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吕布定河山-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太尉……”还没等袁隗说完,崔烈便打断了他的话:“陛下,白波贼作乱,臣请陛下任董司空为太尉,带领大军速去平叛!”话中的委屈无奈谁又能知?

    崔烈这边刚说完,朝臣的理论声顿时停了下来,什么?白波贼又乱了?白波黄巾的大本营可就在河东一带,山水交错,处于二州边界,一直是打打停停,招抚了数次。这几年凉州叛乱不止,朝廷无力讨伐,导致白波贼势大,更是和黑山贼众交相呼应。现在若是不给董卓个太尉之职,万一他真的甩手不干了,整个司隶都要被那些贱民给搜刮一遍啊。董卓手下兵卒打劫起来还有些顾忌,黄巾军可不管你名声官位,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便是桌椅床榻说不定都能给搬走,朝堂上有不少经历过黄巾之祸的,更是记忆尤深,这几年刚攒下的一点家底可不愿被黄巾贼再掳上一次。

    谁还敢反对?越是身居高位的越是家大业大,在座的虽然忠贞之士不多,可事关己身,自然是要将白波贼先退了再说。有能力对抗白波一众的除了董卓,在这洛阳还真就没有旁人了,不支持他,等着家破人亡么?

    于是在满朝的支持声中,董卓坐实了太尉之位。

    原司徒黄婉转任司空,而司徒之位则是由侍郎王允接替,崔烈只得了个城门校尉的闲职,从此远离了大汉的权力中心。

    丁原此时好恨啊,若是当初把并州军牢牢抓在手里,现在在朝堂上也是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吧?那还用得着仰人鼻息?可恨那吕布小儿!心中对吕布的怨念愈加高涨。

    丁原是寒门出身,好不容易抱上了大将军何进这个粗壮大腿,终于坐上了一州刺史,进京后更是升为执金吾,高居九卿之列,奈何朝纲不正、天下动荡、君臣失常,这个总管洛阳防卫兵马的长官,手底下不过只有些衙役、佐吏,还不如董卓手下一个都尉有实权。时也?命也?

    “众位爱卿,征北中郎将吕布俘获了鲜卑贼首魁头这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刘辩有些兴奋地说道。

    丁原心里刚刚燃起对董卓的妒忌之火还未熄灭,又听闻少帝提起了吕布之事,当即头脑一热出列道:“陛下勿要听信了小人之言,想那魁头乃是何人?鲜卑大王是也!吕布黄口小儿,出洛阳不过几个月,怎能建功?此多半是为了哗众取宠,欺瞒魁头无人能识罢了。”

    少帝本来兴致火热,丁原上来就是一盆冷水泼下,让刘辩怎能不怒?吕布黄口小儿么?朕年纪就大了?魁头不过就是异族蛮夷的首领么,想大汉天威鼎盛,灭一小小蛮夷有何不可?丁原话语一出,少帝便对丁原再无好感。

    “臣当年曾见过那魁头一面。”董卓突然说了一句。

    “不知董将军怎么见到的魁头?莫不是和鲜卑有勾连?”丁原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

    “无耻小人,前年西凉叛乱的时候,西部鲜卑拓跋部曾露过一面,因为我军军威甚盛,才没有南下,某家不才和那所谓的鲜卑大王隔河相望,倒也看清了他的容貌。这事前太尉张温也知道,某家才不屑说些鬼话。”董卓毕竟是战场厮杀几十年的人物,发怒之时须发皆张,别有一番威势。

    “若是那魁头送至洛阳,是与不是,臣一看便知,丁原此等小人,怪不得奉先弃尔而去!”董卓又是怒哼了一声。

    少帝只觉此时董卓那丑陋的嘴脸煞是可爱,怪不得母后对他大为赞赏,果然识时务,妙极,妙极!

    “诸位爱卿以为吕布该如何封赏?斩杀收降鲜卑部众近三万,俘虏魁头,这可是近年少有的战绩。”

    “其已经得了征北中郎将一职,再做封赏,就有些过了啊!想当年董太尉前前后后灭杀了近十万作乱羌人才不过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却是袁隗身后一个年轻人说道。

    “公路说笑了,归属羌人作乱,怎能和鲜卑外族相比。”董卓深深看了那青年一眼说道。

    袁家一门都是狐狸,想借我的势,你还嫩点。董卓心里恶狠狠的想着。

    “鲜卑数十年来为祸甚大,落日原一败更是使我大汉颜面无存,现在吕征北为先帝解了往日之耻,为陛下扬了天威,该重赏!”董卓咬定心思是力挺吕布了,不光是为了利益,实在是这小子的做派实在是大涨武人的威风。

    “古有度辽击匈奴,今有征北破鲜卑,陛下可许之度辽将军之位,若是陛下喜爱之,封个关内侯也无不可。”说这话的竟是今日损失最重的崔烈。

    “威考(崔烈字)兄到底还是心系大汉之人,买官的又岂止烈一人?”王允私底下念叨了一句。“臣附议!”

