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姜毅的引领下,顺治和太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山南的知止洞。性在和尚已经候在洞外。众人看性在虽然衣衫破旧,但干净整洁,且举止得体,不卑不亢,不由暗暗称奇。
顺治好奇,进入洞内查看了那滴水之处,拍手叫到:“额娘,这里真的有哟。”
孝庄知道那些传说多是人们的附会,微微一笑。两位太监急忙把顺治扶出洞外。
顺治走到性在面前,拉住性在的手,道:“你就是性在师傅吗?姜毅和我提起过你,说你已经在这山洞里面壁九年了。”
“皇上,贫僧就是性在。”
顺治发现性在和尚的头上冒着热气,手心发烫,不由好奇地问道:“性在师傅,你的头上为何冒热气啊?”
性在双手合十,恭谨答道:“皇上,性在头上冒的是佛家迎君瑞气。”
性在这句话回的很有水平,众人不由暗暗称奇。
“性在,你的手怎么也这么热呢?”顺治摸着性在的手,又问道。
“皇上,贫僧终日烧香持火,所以手是热的。”性在道。
顺治又摸了摸自己的手:“可是,为什么朕的手这么凉呢?”
性在一怔,小顺治可能只是随口一问,但自己若是随便一答,便显得没意思了。
姜毅也为性在捏了一把汗,手凉可能是在山中受到风吹的缘故,也可能是顺治今天身体不太好的缘故,但性在总不能实话实说,说皇上身体受了风寒。你又不是御医,凭啥那么说?
“皇上的手之所以凉,是因为皇上兵权在握呀。”性在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众人知道,性在这是在利用“兵”与“冰”的谐音,来回答顺治的问题。大家都在心底对性在刮目相看。
顺治想起姜毅刚刚讲过的那个传说,又问道:“你为何不去别的山上修行,却偏偏选择了景忠山呢?”
性在指了指山上的青松翠柏,道:“苍松翠柏满青山,景忠佛光佑真主。”
这一次,性在又用“满青山”的青字,暗喻了大清的“清”,还赞颂了顺治为真主。
顺治指着又粗又高的松树问道:“这是什么树呀?”
性在答道:“这是万年青。”
在这里,性在巧妙地用“万年青”比喻“万年清”,借指大清江山万年长青。
众人对性在的回答更感新奇了,有的人已在一旁悄声议论开来。
性在的回答,巧妙地迎合了满清入主中原后,渴望江山永固的特殊心理。虽然有很多恭维的成分,但回答的巧,回答的妙。孝庄面露微笑,频频点头。
顺治看额娘高兴,当场宣布:“性在,等朕狩猎完毕回京后,即宣你入京,为朕讲经传法。”
“阿弥陀佛!谢主隆恩!”性在拜谢道。
看性在和尚并未拒绝入京,姜毅不禁心中纳闷,按照常理,出家人倡导静修,是不愿意再入红尘的。性在面壁九年,修行的意志已经无比坚定了,他怎么会如此痛快地答应了顺治的邀约?
想到上一次性在所说的那些话,姜毅心中揣测,难道性在要一展他的抱负吗?
……
数日之后,顺治一行来到了围场。
围场这个地方既有辽阔的草原,又有茂密的丛林,珍禽异兽众多,确实是行围打猎的好地方。御林军扎下大帐,奉迎皇上、太后入帐,当地官员纷纷前来请安。
一连几天,狩猎颇丰。顺治虽然年纪尚小,但不愧是努尔哈赤的后代,上马飞奔,提弓射箭,竟然样样不输成人。打下的十几只狍子、兔子、野鸡被侍卫们挂在树干上炫耀,每每经过,顺治都要骄傲地扬起下巴颏,那意思是:看,这些可都是我打下的。
孝庄帐中闲坐,忽然想起了自己嫁到元上都的一位姑母,算起来,姑姑侄女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孝庄叫来御林军统领,问道:“雅和泰,围场这里距离上都还有多远哪?”
雅和泰道:“没有多远,也就两三日的路程。太后有什么吩咐吗?”
孝庄道:“雅和泰,我想去上都看看我的一位姑母,你看可以吗?”
