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苏格兰王国南侵的消息也让威廉生出和罗马教皇和解的心思,他不想在结婚的时候还背负着一个革除教籍的污名,被欧洲各国所孤立。
不过威廉却并不能首先提出和解,因为这会让他失去主动权,首先提出和解的一方难免在气势上弱上一些。
于是威廉派遣秘密使节前往罗马,和他的盟友杰拉尔德枢机主教联络,请求他居中调和,促成威廉和罗马教皇和解。
为了提高成功率,威廉也邀请了希尔德布兰红衣主教进行游说。
希尔德布兰曾经在教皇格里高列六世在位期间被委以重任,被任命为司铎和教皇秘书,后来格里高利六世被罢黜后,希尔德布兰就在托斯卡纳的修道院中归隐。
后来利奥九世极为教皇,他亲自延请隐士希尔德布兰出山,担任红衣主教。
希尔德布兰能力出众,辅助教皇利奥九世执行克吕尼派改革,深得教皇信任,因此威廉特意请他剧中说和。
自西罗马帝国崩溃以来,基督教一直都以构建和维护神命的君主政治统治秩序为其神圣天职,因为社会的动荡与分裂,也意味着教会的受害乃至毁灭。
英格兰教会经历了数次英格兰内战以及威廉的打压后,已经成了威廉手中可以随意摆弄的玩物,完全被威廉掌控,成了他的附庸,随后又被改组为圣公会这一以威廉为首脑的英格兰教会组织。
要不是数次战争对教会的伤害,英格兰教会也不会沦落至此,由此可见战争对教会的伤害了。
正如史家所指出的,“对教会而尽管罗马教廷此时不断干言,没有什么比公共秩序解体和地方权势者的无政府主义更有害”。
涉各国的内政,但教廷意旨在将各国教、俗权纳入其大一统的神权支配轨道,而不希望看到教、俗权冲突导致王权瓦解、政治分裂割据的局面。
在这场威廉和教廷的冲突中,英国教会既是发起者,更是受害者,但这并未使它改变其维护神命王权的传统。
早在威廉与伍斯特主教冲突时,不少英国主教就纷纷呼吁双方以大局为重,化干戈为玉帛。
利西尤斯主教强调,“没有教会,国王不能获得拯救,没有国王保护,教会不能享有和平”。
而鲁昂大主教在给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信中声称,教、俗权应精诚团结。
因为英国教会和执政者因其本能需要而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一方从另一方获得巨大力量。
显然双方都深寓着教、俗权共同根本利益的真谛,那就是国王需要教会来神化和强化王权,参与王国的复杂政务,而教会则需要王权的庇护和封赐,以求生存和发展。
此外,由于英王国偏于海峡一隅,教廷权力的渗透毕竟有限,而王权对教职选任的长期控制,确保了国王的忠顺臣属垄断了大多数高级教职,从而赋予了英国教会对王权的政治依附性格。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在英国封建王权与教会“二元统一、对立”的关系中,两者时有的权益冲突始终服从于双方政治联合这一大局。
也正因为如此,英国教会即便在与王权抗争时,也远未偏离维护国王权威、反对分裂割据的的基本立场。
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和威廉抗衡时,大多数主教仍站在王权一边。
而在这次教、俗权力冲突中,英国的主教多未卷入与约翰王的正面对抗。
他们虽反对王权的苛暴之政,并与某些谋反的世俗贵族汇合,但并未情绪化地卷入武装反抗的斗争,而是力图将反叛势力聚集起来,疏导到和平谈判与政治妥协的轨道之中,以图建立一种既保有国王的神圣权威又可限制其专断权力的“有限君权”的政治体制。
不过他们的目的是威廉所不能容忍的,在失败后教会就遭到了接踵而至的打击,以至被威廉完全掌控。
夺取英格兰教会控制权后,威廉急需和教皇和解,以换取欧洲各国的承认,这才是他要求谈判的原因。
希尔德布兰红衣主教为了消除威廉和教皇间的矛盾,他劝说教皇利奥九世摒弃前嫌,同时他还在国王和教皇之间奔走呼号,化解矛盾,最终促成了这次谈判。
1049年1月初,威廉过完二十三岁生日后,希尔德布兰红衣主教作为教皇的使者如期抵达英格兰,他受到了威廉的热烈欢迎。
双方在1049年1月进行谈判,谈判中,与会人员除了国王的代表诺曼底大主教哈梅林和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外,还有跟着希尔德布兰返回的约克主教埃尔德雷德和3位主教。
威廉和希尔德布兰商定,他归还埃尔德雷德和三位主教的教职,再次任命埃尔德雷德为约克主教。
其次,威廉将归还部分教会资产,将被捕入狱的数名主教无罪释放。
最后,威廉还承认凯撒。德。欧特维尔的独立地位,从此阿普利亚公爵不再是威廉的臣属。
这一点是威廉加上的最大砝码,他知道利奥九世一支在拉拢阿普利亚的诺曼人,且凯撒和阿普利亚的诺曼人也不受威廉的控制,他也乐得与凯撒解除君臣关系。
作为交换条件,教皇免除了对威廉革除教籍的出发,宣布不再干涉英格兰的教会事务。
双方合约签订,为期近两年的王权和教权尖锐对立局面终于迎来了完结,双方再次和谐统一。
