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英雄杀-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翻动,也就是说可以像大宛马一样被系统收回,反复利用。

    为了进一步击溃山贼们的心理防线,收服这群山贼,于圭说完之后,就将南蛮翻到背面,瞬间所有蛮人都凭空消失不见。

    有几个贼人看到蛮人和架在脖子上的武器消失,顿时就向于圭飞奔而来。

    见此情况,于圭摇了摇头,再次使用【南蛮入侵】欲将这群冥顽不灵的贼人当场处死,杀鸡儆猴。

    一百蛮人分出两排挡在于圭面前,拦住了贼人的冲击。

    此时冲上前来的山贼突然跪地扑倒,冲着蛮人和于圭大喊:“神仙饶命,还请神仙救救我等!大家是自己人,千万别动手!”

    “可是大贤良师座下弟子?大家伙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将您给盼来了!我们也是太平道门人啊,我们是汝南黄巾!”为首一人跪伏在地上,睁大双眼真挚地看向于圭。

    。。。于圭有些尴尬,对方是汝南黄巾,看到他借助系统凭空召唤出蛮人,误以为是张角那等撒豆成兵的神仙术。不过……于圭转而一想,这样倒也不错,可以借此收服汝南黄巾,让他们真心归服自己,不离不弃。

    “张角算什么东西,他学得不过是一点皮毛!召唤天兵天将,居然还要借助仙豆,最终召唤的,也不过是黄巾力士这等凡人!哪像本大仙,徒手就能召唤出比黄巾力士更胜一筹的蛮人!本大仙不是尔等太平道人,不过话若说回来,算算辈分,张角好像是本大仙的徒子徒孙。”于圭低调的装了个逼。

    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路过的看官老爷们,若是觉得本书不错的,希望点一点,收一收

    本章完

第7章 收服黄巾(求收藏,求推荐)() 
于圭戏说张角学艺不精,排资论辈是他的徒子徒孙,其实也不止是为了在这群汝南黄巾余孽面前装逼,刷一波存在感,另外还有测试他们的意思。

    张角毕竟是太平道的祖师爷,这群汝南黄巾是张角的徒子徒孙,如今于圭在他们面前贬低张角,就相当于跟一孙子说,我是你爷爷的爷爷,磕头跪安吧!

    这话说的就有些侮辱人了,若是这群汝南黄巾只是假意投降于圭,必然会愤而反抗!张角是太平道的教宗,代表的是信仰,对信徒来说,信仰比生命更可贵,不容半点亵渎!

    于圭决定要收服这群汝南黄巾,日后要带他们一齐上路前往荆州,倘若这群汝南黄巾当中有歹徒心怀不轨,那于圭就等于带了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炸弹,坐立难安。

    因此,于圭就想办法测试他们,剔除出潜伏在这群黄巾当中的歹人。

    “原来是祖师爷在上,受我等一拜!”然而,于圭预料的事情非但没有出现,汝南黄巾反而是立刻就齐身跪倒,不断向于圭磕头,像是在虔诚的烧香拜佛,一下子就信任了于圭所说的话,真以为于圭是张角师公辈的得道高人,陆地神仙。

    对于圭来说,此情此景在他意料之外,不过若换做是一个三国本地人,在他眼里看来又是在情理之中。

    此话何解呢!

    首先于圭操着一口纯正的齐鲁口音。于禁是兖州泰山郡人士,泰山就位于齐鲁大地,于圭家中的部曲仆从也多是泰山人,耳濡目染之下,于圭说的就是一口齐鲁土话。

    于圭虽穿越而来,但语言和语感却继承本身,很难纠正回来,说普通话,而于圭用齐鲁口音跟人交谈,交流上也并无大碍,因此就没纠正的必要,反正也没人用普通话跟于圭对话。

    而神仙方术就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历史上有名的方士,也多出自齐鲁大地,所以于圭操着一口齐鲁口音,更从侧面证实了于圭的身份,确实是齐鲁出身的方士高人。

    再加上汝南黄巾亲眼看到了于圭召唤蛮人的本事,看到有弟兄惨死在蛮人手下,自然确信于圭是有真才实学的高人。

    另外,于圭胯下一匹体格异常极为神竣的宝马,也从侧面佐证了于圭出身不凡。最后,于圭那一脸胶原蛋白,粉嫩如少年,也让汝南黄巾怀疑于圭修炼有成,返老还童。

    眼前的种种都让汝南黄巾对于圭的身份深信不已,像于圭这类神仙般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来诓骗他们这群泥腿子苦哈哈。

    “祖师爷啊,您是不知道,自从大贤良师仙逝,黄巾起义失败,我们被官兵……在山中东躲西藏,日子苦不堪言……天可怜见,今日让我等终于遇见了您,今后的日子可就有盼头了……”

    一群贼寇又是磕头,又是抹眼泪,又是诉苦的,惨兮兮的一片,倒是让于圭有些好笑,说好的强盗悍匪呢!怎么一个个都哭成了两百斤的孩子!

    不过,于圭见汝南黄巾对他袒露心声,心下也就放心,收服这群黄巾已经没任何毛病。就算于圭现在离开此处,赶马上路,这群人也会不顾一切的立刻跟上!

