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如此,我懂了,我会摆正自己的位置的,其实郑大人完全没必要故意辱我、激我,杨頔并非不谙世事、听不懂道理,有些事情,说开了就好了,我也不是一般的良家子,知道进退的。”杨頔口气劝了劝,叹道。
“哦!?”郑善果没料到,原本态度坚决的杨頔,竟然改变了注意,语气也松了下来,这让郑善果不得不重新审视此子,此子的领悟和应变能力当真是远远超过大部分同龄人,说不定,还真能有一番作为。
但转而想到彼此所处的位置和身份之间的差距,郑善果还是面不改色地道:“那希望你能正确处理好和伊儿之间的关系,过几天,我会带伊儿回荥阳,咱们后会有期!”
闻言,杨頔感觉心里一下子就空了,仿佛丢掉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空落落的。
“后会有期,若没有什么事,晚辈告退了。”杨頔不知再说些什么,作揖告退道。
“嗯。”郑善果点点头。
见此,杨頔重重地叹了口气,失落地转身离开。
郑善果目视着杨頔离开的背影,心里若有所思。
今天面试此子,抛开身份、地位不谈,光就个人,郑善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可惜就是造化弄人,自己不得不强行拆散他俩。
自己的女儿,郑善果心里清楚,她是一个坚强、自尊、自爱,充满着理想浪漫主义色彩的女生,郑善果从杨頔身上隐隐能看到女儿的幻想。
也许,假以时日,此子当真能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吧!
自己这么做,也不知是对是错,可能如今是对的,以后却也未必。
第66章 艺成()
公元604年,湘州。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杨頔从一个十二、三岁的总角少年,变成了一个十五岁的束发男子。
杨頔身高已经七尺开外,脸型也完全长开,瓜子脸,剑眉星目,唇似朱玉,全身线条匀称,肌肉紧绷,双手、双腿都远比常人来的修长,整个人看起来,唯有气宇轩昂、玉树临风,八字描述。
自从郑伊被郑善果带回荥阳,薛胄正式和萧铣开展合作以来,杨頔每日就沉浸在学习和练武当中,一是只有每天让自己忙得精疲力尽,才能掩饰住生活上的失意;二来杨頔也想明白了,只有绝对的权力才是永恒的,没有权力,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失去,所以,杨頔要变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变强!
这两年多来,薛胄倾尽所囊的教授杨頔战策之法,讲解历史上重要的经典战役,通过排兵布阵的棋盘演练和对州郡兵的实地布阵训练,让杨頔的理论水平大有长进。
而且杨頔对历史传奇、经典战役有着超常的兴趣和理解,时常能举一反三,甚至有些问题薛胄自己都没有注意的,杨頔却是发现了,并分析的头头是道。
并且杨頔有超乎其年龄的见识,对人性的识别更是令薛胄刮目相看。
每当薛胄让周頔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薛胄就感觉坐在自己对面的不是一个不喑世事的少年,而是一个经历多年沉浮的中年人。
那双平日里闪烁着狡黠、精光的眼睛,此时却是分为深邃、睿智,表情也由轻浮、张狂变成了沉稳而自信。
对人性的敏锐把握,加上穿越前后近四十年的沉淀,让杨頔对人性、对生活、对所处的时代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除了这些,杨頔进步的武艺也是突飞猛进。
在刘仁恩这个名师的指导下,杨頔的骑术、槊法也趋于大成,缺的只是战场的磨砺和鲜血的洗刷了。
刘仁恩时常感叹,此子在槊法上的天赋哪怕是在关陇世家子中也是上上乘,而且在骑术上的天赋简直是无人能出其右者。
汉家的军队,骑兵在其中显得格外稀少和珍贵,其中,不光是打造一支骑兵费用高昂,远不如步兵来的实在,还有就是汉人大多从小就没骑过马,在军旅中匆匆学习,无法与坐骑达到心意相通的境界,骑术比从小就在马背上生活的胡人也就远远不如,所以,汉人流行以步可骑的说法,骑兵只会用在突击的时候使用。
而杨頔却好似天生就会骑马,以超乎常人、不可想象的速度熟悉马匹、与战马互相配合、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界。
在槊法上,杨頔也有如开了挂一般变态。
刘家代代相传的家传槊法,加上刘仁恩战场上侵淫、磨炼了数十年的招数,被杨頔仅仅花了两年多时间便全部学会,虽然招式尚显稚嫩、缺乏一种凌厉的气势和杀气,但能将那么多招式融会贯通、做到真正的无招胜有招,当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中的天才。
虽然杨頔的基本功得益于刘文进三人,出招的招式得益于刘仁恩,但却脱胎于固定的招式,自成一体。
杨頔天生有一股狠劲,出招招招狠辣、刁钻,加上出色的柔韧性和坐骑配合的程度,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令人防不胜防。
刘仁恩经常教导周頔,槊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出招,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武艺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招胜有招。要做到心中无招,通过战斗的本能去战斗。
在一次与释守信的对练中,杨頔知道自己比不过在从小就对武艺如痴如醉,在上面侵淫了十几年的释守信,所以对练中,杨頔先是履出奇招,将释守信逼得手忙脚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释守信的武艺毕竟达到“万人敌”的水准,待熟悉了杨頔的套路后,释守信马上就占据了上风。
此时,如无意外,对练的结果显而易见,但杨頔突然发狠,转换风格,用全是以命换命的打法,再次将释守信逼得手忙脚乱,甚至险些就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
最后还是释守信靠着体力和经验的优势取胜,杨頔虽然胜在爆发力,但耐力欠佳,不过在一旁一直观战的刘仁恩却感觉到了杨頔身上一股无形的力量,也许,只有真正面临绝境,这股力量才会释放出来吧。
那,是一种疯劲!
