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许康领着手下一帮子大将来到匠器营,找到了如今的铁匠营负责人张打铁。

    张打铁30许岁,身体强壮黝黑,一看就是个打铁的。本来他只是逃难来的难民,因为有打铁这门祖传的手艺,被许康招到了铁器营。别看现在铁器营中已经有铁匠数十人了,但真正能把铁打成钢的却只有聊聊数人而已,而这几人中,张打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更主要的是他愿意把这门手艺传授给其他人,因此在铁器营中很受尊敬。

    原先铁器营的负责人是由出自程家村的一位铁匠担当的,但许康自认识张打铁后,对他的印象极佳,力主由他担任。程远志也召见了他一次,觉得他不是一个只会打铁的莽汉,为人颇有一些想法,便同意了许康的请求。可以说,许康对张打铁有知遇以及提携之恩。

    因此如今见许康到来,张打铁很是热情。

    许康也不客套,将来意说明后,就让手下的将领将自己的要求向张打铁一一提出来。

    于是,众人纷纷上前,有说要长枪的,有要长槊的,甚至也有要大戈的,各不相同。而关羽则要了一把大刀,并且把自己想要的样式也详细的说了一遍,甚至连重量的限制都要求的一清二楚。

    张打铁一一记下,最后又问许康的要求,许康如今并没有什么特别用的习惯的兵刃,但想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极是有名,便道:“我是跟大哥学艺的,我的兵器自然也应该与大哥的一样,你就按大哥的要求也给我打造一把即可,不过重量上要减半,我可挥不动太重的大刀。”

    张打铁立刻应是。

    兵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工的,于是许康又领着众人回了李家堡。自从李家堡被许康攻克后,这里就成了他的军营的临时驻地。许康将一些以后要注意的事项说明后,便带着亲兵往固安城赶去,同时还护送着从李家堡缴获的1万石粮食和大批的铜钱。

    许康带着这些东西先找到程老,和他交接了一下工作。

    程老刚走,还没等许康了解目前城里储存的物质情况,冯德海已经找上门来。

    冯德海抱拳道:“许将军来了就好了,这次您可要救我性命啊。”

    许康疑惑道:“冯大人何处此言?”

    冯德海苦着脸道:“粮食啊,还不都是粮食给闹的。”

    许康更加不解,道:“府库里不是还有很多粮食吗?”

    “是有很多,可是程老不让动啊。”

    “这是何故?”

    冯德海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老实的说了出来,道:“许将军应该知道固安城外的那些难民吧。”

    “知道一些。”许康道。虽然程家村也收容难民,但毕竟实力有限,所收容的大多是一些太平道众,或者是会手艺,有力气的人。还有大批的难民程家村并没有实力收容,这些人便逃到附近的城市里避难。

    “固安城原有难免近2万,本来若是按照原来固安县令的做法,施粥救济的话,咱们的粮食还是够用的。但现在很多难民被各位将军收到军营当中,被咱们的将军们当成士兵养了起来,因此这粮食的消耗就大增了。可是程老却说目前程渠帅没有增兵的命令,将军们私自招兵是不对的,不肯放粮。弄的我是两头为难啊。现在好了,你过来了,还带来了1万石粮食,想必这次那个倔老头不会再为难我们了。”

    “原来如此。”许康点头,招兵这种事势在必行,但另许康没想到的事,这件事自己尚处在想法阶段,这些大老粗到开始实行了。便道:“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急。各军私自招募兵士本来就是他们不对,不能助长他们的这种风气,另外,关于难民的事也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好好商议一下。即不能把他们全都招募为兵,但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提供一碗粥就不管他们死活了。”

    冯德海点点头,道:“没错,我也觉得应该按照我们在程家村时做的那样,将这些人分类处理,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就算强制管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第二十七章 整军备战(一)() 
许康和冯德海又商量了一下部分改革需要注意的事项,便将他先行送走。其实许康本来就对改革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只是冯德海却不是可以商量的人,所以他还是决定找程远志来好好商量一下。当下便先将自己的想法写下,然后默记了下来,这是他以前的习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这句话他一直奉为圭臬。做完这一切,他这才带人离开,前往程远志的住处。

    此时正值天寒,再加上固安城刚经战乱,因此街上冷冷清清,鲜有人迹。许康到县衙大门后,守门人知道他的身份,不用通报。许康径直来到程远志的住处。

    程远志见到许康也很开心,道:“怎么样?工作还顺手吗?”

