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因为新华夏对远东满清展开军事行动,太平洋第一舰队提供护航,导致北美本土海军力量处于低谷时期。大西洋舰队得不到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西班牙舰队大摇大摆的向拉美输送自己的武装力量。
终于,新华夏在1817年中期结束在远东的军事行动,太平洋第一舰队也得以返回本土。
按照新华夏的设想,既然已经与西方世界彻底撕破脸,那不要藏着掖着了,先干上一场,证明自己的实力再说。
1817年10月,太平洋第一舰队主力再次出动,穿过巴拿马运河,巡视拉美。此时墨西哥已经成为新华夏的铁杆小弟,对于新华夏海军的补给自然是尽心尽力,搞得海军人员就如同出国度假,一切物资都是充足而丰富,丝毫不差于在本国港口内修整。
等到太平洋舰队抵达加勒比海域,大西洋舰队早已在此地等候了,联合舰队东进,进入古巴哈瓦那港口外围。
哈瓦那作为西班牙最早拓殖的港口,被西班牙人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是此时拉美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港口城市,因此,来自西班牙本土的舰队才会在此屯驻。
原本,舰队司令官冈萨雷斯正住在哈瓦那港口一个最豪华的宾馆。
冈萨雷斯为人严谨,即使是哈瓦那四十几度的高温依然穿着长袖衬衣,打着领结,虽然浑身冒汗,也不改初衷。不过他的房间还是比较凉爽的,毕竟是此地最高的军事长官,房间内有大量的冰块,最起码比外面低10度以上,手上还拿着冰西瓜,一边看着战报。与前面几任本土舰队的最高领导大多来自大贵族的蛀虫们不同,冈萨雷斯自身只是平民出身,但是久经战阵,最近二十几年,西班牙海军每次与外敌的大规模战斗几乎都有参与,海战经验十分丰富。因此,被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七世任命为海军元帅,掌握本土舰队大权。
原本惬意的冈萨雷斯却因为随从副官的一份报告而将西瓜丢到了地上,修剪整齐的胡子上沾满了瓜汁,红彤彤的一片,十分狼狈,这在生性严谨的冈萨雷斯身上十分少见。报告内容很简单,“新华夏舰队封锁哈瓦那港口,要求我们投降!”
冈萨雷斯心中苦涩,“新华夏人怎么来的这么快?他们不是呆在远东镇压当地少数民族叛乱吗?英国佬又哪去了?又他么的失信,让我们独自面对新华夏海军?”
西方对远东的情报一向很少,就比如这次,新华夏出兵远东,在他们看来,就是前往平叛,听说还有大明牵扯其中。这样一来,他们就放心了许多。按照他们的想法,大明那是什么概念?一个觉醒了的睡狮,虽然海军力量不值得一提,但是若论陆战,谁打得过?光凭人口都能把你堆死?全盛时期的拿破仑,来到大明,恐怕也只能饮恨。因此,根据他们的估计,新华夏这一次想要从远东抽身,短时间内看样子是不可能的了,除非他们愿意马上接受失败。这样一来,远征作战的新华夏陆军自然离不开海军的支援。
陆军主力在外,海军有无暇脱身。这就是美国、西班牙甚至英国敢于在美洲挑衅新华夏的原因所在。
然而,新华夏海军竟然来的这么快?
英国人为什么又失信了呢?“又”字用得很好。
正如同七年战争,英国人支持普鲁士发动欧战,自己却利用海军争夺殖民地一样。英国人支持美国对新华夏发起挑战,自己的目标却不是北美,而是亚太。
此时,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衰落,政治昏暗,导致军队战斗力极度衰弱,北面崛起的沙俄对他们屡次下黑手,导致土耳其愈加衰弱。
拿破仑时期,法国曾经入侵过中东,让处于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埃及发生了显著变化。
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有着比中国更悠久的历史,但是,曾经的辉煌并不能够保证自己一贯的强大。公元4—7世纪被并入东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灭亡。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入侵,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帝国后期,埃及出现了法蒂玛王朝和阿尤布王朝。1249年开始由马木鲁克王朝统治,1517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仑占领。1805年在穆罕默德•阿里领导下进入短暂的独立时期。
穆罕默德•阿里原本是奥斯曼帝国军里的一名阿尔巴尼亚裔军官,被派遣前往埃及击退拿破仑的军队。随着拿破仑在欧陆的失败,驻埃及的法军也不得不撤出。随后,穆罕默德•阿里掌握大权,开始不服从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指令,并迫使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于1805年承认他为埃及瓦利。
奥斯曼帝国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领土成为他人的嫁衣,严词拒绝。然而,现在已经是19世纪,*世界的巅峰时刻一去不复返。海洋大国的兴起,决定了地处红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埃及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目标。
