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0年11月底,俄罗斯帝国政府军彻底攻陷了沃尔库塔、谢罗夫、秋明等重镇。顺利完成战略部署的第一阶段。而同时,俄国严寒的冬天也应期而来,仅仅几日时间,从地狱刮来的寒风笼罩了整个俄国土地,气温也急剧降到了零下十几度。
在这种天气里,双方都不大可能再展开大规模的战役,俄罗斯帝国政府军也就安心在各地做好防御,耐心等待漫长冬天的到来。可同时,也有个棘手的情况令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有些难办。由于苏维埃红军的不战而逃,使得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以西地区的大量农民、市民被留在了当地,再加上这些年俄国的饥荒情况,这几百万人们面临着寒冬、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作为光复国土的俄罗斯帝国政府军怎么能对此情况弃而不见呢?所以如何帮助这些人渡过寒冬,就成了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的难题。
“斯大林够狠啊!”
翻阅着最新的俄国情报消息,方子达忍不住摇头叹道。把部队撤回去,而且在撤退的同时顺便带走了当地的所有物资,并留下几百万人的包袱丢给了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这个斯大林还真是干得出来。
枭雄就是枭雄,斯大林这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的信徒。在他眼里生命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为了达到目的而不责手段,恐怕也就是斯大林这种人能干得出来了。
除了情报局的送来的这份情报外,还有从外交部转过来的一份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向中国政府的求援电报。在这份电报中,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要求中国政府紧急调拨一批数量庞大的物资以解决目前的食物、医药、绵衣紧缺的问题,而且这些物资要求的时间异常紧急。假如无法在半个月内运输至光复区的话,恐怕接踵而来的将是无数人们的死亡。
东西,中国人有,钱也不难解决,毕竟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还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在中国中央银行的金库里。但运输这些物资是一个难题。
如今的时代可不是百年后的情况,遥远的西伯利亚虽然有铁路相通,但就算是人跑一趟也需要近半月的时间。更何况这么庞大的物资从收集到打包再装车发运中间有着这么多的环节,再快也得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行。
何况,物资总量过于庞大,全部运完就算运到年底也无法完成。而且方子达也不是傻子,他怎么会瞧不出这个事中的蹊跷?斯大林这么做的用意他心里明白的很,就连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内部也看得出来。但无论作用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的盟友或者说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的本身,对于这个苦果也只能自己咽下去。毕竟他们不是斯大林,为了俄国的复兴,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绝对不可能坐视自己的臣民就这么活活饿死或者冻死,所以眼下的救济是首位的。
想了想,方子达在这两份文件上签了字,之后招来外交总长曹汝霖交代了几句。他要求曹汝霖立即和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联系,双方同时向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救济总署发电,让各方针对这个情况拿出救济方案,尽快调集更多的物资给俄国人。
中国政府和西方各国的动作不能不说不快,而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对光复区的救济工作。但由于冬天道路的不便和物资调集的速度已达到了极限,光复区各地在物资到达之前还是发生了大量死亡事件,而随着首批物资大抵达,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俄国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都红着眼睛不顾一切地轰抢,甚至造成了俄罗斯国防军维持秩序的部队一些伤亡。
在俄罗斯国防军的弹压下,轰抢的情况才被压制了下去,可抵达的物资和庞大的受灾人口相比还是杯水车薪,为了保证部队的供应,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无奈只能下令在不影响部队供应和战斗力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救援。而这个命令下达后非但没有缓解当地的情况,相反还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1920年12月16日,在谢罗夫地区,因为救援物资的缺乏引起了数十万民众的暴动。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带领下,暴动毫无预兆地发生了。当天,先是有数千人走上街头,呼喊着要求食物、药品,要生存的口号,接着不断有人汇集其中,最后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人流。
当地驻军指挥官听到消息后立即调动军队,满头大汗地防备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派出新任命的当地政府官员和民众们协商并解释情况,告诉他们物资正在陆续运来,政府会保证大家度过难关。