    “臣也认为崔威考之言可行。”董卓还是操着那口仿似砂纸打磨过的嗓音说道。

    “报……并州来人,随行还有俘获的魁头!”一个羽林卫士跪在宫门外喊道。

    “来了,快宣他们上殿!”刘辩兴冲冲的大喊道。

    只见一员俊朗的小将压着一个秃头结辫、满脸乱须的胡人走了进来。正是张辽和魁头,且说魁头被俘之后就遭到了几天惨无人道的虐待,待并州军几位主将都出够了气,吕布方才召见他。吕布只说了一句话便让魁头老实了起来“听我的,便帮你夺回王位!不然……死!”吕布和贾诩二人安排了魁头在朝堂上该说的话语后便让张辽带着他奔赴洛阳。

    “末将张辽携鲜卑酋首魁头拜见陛下!”张辽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到朝堂上,可见到如此多的文臣武将还是有些打怵。

    “董爱卿……”刘辩冲董卓打了声招呼。

    董卓仔细打量了一番,果然是魁头,虽然面容憔悴,可是酷似檀石槐的面容还是证明了他的身份,便是其余武将也有几个一见便知道这人就是魁头,因为和他祖父檀石槐太像了。董卓对着刘辩重重的点了点头。是魁头!北方最大敌人的头领,那个视大汉为无物,拒接大汉封赏的檀石槐的后代。没想到今日会成为自己的阶下囚,少帝从没觉得如此扬眉吐气过。“父皇啊!你不是说儿臣懦弱么?可儿臣完成了你想都没想过的壮举,儿臣认命的人抓到了魁头,魁头你知道么?就是落日原让你大为头疼的檀石槐的孙子,鲜卑人的头领。儿臣不是废物,不是废物!”想着想着刘辩的双目湿润了。

    “张辽是吧?你押解有功,朕封你为奋威校尉,还有你家将军的封赏诏书你也一并带回去吧!”

    “升征北中郎将吕布为度辽将军、督讨鲜卑中郎将事,封关内侯,赏千金!”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张辽低声念叨了一句从吕布那听来的诗句,却不想被董卓听到了。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张校尉倒是体恤将士,将来定然成就不凡!”董卓忍不住夸赞了一句。

    张辽连忙道:“董将军谬赞了,此乃我家将军平日所说,辽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吕奉先么?倒也真是个表里如一的好汉子。”董卓背后的崔烈在心内评价了一番。

    “陛下,吕将军虽然让辽将魁头带来洛阳,可还命令辽把魁头安然带回。”张辽应付了董卓一下又对刘辩说道。

    “哦,为何?朕难道不该杀了他以祭亡者之灵?”刘辩颇有兴趣的问道。

    “吕将军准备借魁头以针对鲜卑,若魁头用得好,鲜卑估计会乱上几年。吕将军还言,昔日陛下面前两曲乃是平生所愿!”张辽恭敬着回道。

    “好!鲜卑诸事真就交给他吕奉先了!回去给他说,朕许诺的将来定会实现!”许诺的什么?便是马踏弹汉山之时,骠骑将军、冠军侯的位子立刻奉上。

    

第三十三章 张辽来洛阳是为了拉人?() 
皇宫朝议结束之后,张辽并未立刻带着魁头返回并州,而是奉吕布之命带了许多礼物来洛阳收拢文士佐吏,并州近十年换了三任刺史,如今刺史之位空悬,其它从事、幕僚多因战乱离开,哪怕吕布能将整个并州九郡九十八县凑到一起,却是实在找不到如此多的官员。只能到洛阳这大汉中心寻找些支持。

    张辽第一个拜访的便是最近风头一时无两的董卓董太尉,魁头则被随从的军士看守在驿站里。

    原大将军高大的门楼上,正在换着牌匾,“太尉府”三个镶金大字替代了原来牌匾上的“司空府”,森严的守卫、络绎不绝的宾客昭示着新任太尉董仲颖的炙手可热。

    张辽挤了好久才递上了拜帖,感受着身边这群文人骚动着的**,张辽一时有些彷徨,京城的文士带回去真的有用么?

    “快回家等着去吧,董太尉日理万机,要召见不知要等上几日呢,别在前面堵着!”张辽晕头转向的被一群文人雅士推搡着、唾弃着,又挤了出来,饶是张辽武力超人也不敢对这些文人名士施展拳脚,只好无奈的准备回客栈等消息。

    “谁是张文远将军?”这时太尉府的角门打开了一扇,里面出来了一对军士,冲着眼前的人群就是一顿推搡,这群漠视张辽、直把一员勇将赶出老远的士子们却是对这队官兵十分恭敬,纷纷退开在一旁。

    张辽拥簇在人群中无奈的伸高双手高声喊着:“张文远在此,张文远在此!”

    “快让开!”一个家奴模样的中年人带着几名士卒拳打脚踢加满口脏话就给张辽开了一条颇为宽敞的道路。

    “张将军请随老奴去面见太尉!”本来趾高气昂的董府中人,看到张辽之后又变的低眉顺眼起来。

    张辽很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也顾不得观赏周围人的惊讶羡慕模样,慌忙随着那群军士进了董府。

    “文远直接让人通报一声便成了,何须递什么拜帖。”董卓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对着刚进厅的张辽说道。

    大厅内四个火盆齐燃,在这寒冷的冬季辟出了一处暖地,张辽在手上哈了两口气,抱拳说道:“董太尉忧心社稷,辽怎敢随意打扰?再说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