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诿髁耸且仓煸蕿删头叮淙恢扉Σ⒚挥蟹攀裁春莼埃悄且痪洹鞍岬交柿暝葑 钡耐κ翟谑翘看螅峙轮灰歉鋈硕疾桓液鍪又扉Φ恼饩浠啊�
庆城郡主看着满脸微笑的朱棣,她知道,面前的这个人,不是什么条件能够打动的人,他要的是整个天下,这天下在他的眼前只有两种人,支持他的人,和反对他的人。
最终,庆城郡主还是带着这一次与朱棣见面的“会议记录”返回了京城。虽然她知道,她已经算是朱允炆最后的希望,但是她这最后的希望也免不了变成奢望……
京城,朝堂之上。
朱允炆双手颤抖着抓着庆城郡主带回来的“会议记录”,心里却是波澜万丈。他知道了谈判的结果,到了这个时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朱棣随时都会渡江打进京城,而朱棣明显没有也绝对不会下一道“勿使负杀亲侄名”的命令。他了解自己的这个叔叔,虽然他不是一个嗜杀之人,但是在该动刀子的时候朱棣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朱允炆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落到朱棣的手中,最好的下场便是永远都囚禁。
朱允炆放下手中的信纸,他默默地打量着这座皇宫中的一切。那些宦官,宫女,还有大臣们仍旧对他毕恭毕敬,但他心里明白,即使不久之后这里换了新的主人,他们依然会这样做的。
因为他们只是奴才,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和生命,他们便是可以放下一切。至于主人之间的更替,对于他们而言实在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朱允炆终于发现,所谓拥有天下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无助的人。他的一生并不是用来享受富贵和尊荣的,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痛苦已经开始,他要防备大臣、防备藩王、防备宦官和身边的所有人。他和他的宝座是一个公开的目标,要随时应付外来和内在的压力与打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爷爷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人,原来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在于自己身下的这一张皇位。
而从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注定了必须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自己的权力。因为一旦权力宝座被人夺走,也就同时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因为皇帝这种特级保护动物在一个统一的时代有且仅能有一个。这既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这个道理是朱元璋要用一生的时间和无数的生命作为代价教给朱允炆的,但是后者却没有领悟到这个道理。
其实,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从来都不知道,在朱棣起兵靖难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一个是朱棣自己,另一个就是他,造反的朱棣固然没有回头路,其实他朱允炆也没有。因为自古以来权力的斗争只能有一个获胜者,非此即彼。只有胜者,才能够继续活下去。
“唉!”朱允炆重重地谈了一口气,他将信纸随意地丢下,看着在场的众位大臣们,说道:“燕王反意已决,他是决计不会退兵的。既然如此,那么一切都看天意吧!”
朱允炆话音一落,朝堂顿时惊声一片,这些文武官员们对于朱棣能否打进京城心里还没有半点准备。虽然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就算朱棣真的取代了朱允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大不了就投降。但是他们以前毕竟没少在明里暗里地说朱棣的坏话。就算朱棣到时候不砍了他们,想来他们也得不到重用。
就在这个时候,方孝孺走了出来。他是亲眼看着朱允炆一步步削藩直到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对于朱棣,他是打心底里痛恨。身为臣子,不但没有臣子该有的样子,居然还敢于公然起兵造反,这已经不是一句“大逆不道”便是可以形容得了的了!他这一生,都不会允许自己看着这样的人坐上皇位!
“陛下不必灰心,我们还有机会!”方孝孺拱手说道。
朱允炆抬眼看了方孝孺一眼,这个时候,他的智囊团就只有方孝孺一人在他的身边。虽然最近方孝孺这个家伙没少坑他,但是对于方孝孺,朱允炆还是百分百信任的。
不过,信任归信任,在这个时候,朱允炆可不认为自己还有什么翻身的机会。难道还要指望朱棣渡江的时候掉到长江中北淹死吗?这还不如祈祷朱棣被大风刮来的砖头砸死更加现实。
“爱卿此话何意?”
“陛下,难道您忘记了历城侯了吗?”方孝孺此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历城侯盛庸,他可以算是这南军中的一个传奇。因为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朱棣的人。虽然他依旧没能彻底击败朱棣,但是至少他是能够与朱棣匹敌的人。
“陛下,臣得到消息,历城侯已经率领大军前来京城救援,而且就在庆城郡主出使燕营之前,他曾经击败了燕军先锋!更何况,朝廷还有众位大臣在外募兵,我想,只要历城侯能够抵挡燕军一段时间,我们必然能够反败为胜!”