第447章 温莎城堡上()
双方达成了令各自都较为满意的协定后,威廉亲自送别希尔德布兰红衣主教离去。
这份在伦敦签署的协定对于威廉来说是利大于弊,他所损失的不过是一部分教会资产和阿普利亚公爵凯撒。德。欧特维尔这个野心勃勃的封城罢了。
且不说他归还的这部分教会资产和他没收的教会资产相比非常少,将这点资产归还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和三位主教对威廉影响并不大。
就是再次任命埃尔德雷德为约克大主教也印象不了威廉掌控英格兰教会的大局。
此时整个英格兰教会在威廉的改革之下已经焕然一新,原先敌视他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主教和神父教士们都已经被替换成了诺曼人主教和神父,就是埃尔德雷德想再次反对威廉,他也无人可用。
至于失去阿普利亚公国这块名义上的属地,失去野心勃勃的封城凯撒。德。欧特维尔,对威廉损失并不大。
这些年来,凯撒对威廉帮助极小,每次战争都没有依照君臣义务提供兵力和物资、资金,但他却依旧享受到威廉的庇护。
每年他都能从诺曼王国进口大量的军械物资和紧俏商品,吸引大量的诺曼人冒险者前往意大利的阿普利亚。
可以说这些年阿普利亚公国就是依靠着从诺曼王国源源不断地吸取养分,这才发展壮大的。
对于威廉来说,凯撒。德。欧特维尔这个封城就是一条吸血蚂蟥,对他没有任何益处。
至于原先阿普利亚公国作为威廉在地中海的战略支撑点和贸易枢纽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不足道了。
离心离德的凯撒根本不可能为威廉提供任何有效的支撑,就连他开设在阿普利亚的港口商站也被凯撒有意限制住了,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能用这点代价就能结束和教廷的纷争,恢复教藉,这一点代价对于威廉来说很值得。
目前,威廉的战略重心不在地中海,而是北海和英吉利海峡,也就是法兰西、西班牙、荷兰、丹麦和挪威等国,这才是威廉真正要夺取的目标。
而地中海地区对威廉来说更多的则是一块利润丰厚的市场而已。
早在威廉和凯撒离心后,他就开始筹划与热那亚共和国、比萨共和国以及威尼斯共和国等地中海贸易大国开通直航贸易。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威廉已经和热那亚共和国签订了直航和贸易条约,专门在南安普敦开辟了一块港口区域用于地中海直航贸易。
热那亚共和国,意大利西北部城市共和国。中心城市热那亚原为罗马帝国自治市,中古初期先后被东哥特王国、拜占廷帝国、伦巴德王国及法兰克王国占领。1100年建立市议会,标志着独立共和国的形成。
热那亚经济的基础是对外贸易。
从十一世纪开始,热那亚就是地中海地区重要的海上强国之一。
热那亚市场远渗到中国,并与当时的中国政府建立了贸易联系。
十四世纪,共和国总督掌握热那亚政权,各贵族共同管理热那亚市,这些贵族一直与国外政府进行金融投资。
1528年安德里亚·多里亚和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五世联合开创了所谓的“热那亚黄金盛世”。
热那亚共和国是西班牙贸易的主导者之一,在巴塞罗那公国的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多个贸易商站和港口,不但垄断了西班牙对地中海的贸易,也为巴塞罗那公爵提供了大量的税金,这些税金正式支撑巴塞罗那公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立足的根本。
由于威廉和西班牙卡斯提尔人的联姻和联盟关系,诺曼人主导了西班牙和北欧诸国的贸易,这次和热那亚人签订合约,可谓是强强联合,彻底摆脱了地中海贸易对阿普利亚公国的依赖。
不过由于热那亚共和国与比萨共和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在这份平等的贸易协定中约定威廉不能与比萨共和国贸易。
对于这一点,威廉欣然接受,因为他知道热那亚的重要贸易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它的主要对手是比萨。
最终热那亚打败了比萨共和国,在13世纪晚期从它手中夺取了科西嘉岛。
知晓历史的他自然要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在商定协约时,威廉以此作为交换,与热那亚人签订了同盟条约,获得了在地中海的战略支撑。
至于地中海的另一巨头,主导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等国贸易的威尼斯共和国,这几年来威廉都派遣使者与对方联系,但成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