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岩县衙交付给台州府和按察司,再由官方乘驿通政司送至京师。按照流程,刑部审定,都察院参核,送大理寺审允,三法司送内阁处理,然后送司礼监文书房,皇帝最后核准。
最终京师核准批复后,单春云则会秋后问斩。
苏荣发现,破案很刺激、过瘾,但真的很费脑子,还有抓铺单春云拒捕时的惊险。回到家里,他便躺在床榻上,要好好的休息下,睡个懒觉。
曾宅。
灵儿,依旧乖巧勤快。除了照应店铺外,还洗衣做饭,端茶倒水,让苏荣感动不已。
苏伯建议,苏氏店铺营业额稳定,在黄岩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今资金已有盈余,可以考虑收拾大门西边仓库,增加经营陶瓷、茶叶、丝绸布匹等高端、高利润项目。
苏荣心想,有资金、知名度的前提下,扩大规模自然是明智之举,有利于进一步做强做大。苏荣同意了苏伯的建议,差阿仲拾掇好西边仓库。苏伯准备了点行李,马上外出联系货源上家。
苏荣想起什么,嘱咐苏伯,进货预算时折让出五十两,让灵儿偿还所欠如画的的银子。
这日,阳光明媚,苏荣帮忙照应店铺,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
“贤弟可好?为兄前来探望!哈哈”
抬头一看,是县令汪如达。苏荣握拳行礼,引进屋子里来,让座上茶。
寒暄几句后,苏荣直言询问到:“苏兄到访,可有何吩咐?”
王如达道:
“如今崔氏被害一案已破,还丁千山清白。贪官污吏单春云也已定罪,只等朝廷核准,其羽翼亦被铲除。从此,黄岩县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些,苏弟功不可没!
只是,黄岩县衙缺少县丞一职。如今,我大明朝官职缺编严重,不知哪年哪月才能补齐。为兄想再次麻烦贤弟出山,以师爷之名,实则行使县丞之职,辅佐于我。我会尽快向朝廷保举贤弟,以便转为正式之职。这样,即可一展贤弟才能,又可为朝廷和黄岩县老百姓做事,您看如何?”
苏荣对汪如达突如其来的请求提议,本想推辞。但转念一想,我本就担负苏伯等人期望,读书考取功名,为父平冤,解救母、弟的使命。可自己十分清楚,在明朝参加科举步入仕途的难度,不知哪年才能实现。如今有这一门路,何不顺水推舟,尝试一下,也为将来解救母、弟做准备。
苏荣考虑片刻,抱拳弯腰行礼。说道:
“多谢汪兄提携!如此看得起我。苏荣不才,愿尝试下是否能胜任,并尽股肱之力,为黄岩百姓鞠躬尽瘁。”
汪如达见苏荣答应,立刻笑逐颜开。让他准备下早日去县衙上任。
汪如达走后,灵儿和阿仲都支苏荣的决定。
灵儿信誓旦旦的说,如果苏伯在,肯定高兴的不得了,他老可是做梦也盼着苏荣进入仕途当官呢。
为了让他安心上任,灵儿、阿仲答应会照应好店铺生意,绝不让他分心。然后,灵儿把苏荣几件袍子洗的干干净净,准备县衙上任后穿戴。
两日后,苏荣来到县衙。汪如达吩咐文主薄,领着苏荣转转,熟悉下县衙。
文主薄四旬左右,面部清瘦长着胡须,性格随和。之前几次进县衙为破案,匆匆忙忙没有仔细观摩,这次文主薄带着他转了半日,逐渐熟悉了黄岩县县衙布局及结构。
明代县衙根据所在各地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有的较为宏敞庞大,有的则较小简陋,但大多数县衙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封闭性,四周以高墙与外界相隔;二是形制四方规整,中间有一条显著的中轴线。
黄岩县地处东南沿海,属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县衙建设自然庞大。
文主薄介绍道,黄岩县衙由南至北,依次排列着县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大致可分为三段:仪门之前主要是礼仪性的建筑;仪门至二堂或三堂为县衙的核心区域,为汪知县审案、办公场地;二堂或三堂之后,是王如达内宅。
中轴线上的院落左右对称。两侧,则分布着佐贰官县丞、主簿和官典史的衙门和宅邸,以及吏廨、监,狱、仓库等建筑。文主薄领着苏荣来到县衙仪门,看到前面有照壁一道,照壁后为牌坊,里面大门两边的墙呈“八”字形,苏荣看后心想,“八字衙门”是不是由此而来?
