刘瑁言不由衷,也知道自己的办法就是刘瑁早已想到的,不禁对刘瑁加强了警惕。

    “好!就按太常、太尉之意办!今日夜深了,二位回去好生歇息!”刘瑁想了一会儿,对着厅内心思各异的两人说了一句,然后让他们走人。

    行了一礼,二人退出了大殿。到殿外之后,相互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在内侍的带领下出了宫门。

    回到家中,张松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要他们密切注意皇宫中的动向,同时让人开始打探起刘瑁所下诏书情况,看看刘瑁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

    第二天,刘瑁下诏,言汉中张鲁骄纵,拒不奉诏,实乃反贼,天下共讨,派遣战功卓著的骠骑将军孙策为主帅,让卫尉徐庶随军督军,领大军20000人北上攻打汉中。

    得知刘瑁派遣孙策领军去攻打汉中,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