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阆饕荩ń窳赡∮谙卦乐荽澹⑾惹猜持子肜畛邢榷柿烨巴馐庇捎谧ぞ趸核τ位鹘鸸凇⒁τ胂偷瘸傥辞袄唇佑Γ炼迦罩廴圆恢粒睢⒙扯寺柿彀税偃送腹咧挥娲慷扇砗樱贾滦渭M庑梗斐闪又鄣睦0埽郎怂陌俣嗳耍持子肜畛邢染剿溃芯坡渌馈!!�
这完全就是一个大笑话,因为耀州的建奴确实只有三四百人,而渡河的辽东军也不过八百人。从规模来看,这确确实实也就是一个前哨战的规模。可问题是最终是李承先的五千人马全军覆灭,除开被努尔哈赤私自汤古代帅部斩杀的四百人外,还有至少四千五百人去哪儿呢?
至少有四千明军是没有过河的,这四千人也没有遭到建奴的追击,更没有回到宁远,而是凭空从历史上消失了,当然不是穿越,而是逃散了,这些来自湖广四川的兵丁做梦都想逃回老家去,逮到这个机会,而且拿到了饷银的他们岂有不跑之理,自然是一哄而散了。这点恐怕就是经历边事的孙承宗也是始料不及的。最后为了减轻罪责,只能是说误信人言,刘伯镪被视为奸细迁居绥远(孙承宗最光明磊落处就是没用刘伯镪的脑袋顶罪)。
可是朝廷上下岂会放过攻击孙承宗的机会,于是由前任督师王在晋牵头,一份份弹劾如雪片一般飞向大内。具体版本如下:
“孙承宗名为前哨战,可实际折损兵马六万,副总兵一名,参将一名,官佐若干。”
“宁远理刑同知程继偀奏称:“辽广继沦奴逞四载,而袭耀州者实挑之,袭耀亦匪失计也,夫在以全军为掩耳之计,而盗强敌之铃耳。然济河者没矣,未济之旅一奔数百里”
奏章中程继偀讽刺孙、马二人偷袭耀州是“掩耳盗铃”般的挑衅,说他们二人用来掩住自己耳朵的是山海关全部主力,而盗取的是后金这个强敌的铃铛,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过河的前锋营全军覆没,没有过河的后队大军却一溃数百里。”
孙承宗对此无可辩驳,因为发动这样一次偷袭确实是“掩耳盗铃”之举。
大明的气数败就败在一点上,没钱。打太祖皇帝朱元璋起,这个庞大的帝国就没有中央财政。出于减轻百姓负担考虑,朱元璋十分牛叉的把一切费用都算完了。可他忽略了人性的贪婪,最终养出了一个士绅富、朝廷穷的局面。
一方面,在帝国最富庶的江浙一带,一个士子就能随随便便拿出十万八万的银子去买花魁的春风一度。可是在辽东,朝廷一年付个七八十万的军费就坚持不住了。要知道大明朝廷这个时候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四百万两,折合秦淮河上四十个头牌。大明帝国原本用于富裕百姓的政策最后都落到了由所谓“读书人”组成的官僚集团的头上,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既得利益者势力越来越大,国家却越来越弱。
张居正改革的目地就在这里,这位老爷子还只是想废除人丁税,按照土地的多寡来收税,结果却是死后全家不得好死。
万历设立矿监、税监的目地也在于斯,结果却被东林党攻击为史上第一昏君,全然不顾万历三大征的辉煌。
终于东林党众正盈朝了,他们的家人通过朝廷的禁海政策垄断着大明的海外贸易,他们废除了矿监,税监,然后富裕的把银子洒向秦淮河,留下自己千古风流的美名。至于朝廷没钱的问题,他们支持加税,但是别在他们的大本营江浙一带加就是了。
而孙承宗自然对此知之甚详,可他自己此时和大将马世龙正陷于众议哄然的境地。所以他们希望策动一次军事出击并获得胜利来缓解压力,可结果却是给那些原本就希望他们滚蛋的清流们找到了新的理由,看这孙子打败仗了。。。
用张振岳的话来说,孙承宗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要想没错就只能什么都不做了。
第041章活捉四王子(六)()
第041章活捉四王子(六)
爱新觉罗汤古代,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儿子,此刻他正在清点自己的战利品。今天对他来说是一个无比幸运的日子,他以区区不到四百人的队伍居然击败了五千明军。
说实话,最先发现明军要来偷袭的时候他是很害怕的,因为他手上只有一个牛录三百多人。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但是汤古代的地位不怎么样。在他之上不仅有努尔哈赤亲自册封的四大贝勒,还有五大臣势力。跟着阿玛征战多年,他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固山额真,换成汉语就是一个都统而已,连旗主都没混上。这跟他本人的作战风格有很大关系,汤古代作战的时候并非十分勇猛的人,这在尊重勇士的建奴中是十分招忌讳和轻视的。
这次努尔哈赤扫荡后方,汤古代没能获得随军的资格,仅仅是被派了在耀州守城筑城的差事。而且分给他的兵力也少得可怜,仅仅一个牛录多一百甲,也就是四百多人。
因为这几年明军都不敢来犯,所以接到这个差事之初,汤古代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可是随着他发现明军居然在河岸边搭浮桥的时候,他就傻眼了。
他自感运气不是一般的差,怎么别的兄弟在这里守卫的时候,明军连个影子都没有,去年莽古尔泰甚至还从这里主动出击,连克明军卫所三个,歼灭了千余明军。
