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素子爵将爱德华国王的遗体送回了伦敦塔中安置,并将这件事告知了威廉后,他派出密探将赫里沃德爵士弑君的消息传遍整个英格兰。
不久,由罗素子爵和伦敦市长丹克雷德共同签发的通缉令传遍了英格兰,正式通缉弑君者赫里沃德爵士。
当威廉收到这则令人吃惊的消息时,已经是刺杀发生后的两天之后了,他想做什么都晚了,只能按照罗素子爵他们商定的剧本行动。
“爱德华死于新森林,死于随行贵族的箭下,这和历史上征服者威廉的继任者威廉。胡佛的死因几乎一模一样,这简直就是上帝的安排。”威廉放下了初闻消息的惊愕,心中不由想道。
尽管心中很是不爽,威廉也不得不承认,罗素子爵他们的这次自作主张确实将他通往英格兰王位的搬家时搬开,且在明面上和诺曼人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盎格鲁萨克逊人内部的事。
事不宜迟,威廉放下了手头上所有的事,召集了温切斯特城中的诺曼贵族和部队,急切地向伦敦城进发。
当威廉抵达伦敦的时候,诸多诺曼贵族封臣和英格兰教会主教们都已经在伦敦城外迎接威廉的到来。
这其中包括了比利时公爵和约克的总督安德鲁。道尔顿公爵、威斯特摩兰伯爵费迪南德。格里尔斯、舒兹伯利伯爵罗杰。德。蒙哥马利、切斯特伯爵理查德。德。阿弗朗什、兰开斯特伯爵鲍德温。德。布里奥讷、赫里福德伯爵杰弗里。德。曼特维尔、罗素。德。克雷蓬子爵等诺曼贵族封臣以及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和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神等一众教会人士。
很显然,这是一场预谋,是一场黄袍加身的戏码。
第430章 加冕英格兰国王上()
1045年12月25日圣诞节,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英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地点,再次迎来了一位新的英格兰君主威廉。德。诺曼底。
威斯敏斯特教堂可以说是英国的象征之一。建成后承办了国王加冕,皇家婚礼、国葬等重大仪式。历任君主,以及一些伟人都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它更通俗的名字是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在伦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
曾有过一座自东撒克逊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纪建造后便长期矗立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现址上,当时,它本应建在托尼岛,该岛已经消失,因为泰晤士河道变窄后它与岸地融为一体。
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圣伯多禄的指教,据说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图斯领行的封圣典礼上现身。
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楼、交成十字横线的两侧耳堂和铅板屋顶。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扩建的,并于1065年建成。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致使原来的结构所剩无几。
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
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应教宗利奥九世之请求,将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献于圣伯多禄。
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者),是首位加冕的国王。
经过黑斯廷斯战役,他击败了英王哈罗德二世。他的加冕典礼于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英格兰本地居民拥聚门前欢呼庆贺,神经质的诺曼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场面,威廉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惶惶惟恐丧命。
加冕结束,诺曼士兵对人群发动攻击,还焚烧了周围的一些房屋,这种举动对始终不得安稳的英法关系来说,自然毫无改善。
自此之后,王室的加冕礼即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无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即便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
。。。。。。。
威廉身着盛装在贵族们和主教的陪伴下抵达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时,教堂内传出了气势恢宏的管风琴宗教乐曲。
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的和声,被莫扎特成为乐器之王和乐器之神。