因为,后来的苏伊士运河附近是亚非之间最狭窄的区域,其战略地位早就为拿破仑察觉。18世纪末拿破仑•波拿巴占领埃及时,就计划建立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不过由于法国人的错误勘定结果,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建立无船闸的运河是不可能的,随后拿破仑放弃计划,并在和英国势力的对抗中离开埃及。
然而,英国人受到新华夏的刺激或者说是引导,也急于在此开凿运河,有了这条运河,其海军想要抵达亚洲,再不用绕到好望角,节省了近一半路程。在战争中,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的保障,否则,就永远无法与新华夏在远东召开竞争。为此,即使建造一条代价更加高昂的船闸式运河都可以接受。
不过,英国人经过再次测量,惊喜的发现,红海与地中海海平面是等高的,让英国人大喜过望。
然而,修建运河要涉及到很大的政治因素,奥斯曼此时已然衰弱,自然不想地位重要的运河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开凿,否则,自己花大代价开凿的运河,就很容易变成别人的了。如果是别人开凿的,就更不可能受自己掌握的。
英国人多奸猾啊,看看人家新华夏是怎么在巴拿马开凿运河的?英国人依样画葫芦,对穆罕默德•阿里伸出了橄榄枝,“你想成为埃及的王?没问题,我们大英帝国会第一个承认,并且给予资金与物质援助,只是有一个小小的前提,那就是将规划的苏伊士运河区域划出来,交给运河委员会管辖。运河委员会成员包含英国与埃及人员,其中英国人占据六成,埃及人占据4成,双方对于运河的收益同样按照六四分成。当然,由于运河是英国人出资建设的,在三十年之内,运河对英国人包含军舰在内的所有舰船免费。”
穆罕默德•阿里十分无奈“我能怎么办啊?要想当老大,首先得有当小弟的自觉。”
为了成为鸡头,只能接受英国人的条件。于是,因为运河,埃及的“独立”获得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认同,但也是更早的沦为英国人的半殖民地。
有了英国人的支持,奥斯曼帝国虽然声尽力竭的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人理会了。1816年十月,埃及正式宣布独立,距离拿破仑帝国覆灭仅仅1年多时间。
此后,英国人开始抓紧修筑运河,在无数埃及人的血泪铺垫下,苏伊士运河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得以开通。
第二百一十一章 被摆了一道的张恒亮()
除了加紧修筑运河,英国人的注意力还被迫投向了印度的马拉特。确切说,因为马拉特的存在让英国人更加抓紧对苏伊士运河的建设。
虽然在历史教科书上,大英帝国的旗帜早已插遍整个印度。但实际上,直至19世纪初,英国人依然还是只能掌控印度的沿海地区,南亚次大陆的中部还是藩国林立的局面。为了完全掌控印度,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英国人继续对印度发动战争。
在之前的征服普拉西与迈索尔战争以后,18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向西印度的马拉特联邦发动3次侵略战争。其中1817年第三次马拉特战争规模最大,也是马拉特人最后的反抗。此役,英军12万人入侵马拉特联邦。虽然各地土邦武装不断抗击侵略者,但是无论是军事装备还是军事素养都与英国人差距太大。6月;英军获得最后胜利,马拉特联邦大部分土地被并入英属孟买管区。
至此,后世印度的绝大部分土地终于纳入英国人的怀抱。
正是因为马拉特之战抽调了英国人大量海陆军力量,西班牙被放鸽子也就很正常的,毕竟谁的利益也没有自己的重啊。
然而,英国人忙着自己的事情,却全然忘记了或者说装作忘记了当初与西班牙同进退的承诺,却让被放了鸽子的西班牙人进退两难。
冈萨雷斯不希望获得一个类似“不战而逃”海军元帅的称号,但是若说让他与新华夏人硬拼,他虽然有这个勇气,却不代表他的部下有。
果然,冈萨雷斯试探性的提出,“新华夏海军很是嚣张的将我们堵在了港口内,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的意思,倾尽全力,与新华夏决战于港口之外,诸君以为如何?”
“万万不可,元帅。”果然,冈萨雷斯话音刚落,舰队副元帅,出身大贵族的罗德里戈果然表示了自己的反对,“元帅,我知道您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但是我们的海军现在是实在经不起折腾了。先前,因为与拿破仑合作,组建庞大的联合舰队封锁英国,却遭遇惨败。现在我们面前的舰船大多是近几年新引进的,几乎耗尽了国库,连国王陛下为此都是节衣缩食的,可不能将它们丢在美洲。”
冈萨雷斯故作生气的模样。“副元帅的意思是,我们要不战而降?难道任由新华夏如此明显的挑衅?帝国的荣耀难道就要置之不顾吗?”
罗德里戈显然看不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