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欧洲最大的墙头草,亚历山大二世希望跟法兰西保持着合作的态度,对于新崛起的普鲁士则将他们视为战略盟友关系。这样一来,俄国左右平衡着法德之间的均势,从而让双方都不得不拉拢自己。
不过墙头草同样也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只有在不涉及国家自身利益的时候,这条法则才成立。一旦法德之间面临重大的战争危机,沙皇也同样迫不得已的做出站队的问题。
不过让人讽刺的是最先挑起战争的却是日耳曼和斯拉夫人,德国和法国几乎都是在仓促的情况下卷入了战争。
亚历山大二世知道拿破仑想说什么,他率先一步开口说道,“俄国和法国之间可以存在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政治上双方不为任何的盟友关系,更不是军事盟友。如果不想开罪欧洲任何一个国家。”
“当然,我很理解沙皇陛下的谨慎,而且法国现在并没有想要与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结盟的打算。”
亚历山大二世松了一口气,他将拿破仑的谨慎视之为普法战争之后的衰落,因为法国已经无力在发挥大国的影响力,所以只能依靠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来维持自己的体面地位。
不过这位沙皇想错了一件事,在拿破仑眼中,法国只是暂时的战败了,他们依旧拥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还不至于堕落到与俄国结盟来维持自己的大国尊严。
而拿破仑此次前来只是为了给沙皇一份礼物。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已经过去了九年,但是沙皇的财政依旧拮据,对吧?”
拿破仑毫不客气的指出俄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沙俄足够的没有出海口赶上大航海来发展经济,工业革命就只赶上了末班车。原来沙俄是靠抽农业税来发展工业,现在搞废除农奴制走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发展经济,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因为工业化建铁路不是一份小钱,全由国家出必然排挤其他开支,在西方国家也不都是全国家出,而是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然而最糟糕的是,帝俄农奴人口占了半数以上,这套行不太通。那么接下来压力山大二时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向其他国家借贷。
听到对方提出的问题,碍于面子的缘故,沙皇有些犹豫。但是首相哥恰科夫却从拿破仑试探性的语气中听出了什么,连忙答应说道,“是的,自从农奴制改革之后,我们的政府没有经济财力来改变基本设施建设。这对于俄国来讲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土太过辽阔,铺设铁路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现在俄国拿不出手,我们考虑向英国人借贷。”
哥恰科夫宰相故意说英国人而不是法国,就是想在借贷的问题上讨价还价,
此时法国是整个欧洲最富有的国家,殖民掠夺为法兰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整天发愁自己只剩下钱的法国人当然要想方设法将存在银行里的钱拿去利滚利。而且我们的束手无策的俄国却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偏偏在亚历山大二世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的居然是拿破仑,这真是历史的讽刺。
西方银行金融业也在资本主义成熟后企图朝国外发展,因此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法国愿意向俄国借贷,并且是没有任何政治目的的借贷。”
拿破仑微笑着说道,“希望通过这次的合作,可以让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更进一步。”
虽然拿破仑并不期待沙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跟意大利差不多的糟糕表现,而且打到一半还宣布退出战争,不过拿破仑还是希望在平时的政治博弈中,能够发挥和利用俄国的影响力。毕竟大家都被俄国辽阔的土地和一群灰色牲口所蒙骗了。
当然这些借贷不是无息贷款,羊毛出在羊身上,法国政府还要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拉拢了俄国,高额的经济回报再加上拉拢了沙俄的好感,怎么看拿破仑访问俄国这一步棋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不过这一切贷款提供都只到战争爆发之前,毕竟十月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就将法国的贷款全部赖掉不承认,气的法国人吹鼻子瞪眼。就在列宁玩了这一招的八十年之后,1998年金融风暴中,俄罗斯再次重现历史,将西方的贷款全部冻结掉。
听到拿破仑愿意慷慨的提供借贷,亚历山大二世愁眉苦脸多天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他哪里有空去理会俾斯麦的感受,连忙微笑的握着拿破仑的手,真诚的说道,“法俄合作愉快。”
第一百四十八章 帝国牢不可破()
第二更
对于拿破仑访问圣彼得堡,并且向俄国提供贷款这件事,法国国内报社立刻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生怕整个欧洲都不知道这件事。当然这些报道都是针对德国人的。但是拿破仑就是要铺天盖地的让所有人知道,法国正在跟德国表现出友好的态度。而且还要在背地里跟俄国在他背后勾肩搭背。
拍发电报的速度总是比拿破仑乘坐火车返回法国的速度更快,当他刚刚完成了对圣彼得堡的国事访问并且踏上回程的路途时,还不知道柏林那边已经炸开了锅。
拿破仑对圣彼得堡的国事访问是带着财政部长过去的,大方针政策由他拍板定夺,但是牵扯到具体的细节问题还是由双方的财政部长与大臣进行详细的协商,毕竟是拿破仑上任之后,法国第一次与俄国合作,提供的经济贷款并不多,也是为了测试法国人的偿还能力。
“你认为这是一笔合理的投资吗?”
