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并不是没有火枪,只是,因为对于火器的轻视,入主中原已经上百年,火器却没有什么进步,依然装备的火绳枪,少量的遂发枪竟然只是皇帝狩猎所用,说来可悲。比起遂发枪,火绳枪不仅射速慢,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在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基本上被淘汰。
满清火器制造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从西方国家购入少量火枪装备精锐部队就成为必须。
满清也不像后人想象的那般闭塞。就像康熙时期有比利时人南怀仁一样,乾隆也有西方的科学顾问,只是没有南怀仁那么有名。失去了澳门,满清自然只能找这些顾问。
听闻满清购*支与火炮,西方国家就如同鲨鱼闻到了血腥,纷纷涌了上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满清最后选定了葡萄牙人的遂发枪,不为别的,就因为葡萄牙人的报价最便宜,只要13两银子一支遂发枪。至于威力,此时西方国家的武器水平其实相差不大
至于火炮则选择了英国人的。作为此时西方最先进的国家,也是使用火炮最多的国家,英国人的火炮还是不错的。
最后,满清从西方国家购买了3万支火枪,与五百多门大大小小的火炮,装备了京营。
另有满族大臣奏议,南方各地糜烂,且为明逆隔绝,请皇帝同意,将南方几个省份比如广西、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驻防八旗北调,以免得为明逆所乘,让无辜旗人白白遭受损失。同时,收缩在新疆的兵力,以屯驻在甘肃的兵力遥相控制即可。
汉族大臣为之一惊,纷纷奏请,此事决不可为。如若真将八旗兵北调,无疑是给南方诸省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朝廷已经放弃了这些地方,必然导致明逆轻松占领这些地方。至于收缩在新疆的兵力,实质就是放弃了新疆,将先前朝廷的付出付诸东流,还请慎重考虑。
乾隆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决定,将南方的广西、贵州、江西、湖南四省的八旗兵北调,加强在长江以北省份的兵力。上述地区不仅贫瘠,而且没有战略价值,且很容易为南明的水军所封锁。为什么没有放弃湖北与四川?湖北尤其是武汉地位重要,只要控制了武汉,就可以掌控长江中上游,对长江下游的安庆与南京形成地利的优势。四川作为一个人口与土地大省,物产富饶,也不能轻易放弃。
至于收缩新疆兵力回防,乾隆也表示同意。在满清的统治者看来,自己人也就是满族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至于国家民族什么的还是放一放吧。它的统治基础永远是满族人最多加上蒙古人,而不是汉人,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后世慈禧的名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所谓的家奴就是汉人。虽然经过考证,不是慈禧说的,但是无疑是满族统治者的普遍心态。
乾隆收复新疆并不是因为处于维护一统的需要,更主要的目的是在于打击敌对势力,宣扬国威,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的野心。
因此,放弃这些地区,对于满清来说,不算什么。
第九十章 浴血马来(一)()
好多政策,在初始本意一般都是好的,但是一到实际操作,情况往往变得十分糟糕。满清决定放弃在南方四省的驻防,自然是希望集中兵力,为自己加强其余关键地方防备赢得时间。只是,隐藏在这纸声明后的含义,只要是略有头脑的人都能知道。
首先是江西巡抚宫兆麟跳了出来,宣布投降大明,让满清颜面全无,更是起到一个极坏的表率作用。
宫兆麟是安徽怀远人。为人奸猾,善浮夸,当时人就称之为“铁嘴”。以他的性格,投降大明其实十分正常。更何况,满清的文人最无耻,就因为满清用铁血与蛮横阉割了文人的最后一丝血性,让他们成了自私自利、唯上命是从的奴才。
大明对于一省巡抚的投靠自然十分重视,马上接纳了宫兆麟,让其继续担任江西巡抚,并封二等伯。同时从广州派遣一支新编军队三千人进入广西。果然,大明的招降纳叛给了满清在江南的各地官员一个极大激励。
江南各地县令、知府什么的,投降者都是一片片的。满清在江南的统治雪崩式瓦解,大明顺利接收了这些地区,将广西、江西、安徽大部及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至于湖南与贵州,暂时鞭长莫及,只能放任自流,留待时机成熟后再做打算。
1769年下半年后,无论是远东的满清,还是新华夏,局势都逐渐平稳下来。满清是因为暂时无力反扑,而大明也是无力继续进兵,双方都是在悄悄的积蓄自己的力量,意图在适当时机给与对手一击致命。对于新华夏本土来说,因为战争发生在境外,更加影响有限。因此,新华夏国内的氛围更加平和稳定。