雅和泰想了想,道:“太后,按照您的吩咐,咱们这次出来,并没有打出皇家的旗号,很多百姓并不知道皇上和太后到了。这给我们御林军的护卫带来了很大好处,这一路一直平平安安的。此处距离上都很近,太后要去,当然可以,无非就是多往返几日罢了。”
孝庄道:“那好,你在围场陪着皇上,派个人护送我去趟上都。”
雅和泰是孝庄当初出嫁时从蒙古科尔沁部带过来的,不仅是孝庄的贴身护卫,更与孝庄有着浓浓的亲情,当即说道:“太后,我亲自带人护送您去上都。”
孝庄想了想,皇上这边除了御林军,还有随行的兵部侍郎坐镇,又有围场知县相陪,应该不会有什么事的。雅和泰要亲自护送自己,去就去吧,快去快回。
雅和泰带了一队人马,护送孝庄前往上都。
孝庄自以为行踪隐秘,没想到还是走漏了风声。当他们出现在距离上都已经不远的一片草原上时,一双双锐利的眼睛已经死死地盯住了他们。
白桦林中,隐藏着手握弯刀的一千多名鞑靼草寇。说他们是草寇,还真是恰如其分。这些人本来是属于蒙古中部的一支鞑靼部落,在长期的草原争霸中落败,一蹶不振,只好到处流窜,靠抢劫为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寇。
前不久,这群草寇的头领死了,新头领敖登雄心勃勃,势要恢复本部落往日雄风。要说这位头领还真是有些心机,在草原边缘一些重要的村镇里,设置了自己的暗探。他们已经知道了顺治和孝庄正在围场狩猎。本来他们也没想做什么,可又突然得到消息,说太后孝庄秘密前往上都,只有一小队人马护送。新头领敖登忽然动了心思。
敖登对手下人道:“弟兄们,咱们要想恢复往日雄风,必须尽快打出名气来,现在机会来了。孝庄前往上都,这可是送上嘴边的肥肉呀。”
敖登身边的人吓得一激灵,哆哆嗦嗦地道:“大头领,你……你莫不是要杀孝庄?这可是作死呀,人家是大清的太后,就凭咱们这些人,还不够人家一炮轰的。”
啪!敖登给了身边这人一个大脖溜,把帽子都给打飞了:“放你娘的狗臭屁,一句好话不会说。我说杀孝庄了吗?”
那人捡回帽子,嬉皮笑脸地道:“大头领,那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咱们抢孝庄一把。孝庄贵为太后,身边一定少不了金银珠宝。关键一点,咱不是为了抢东西,而是为了通过骚扰一下她,来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谁说要杀她啦?”
“扬名立万?”
“对呀。你想啊,放眼整个草原,谁能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抢孝庄?一夜之间,咱们的名声就会传遍草原。以后,谁他娘的都得憷着咱点儿。这就叫扬名立万。”敖登对自己这个计划,越想越兴奋,脑筋都蹦起多高。
眼看孝庄他们越来越近了,敖登飞身上马,把手中的弯刀冲着空中晃了几晃:“弟兄们,扬名立万的时候到了,记住,多抢东西,少杀人,特别是那个孝庄太后,千万别杀。弟兄们,冲啊!”
敖登一马当先,身后一千多名草寇紧紧跟随,蜂拥而下,嗷嗷乱叫。
本来相对寂静的草原上,突然冒出这么大的动静,着实把雅和泰吓了一跳,他回身一看,远处阔大的草坡上,刀光闪烁,乌压压冲下来一大片人马,粗略一看,怎么也得在千人以上,而自己这方面不过三百多人。太危险了!
雅和泰知道,前面不远处有座废弃的土城,土城里还有一处水泡子,危急时刻,可以避险。急忙喊道:“快,快到前面土城躲避。我来断后。”
雅和泰叫住身边的一个亲兵,吩咐道:“你马上绕过那个山环,速速返回围场,告诉围场总兵,就说太后遇险了,速来救援。”
亲兵得令,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雅和泰护卫着孝庄,匆匆撤入土城,命令军士们张弓搭箭死守城壕。
敖登带领的这帮草寇,表面上呜哇乱叫,看似勇猛,实际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雅和泰指挥三百御林军和他们硬拼,没准还能打败他们。但是,雅和泰不知道他们的底细,更重要的是,当下保护好孝庄太后是第一要务。所以,撤入土城等待救援,相对来说是上策。
敖登指挥着众草寇发起了几次冲锋,都被雅和泰的弓箭手射了回来。
敖登心道,什么都没抢到呢,也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呀。先把土城围起来吧。
第265章 天上掉下来的()
报信的军士赶到围场,把太后被贼人偷袭的情况一说,兵部侍郎、御林军副统领、围场知县都吓傻了,他们没敢把这消息告诉顺治。几个人聚在一起,悄悄地商量对策。
姜毅虽然不是大清的官员,但也被他们叫了来。危急时刻,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兴许会冒出个好主意呢。
围场知县左寻思右猜测,百思不得其解:“不对呀,从围场到上都的这片草原上,只有两个蒙古部落,他们都已归顺我大清。平日里非常太平。这队贼寇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呢?”
御林军副统领道:“不管怎样,咱们赶紧派兵吧,救出太后要紧。”
“且慢!”兵部侍郎拦道,“在没有弄清楚这帮贼寇的来历之前,咱们不能盲目派兵。”
“大人,难道你不想救出太后吗?”御林军副统领急道。
“你这是什么话?我比你还着急呢!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万一这帮贼寇的目标不是太后呢?”兵部侍郎道。
“不是太后?”御林军副统领道,“大人是说,他们可能要袭击皇上?”
“很有这种可能。”兵部侍郎道,“他们若是故意引咱们上钩,待咱们出兵去救太后时,再出奇兵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