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章 军购大会()
军购大会在皇子行宫的一间两层高的大型会议室里召开,这个消息几乎所有企业主都收到了消息,更有一部分民用企业主也十分惊讶自己接到了邀请。
那些提前得知了消息的军工大企业们身边都会有些生面孔出现,艾德里安此时正和小毛奇,兴登堡等人坐在二楼的跳台上安静的看着下方没有交流。作为战争的实际决策者,小毛奇和兴登堡两人对这次的军购会议很感兴趣,这都源自于第1装甲师连续的漂亮胜仗。武装运输车的创造和应用者埃里克·艾德里安在他们两人心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他发起的军购会议必然不会简单。
勃劳希契作为这次会议的执行者和主持人在简单的开场后切入了主题,侧开了身体,将身后的大幕让了出来。大家随即看到了一幅缓缓落下的白底黑字帷幕。上面一些规则要求,同时还有一队士兵从两侧将一份薄薄的规则书发了下去。
只见大帷幕上写着;
此次军购会议分为三个部分,陆军军购项目竞标,空军军购项目竞标,海军军购项目竞标。
大家看着空军军购项目竞标这个项目的时候都是愣了一下,难道飞机还能自成一军吗?不光是企业主们愣了一下,就连小毛奇和兴登堡也是眼睛亮了起来,难道这个小子又有什么鬼点子了吗?有了武装运输的成功典范,难道这个空军项目也能有同样的效果吗?两人都是各自思索起来,看看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那些承担侦查任务的飞机也能发挥影响战争的效果吗?
军购项目竞标每个大项目都会连续进行一周时间。
竞标方式以密封信件的方式投标,当军方公布具体项目的时候,企业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填一百多项填空,每个空格都是1~10分不等。例如零件性能指标有的就是一分,而关乎工艺的量产数量和量产时间划分就是一道问答题。企业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军方会根据自身的需求给予0~10分的不同分数,最后分数最高的几人会有很高的几率竞标成功,因为军方并没有明说分数最高的就一定拿下项目,而是优先考虑。不止是企业主拿到了这样的示范表格,就连小毛奇和兴登堡也拿到了这样的表格。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范的军购会议,都是不由期待起来,难怪一个项目有一周的竞投时间,这就是在给大家时间拿到了规则后尽快的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也就理解为什么会有民用企业的到场。因为他们的工厂或多多少都能在军品制造环节帮上忙,艾德里安为了节约时间,不做过多的解释工作,一起拉过来参会。至于海军军购项目,其实是一个烟雾弹,为了缓和小毛奇和兴登堡对于陆军项目的阻力,更是为了空军项目做工作。我支持海军项目的军购,但我没有明说这是给制造潜艇的计划。但是这种姿态还是要给的,虽然到场的相关企业并不多。艾德里安当然也有一些海军的军购项目,但是并没有前两者的占比那么多。按照他的规划,以子项目数量来做百分比比较,陆军项目占去65%,空军占取30%,剩下的5%才留给了海军。这也符合德意志帝国的一贯大陆为主的政策。
这种竞标方式的好处很明显,在企业想要竞标的时候,就会主动把自己的短板补足,和自己一个体量的基本不用考虑,大家都是竞争对手,但是那些没有能力拿下整个项目的小企业就不一样了。就举个例子,武装运输车的项目,就是克虏伯公司提供材料,本茨提供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毛瑟兵工厂提供的武器装备,而埃里克集团只是提供了图纸和性能指标,最后的组装就是德累斯顿的拖拉机厂完成的。当时的毛瑟兵工厂产能本来就很有限,为了扩大生产,艾德里安又把几个几乎废弃的民用企业救活过来,生产大型管道的工厂将机器改造后临时生产火炮,虽然制造出来的产品寿命下降,但是能暂时顶替,制造暖气管道设备的就改造后制造枪管。把所有他能想到的,能利用上的都利用上,终于是在兜行动发起前凑足了数量。
勃劳希契没有让大家久等,第一竞标项目GVT…1(步枪试验型号缩写,项目名字)的数据公布在了一张帷幕上,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随后,一份问卷分发到了每个企业主的手上,不论是民用企业还是军工企业。只给了大家几分钟的反应时间,又连续以这种形式公布了十几个陆军的项目,中午午餐的时间,艾德里安为了保密期间在皇子行宫的一间食堂里安排了地方吃饭,但是他和小毛奇、兴登堡等人基本见不到几个人在这里吃饭的,都是匆匆的拿着一些食物离开了。那些原本用来休息的地方此时都是被各个企业主占据着,没有抢到房间的企业主也是会找一些远离其他人的地方聚在一起激烈的讨论,都在争取抢到更多的订单。