(本章完)
第185章 最后的进攻()
朱允炆沉默了,盛庸的能力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要说他最后的希望在盛庸身上,那他还真的没有二话。毕竟这四年一以来面对朱棣,只有盛庸真的打败过他。
但是,即使盛庸能力非凡,朱允炆心中还是不免担心。虽然他知道盛庸的能力,可是他同样知道平安的实力。平安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是他依旧败给了朱棣,连带着还损失了十几万的军队,更是连他自己都是落到了朱棣的手中。说起来,平安兵败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也不知是死是活。不过想来是凶多吉少,毕竟平安在当初形式还算好的时候也没少欺负朱棣。现在朱棣好不容易逮住了后者,恐怕不会放过他。
当然,现在平安究竟是好死还是赖活着朱允炆并不怎么关心。虽然按辈分来说平安应该算是他的“干叔叔”,但是他连亲叔叔都能毫不留情的干掉好几个,忽略一个“干叔叔”简直毫无压力。
“依爱卿所说,历城侯一定能够击退燕军了?”经历了这么多次内心的一腔喜悦化为满腔溃疡后,朱允炆实在是不敢再轻易的听信其他人的话了,即使是他颇为信任的方孝孺。
方孝孺拱了拱手,说道:“陛下,历城侯虽然此次为能够及时赶到支援何福等人,但是他比较路途遥远,短时间内的确难以抵达。更何况,燕军士兵多为北方人,本来便是以骑兵见长,更何况燕王麾下还有朵颜三卫这样的蒙古骑兵。若是比行军速度,历城侯麾下多为步卒,不可能比得上燕地骑兵。”说着,方孝孺微微抬头看了看朱允炆,发现这位皇帝陛下似乎实在魂游太清,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方孝孺究竟在说什么。
方孝孺不禁有些发怒,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对于一些失了礼节的人和事最是看不下去。即使这人是皇帝,性子古板,眼里不容沙的方孝孺也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下,他忽然放大了声音大声道:“陛下,如今历城侯已经赶到,只要他能够将燕军拦住,我们家就还有一线希望!”
朱允炆立刻便是回过神来,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方孝孺究竟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只要有人能够安慰一下他便好,因为他真的已经不想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了。
“既然如此,那么久全靠历城侯了,退朝吧。”说着,朱允炆也不待大臣们的反应,扭头便是离开了朝堂。身后一干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都这幅样子了,看来他们也得早早地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了……
就在南京朝堂上一片哀伤的时候,北军大营可是截然相反的情况。
王小明依旧躺在床上,虽说他已经清醒了有几天了,但是这一次一箭穿胸伤得的确是有些重,直到现在医官也不允许他下床。其实王小明也乐的如此,虽然这么长时间以来除了经常拿命来拼之外,他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能这样自在地躺在这里休息,他还是很高兴的。只要他没有什么大的动作的话,甚至连伤口都不会痛。
不过,今天显然是有些不一样。即使是在床上躺着,他也能够听得出帐外的嘈杂。对于那些人在干什么,王小明并不知道,不过,他倒是可以猜出几分。
这些日子以来,王小明一直跟随在朱棣等人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他在军事方面已经算是小有成就了。按照外面不时传进来的吆喝声,王小明判断出这应该是大军开拔。
但是,王小明却有些郁闷了,如果大军现在就走的话,那他该怎么办呢?虽然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大碍,但是奈何医嘱严厉,他实在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做赌注。更何况,如今盛庸大军已经赶到,虽然王小明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到现在盛庸都没有直面朱棣,但是无非也就是想要打朱棣一个措手不及罢了。现在对于北军来说,敌暗我明,恐怕这也是南军现在唯一的优势了。
王小明可并不想留在大军后方,万一盛庸到时候被朱棣击败,向后撤退的时候必然会路过这里。想必那个时候盛庸的心情应该不会很好,所以他顺手干掉朱棣的后方军队也是很有可能的。虽然以当天的情况看来,此次盛庸并没有很多的军队,但是要收拾北军的后勤部队和伤兵应该还是很轻松的。
然而朱棣是不知道王小明究竟在想什么的,其实他也没打算将后勤补给以及伤兵留在这里。他早就打算全军出动,这一次出征他早就已经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虽然说现在形势大好,但是朱棣也不至于为了行军速度便是将那些拖慢速度的人留在后面。否则的话,孤立无援的他们,绝对无法坚持多久。
王小明动了动手指,他现在愈发认为那个医官医德不正了,他感觉自己应该已经没什么问题了,至少下地走路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医官却认为王小明绝对不能大意,以至于他到现在都只能躺在床上。
虽然是得到了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