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主宰沉浮-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机不死心:“那怎么安置张路,让他回魏国吗?”

    嬴昭心想:万一这张路真是个人才,放回去岂不是帮助敌人,削弱自己?于是说:“他来一趟秦国不容易,先把他安排在客舍里,等我有空再去拜访他吧。”

    看着王机垂头丧气的样子,张路就明白了秦王的态度,安慰王机:“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我很感激。只是有些事情需要慢慢来,急不得的。”

    张路没有受到上等待遇,每日吃着粗粮,但是他坚信会在秦国有所作为,而且是大作为,只是还缺少一个机遇,那就等等吧。

    (本章完)

第44章 青云直上() 
你说过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

    苦闷,忧郁,彷徨,但是从没有对未来失去希望。

    这一年多里,范仪对秦国的问题作了更深入的研究。

    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鲤鱼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机会来了。

    秦王为一件事情而头疼。

    事情是这样的:丞相魏再兼任将军,上书要攻打齐国的纲寿。这就必须越过韩国和魏国,千里作战,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秦王一时犹豫不决。

    魏再是秦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即秦王的舅舅。当年嬴昭在燕国做人质,先王驾崩,是舅舅派人接回自己,然后在舅舅和母亲的大力支持下才登上秦王的宝座,所以嬴昭为报恩,让魏再任丞相,执国政。

    魏再重用亲朋好友,他们都有封赐的领地,由于宣太后庇护的缘故,有的人的财富甚至超过了国家。秦王隐隐不安,可是不知该怎么办。

    秦王心里清楚,魏再此次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实际上是想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

    答应魏再,可能陷秦国于不利;不答应,又恐得罪舅舅。秦王左右为难。

    正在这时,王机送来了张路的一封信,秦王迫不及待地拆阅: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推行政事,有功劳的不可以不给奖赏,有才能的不可以不授官职,劳苦大的俸禄多,功绩多的爵位高,能管众多事务的官职大。所以没有才能的不敢担当官职,有才能的也不会被埋没。假使您认为我的话可用,希望您推行并进一步使这种主张得以实现;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可用,那么长久留我在这里也没有意义。”

    “俗话说:‘庸碌的君主奖赏他宠爱的人而惩罚他厌恶的人;圣明的君主就不这样,奖赏一定施给有功的人,刑罚一定判在有罪人的身上。’如今我的胸膛耐不住铡刀和砧板,我的腰也承受不了小斧和大斧,怎么敢用毫无根据疑惑不定的主张来试探大王呢?即使您认为我是个微贱的人而加以轻蔑,难道就不重视推荐我的人对您的担保吗?圣明君主所抛弃的人,难道就不能够使国家强大吗?”

    “我听说善于中饱私囊的大夫,是从诸侯国中取利;善于使一国富足的诸侯,是从其他诸侯国中取利。而天下有了圣明的君主那么诸侯就不得独自豪富,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它们会削割国家而使自我显贵。高明的医生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洞察国事的成败,认为于国家有利的就实行,有害的就舍弃,有疑惑的就稍加试验。要说的至深话语,我不敢写在书信上,一些浅露的话又不值得您一听。想来是我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还是推荐我的人人贱言微而不值得听信呢?如果不是这样,我希望您赐给少许空闲时间,让我拜见您一次。如果一次谈话没有效果,我请求伏罪受死刑。”

    读了这封书信,秦王心跳加快,他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向王机表示了歉意,派专车去接张路。

    张路知道此行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整理好衣冠,深呼吸,然后平静地上了马车。

    马车在离宫前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位宦官,冷冷地说:“随我来,王宫重地,不要乱走。”

    走过长长的、昏暗的门洞,前面是很高很多的阶梯,两旁都是手握长戟、高大威猛的卫兵。

    不知道走了多久,张路瞧见远处有一人,头戴王冠,张路突然小跑起来,跑到那个宦官的前面。

    卫兵拦住了张路,宦官气急败坏地说:“大王来了,你真是一个不懂礼仪的小子。”

    张路吃惊地说:“秦国有大王吗?我怎么只听说过太后和丞相啊。”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秦王听到,秦王面色一窘,快走几步,挥退了卫兵,说:“不得无礼,这是我请的贵客。”

    接着长揖在地:“我早就想向先生请教了,只是北边有一些麻烦事,早晚要向太后请示,现在总算解决了,才有机会向先生请教。我很糊涂,怠慢之处,请先生原谅。”

    宦官变了脸色:他何曾见过大王对人如此客气?

