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监、四司、八局,一共二十四个内廷衙门,先后清理了五批魏忠贤、王体乾等人的亲信党徒。
第一批首先抓的当然是已经掌握了姓名职务的魏党骨干,然后是这些骨干交代出来的亲信党羽,再然后这些党羽再交代其他人,就这样顺藤摸瓜抓了一批又一批。
也有被人揭发,但是没法证实的,但是不管如何,曹化淳可没有心思去证实什么东西,毕竟皇宫大内最多的生物就是太监了。
一批抓进来,拷问之后杀掉,然后再抓下一批。
就这样,连续好几天,曹化淳、张彝宪、高起潜、杜勋等人,先后在西华门外的内教场、废弃的象房里,以及司礼监的经厂等地,先后杀掉了一千六百余人,整个皇宫大内的太监们,听到曹化淳等人的名字,都能吓到腿软。
朱大明当然也是于心不忍,但是不如此又能怎么办呢。这既是对内廷魏党的一种清算,也是一种立威的手段,杖毙徐应元就是出于立威的考虑。
徐应元本来是信王府出来的人,但是他在进入信王府以前就在宫中受过魏忠贤的恩惠,这也不能算罪过,朱大明也不会因为这个就处理他,处理他是因为他为魏忠贤的一个亲信徐大化求情。
历史上,崇祯皇帝准备处死魏忠贤的时候,这个徐应元跑出来为魏忠贤求情,崇祯大怒,但也只是打了他一百杖,然后发到南京继续当太监。
这一次,朱大明处理魏忠贤的手段更快速,根本没有拿到朝堂之上讨论,所以徐应元没有来得及为他求情。
但是当曹化淳抓了徐大化之后,徐大化遣人带着重金找到了他,也是因为他与徐大化当年同时入宫,一起吃过苦,受过罪,的确有点小交情,于是就跑出来替徐大化求情,以为崇祯念在他是潜邸老人的情分上给他几分薄面。
然而朱大明现在正想要恢复朱元璋时期的制度,不许太监干政,就担心将来这些潜邸时期的老人恃宠而骄,一看徐应元站出来给徐大化求情,立马拿出朱元璋的祖制借题发挥,交给与其有隙的高起潜,着实打他一百杖。
结果可想而知,一百杖没打完,就一命呜呼了。
杖毙徐应元之后,曹化淳等如今掌权的内廷大太监们,也都突然收敛了很多,知道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皇帝不会因为你过去有功,就会原谅你的失误或者过错,对皇帝的敬畏也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当然了,这几日面对腥风血雨的还有高时明。
田尔耕、许显纯自杀以后,锦衣卫在京的高官全都被捕,关押在曾经爆满而如今已经被清空的东厂,也是关进来一批,拷问一批,拿到名单后把关进来的杀掉,然后按名单去抓下一批,如此循环往复,杀掉了六七百名在京的锦衣卫人员,大的有指挥同知,小的有百户、总旗。
一时之间,东厂的大狱成了屠宰场,每天马车拉出去烧埋的尸体,都有上百具。
而那些文官武将的子弟,凡是有世袭锦衣卫百户以上官衔,领着锦衣卫俸禄,但是没有实际职务,就是过去记名吃空饷但是不上班干活的人,也被限令在三十日以内到皇城内、午门外西侧的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报到,领受实职,否则即以擅离职守论处。
这下子包括孙承宗的儿子、孙子也受到影响,不得不赶紧进京到锦衣卫报到任职,因为孙承宗的第三个和第五个儿子孙钤和孙钥,以及长孙孙之沆,都不是读书的料子,没有功名在身,又嗜好练武,因此早在天启年间的时候,就被朱由校封赏锦衣卫的世职,两个儿子是千户,长孙是百户。
孙承宗这些被授予了锦衣卫世职的儿子孙子们,历史上当然没有得授实职,不过是一种荣誉性质的称谓,支取一份俸禄而已,后来也都战死在了高阳保卫战的战场上。
如今朱大明的做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迎来全然不同的人生。
对朱大明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锦衣卫在册的将近六万人,遍布两京十三省,但是实际干活的人,连一半都不到。
锦衣卫的各司和各千户所、百户所,跟其他的卫所一样,人员多数都是世袭的,如今有的绝了户,却一直被上级冒领俸禄。
有的则是纯粹荣誉性质的,比如皇帝赏赐的锦衣卫世职,光领俸禄不干活,也占了一部分比重。
加上这次在京的锦衣卫被杀的太多,不补充一些新生力量,岂不是白瞎了锦衣卫这块金子招牌,毕竟朱大明还是要用锦衣卫的,如果锦衣卫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且按照它的本职来运作,还是能够发挥到很大作用的。
王国兴已经被朱大明升官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官衔,任命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在当前锦衣卫暂时没有指挥使的情况下,由他负责锦衣卫的日常事务。
仪銮司则被朱大明改回了它最初的名字,即拱卫司。
仪銮司改名拱卫司之后,职权随之扩大,整个禁宫内院的防卫,都由锦衣卫的拱卫司来主管,当然还是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高时明提督,但拱卫司的指挥则由朱大明亲自遴选任命。
