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旭见江万里看着自己的眼神,不似开玩笑,仿佛自己有一日真能执掌天下一般,心中激动万分,竟然不能言语。
江万里意味深长劝道:“阿飞,你志向远大,将来的路还很长,如果可能,不要给自己的路上留下污点。”
赵旭傲然道:“学生一生清白,苍天可鉴。”
“苍天可鉴可没有用,得要老百姓相信才行。”江万里摇了摇头,正色道:“你现在才12岁,你之前的生活经历,老夫可以担保。但12岁以后,老夫可担保不住了。”
赵旭恍然道:“圣人想让学生恢复真实身份和面目,然后以之扬名于世吗?”
江万里笑道:“正是如此。”
赵旭心道:“老师所言极是,无论在哪个位面混,信义永远是做人根本。”
当即朗声道:“学生赵旭拜见老师。”
江万里大笑道:“赵旭,这名字不错,可惜却少个字。”
赵旭笑道:“还请老师表字。”
江万里思索片刻,笑道:“赵旭,字就云飞吧。赵乃皇族姓氏,正比作我大宋旭日东升,云飞天下。”
赵旭心中默念了几次‘赵旭,云飞天下’,觉得气派得很,连声道谢。
第69章 游说王应麟()
之后,赵旭与江万里畅谈京城大事,相见恨晚。
言谈中赵旭知悉,
自从余阶被谢方叔害死后,王应麟伤痛在心,一直未能释怀,身体每况愈下。
赵旭虽在慈幼局只呆了不到半年,但在心中却一直挂念得很。
他脑海中浮现出王应麟的模样,想起自己已经与他多年未见,心中一酸,低声道:“学生要回慈幼局见见他老人家。”
当下辞别江万里,往慈幼局而去。
想起王应麟从此萎靡不振,心中也为他着急起来:
“你可是流芳千古‘三字经’的作者呀,可不能一蹶不振。”
一路上想着该怎么说服王应麟,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慈幼局。
刚踏进门,就遇到几个小孩。他报了姓名,几个小孩将他围住,喊着‘故事大王回来了,故事大王回来了’。
赵旭望着这群可爱的小孩,心中大动,想道:
“王大人平生最大的心愿便是为孩子们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的书籍,不就是三字经吗?
鼓励王大人去完成三字经这部旷世巨著,让王大人知道,因为他,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从中受益,完成人生中的第一个知识启蒙。”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充满了信心和激动,来到王应麟门口,朗声道:
“王大人,学生赵旭回来看你了。”
“旭儿!“门哐当一声打开,一个满脸憔悴、衣冠不整的老者冲了出来。
赵旭抬头一看,见原来衣冠整齐、精神抖擞的王应麟变成这副模样,心痛万分,朝他叩拜下去:“不孝学生赵旭拜见王应麟大人。”
王应麟陡然见到赵旭,喜极而泣,上前抱住,哽咽道:“旭儿,真得是你,呵呵,我的旭儿回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王应麟才扶起他,进了屋,问道:“旭儿,你的中原之行还顺利吧?”
“学生运气好得很,”赵旭笑道:“中间遇到了书院的圣人,这几年一直在圣人照拂下闭关修行。”
王应麟哈哈大笑道:“好,好,王应麟果然没有看错人,千古奇才,连圣人都抢着做你的老师。”
赵旭见他心情好转,叹了一口气,道:“余大人的事情,的确是我大宋百姓的最大不辛。”
王应麟一呆,长叹了口气,哽咽道:
“大宋完了,大宋完了,余大人是我大宋最后一个名将,朝廷自毁长城呀。
余大人在,四川在;四川在,大理不失;我江南才能苟且一方呀。
陛下素来聪慧,被这些奸臣一挑拨,就撤了余大人的职,真是糊涂呀。”
赵旭低声道:“大人,此事已经发生,多思也已经无用。
余大人泉下有知,知道王大人这样的能人却因为他而自暴自弃,一定会很失望的。”
王应麟哈哈大笑,只是笑中带泪,嘶喊道:
“我算哪门子能人,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已。百无一用是书生,说得就是我王应麟了。”
“百无一处是书生,学生觉得此言大错特错。”
“旭儿何出此言?”
赵旭见王应麟被自己的话吸引,心中一喜,道:
“所谓武以安邦、文以载道,职责各不相同而已,正如人的手和脚,手是用来做事的,脚是用来走路的。若是用手走路自然寸步难行,用脚做事也是一筹莫展。”
“可是我大宋朝自太祖以来,重文轻武,让文官去指挥武将,结果战场上连连失利。
这个时候,书生自然是百无一处。但若是治理后方,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便是武将所不能做的事情了。”
“旭儿,你说得没错,”王应麟叹气道:“太平盛世治理天下,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书生自然责无旁贷,可惜这是乱世呀,我这一介书生,毫无用处。”
“大人此言差矣,”赵旭重重道:“且不说如今并非乱世。如果真是乱世将至,大人的责任更大呀!”
