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到刺激的盖元洪决心不再为了一点钱粮就让家庭陷入困境,主动退役了。
但是,退出团练也不是想退就能退的。虽然由于盖元洪的坚持,最后还是退团成功,但是盖元洪却为此背负了10两银子的巨额债务,这也算得上违约的代价了。盖元洪无奈之下,只能卖掉仅有的口粮田,为沈保正家打长工了。
虽然日子艰难,但是总算一家团圆。眼见得小麦就要丰收,盖元洪那脸上深深的皱纹终于难得舒展了一下,就冲着这个麦子涨势,今年应该不会挨饿了。
边上小儿子说道,“爹,你是说我们能够顿顿吃上馒头了?”
盖元洪瞪了儿子一眼,“想得美?这些小麦还要交租,还要交税,哪能让我们吃上馒头?剩下的小麦能够让我们吃上参上杂粮的窝窝头已经不错,就这样我们还要吃点野菜搭配才行。”
“可是为什么沈保正家每顿都是大米饭,还大鱼大肉?”小儿子反问。
盖元洪伸出手就要打,可是看到小儿子那凄苦与求助的眼神,又将手缩了回去,“人与人是不同的,我们,想要过好日子,还是下辈子吧。你下次投胎时一定要看准了再投,不要再投向我们这样的家庭了。”两行浊泪下垂,担心小儿子看到,赶紧转身。
可是,即使吃窝头的愿望也没能实现。7月,突发起来的大洪水,淹没了半个山东,费县也未能幸免。
眼见着成片的麦田被肆虐的洪水淹没,盖元洪一家欲哭无泪。然而,更悲惨的是,官府不仅没有按照惯例减免灾区的钱粮,还增派了更多的杂税。虽然摊丁入亩,这些赋税应该算在沈财主头上。但是,羊毛总归还要出在羊身上。看似阿弥陀佛般和气的沈保正同样不是善茬,该缴纳的地租还必须一分不少的,还将增加的杂税也摊到盖元洪这些佃户头上。结果就是,原本打算留种的最后一点口粮也被收走了。
都说中国老百姓是最善于忍耐的人群,确实不错,只要有一口吃的,无论窝头还是野菜,他们都会安心的接受统治者的盘剥。然而,中国老百姓也是拥有最大爆发力的人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同样深藏在内心。
活都活不下去了,哪一种死法又有什么区别?
盖元洪站了出来,在村内串联。他没有什么高深的理念,响亮的口号,只喊出了大家的心声,“一切,为了活着”。
简单的口号,却如同点燃了引线,引爆了*库。原本都已经闭目等死的村民迅速行动起来,第一个目标正是狗大户黄保正。
此时的黄大户正在骂骂咧咧的边啃鸡腿边骂边上的狗腿子,“你赵四也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连安排个简单的收租都收不上来?多少天了,往年的一半都收不上来?”
赵四大汗淋漓,一是天热,二是心急,“老爷,这些穷鬼太刁钻了,他们都借口遭灾,不愿交租呢。”
“不愿交租?不愿交租就砸烂他们的窝棚,牵走他们的狗崽子,看他们还有没有?”黄保正一脸的嫌弃。
赵四赶紧点头哈腰的答应。
正在此时,前院一看嘈杂。黄保正正要喝问前面发生什么事,却见门前看门的几个奴仆跌跌撞撞的跑了进了,“老爷,不好了,泥腿子造反了。”
黄保正等人口中的泥腿子终于冲了进来,人人愤愤的看着黄保正桌子上的大白馒头与鸡鸭鱼肉,眼睛更红了。
盖元洪说道,“这就是狗大户啊?我们野菜都没得吃,他们却顿顿大鱼大肉,兄弟们,他们吃的,就是我们的血啊。”
众人大喝,“吸血鬼,纳命来。”锄头、镰刀、木棒什么的纷纷招呼上来。
黄大户一家与一众狗腿子死于非命,盖元洪等人多日来总算饱餐一顿。
事成后,许多人反而胆小起来,打算悄悄的撤出暴民队伍。
盖元洪冷笑,“你们不觉得此时退出太迟了吗?黄大户什么人?在巡抚面前都说得上话,你以为,官府会放过我们?”
边上有人咽着唾沫,“那我们投奔南方的大明吧。”
盖元洪不屑,“费县距离大明确实不远,只有二三百里,但是,在大明与大清边境,双方都驻扎重兵,你以为能穿过去?”
“那怎么办?”