    现在,于圭就是这群汝南黄巾的精神寄托,他们的盼头,他们自己没本事,就想依靠于圭这等强者来帮他们改变命运,这是弱者的悲哀,也是弱者的坚强。

    除非有人能揭穿于圭的谎言,否则这群人就会坚定不移的追随于圭左右,倘若有人要伤害于圭,他们必然会奋不顾身为于圭挡枪,为于圭杀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你们叫我公子吧!”于圭听着这群三四十的中年男子一直称呼他为祖师爷,这也不太合适,更是怕因此折寿,于是就让他们改口,叫祖师爷还不如叫他公子跟顺耳呢!

    “遵命,祖师……公子,公子。”祖师爷叫顺口了,众人一时间难以改回来,不过叫的时间也不长,这称呼也不是不能改。

    随后于圭跟他们拉拉家常,听他们诉诉苦,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们更加信服他于圭。最后,于圭也到处了来意,要去荆州解救他的父亲曹军大将于禁!

    于圭说出了他的身世,自然惹汝南黄巾大吃一惊,没想到于圭如此年轻有为,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本事,他们还以为于圭是返老还童的老妖怪呢!

    于圭征求此地汝南黄巾的意见,让他们自愿选择是否追随他前往荆州,救出于禁。

    众人闻此,没有半分推辞,尽数决定要跟随于圭,上刀山下火海,绝无怨言!

    另外,竟然还有人为了在于圭面前表示忠心,要亲手杀害此地的亲眷,了无牵挂的跟于圭上路。

    这就有点颠覆于圭三观了,于圭自然不肯让他们这么做,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

    但是对方也有说词,此地位于汝南西部群山之中,山中生活凶险,容易遭遇野兽侵袭,倘若无男丁护佑,妇孺老弱尽会在他们离去之后,被野兽杀害吃掉。既然左右都是一死,还不如先被他们亲手解决,然后葬入土里安寝。

    于圭闻言表示,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力反驳!然后就是一脸懵逼。

    最后思考良多,总算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人肯定是不能杀的,那就留下一批人在此照顾老弱妇孺。

    到时候于圭等人在荆州救出于禁,功成身退,从荆州返回许都之际,再借道此地,将人一块接走。

    到时候将人一块安置到于禁的食邑中,将他们这群罪犯、黑户,转变成于禁的私人部曲,从而让他们光明正大的生活在朗朗乾坤之下。

    这也就解决了汝南黄巾家眷的生活问题,也算是汝南黄巾追随于圭,帮忙解救于禁的一点福利。

    想好了解决方案,于圭便开始调集人手,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一部分人留守,一部分人为于圭带路,一同前往荆州。

    于圭在离开此处之前,还在这小山村里留宿了一晚,众人为此杀猪取肉,做杀猪宴,也算是为于圭和其他即将离开的弟兄们摆宴践行。

    没错,此宴猪肉正来自于圭先前所杀的野猪,等汝南黄巾赶赴野猪丧命之地,野猪还没有被其他野兽叼走。野猪虽死了一阵子,没有立刻放血,野猪肉的味道稍微差了一些,但对常年少油少肉的汝南黄巾及其家人来说,也是极为难见的美食。

    汝南黄巾经常打猎,但猎取了野猪也是下山卖肉换取买粮,最多留些猪下水,解解口馋,不会像今日这般奢侈,做全猪宴!而于圭生活的那个世道,野猪早就成了保护动物,因此也从未吃过野猪肉,对野猪肉的味道,也是向往已久。

    这章过度,千万别急!厚脸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完

第8章 抵达荆州(求收藏,求推荐)() 
古代的炊具少,在先秦时期大致上只有鼎、鬲、甑、д馑闹郑恼叩耐庑味汲识ψ埃旧喜皇抢费Ъ遥苣逊直娓龃蟾牛撬恼叩挠猛静煌傲秸呤撬罄啵罅秸呖梢杂美醇瓤梢灾螅部梢哉簟�

    到了秦汉时期,又出现了釜这等简便、多功能的炊具,到了如今三国时期,主要流行的炊具便是釜。

    汝南黄巾买不起铜釜,用不了铁釜,最终只能用乡下土窑烧出的陶制釜来做饭。

    陶制炊具烹饪食物加热慢,特别是野猪的肉质本来就柴,很老,煮不烂,用陶器烹饪,就更加耗费时间。

    一群人等着吃饭,于圭看着野猪肉一块块煮在陶制釜中,怕大家等太久了,就指挥起众人,用釜烧水,然后将野猪肉往里面焯一下,去掉了血水后,再切成长条小块,最后用到削出几根木棍,将野猪肉串在木棍上,直接放炭火里烧烤。

    古人吃肉,除了蒸煮两种手段,还有脍和炙!脍就是将生肉切细,直接使用,主要食用的是鱼,也就是制作生鱼片,炙就是将肉直接放火上烤,也就是烧烤。

    不要以为吃生肉和烧烤是蛮人胡人哪里穿过来的,这原本就是汉人老祖宗早有的生活习惯,烹饪手段。

    正所谓脍炙人口,鱼羊合鲜。大体上就是南边的人常吃生鱼片,北边的人习惯吃烤羊肉,华夏汉人大体上以鱼和羊两种肉类作为最鲜美的食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