八字墙上张贴各种告示、榜文,公布科举考试录取结果等,有的加上顶棚和栅栏,文主薄称其为“榜廊”或“榜棚”。两人走到牌坊以里,有医学、阴阳学区,右侧设有总铺(急递铺),是县衙公文的快速递送。牌坊正北为鼓楼或谯楼,共两层,是黄岩县衙中最高的建筑,可以报时和瞭望。随后两人进入鼓楼,也就正式踏进了县衙的大门。
鼓楼之后,即是仪门。仪门之左,设土地祠、衙神庙、寅宾馆,仪门右侧为县狱。仪门中间为正门,平时关闭,只有迎接上级或同级官员造访时才打开,两侧开有角门可以出入。进入仪门内是县衙最大的一进院落,苏荣看见院中树立一座小亭,文主薄称其为“戒石亭”。亭中石碑南面刻“公生明”三字。
文主薄摇头晃脑说道:“此语出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苏荣见他摇头晃脑老夫子一般,不由得得一阵暗笑。来到石碑背边,阴面上写有十六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石碑下有甬道向北,到达月台,台上即是县衙的核心建筑——大堂。
文主薄郑重其事的介绍道,大堂又称“县厅”、“正厅”、“治厅”、“琴堂”、“牧爱堂”,是知县审案、办公的场地。建得高大轩敞,正中设桌案,堂前设栅栏,前有飞轩甃,下面是露台。
转悠半日,苏荣有点疲惫,说可否改日再参观。文主薄似乎兴致未减,继续领着他往前走。并娓娓道来:“大堂后面便是二堂。二堂是我们汪知县预审案件和大堂审案时的退思、小憩的地方。又称“退思堂”、“改弦堂”、“省观堂”等。因相对较小,也叫“穿堂”、“川堂”、“过堂”。”
两人走到二堂后,然后是宅门了,将南边的外衙与北边的内衙分开。文主薄继续道:“宅门内为三堂和知县廨,三堂又称“后堂”、“便堂”,知县廨又称“正衙”、“知县衙”。是我们汪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和办公起居之所,有些事涉机密的案件和不便公审的花案,亦在此审理。内衙中还有住宅、书房、花厅、后花园等,是汪知县的生活区了。”
走到三堂后,在苏荣的再三坚持下,暂停观摩,直接领着苏荣来到县丞官邸处。房间成四方行,侧门有休息室,并配有两衙役,辅佐苏荣左右供其差遣。
文主薄对着苏荣右手一指道:
“苏公子,你看……”
“啊……”苏荣惊愕道。
第19章 幸福灵儿()
苏荣目光随着文主薄的手势看去,桌子上两摞文案厚度竟高达一尺多高!文主薄歉意的笑笑说道:
“没办法,当时单春云忙于交际,没有批阅或没过目的公文越积越多,最后积攒成了这些。如今就有劳苏公子了,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随时来找我。”
与文主薄道别后,经衙役介绍后苏荣翻阅、尝试处理。
通过翻阅、查看,很多案子、未处理的公文,都是几年前的陈年旧案。涉及士、公、农、商诸多范围。苏荣还发现,这个黄员外是黄岩县商会会长,并且公文显示有多次捐资经历。苏荣不知道他暗地里做什么勾当,表面却是个善于行善积德的富甲豪绅。
不知不觉到酉时,苏荣伸伸懒腰,欲与几位同僚道别回家。
苏伯外出联系货源已有数日,加上自己今日在县衙做事,偌大的店铺把灵儿和阿仲累,他俩有些疲惫。但见苏荣回家,灵儿立刻精神起来,随着她面部表情笑逐颜开,两边可爱的小酒窝若隐若现。店铺刚刚打烊,灵儿欲要去厨房做饭,苏荣不忍心再让她去厨房忙活,赶忙把她喊住,说道:
“这几日你们太劳累了,今晚上我来做饭。”
“啊!那怎么可以,您是少爷!如今又在县衙做事,万万不能做这种下人做的粗活……要是你真的做了,外面的人不知道怎么笑话和指责灵儿呢……”灵儿惊讶的说道。
苏荣听了心里一阵愧疚。自己在前世,虽是个企业老总,但也是靠白手起家。洗衣做饭样样会做,哪有这么矫情。来到这里,反而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照顾。灵儿善良、勤快、懂事,但年纪比自己小。若处在后世,本该是无忧无虑,如花待放的年纪,应该被别人照顾才是。
苏荣想到这里,有感而发,郑重其事的对她说道:
“灵儿,你仔细听好,我们是一家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你累了可以休息不用做饭,让别人包括我来做;不高兴了可以朝我们倾诉甚至撒娇。另外,以后可以喊我公子、哥哥,但绝不许再喊我少爷了!”
“可是……”灵儿刚想开口、被苏荣打断:
“不要在乎这些所谓的世俗礼节,更不要在意外人的眼光和指指点点。再说一遍,我们是一家人。记住了吗?一家人!好了,今天我来做饭!”
苏荣说完朝灵儿做个鬼脸,在灵儿诧异的注视下径直走向厨房。
感动、喜悦、幸福涌上灵儿心头。大睦子一眨一眨的望着苏荣,心想,少爷……不,苏公子自小就善良、平易近人。不曾想一病昏迷醒来后,待人更加和蔼亲近,如今还知道疼人、照顾人……
灵儿想到这里,满脸绯红,低眉垂眼,更加娇艳欲滴,楚楚动人……
翌日,苏伯回来了,听说苏荣应县令之邀,到县衙任职,不由得顿感欣慰,直喊曾帅在天有灵,保佑曾家一路飞黄腾达。
然后向苏荣汇报关于进货货源的事情,根据发货地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