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其它军团所没有的习惯,那就是凑在一起破口大骂斯大林这个屠夫,咒骂斯大林这个魔鬼和他的苏维埃政府统统下地狱。
这种咒骂方式往往让朱可夫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他在红军队伍中的组织生活。甚至比由指导员和政治委员的组织生活更加厉害,因为这根本不是由布尔什维克党内或者上级安排的,相反完全出自于士兵包括军官们的内心。
只要一空下来,无论是营地还是在战壕,都会有人开始这种咒骂,而且一旦有人起头,马上就会引来更多的人参与。看着大家咬牙切齿。恨不能把斯大林撕成碎片的表情,朱可夫这时候是参与不好,不参与也不行,为了不暴露真正身份,他只能附和着骂上几句。
时间久了,朱可夫对之前的世界观在不自觉的情况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在大家咒骂布尔什维克党,咒骂斯大林和这该死的苏维埃时,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自己或者亲友的惨状而泪流满面。起初,朱可夫对于这些人内心是鄙视的,因为他觉得投入劳改营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人。而英明神武的斯大林同志是绝对不可能犯错误的。可一件又一件事实渐渐令他推翻了起初的看法,因为从许多人的述说中他惊讶地发现他们大多数仅仅是普通人,甚至是一些很善良的人。
往往因为出身不好,要么就是在公众场合一句话说错,或者是受了别人的牵连就被全家投入劳改营折磨至死。甚至有些人连怎么进劳改营的都莫名其妙。前一天还是幸福的普通家庭,后一天就成了被改造的囚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还在吃奶的孩子,谁都无法逃脱。
上级对于劳改军团的这种奇怪行为并没制止,相反还默许和鼓励,因为指挥官发现,每当经过这种形式的“批判”后,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会上升,并起到极好的鼓舞士气作用。
后世80年代初,西方国家对于一种特殊的情况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而现在的朱可夫或许就成了这个特殊人群中的第一人。长期在劳改军团,耳闻目睹之下他潜意识中居然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某些想法,甚至在谢罗夫战役结束后的某天,他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逃离机会。可在最后,朱可夫自己也想不到为什么放弃了这个机会继续留在了劳改军团中,从科学角度来看,或许就是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原因吧。
陆建章的军团主动后撤,使得莫斯科守军和伏龙芝的三个方面军顺利汇合,从而莫斯科的兵力大增,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了转变。
为保证整个战争的胜利,陆建章部由进攻转为防守,而此时的斯大林豪气万丈,打算趁重兵在手的机会发起猛烈反击。随着前线战局的变化,中俄联军加紧调遣兵力,朱可夫所在的劳改军团也随之行动,快速向维亚兹尼基增援。
“格奥尔吉中校,将军阁下叫您去一趟。”
正当朱可夫骑在马上,心情复杂地看着进军的队伍,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回头一看,他认出这个军团参谋部的参谋官,而他口中所说的将军毫无疑问就是军团司令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将军
微微点头,拔转马头跟着参谋官向后方跑去,大约十分钟后他们来到离大路边上的一个临时指挥所。跳下马,把马匹交给身后的警卫,朱可夫跟着参谋官进了帐篷。
“阁下!第二团团长中校格奥尔吉向您报道!”
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将军是一个哥萨克人,毕业于奥伦堡军事学校,参加过欧洲大战,现在以中将军衔担任劳改军团的司令。
听到声音,谢苗诺夫回过身,见矮小的朱可夫正站在门口,他嘴边的两撇大胡子顿时翘了起来。
“噢噢噢!看看!这是谁?我们的英雄团长,格奥尔吉!哈哈!你可来了,我的上校……。”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谢苗诺夫一把抱住了朱可夫,热情地在他后背用力拍打着。
“上校?阁下,我……。”朱可夫微微一愣。
“是的!上校!”谢苗诺夫松开朱可夫,用力点点头道:“亲爱的格奥尔吉,从现在起你就是上校了。”
说着,他向身后一伸手,早有准备的警卫把一个红绒盒子递了给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副新的领章,谢苗诺夫亲手帮朱可夫把领章更换了,接着后退两步仔细看了看,随后满意地笑了起来:“年轻的上校,亲爱的格奥尔吉,这是你应得的荣誉,其实以我看来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担任少将。不过,远东的官老爷们觉得你还太年轻,所以非常抱歉,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谢谢您阁下!我一定会捍卫这个荣誉,女皇陛下万岁!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万岁!”朱可夫露出一副意外而又感激的表情保证道,并说了一套套话,其实这些话对他来说并不难,只不过把斯大林改成了女皇,把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改成了俄罗斯帝国而已。
“真是好小伙子!好!”谢苗诺夫很是满意地拍了拍朱可夫的肩膀,力气之大差一点儿把他给扇到地上去。接着,谢苗诺夫又道:“司令部现在任命你为第一师的师长,即刻上任,并担任全军团的先锋。”
“师长?阁下,起初不是说……?”朱可夫一愣,升官有预兆,可听说不是让自己担任副师长兼二团团长么?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师长了?