    张路还礼。

    进了宫,秦王长跪在席上,说:“请先生赐教。”

    张路只是“嗯嗯”两声。

    秦王说了三次同样的话,张路只是“嗯嗯”作答。

    秦王明白了,让左右的人全部退下。

    秦王说:“先生现在可以说了吧。”

    秦王侧耳倾听,连连点头。

    张路说:“如今我是个寄居异国他乡的平民,与大王素未谋面,而我所陈述的都是匡扶补正国君的大事,涉及大王与亲人的骨肉关系,作为外人,我想表达忠心可不知大王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大王连续三次询问我而我不敢回答的原因。”

    “我并不是害怕什么而不敢说出来。我明知今天向您陈述主张明天就可能伏罪受死,可是我决不想逃避。大王果真照我的话办了,受死不值得我忧患,流亡不值得我苦恼,就是满身生癞,披发装疯我也不会感到羞耻。”

    “况且,像五帝那样的圣明终不免死去,三王那样的仁爱也不免死去,乌获、任鄙那样力大无比难免一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那样勇猛威武也一个个死去了。由此可见,死亡这是每个人必不可免的。处于明知必然死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有少许补益,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我又担忧什么呢!”

    “过去伍子被装在口袋里逃出了昭关,路上夜里行走,白天隐藏,走到陵水,连饭也吃不上了,只好爬着行走,裸出上身,叩着响头,鼓起肚皮吹笛子,在吴国街市上到处行乞讨饭,可后来终于振兴了吴国。假使我能像伍子一样极尽智谋效忠秦国,就是再把我囚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这样我的主张实行了,我又担忧什么呢?我所担忧的,只是怕我死后,天下人看见我为君主尽忠反而遭到死罪,因此闭口停步,没有谁肯为秦国来尽忠效命。现在大王您在上面害怕太后的威严,在下面被奸佞臣子的惺惺作态所迷惑,自己身居深宫禁院,离不开左右近臣的把持,终身迷惑不清,也没人帮助您辨出邪恶。长此下去,从大处说国家覆亡,从小处说您孤立无援岌岌可危,这是我所担忧的,只此而已。至于说困穷、屈辱一类的事情,处死、流亡之类的忧患,我是从不害怕的。如果我死了而秦国得以大治,这是我死了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心里也担心太后和舅舅的势力越来越大,长跪着说:“先生这是怎么说呢!秦国偏僻远处一隅,我愚笨无能,先生竟屈尊光临此地,这是上天恩准我烦劳先生来保存我的先王的遗业啊。我能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正是上天恩赐我的。先生怎么说这样的话呢!从今天以后,事情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到大臣,有关问题希望先生毫无保留地给我以指教,不要再怀疑我了。”张路鞠躬行礼。

    张路继续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是坚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险隘,南面环绕着泾、渭二水,右边是陇山、蜀道,左边是函谷关、肴阪山,雄师百万,战车千辆,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守,这是据以建立王业的好地方啊。百姓不敢因私事而争斗,却勇敢地为国家去作战,这是因为秦国有秦律做保障。现在大王同时兼有地利、人和这两种有利条件。凭着秦国士兵的勇猛,战车的众多,去制伏诸侯,就如同放出韩国壮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样容易,建立霸王的事业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可是您的臣子们却都不称职。秦国到现今闭关固守已经十五年,之所以不敢伺机向崤山以东进兵,这都是因为丞相为秦国出谋划策不肯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之处啊。”

    秦王虚心向前:“敢问我的失误有哪些?”

    张路说:“丞相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个好计策。出兵少就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反会损害秦国自己。我猜想大王的计策,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尽遣兵力来协同秦国,这就违背情理了。可以看出这两个友国实际并不真正亲善,您却要越过他们的国境去进攻齐国,合适吗?这在计策上考虑太欠周密了。况且曾有过这种失算的先例,先前齐国向南攻打楚国,杀楚军、斩楚将,开辟了千里之遥的领土,可是最后齐国连寸尺大小的土地也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各诸侯国看到齐国已经疲惫困顿国力大衰,国君与臣属又不和,便发兵进攻齐国,结果大败齐国。由此可见齐国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获得厚利。这就叫做把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窃贼啊。”

    “所以”,张路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大王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为您的一尺土地。如今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不也太荒谬了吗?再说,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扬,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谁能侵害它。现在韩、魏两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