可由于长时间的饥饿和不断死亡人数上升的现实,这些解释和承诺非但没有让民众平静下去,相反还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高喊了一句“军营有食物!”的口号,这些饿红眼的人们顿时就沸腾起来,不顾一切地冲破封锁,向军营开始冲击。
事件发生到此时,已经不是什么人能轻易阻止的了。眼看着军营防御要被民众们冲垮,指挥官终于下达了武力镇压的命令。随着机枪的响起,无数冲在前面的人齐刷刷地倒下,数十万人的队伍如同水滴入油锅中一般顿时炸了开来。哭声、喊声、咒骂声还有那些中弹后垂死的挣扎声响彻云霄,当终于驱散了人群,守住军营之后,无论是指挥官还是俄罗斯帝国政府军的士兵们都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横尸遍地,血流成河的惨状而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个事件被称之为“谢罗夫惨案”,根据事后统计,当天被镇压和因为践踏而死的民众人数高达11574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鲜血淌满了方圆2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城市都陷入了一种地狱般的静肃。
谢罗夫惨案爆发后的第二天,在沃尔库塔和秋明等城市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只不过比起谢罗夫而言要好得许多,并没有造成太多伤亡。
第三天,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斯大林同志的一份告人民公开信,在这份公开信中,斯大林同志先是沉痛地哀悼了谢罗夫惨案中所死亡的人民,随后对于俄罗斯伪政府这种不顾人民生命,以残酷手段镇压民众的行为提出了极其愤慨的抗议。斯大林请求所有人团结起来,彻底看清楚俄罗斯帝国伪政府的嘴脸和他们伪善的真面目,这些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反动派才是所有俄国人民的死敌,只有彻底推翻反动势力,让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
最后,斯大林同志号召沦陷区的无产阶级同志团结一致,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是否党员还是群众,都要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斯大林同志鼓励大家,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昨天送我妈去釜山;所以没更新;给大家道歉!)(。。)
。。。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三百七十七章 懂个屁()
“师长!”
“师座!”
“长官好!”
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寒风卷着大雪把世界装饰成了银色一片,在西伯利亚平原背靠西伯利亚高原地区,也就是之前西伯利亚战役发生的地区,几支部队驻防在此。
虽然眼下已经过了防御阵地的土工建设时间,随着冬天的到来,西伯利亚的土地冻结的比铁还硬,这种情况根本无法挖掘战壕和搭建设施。不过,驻扎在此的部队在冬天到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大部分工作,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几处防御阵地,还是抢先完成了任务。
严寒的来临,给驻扎部队的日常警卫和巡防带来很大不便,不过部队还是依旧按照条例严格执行。只不过根据环境情况的变更,换岗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毕竟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下,就算素质再好的士兵也无法长久呆在露天。
这一日清晨,防御阵地前一个穿着身灰色棉衣,瞧上去仿佛是炊士班长般的浓眉大眼的中年背着双手从后方走了过来,一路上见到此人的士兵都急忙挺直胸膛,大声向他报道,而这个中年人如同长辈一般也在士兵面前停下脚步,伸手拍去士兵们肩上、身上的雪花、笑眯眯地向他们嘘寒问暖,平易近人地拉着家长。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些时候从晋北来到此地的国防军整编三十九师师长冯玉祥,他的整编三十九师同原来的七十八团,也就是现在的整编四十五师将一同协助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防御西伯利亚后方阵地。
冯玉祥的带兵能力的确是中国的将领中数一数二的,他的三十九师抵达西伯利亚后很快就布置好了防御工作,随着寒冬的来临,作为一师之长的冯玉祥更是每日亲自跑来在阵地前转上几圈。探望士兵们的情况,叮嘱他们注意保暖,小心冻伤等等。
这些爱兵如子的作风,使得三十九师上下无不对冯玉祥感激万分,同样在他的督促下,三十九师的士兵虽然比不上四十五师精锐。但无论从士气和日常巡防的工作上来看,全都毫不逊色。
逛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冯玉祥差不多完成今天的视察工作时,一个中校军官急急跑了过来。
“师座!”
“哦,是汉章呀。”冯玉祥回头一看,见石友三跑得满头大汗的样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怎么回事?堂堂一个军人,一个营长!瞧瞧你,成什么样子!”
石友三吓得连忙一个立正,先正了正有些歪的帽子。再把衣领的风纪扣扣好,随后向冯玉祥敬礼道:“报告师座!警卫营营长石友三向您报道!”
神色稍稍缓和了下来,冯玉祥瞪了石友三一眼,也不说什么继续转过身去,接着笑容满面地和刚才的士兵说了几句注意身体的话。直到过了几分钟,冯玉祥才结束和士兵的谈话,摆手让他们继续巡逻。
回过身,见着石友三依旧站得毕恭毕敬的样子。冯玉祥这才缓缓开口问:“什么事?”
“回师座,四十五师副师长张虎臣在师部等您。”
冯玉祥一愣。顿时怒火冲天地骂道:“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