见王应麟脸上露出惊奇之色,赵旭加重语气说道:
“乱世真得来临,不知将会有多少华夏传承会失去,多少圣人之说会烟消云散。
大人饱读诗书,乃当世少有的大儒,身怀我华夏圣人之学说,将华夏文明、圣人之说传承下去,自然是责无旁贷。”
“大人曾经立志要将四书五经,华夏各类典故,融为小孩都能读懂的简约诗歌,以便让我华夏文明、圣人之说万世相传。
若能完成此书,乃是盖世的功业呀!”
说到这里,赵旭不由得念起来王应麟已经写成的三字经部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文以载道,”王应麟大受震动,双颊泪流,泣声道:“旭儿,谢谢你提醒我。从今天起,我们师徒就一起完成这部作品吧!”
赵旭问道:“大人可曾想好了名字?”
王应麟摇头道:“真是惭愧,老夫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名字。“
赵旭道:”大人,都是三个字,不如就取名三字经吧。“
王应麟沉思一会儿,抚掌道:“好,好,三字经,这个名字好。旭儿,我们师生久别重逢,说什么也要好好喝上一杯。”
“大人,喝酒怎么能少得了我张贵呢?”
第70章 好兄弟()
赵旭一听是张贵的声音,转身一看,只见门外站着两个少年,正是张顺和张贵。
五年不见,他们两人模样变化不大,但赵旭模样却是变了许多。
赵旭先认出他们两人,扑了上去,喊道:“两位哥哥,我是赵旭呀!”
张顺稍稍迟疑了一下,张贵抢先抱住赵旭,喊道:“我就说嘛,今天一大早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我兄弟回来了。”
张顺眼眶湿润,抓住赵旭肩膀,又仔细瞧了瞧,抱住他,连声道‘好,好,好’。
王应麟哈哈大笑道:“好,今日真是喜事连连,走,我们一起喝酒去,老夫请客。”
赵旭三人跟着王应麟出了慈幼局,走了约莫一刻钟,抬头一看,前面不远处飘着几个大字‘江南酒馆’。
赵旭心中一颤,明知故问道:“大人,江南酒馆还在呀?”
“这江南酒馆可不是原来那一家。”王应麟叹了口气,道:“两年前一场灾难,不知发生什么事情,酒馆说没就没了,老板娘也不见踪影。”
赵旭想到师傅,神情一滞,王应麟抚慰道:“那家老板娘心地好得很,一定不会有事的。”
赵旭点头道:“对,好人有好报。”又问道:“这酒馆是谁开的?”
王应麟道:“这老夫也不晓得,酒馆是一年前开的,我们去品尝品尝。”
赵旭跟了过去,见外面竖着一块木牌,写着‘三十文钱,不醉不归’,他快步走了进去,见里面摆设跟先前一模一样,不免触景生情,眼泪禁不住得往下落。
张顺走上前来,拍拍他肩膀,将他拉到一个桌子上,四人坐了下来,张贵拿了碗去倒酒,第一碗给王应麟,第二碗给赵旭,第三碗给张顺,最后一碗放在自己位置。
王应麟端起酒碗,站起来道:“这第一碗酒,自然是敬旭儿,我们一干二净,可不能留下半点半滴。”
赵旭、张顺、张贵站了起来,齐声喊道:“好,一滴不剩!”
赵旭一口倒了下去,那酒味宛如六年前一般,丝毫没有变化,大喊道:“好酒!”
不由自主抬头朝酒馆掌柜望去,见上面空荡荡的,心中暗暗奇怪。
忽然一个掌柜打扮的老者向他走来,态度很是恭谨,低声问道:“请问客官,你是赵旭少爷吗?”
赵旭眉头一皱,道:“我叫赵旭,却不是什么少爷。”
老者喜道:“少爷终于来了,老夫姓胡,你叫我老胡好了。”
赵旭心中奇怪,问道:“老胡,是谢伯吩咐的?”
老胡摇摇头道:“不是,老夫一年前被仇家追杀,被一位恩公所救,按照恩公的吩咐,老夫便到了江南经营酒馆了。”
赵旭心中宽慰,暗想:“那一定是师傅了,看来师傅好得很,只是江南之地是不能来了。”
他朝老胡笑笑:“这里就麻烦胡伯了,”
指了指王应麟、张顺、张贵,笑道:“这位是我老师,这两位是我兄弟,以后他们来喝酒,不用给钱。”
老胡连连点头,退了下去。
王应麟三人从认识赵旭第一天开始,就知道他非一般人,此时见他一下子成了酒馆的老板,也不觉得奇怪。
酒过三巡,赵旭站起来,从怀中取出江万里给的夫子令牌,分别塞到张顺和张贵手中,喊道:
“两位哥哥,弟弟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