感叹自己命苦是没有用的,毕竟还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在明军费了三天功夫才搭好浮桥之后,汤古代立刻发现这支明军士气不足,战斗力低下的弱点。所以他就在河岸边设下埋伏,待到鲁之甲、李承先他们这一千明军登岸后就毫不客气的发起了攻击,这个时候明军本来就十分紧张,加上斗志不足,结果让汤古代一个冲锋就给打垮了,死伤四百余,连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都被汤古代割下了首级。
更让汤古代惊讶的还在后头,河对岸此时还有四千明军,结果他们的表现实在是出人意料。既没有救援自家军队,也没有毁掉浮桥以自保,而是愚蠢的可以的四下逃散。那汤古代就不客气了,一路追杀,斩首六百,俘虏千余,光战马都有一千多匹。再多实在抓不住了,这帮明军打仗不行,逃跑全是他娘的好手。
打了打胜仗,汤古代自然是心情大好,他从军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独自领兵打下这么大一个胜仗,居然斩了一个副总兵,一个参将,哈哈,这样的战功在阿玛的儿子里可不是多见的。
真想着父汗会如何奖赏自己了,汤古代却忘记了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自身的安全。
奉袁崇焕的命令,乌恩其带着三千蒙古骑兵弹压宁远城里闹饷的那些混账兵。和孙承宗不同,袁崇焕根本不相信这些老油子闹饷的理由,因为他把大家的军饷一个子不少的都发下去了,别人他不知道,袁崇焕自己实在是一口兵血都没喝的。所以袁崇焕根本不去请什么战马口粮,直接命令和宁远诸将没有半分瓜葛的乌恩其进行血腥镇压,当天就砍了五十多个脑袋挂上了城门口,乱兵们看到真杀人了,立刻就老实了。
而张振岳则被腾出手来的袁崇焕命令出击,虽然较鲁之甲他们晚了二日的功夫出发。但是等张振岳他们到达的时候才发现鲁之甲、李承先他们居然还没过河。
这时张振岳就从下游过河了,等到他们赶到耀州,看到的就是鲁之甲、李承先他们所帅先锋全军覆没的惨状。这个事后也引来了朝中清流的攻击,污蔑张振岳是拥兵自重、坐观友军惨败,若非袁崇焕力保,张振岳险被革职。那一刻张振岳才知道什么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等了二个多时辰,看到凯旋而归的建奴,张振岳知道战机已经到了,他大手一挥喝道:“杀,记得活捉四王子,就是走在前头那个四十来岁的家伙。”
随着一声鸣风箭的呼啸而出,汤古代的运气到此为止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说的就是汤古代这位贝子爷了。当看到耀州城头竖起的“明”字大旗的时候,就感觉脑袋一阵眩晕。
其实树在城头的不光是“明”字旗,还有一个由张振岳三人自行剽窃设计的“日月旗”。明代没有国旗一说,军旗一般就是用“明”字旗和带兵主帅姓氏的大旗,此外就是一大堆的龙旗、门旗、青龙旗、白虎旗、朱雀旗、玄武旗、北斗旗、日旗、月旗、风旗、云旗、雷旗、雨旗、渎旗、五岳旗、五星旗、天禄旗、天马旗、白泽旗、熊旗、罢旗、鸾旗、麟旗、角宿旗、亢宿旗、氐宿旗、房宿旗、心宿旗、尾宿旗、箕宿旗、斗宿旗、牛宿旗、女宿旗等等。张振岳既然自成一军,这军旗也就不可能用别人用过的了。旗帜由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底组成。蓝底代表青天,象征着我大汉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日月重叠即是“明”字,代表大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旗帜中央的黄色又代表着汉人的肤色,象征着大明是汉族人建立和统治的国家,黄色位于中央,意指大明将汉族的利益视为核心利益。红色的光芒是太阳的光芒,又象征大明属于火德,亦指统治大明的朱姓皇族。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红色光芒中四个尖锐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即“际天极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大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规范。
可惜这是这面旗帜的第一次出场,汤古代是不可能识货的,将来很多人都会看到这面军旗颤抖不已。
萧严、曹文诏两军一左一右杀出,直取建奴中央。这二位杀神一边冲还一边用满语大喊:“活捉汤古代,活捉汤古代”。汤古代身边本身也就三百来人,激战了一宿之后那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勉强支持了一下也让曹文诏和萧严两员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