“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师长科尔尼洛夫另有安排,所以直接让你担任一师的师长。亲爱的格奥尔吉,这是你的机会,可不要让我失望。”
“谢谢阁下,我会向您保证的!”朱可夫挺了挺胸口。
满意地点点头,谢苗诺夫招呼着朱可夫向里走,来到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前。他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和行军路线向朱可夫交代了一下他的部队主要任务,并要求朱可夫必须在五天内赶到预定地点。
朱可夫仔细看了看地图,计算了下时间,随后一口答应了下来。由于时间紧张,谢苗诺夫也不多留他,让他马上回部队去。敬礼后,朱可夫匆匆离开了指挥部,领命上任去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九十二章 莫斯科11()
陆建章把部队暂时东撤到维亚兹尼基虽说是无奈之举,可同样也是一步好棋。维亚兹尼基背靠下诺夫哥罗德,遏制着伏尔加河地区通往莫斯科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挡住苏维埃红军进攻路线,并于下诺夫哥罗德前后呼应,立于不败之地。
得到了伏龙芝三个方面军的增援兵力,斯大林迫不及待地就要向维亚兹尼基的中**团发起反击。对于这个命令,伏龙芝是反对的,在他看来莫斯科的情况虽有好转,但敌军是主动后撤,实力尤在,何况随着敌人撤退到维亚兹尼基,取得空军支援的力度比之前更大。更何况,中国人还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维亚兹尼基西边是大片的平原地带,异常适合坦克活动,莽然的反击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除此以外还有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随着莫斯科守备部队的增加,现在在莫斯科地区的部队人数已经近200万人。这么多部队,尤其是100多万新组建的红军无论从装备还是训练而言都远远不足。这些部队看起来庞大,可战斗力连之前的红军一半都达不到,再加上部队缺乏大量的中下级军官,在作战中导致指挥不便甚至脱离指挥的情况发生。
何况,莫斯科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部队,其后勤也是极大问题。这些年,苏维埃天灾**,粮食严重不足,就连首都莫斯科的食品、日用品供应也采取了限制分配方式。现在,这种分配比例已经压缩到了极至,莫斯科市民每人每日供应的口粮连孩子都吃不饱,可就算这样部队的补给依旧严重不足,最高苏维埃虽然已经抓紧时间从各处调集粮食。但杯水车薪依旧无法满足需求。
打仗最重要的是后勤,作为红军高级将领和优秀军事家的伏龙芝非常清楚这点,他向斯大林建议没必要在这种时候作无谓的反击,而是应该趁此机会抓紧整训部队,并且进一步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作。以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伏龙芝这个建议被斯大林一口否决,在斯大林看来现在什么问题都比不上一场真正的胜利重要。只要反击取得成功,就能极大的鼓舞所有军民的士气,这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是非常重要的。斯大林认为,只要让苏维埃保持上下一致的精神,用布尔什维克主义武装起来的红军是什么都打不倒的。胜利终将属于苏维埃,属于红军。
当然了,对于后勤问题斯大林也是有所考虑的,在捷尔任斯基的建议下,斯大林同意向各处派出了征粮队,为莫斯科搜集必要的粮食。而捷尔任斯基也不负斯大林厚望。在派出征粮队不久就取得了巨大成果,一车接着一车的粮食从各处向莫斯科运来,更给了斯大林坚定反击的信心。
捷尔任斯基的功劳,使得他在斯大林心中的地位更高了些,也更加得到斯大林的信任。至于伏龙芝,由于没有第一时间回援,而且带着部队赶到莫斯科后又一直在斯大林面前说着敌人的强大。不仅反对斯大林反击计划,还喋喋不休地说什么后勤、训练什么事,这让斯大林尤其反感。
虽然,出于政治目的,斯大林授予伏龙芝元帅军衔和苏维埃英雄称号,可在接下来的反击作战中斯大林几乎把伏龙芝丢在了一边,剥夺了他指挥部队的权利。而这个权利,斯大林交给了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表现出色,政治立场坚定的捷尔任斯基同志。
捷尔任斯基本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在守卫莫斯科的战役中他瞎猫撞着死老鼠等到了伏龙芝的回援。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接着,他手下的征粮队像土匪一般打着革命的名义到处抢夺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