看到这种情况后,艾德里安又叫来秘书将整个会议室的上下两层,总共三层全部清理出来,然后分别在门上贴上了各个企业主公司的缩写。
然后在楼梯口挂上了军购竞标专用的牌子。
第34章 陆军军购大会(一)()
中午的休息时间并不长,只有2个小时,下午3点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脸疲惫,原本散乱坐着的企业主竟然以团体的形式出现了。艾德里安站在二楼看着眼前的一幕失声笑了起来,原本这些毫不相干的人,或者说是对手的人因为利益一致都会在潜意识里发生态度的转变。
发下去的几百份问卷,全部都上交了,没有一份是浪费的。艾德里安坐在楼上听到秘书说出了这个数字也是愣了一下,随即暗骂自己太蠢,为了尽可能的获得竞标机会,任何有机会到场的企业主都会有问卷,每份问卷其实就是一个竞争机会。那些势力较大的企业主则会不遗余力的拉拢这批没实力拿下项目,却有资格竞争的人手中的问卷。可他一时间也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因为是他提出的这个规则,现在要临时改变会降低他的威信。只能在这次结束后再改进了,他如是想到。其实他的这种漏洞也有一个好处,所有没有实力拿下项目的企业主都会因为有竞争资格被允诺生产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存活度,这在战时是好的,民用企业也能在军工环节贡献力量。但是这要是放在和平时期,这种做法就是在扰乱正常的社会发展需求,会让民用企业的设备成本增加,导致民用品的价格偏高不下。
下午并不是项目指标的会议,而是确定项目的竞选情况,这得益于成规则的问卷,所有问卷密封起来匿名查阅,因为有着明确的标准答案,前面的大部分填空题和选择题、判断题都会很快的批阅完,剩下的问道题也是经过了提前培训的,根据军方的需要给予分数。这其中免不了会有一些偏差,但是整体的效果却可以保证,而且不是按分数来确定胜者,而是在一小部分的高分卷中找出几个代表拿到军事经济部的试验资金。这种机制很考虑决策人的眼观和见识,他必须要有清晰的画面和前瞻性,大局思维等等。艾德里安不缺这些,反而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见识,这就是先驱者的优势。等到这些拿到了资金的企业开始了项目后,最终能否胜出就要看哪家的设计和指标更过硬,选择其中一家,再进行量产。这期间没有时间的限制,却能无形的考验大家的速度,谁能最先提交方案就能在开始掌握主动权,最早知道改进的不足点,离产品正式生产也就能更快,更接近。这是竞争机制,一种体制化的竞争机制。
艾德里安他们三人在拿到了遴选出来的问卷后选择了相对优越的公司把前面公布的项目全都安排好了。不过会议还没有结束,大家也都期待着接下来的项目是什么。没有抢到项目的公司急于获得新的订单,获得了订单的也期望接下来的订单能够分到一杯羹。
接下来的每天都会有几个中小型项目或者十几个小项目出现,中型的一般以单兵武器为主,小型的一般是改进或者生产项目,直到最后一天,礼拜天。
从陆军项目投标开始到直到最后,艾德里安都没有公布坦克的性能指标,这也是艾德里安特意安排的,有了这样一场标准的开头,相信接下来的坦克会是大家抢破头都要拿到的项目。
经过几天的主持,面容有些疲惫的勃劳希契一声令下,一幅一分为二的彩色帷幕落了下来。有的人见过上面的两种东西,有的只见过其中一种。左边的是英国在西线战场新投入实战的坦克,而右边的则是在东、西两线都立下赫赫战功的武装运输车。可能是怕大家光看一幅图看不出什么来,艾德里安还令人赶制了一个立体的等比缩小模型,足足一个办公桌那么大,确保坐在后面的人也能看个大概。这个模型并不精致,白色的纸板为主,在诸如履带,炮管,机枪口,舱门等地方涂上了醒目的红色。然后在分发的一份介绍情况上附上了一些勘察的数据。这些都是扔在战场被德军想方设法拖回来的残骸中拆解了得出的数据。
只是基本都损毁严重,被内部自毁,所以很多诸如发动机功率和内部设备的数据并不清楚,只能以此猜测,这些数据都有一些比较合理的范围值。
大家一看数据,都是激动得心跳加速,这种大家伙才是真的大项目。谁能拿下,就是在陆军项目上获得了绝对的胜利。
第35章 陆军军购大会(二)()
很多之前质疑军购大会繁杂的规则的企业主,经过几天的竞标后,逐渐明白了这套规则背后所能产生的影响。
每个企业有其自身独特的擅长点,如企业所处的行业、现金流、决策者的视野、国家的支持等等,就以克虏伯为例,在公布规则的时候,克虏伯的当家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就很有自信拿下所有火炮的订单,这是因为以单独的个体来看,克虏伯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设计经验,充足的熟练工人,完善的工业设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