“人死鸟朝天,无非一死,轰轰烈烈的死也不枉来到这世上一遭。”盖元洪豪迈的说道。
众人点头,“不错,我们窝囊了一辈子,死就要死的壮烈些。”
当天晚上,盖元洪打开黄大户的粮仓,接济贫民。获得粮食的贫民对盖元洪的义军感恩戴德。再加上盖元洪等人的宣传,为了吃饱饭这个简单的目标,纷纷加入义军。
第一百八十章 明清大战再起()
涉及半个省份的洪水给山东带来了不可计数的损失,却也给盖元洪的义军创造了一个雄厚的群众基础。盖元洪还比较聪明,让知道城市是满清的统治基础所在,力量较强。他并没有将目标一开始就定在城市,而是首先围绕农村发展。
农村的地主老财就如同貔貅,他们不仅贪婪,还吝啬。在他们狭隘的观念中,所有的财富无非两种,银两与粮食。在灾荒世界,粮食更是贵逾性命。因此,贪婪的财主们大豆囤积居奇,收购了大量的粮食在自己的粮仓。这确便宜了义军。
跟着义军有饭吃,眼见得就要饿死的农民聚集在盖元洪周围,短短半个月时间,起义队伍就扩充到了上万人。
盖元洪终于有充足的力量向费县县城展开进攻。费县也就是是一个小小的县治,矮小的黄土城墙,还年久失修,还处处漏洞,其实已经十分不堪。也没有防守的力量,只有县府的一些衙役,还有一队百人的团练,哪能挡得住义军。甚至有见风使舵这,干脆投降了义军。义军很轻松的从这些缺口处冲了进去。
县城当天就被攻破,县令满文涛丢下官印出逃,被义军在一个破庙中抓获,被当众砍头,场面极其血腥。
占领费县让义军名头更大,响者云集,义军规模滚雪球般壮大。
盖元洪却并没有被暂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知道,看似声势浩大的义军,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与正规军相抗衡,一直呆在费城就是死路一条,北东西三面又是满清的地盘,想要活命,只能向南面靠拢。
盖元洪想到了西北方向的徐州。虽然徐州对面就有大量的清军与徐州城内的明军对峙。但是双方基本势均力敌,自己这一方突然加入,说不定就是压死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盖元洪将自己的意见一说,很快就获得了一些聪明人的附和。至于本人,附不附和也没关系,他们只会随大流走。
盖元洪的义军向西南方向一路行去,几乎没有阻滞,这也是由于满清与大明对抗,双方都将兵力堆积在一些重点城市附近,比如徐州、襄阳、成都等城市,周边地区兵力都极度空虚,义军又是刻意避开满清的城市,不仅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反而因为携裹了大量流民,规模继续壮大。及至抵达徐州附近,已经拥众六万余人。
在徐州北面驻防的正是清军后起之秀海兰察。海兰察原本也是一名勇冠三军的将军,崇尚进攻而怯于防守。只是这么多年来,在徐州附近攻守交替的战争,让海兰察成熟了许多,智谋渐深,稳重了不少。在满清的老一辈看来,新一代中也就福康安能够稍胜一筹。
听闻背面有大批军队接近,心中一惊,“难道是明逆通过海上运输将部队从自己背后运过来了?”这些年满清在与大明与新华夏的战争中也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失去了海军的护卫,大明军队可以从任何一点对自己发动进攻,这对于满清的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但是,这些年,满清与大明基本上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没可能一举吞并对方,双方的大规模冲突反而没有了。当然了,小规模冲突还是不断的。
只是,看着那北方泛起的尘烟,这支部队规模绝对不小,这样太夸张了,大明什么时候有运输数万人的能力了?
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一群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也不过是泥腿子的集合,根本不堪一击。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万一明军出站,这样的乌合之众也会给在自己造成很大困扰。思前想后,就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蒙古骑兵,打算以最短的时间将其一举歼灭。
远在徐州城头的明军自然也发现了对面的异常。见清军骑兵竟然远去,也是欣喜异常。每一次大明与满清的对抗,最令人头疼的就是这一支机动力超群的骑兵了。徐州城内的明军有大约八万,而对面的清军却只有五万,若不是蒙古骑兵在旁策应,清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见到蒙古骑兵远去,城内的明军终于出动了。
虽然明军主将孟宇也担心这是清军的奸计,但是明军也只是按部就班对着对面的清军展开进攻,倒也不担心会中了对方的计。
只是,明军显然高估了义军的战斗力。明军刚刚攻破了清军的第一道壕沟防线,蒙古骑兵就已经回返。为了避免侧翼受到攻击,明军只能乖乖的退回城内。
而此时,以盖元洪为首的少量义军残余已经进入了城内。
这一次徐州之战,双方基本上不分胜负。
但是,却为明清再次大战点燃了*。早就磨刀霍霍的明军主力不断向徐州开进。满清自然也不会闲着,也向徐州一带调兵。
最后双方在徐州附近的总兵力竟然超过了80万,而大明一方就有50万,处于优势地位的大明自然要展开主动进攻。1791年5月,天气已热,更热的却是徐州城外的战斗,*时代最大规模的战斗就此展开。
双方都是*部队,注定了这是一场胶着战。虽然明军兵力更多,但是清军凭借防御工事,还是将自己明军牢牢地挡在了第二道防线以外。
总算明军也不是傻子,从上次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