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等赵昰得知此事时,太后已经在刘正芬点头应允之后,做好了将刘正芬迎入宫中的所有准备,甚至连朝廷两位宰相都已经被太后通知了此事。
与赵昰满脸震惊不知所措的样子截然不同,两位宰相对于这种类似于太后给少年皇帝找了个童养媳的小事毫无意见,反倒让家中的夫人各备礼物,入宫向太后道贺。
和姐姐一番长谈之后,在刘正芬一脸平静的解释下,想到姐姐如今快十八岁仍坐守空闺情况,再加上刘正华内心对赵昰也的确有种亲近和认同感。成为天子嫔妃,总是要比出家当一个女冠,或是再找一个普通官宦人家嫁出去要尊荣太多,刘正华也惟有同意了姐姐的决定。
因为天子尚未成年,而且为皇帝册封一位普通的嫔妃,对皇家和朝廷众臣而言也并非什么大事。几天后,只是由太后发下一道懿旨,直接派出宫中太监、宫女手持皇家仪仗,在御龙直侍卫的护送下将刘正芬接入宫中。
一道荒唐的流言之下,赵昰莫名其妙的有了一位妃子。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正式成了皇亲国戚,这倒是让原先散播流言居心不良的那些禁军将领们被惊的张口结舌。
(本章完)
第108章 众人皆喜我独忧()
刘正芬入宫当日,太后亲手将加盖好玺印册封刘正芬为婕妤的金书玉册颁下之后,赵昰在不满十二岁的时候拥有了第一位后宫嫔妃。
即便贵为天子,皇家与普通人家在婚嫁习俗上同样并没有什么不同,父母之命仍然是大过一切的。人都已经抬进宫来了,赵昰也只能茫然的按着一应宫中礼仪与刘正芬在宫内行过了一应天子纳妃之礼。唯一有些不同的是,等赵昰和刘正芬一道向太后跪拜问安之后,太后可不准备让自己的长子这么早就开始接触女色。
省了入洞房的环节,径直拉着刚入宫的新儿媳往已经收拾一新的临敬殿走去,那里将会是刘正芬今后在宫中的新家。
第二天,朝中文武百官司纷纷呈上奏表向太后和天子道贺,高坐于崇华殿内龙榻上,赵昰却总是有种荒唐和罪过的感觉。因为脑子里前世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只要一想到不满十二岁就有了正式的妻妾,赵昰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处处不自在。
对母亲借着天家威势,让刘正芬这样一位身世凄凉的弱女子入宫,赵昰心里总有种仗势欺人强抢弱女的罪恶感。以致于刘正芬和他在宫中行礼之时,每次看到刘正芬娇羞的微笑,赵昰却总感觉这位不满十八岁的少女,笑容背后肯定深藏着种种心酸和无奈。
故做镇静的接受了百官的朝贺,散朝之后,刚回到崇华殿后殿的花园里想静静心思,小林子却快步跑到赵昰身边通传道:“启禀皇上,龙骧左卫指挥使刘将军,前来向皇上谢恩!”
听到这个消息,赵昰心中猛的一跳,实在是有种恶霸刚抢了民女,就被民女的家人追上门来寻仇的感受。心慌意乱之中,赵昰下意识的就想逃避,转身准备绕回自己的寝殿躲开刘正华。
只是赵昰自己原本就不是一个重视礼仪的人,刘正华也是天子少有的几个心腹近臣,如今又刚刚成了皇亲国戚,小林子前面寻赵昰通传消息时,刘正华也习惯性的不等通报,跟着这个小太监就进来了。
等赵昰一转身,看着满脸兴奋带着喜意的刘正华,顿时有点诧异了,难道刘正华对于将姐姐送入宫中为妃很高兴?还是这家伙迫于无奈装出来的高兴模样?可这小子有这么深的心机和城府吗?