但是五月份,来自东南亚的一条消息,让崖山人控制的国会却是吵翻了天。不为别的,就是新华夏从荷兰人手中抢夺的马六甲被人给占了。表面上直接的原因就是,荷兰人宣布放弃经营已久的马六甲,并撤出所有驻军,当然,驻军原本就不多,接着柔佛苏丹趁虚出兵占领了马六甲。
明眼人一眼看出,没有荷兰人的唆使,柔佛苏丹根本没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意愿占领马六甲。因为海峡对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来说,重要性远远不会超过陆地边境,自然是眼光的局限。事实上,没有外人的支持,柔佛苏丹也没有能力挑衅。
在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占领后,苏丹马末沙逃至柔佛民丹岛,并创立了柔佛王朝。1699年,柔佛苏丹马末二世由于残暴过度,一天坐轿外出时遭其属下海军元帅刺杀,享年仅24岁。柔佛的马六甲苏丹王朝血统正式断绝,由在任首相继位,开创了柔佛首相王朝。
由于血统问题,首相王朝立国不久就遭受苏门答腊一个小国的攻击,之后更有来自苏拉威西岛望加锡的武吉斯人卷入权力斗争。随着武吉斯人取得最后胜利,武吉斯人首领被委任为副王,掌握了事实上的权利。实际上此时的柔佛王国能控制的只剩下彭亨、柔佛、新加坡和廖内群岛,定都巴都沙哇。
由于帮助荷兰人夺得马六甲,因此,柔佛苏丹与荷兰人关系很好。而武吉斯人的副王天猛公则因为与荷兰人争夺马六甲海峡及锡矿贸易的经济利益而产生了矛盾。此时的柔佛,在荷兰人的支持下,苏丹权利逐渐扩大,控制着后世柔佛大部分领土,而天猛公则控制着柔佛河口及以南地区。
此一次1769年初侵占马六甲的行为就是苏丹玛末沙三世(即位于1761年至1812年)在荷兰人的支持下授意的。
荷兰人当初并不想激怒华夏人,因此,同意将马六甲海峡设定为国际海域,并将马来半岛的世纪控制权交给了崖山人。但是几年过去了,崖山人似乎忘记了这个半岛,根本没有在这个地方驻留一兵一卒。
荷兰人这才相信,所谓的新华夏并没有太强大的实力。不过*的道理,荷兰人还是相信的,因此,他们决定来个阴招,支持柔佛苏丹玛末沙三世试着统一马来半岛。一个统一的马来半岛可就不是任何势力所能轻易掌控的。即使荷兰人也不行,不过,荷兰人并不在意,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广袤的印度尼西亚,对于狭小的马来西亚并不在意,而且,他们也没有像爪哇那样实际的掌控过马来半岛。
崖山人虽然没有在马来半岛驻军,但是对于马来半岛的关注倒是没有停顿过,因为这是崖山人设想中的最理想的橡胶种植园。他们对于荷兰人的小动作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崖山人立即召开了紧急国会,并授权总统对柔佛宣战,借口是柔佛践踏人权,破坏公平与秩序,将马来半岛陷入战火。
1769年6月,新华夏国防军协同远东海外军团共3000人,在海军的护送下,前往马来半岛。这一次国防军出动了2000人,有练兵的意思在里面。毕竟,谁也不觉得在土著猴子中称雄的马来半岛有什么力量能够对抗这样的一支掌握“先进”武器的近代化军队。
此次作战,军队与政府做了一番沟通。
直接消灭对方,这不现实,崖山人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扶植一派打倒一派才是上策。此时的柔佛,天猛公与苏丹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正可以充分利用。事实上,后来的英国人能够获得新加坡,也正是得到了天猛公的支持。因为天猛公也需要英国人的支持来对抗荷兰人。
为此,崖山人制定的目标是,占领马六甲;推翻柔佛苏丹,扶植天猛公上台;与天猛公签订协议,索取马来半岛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沿海区域,范围大致是从马六甲到新加坡,除此以外,还有新加坡南面的廖内群岛,总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占后世柔佛州一半左右的面积。
刘元清与吴永恒商议,如果直接在马六甲登陆作战,想要避免大规模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这样,不如直接攻陷此时柔佛的首都巴都沙哇。首都一失,柔佛必然大乱,也许就可以将马六甲不战而下。
不仅要拿下巴都沙哇,给与马来人足够的震撼也是必须的,否则,所谓的天猛公未必愿意乖乖合作。
因此,攻占巴都沙哇之前,肆虐柔佛的沿海城市也是必须的。
新华夏海军成军不久,不过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实也就是土豪作风。在短时间发泄大量的炮火,以炮火压制住对方,并最终获得胜利。
结果就是,柔佛的主要沿海城市,无论是半岛东面的丰盛港、北干还是西面的巴株巴辖还是麻坡等地,全部陷入火海,而柔佛人在岸边呼天抢地,却根本无力反抗。
在享受了抢劫的快感之后,崖山人终于将目标对准了巴都沙哇。
马来半岛原本就四分五裂,导致力量分散,而柔佛苏丹又将一部分主力调到了新占的马六甲,兵力有些吃紧。而崖山人四处劫掠沿海的行为,又让苏丹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