此疯,不是真疯,而是真正忘我的沉浸在杀戮中,招招致命、不知疲倦。
“杨頔简直是个天生的骑将!”刘仁恩私下常对人赞赏道。
可惜就是生在商人家庭,八岁才开始习武,浪费了筑基的最好时机。
要是此子生在关陇世家,三岁就骑狗习武,加上名师教导,恐怕同龄人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吧!刘仁恩臆想道。
对于杨頔的启蒙师傅刘元进三人,刘仁恩对他们是嗤之以鼻的。
这三人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江湖侠客,根本不懂槊法,使的全是野路子,而不会使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名骑将,而且他们对武术的理解也是一通半解,杨頔的优势明显就是惊人的爆发力和出奇的柔韧性,但耐力欠佳,这是身体原因,是天生决定的,但刘元进三人过于重视弥补杨頔的不足,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训练杨頔的耐力。
武道上,勤奋固然重要,但天赋更为关键。
这就好比一个杯子,你通过加水,可以注满一个杯子,但你永远也改变不了它的体积。
当然,这是刘仁恩的理解,是相对的而言。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万一打通了传说中的“任督二脉”呢!?
所以,他们根本不适合当杨頔的老师。
不过好在他们也给杨頔打下了较为憨实的基础,让杨頔在刘仁恩这里学起来是事半功倍。
在刘仁恩看来,杨頔是骑将,不是步将,不需要捉对刺杀,拼个一两百个回合,直到一方倒下。
在骑兵战中,因为马速,两马交错,双方交手最多不过三、四招,交错而过后,不管结果如何,杨頔都需要面对下一个敌人。
所以,刘仁恩把训练重点放在了对杨頔爆发力与柔韧性相结合上,教他如何在短短的三个回合内,利用速度、技巧和冲击力出其不意的击杀对手。
至于耐力,到了战场上,为了生存,为了荣耀,杨頔自然会拼命想办法活下去,优胜劣汰,这是自古的生存法则。
此时的杨頔所缺的就是战火的熏陶和鲜血的洗礼,只要杨頔从“死人堆”里能爬出来,武艺必将更上一层楼。
第67章 刘仁恩誓师往大兴()
古往今来,没有在家里就成名的武将,武将的荣耀就是要用敌人的鲜血来证明自己!
有些东西师傅教不了,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成长。
很多成名武将刚上战场时信心满满,但不见得能有所斩获。
他们都是经过无数场战斗,经历了无数次的悲欢离合,历经了无数回生死存亡的考验后,才最终功成名就的。
刘仁恩相信,只要杨頔经历过了无数次死亡的威胁,并成功活下来,杨頔必将成为这个世界最锋利的“槊”,一杆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槊!”
按照杨頔的特性和打法,如果说杨頔的武艺是90分,对手的武艺低于80分,那么这个对手在数个回合之内不是被杀就是受伤。
速战速决,数招之内定胜负,这就是杨頔招式的特点。
但是如果对手是90分甚至更高,则处境将对杨頔不利。
因为杨頔的特点在于快、准、狠三字。
持久战,是杨頔的弱点。
特别是如果对方的力量比杨頔大、体力比杨頔好,那么拖得越久,杨頔的体力就会越差,也就越容易露出破绽,这也是杨頔致命的弱点。
杨頔此时的武艺,按照释守信的说法,已经仅此于他的师弟曹蛮了。
如果将“天下无敌”定为100…100+(武艺比拼,有各种因素,比如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兴奋而小激动),那“勇冠三军”就是95…100,“万人敌”为90…95,曹蛮的水平在85…90之间,那么杨頔就在80…85了。
如今,公认的“天下无敌”的武将是越国公家的公子——杨玄感,号称“天下第一勇将”,这份荣耀可是所有武将的梦想。
而下一代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