这个人叫高文采,当然了,此人与高时明没关系。
王承恩从被清洗过后的锦衣卫官员中,先是选取了一批家世清白的合适人选,给皇帝挑选。
皇帝从一大堆人名中,出人意料地选中了这个长相普通,家世普通,连武艺都普通的高文采。
这个貌不惊人的高文采,三十来岁,有个世袭锦衣卫千户的虚衔,魏忠贤、田尔耕控制锦衣卫后,当然也是一直处于在家待业的状态,如今这样的人,只要经受住了高时明、方正化的审查,就会马上变成香饽饽,因为锦衣卫高层的职位空出来很多。
而高文采能被选中,成为当今锦衣卫第一司拱卫司的指挥,还是因为他有个好名字。
这个名字,别人当然不知道有何特别之处。他的特别之处,只有朱大明知道。
因为朱大明在后世的一本书中看见过。就是这个高文采,在北京城破当夜,组织军民继续激烈抵抗大顺军,次日听说崇祯皇帝已经在煤山自杀后,回到家里,与全家其余十四口人一起上吊自杀殉国。
这样的人,若是朱大明不知道他的名字,那也就算了,如今既然知道了,那就一定要重用。
第十九章 驸马都尉()
至于锦衣卫的指挥使,历史上,在拿下了田尔耕之后,崇祯皇帝用了与魏忠贤、田尔耕有仇的骆养性。
骆养性之所以与魏、田等人有仇,是因为骆养性的父亲骆思恭,被魏、田二人陷害,不仅丢掉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而且回家没多久就愤懑而死。
历史上无人可用的崇祯皇帝,可能是觉得用骆养性比较放心,而且其父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从小耳目熏染,对锦衣卫的业务比别人熟悉,在锦衣卫里面也有一些势力,比如容易尽快掌握锦衣卫。
之所以历史上的崇祯,会这样考虑,那是因为他只是拿掉了田尔耕和许显纯,并没对锦衣卫中上层大开杀戒,所以别的人可能一时还控制不了锦衣卫的复杂局面。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朱大明把锦衣卫指挥使司杀得血流成河,里面的所谓魏党、田党、许党等派系组织,全都被一网打尽,根本不用担心控制不了锦衣卫。
所以朱大明现在想做的,只是挑选一个对皇室绝对忠诚的人出任锦衣卫指挥使,他看好目前还算年轻的驸马都尉巩永固。
巩永固是顺天府宛平人,是泰昌皇帝的女儿乐安公主的驸马,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姐夫。
这个人家世颇为富有,虽然只有一个举人的功名,但是胜在正直纯良、深明大义,特别是对大明皇室忠心耿耿。
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农民军眼看就要包围北京城,巩永固上书崇祯帝,赶紧南迁,到南京之后将来再打回来。
但是崇祯犹豫再三没有接受,而是计划让巩永固、刘文炳等人保护着太子到南京去,结果错过了时机,被围在了城中。
城破之后,巩永固遍寻太子不见,就回到家里自焚而死。
当时乐安公主刚死,还没有来得及下葬,他就把几个子女带到乐安公主棺椁前面,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大明皇室血亲,是当今皇帝的外甥,皇帝待咱们不薄,如今皇帝殉国,咱们不能辜负了圣恩,然后一起举火自焚,全家殉葬。
朱大明最敬佩的就是这样的忠义之士,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必须掌握在绝对忠诚可靠的人手里,巩永固就是这样的人选。
锦衣卫指挥使的任命,就像内廷二十四衙门的任命一样,是皇帝的家务事,任何人不得过问。
历史上也是如此,如果皇帝任命的这些人干了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皇帝的事情,官员们可以弹劾,但是对于继任人选,就是说皇帝应该任命谁的问题,是绝对不允许朝臣们插手的。
但是朱大明在任命巩永固前,还是想先见见,交代一番。
十一月初十,就在整个京师都因为皇帝清除魏忠贤,东厂番子到处追捕锦衣卫中的魏党党羽的时候,乐安公主的府邸,第一次迎来了来自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之心。
王之心当然是来传旨的,同时也是来见见乐安公主的,毕竟是皇帝的姐姐,新皇帝登极之后还没有亲自召见赏赐,而这次王之心既带来了皇帝的圣旨,也带来了皇帝的赏赐。
泰昌皇帝有很多子女,但是长大成人的没几个,朱由校、朱由检,还有乐安公主,就是其中长大成人并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
这几个人小时候虽说是皇室子孙,但是因为泰昌皇帝朱常洛并不受万历皇帝的宠爱,而且好多次都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所以朱由校这些人小时候过的都不好,但越是这样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感情却越好。
王之心进了乐安公主府,传达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