    “有点小麻烦。”许康老实道,然后将冯德海找他的事告诉了程远志,“将领们如此私自招兵,义父你不能不管。”

    “这些事我也知道,将领们攻打固安城时死伤了不少兄弟,要求我给他们补充兵员,我听说城外难民营中人满为患,便让他们自己到去难民营里招募,谁知这些难民多是没有饭吃的,一听说当兵可以吃饱饭,纷纷来投,将领们也是看他们可怜,不忍心拒绝,只好全留了下来。”

    许康知道这是程远志为那些将领们找的借口,也不好反驳,便道:“将军们的好心孩儿也明白,只是如此多的难民补入军队,良莠不齐,只会拖累我军的战斗力。”

    “那你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

    许康翻翻白眼,看程远志的模样似乎就是专门在等自己想解决的方法一般,但还是不能不说,“我看还是按照这些人的本事分类,让他们各司其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力。”

    程远志点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如今大营内已经有很多闲人无事可做,若是按你的方法挑拣一番,那肯定又会有更多人被闲置起来。”

    “这个没错,是有些人既没有特别的手艺,也不适合当兵。但是我们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活计适合他们。那就是种粮。”

    程远志闻言却皱起眉来,道:“但是种粮就要有地,有地就要派兵防守,我们现在兵力不足,若是分兵防守的话,还怎么去攻城。”

    “确实,对如今的我们来说,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正现在我们手上这么多人除了在战斗中摇旗呐喊以壮声势外,实在没有太大的作用,不如把他们分开去屯粮,然后设置屯粮官管束他们。平时这些人种粮交租,闲时则组织起来进行训练。这样主要有几点好处。”许康轻咳一声,见程远志露出倾听的神色,方道:“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手中真正的士兵解放出来,少了这些人的拖累,训练的标准便可以提升,方便我们训练精兵。二来可以培训施政人手。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一批干练的拥有底层统治经验的人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训练一批囤粮官员出来。以后我们不但要打天下,还要治天下,很明显,那些读书人是很难归降我们的,即使用也很难让人放心。那还不如我们自己训练,到时候这些官员都可以做一县之长,对我们的统治也会更有利。三来可以全名声,若我们不事生产,只知掠夺,过一些少则抢夺,饱则弃余的生活。那就算我们招募再多的百姓,也只不过是一群流民而已,难成大事。有此三点,我觉得我们不妨一试。”

    程远志思虑一会儿,喜道:“不是你说,险些误了大事。好,就按你说的办,我马上召集众将,将你的这个方法推行下去。”

    许康又道:“不急,现在还有一件事比这更急。”

    程远志惊讶道:“还有何事?”

    “正名分。”许康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乱必起。比如说我吧,如今,外面的人有人叫我将军,有的叫大人,有的叫公子,也有的叫少爷,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若是平时,也无所谓,但现在正是人心惶惶之际,尤其是军中,更不可以这样。义父也知道,咱们的那些将领不过是瘸子里面挑将军,有能力者着实不多,若是再称谓繁多,必然造成军令纷乱,对将来军中的稳定实在是大害。”

    程远志感同身受的道:“你说的确实有理,那你可有对策?”

    “很简单,我们可以参照汉军的军制,只是我们的训练和装备皆不如汉军,为了能和官军一战,只有在人数上略有增加了。”

    “那要如何增加?”

    “我见官军统辖下的各军实行的基本是2进制,我们就实行3进制,这样一军就比官军多出将近一半的人数,打起来也不算吃亏。”

    程远志想了一会儿,赞同道:“好,我马上召集大伙过来,到时候我们就宣布这些改革方法。”

    县衙外,各信使打马出营,飞散四方。而县衙内,许康则与程远志继续商讨一些关于改革的具体的步骤。

    下午申时,各处管事将领被招入县衙。如今由于太平道众扩张迅速,各处管事的人数也整长了1倍有余。

    待个人坐定,程远志首先勉励了诸位几句,然后才将自己打算改革的事说出。这里,他并没有提出许康,主要是他年纪尚幼,若是众人知道这些主意是他出的,难免惹众人疑虑,说不定,会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便由程远志把改革的具体内容说出,然后由许康在旁帮腔作势。

    第一是正名位,为各军各职设定名位。这一点在称呼上也多沿用官制,只有几个莽汉道:咱们是反汉的,岂能再用汉制,许康则用汉灭秦,却沿用秦朝官职名称反驳。其他人造反虽然大多是迫于生计,只是如今生计既已无忧,不免便想谋个一官半职,如今宿愿得偿,岂有异议,所以这第一条通过的还算顺利。

    二是扩军兵,但是对各军各兵种的扩军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