拿破仑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辽阔的平原。财政部长马里特坐在拿破仑的斜对面,幸亏法兰西帝国的总统慷慨仁慈的饶恕了圭罗姆的背叛,才换来他们一家成为法国政府经济鹰犬的资格。
“我认为这笔投资非常的划算。”
马里特指着窗外辽阔的平原说道,“像法国如此广袤的国土,必须要有发达的铁路线路来维持运转,但是看看现在,俄罗斯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铁路维持着庞大繁重的交通运输。这是制约沙俄发展经济的一大因素,法国提供的技术和资金,将来都会从俄国的利息与源源不断的资源中弥补回来。”
然而再过八年,卡尔·本茨将会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单缸二行程发动机。到时候将会掀起交通运输的另一场革命,拿破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甚至一场战争的最大因素在于运输。
1914年,一个英国师每天仅需要27个车各类补给品。两年后,给养、饲料等生活必需品的每日耗量仍为20车,而作战物资特别是弹药所需的大车增至约30辆。在野战军队所需补给品总量中,粮草只占一小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可想而知,连这一小部分需求都满足不了的公路运输队根本不可能支撑军队的战略运动。因此,运动战在物理层面被判了死刑,阵地战成了唯一符合逻辑的选择。在阵地战时期,一切补给都要靠铁路完成,庞大的马车队只负责从火车站向部队各部分发物资。
很多人认为装甲部队是终结堑壕战的功臣,它使得军队能够快速突破敌方防线进行纵深运动。事实上,壕沟和铁丝网只是阵地战的现象,由铁路维持的补给才是阵地战得以维持的原因。换句话说,依赖铁路的战争只能是阵地战,要想恢复战场运动,比坦克更加核心的要素是汽车运输。
拿破仑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对法国境内的交通设施进行不留余力的发展。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会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以代理人的身份收购卡尔·本茨的机器制造厂,并且由他负责制造汽车。
除了民用的发动机之外,军工发展才是拿破仑最相中的项目。抛弃战略和战术不谈,后庭是维持一场战争的灵魂与核心。
大约在四十年之后,当小毛奇实施施里芬计划时,不会被法**队的动员力量吓倒。
拿破仑自言自语的说道,“往好的方面想,俄罗斯的铁路发达了,或许对将来那场糟糕的战争有稍微的改善呢。”
与意气风发的拿破仑不相同的是,俾斯麦正在对国内愈演愈烈的感到恼火。他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天主教党派居然发展成帝国议会第二大党,
忍无可忍的俾斯麦终于出手,他指使法尔克加强国家对教会的管束,在俾斯麦指示下,法尔克提交了一份国家对学校监督的法律草案。然而普鲁士上议院大多表示反对,连罗恩都是勉强赞成,俾斯麦以强硬的态度,通过的此法案。
强行通过法案是文化斗争的首战。受温德霍斯基金资助的报纸大肆的渲染,法案在对梵蒂冈教皇提出警告后,将会有“结婚手续由教堂改至民政局办理“,“向教会办事业课以重税“,“限制耶稣会等跨国教会机构“。
温德霍斯试图将所有的天主教议员争取到自己的身边,孤立俾斯麦,并且打算将他从宰相的位置上推下去。
名单在俾斯麦面前的,是温德霍斯试图与巴黎取得联系的书信。他认为威胁法国的机会到了,不服输的法兰西试图通过干涉德国内部的文化斗争来颠覆新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不可能的。而德国的容克军团将会给予法兰西最强硬的回击。
控告巴黎试图再一次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而德意志也准备好了让巴黎再输一次。
战争大臣罗恩站在他身边,耐心地听完俾斯麦的讲述,之后他神情复杂地看着铁血宰相,道,“这一封信并不能直接证明温德霍斯与人有勾结,一旦将法国牵扯进来,局面就不是那么好收拾了。”
他想了想,还是将原本烂在肚子里的话说出来。
“到时候可能会死很多人,或者俾斯麦宰相阁下被逼下台。”
然而俾斯麦却不屑的说道,“正义和公平站在我这边,罗恩大臣。德国天主教徒与我们的仇敌法国有勾结,这原本就是不可饶恕的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