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几乎每个小镇的教堂中都拥有或大或小的管风琴,每到宗教节日,都能听到悠扬的乐曲飘散在整个小镇。能够在著名的大教堂中担任管风琴师,也是音乐家们引以为豪的荣誉。
一个中型教堂内安装的管风琴大约有1200根音管、16枚音栓(不同音调)、两套键盘和1层脚踏板,而当时制造它则需要两年时间,后在装配时,还要根据演奏地点的室内声学特性来调节音响效果。
维斯特敏特教堂的管风琴更是极为巨大,它直接占据了整整一面高大十多米的墙壁,数千根长短不一的音管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起伏之间仿佛波浪一般。
教堂的管风琴不只是巨大宏伟,更是一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上面雕刻着颇具宗教意义的浮世绘,三座三大天使拉斐尔、加百列和米迦勒的雕像分列左右,这些雕刻使得管风琴颇具庄严肃穆的韵味。
这家庞大的管风琴有三层手键盘和一个脚踏板,20个风箱,更是需要十名技艺精湛的琴师来操纵,只有如此才能弹奏出庄严肃穆的乐曲。
威廉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教堂,走向前方圣殿上的加冕椅,在另一侧,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已经手捧王冠侍候再旁。
威廉微微转头看了一眼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和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两人,主持加冕仪式的竟然是约克大主教,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想来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和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两人之间有着一番激烈的争斗,最终的胜者是埃尔德雷德大主教。
加冕礼被分为“宗教”和“世俗”两部分,宗教的部分主要是傅油礼,即傅油祝圣仪式。
传统英国国王加冕礼中许多具有天主教象征意义的仪式则被威廉取消,只保留傅油礼是因为英国国王的神圣性更多来自于此仪式而非加冕本身。
傅油礼是加冕礼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傅油祝圣,‘祝圣’是上帝定下的一种给人或物作上上帝标记(使人或物成为圣物或归于天主名下)或传授神权的方式,你祝圣过的,都成了至圣之物,。。。。。。。
而,傅油是圣油,是经祝圣过的橄榄油。
傅油祝圣是天主教非常神圣的宗教仪式。
拿破仑加冕的时候就采用傅油祝圣的仪式来获得神圣性以及他的皇位的合法性。
维斯特敏特教堂的唱诗班牧童们、圣咏团和教士信徒们唱起了圣歌。
威廉登上教堂最深处的宝座。之后,在圣职人员的引领下,他来到祭台,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为其行傅油礼。
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手中的王冠由身旁的主教代持,他手捧十字架来到威廉的面前,身后跟随着数十名捧着被祝福过的圣油以及其它器具的辅礼人员。
依照顺序约克大主教从辅礼人员手中接过祝圣油瓶,咏唱经文后,为威廉涂油。
傅油祝圣仪式的流程颇为凡在,不但圣油种类有三种,分为坚振圣油、病人圣油和圣洗圣油,每涂抹一种圣油,必须在前后和途中咏唱不同的经文,三种圣油意味着这一过程要持续三次。
这对于威廉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来自地狱的折磨,他没有从这个仪式中感受到任何神圣的色彩,对他来说只有折磨和痛苦。
不过为了自己王位的神圣性和合法性,威廉坚持到了涂油结束。
宗教方面的仪式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加冕戴冠仪式。。。。。。
第431章 加冕英格兰国王下()
欧洲各国君主加冕时的涂油礼古已有之,涂油礼在7世纪西班牙西哥特王国中已经采用,8世纪加洛林王朝的缔造者矮子丕子也采用之,而800年查理曼在罗马加冕为皇帝时的涂油更为著名。
加冕时举行涂油礼这样具有宗教意义的仪式,除了习俗的认可外,王室家族的神性更被基督教会的认可所加强。
王权神授的理论在早期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的著作中都有反映,他们认为国王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表,是教会的保护者。
为确保这种神性为人民所承认,故在国王登基仪式上有突出的表现。教皇及大主教学习古代希伯来人国王的宗教仪式……涂油来为西欧各国国王加冕,这就是著名的涂油礼。
涂油的一般仪式是以圣油涂撒在国王光光的前额、前胸、后背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圣油是植物油与一些香料混合而成,橄榄油是其中的重要成分,地中海周围盛产之。
涂油礼的神圣性表现在此后国王的登基都必须进行,而且只有国王才能进行之。
在封建割据时期,王权尽管衰落,各地的大公国的首脑在权势、实力上有时超过国王,他们因此也进行一些诸如接受手杖、加冕等仪式,但他们惟独不敢行使这种涂油礼。
国王在涂油之后代表已非凡人之躯。
这个习俗来自犹太人的宗教习俗,圣经里把君主叫做“受膏者”或者叫“受傅者”就是这个缘由。
由约克大主教埃尔德雷德实施涂油礼,意味着威廉自此之后领受了来自上帝的任务,是上帝委派的管理英格兰世俗社会的王。
威廉一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