“臣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叩谢皇上隆恩。家姐幸蒙太后、皇上青睐,受封婕妤入宫服侍皇上,臣阖家上下皆与有荣焉。“
两人相处多时,相互之间早就极为熟悉了,从刘正华的动作、语气上,赵昰根本感觉不到一点不满之意,反而全是真真切切的兴奋和高兴。这就让原本心虚的赵昰慢慢安静了下来,先将伏地谢恩的刘正华拉起来,赵昰仍是不敢直接谈论刘正芬之事,故意将话题扯到了军中兵马操练的事情上。
等刘正华带着兴奋的心情将龙骧左卫军中诸事向赵昰仔细做了汇报之后,赵昰终于可以确定,刘正华对姐姐入宫为妃确实是很高兴的。
赵昰之所以有种慌乱无措的感觉,其实大半都是前世那些思维习惯在做怪。
始皇帝十三岁登基,十四岁时就生了长子扶苏;汉平帝九岁登基,十二岁即立王莽十三岁的女儿为皇后。在如今这种时代里,赵昰十二岁纳妃,实在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就是三、五岁的小皇帝,为了政治需要,由权臣或是太后指配一个皇后的事情也并不鲜见。
对于大多数臣子来说,自己家中的女儿能入宫为妃,不仅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更会得到种种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权势。刘正芬虽然知书达理容貌出众,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快十八岁还没出阁,这在官宦人家里也算得上是老姑娘了。在父兄俱逝家中没有长辈操持的情况下,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本就极不容易。
此番流言满天之际因祸得福,得太后垂青入宫为妃,刘正华高兴还来不及呢。刘正芬自己也并无一丝不满之意,一个女儿家对自己未来夫婿最大的梦想无非是功业、地位和仪表。赵昰相貌堂堂,天姿超群乃是太祖转世的传言,可是早就在大宋朝野流传多时了。再说这整个天下还有比皇帝功业更大、地位更高的人吗?
琼州内政安稳,朝廷又刚在湛江取得了一场歼敌数万的大捷,借着天子纳妃之喜,陆秀夫命朝廷户部给琼州各县分发赏赐了一批钱粮布匹,琼州上下处处欢腾之际,百姓们心底对少年天子自然更加忠诚、爱戴。
大宋诸事顺遂的时候,因为湛江大战,广南东路已经被大元朝纳入治下的各府各县又开始人心浮动。不少厌恶鞑子心向大宋的百姓仕绅们,都开始在暗中期盼着大宋朝廷能早日重回广南。
人心不稳之下,大元朝新委任的官吏们在治下推行的政令也开始停滞起来,各府县的官吏们也只得纷纷向广南行省平章政事察不忽木请派兵马,用来镇慑百姓以防生乱。
察不忽木自己也并不隐瞒湛江大败的结果,反而将宋军的兵力和战力夸大一倍,借机向元廷诉苦求援。
元廷上下一片哗然之中,忽必烈纵然心里清楚察不忽木的心机和手段,可是为了大元朝廷的颜面,却只能按捺下心中的怒火。除了颁布旨意严辞斥责了察不忽木征战不力之外,又给江南行省阿里海牙发去旨意,命江南行省就近向察不忽木运送一批粮草和军需辎重。
最得力的丞相伯颜如今深入草原,忙于平定海都之乱,坐镇大都的忽必烈又忙于处理繁杂的朝政和蒙古诸部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内耗,安坐在大都皇廷内的忽必烈一时之间也只能徒自嗟叹。
除了让富裕的江南行省支援察不忽木一些粮草辎重外,忽必烈还另给阿里海牙发去了一道密旨,命江南行省集中力量加快赶制大型海船,以备不时之需。
察不忽木看似精明阴狠手段高明,可是过于狭隘的心胸和过重的私心,都让忽必烈对他失去了信心。一旦察不忽木不能剿灭宋人残余力量,让大宋朝廷死灰复燃,凭着赵宋立国三百多年深入民心的中原正统威望,只怕又要引得汉人心思浮动了。
(本章完)
第109章 煞星终起扶龙意()
琼台行宫的宫殿大体上都是背靠琼山依山而建,为了确保朝廷中枢的安全,负责拱卫朝廷中枢的禁军以琼山为中心,将方圆十里的范围全部划为禁地,由禁军时刻巡逻守卫。
从行宫大门西行三百余步,隔着一片清幽的竹林,就能听到一阵如珮环轻鸣般的悦耳水声。沿着林中小道走进去,一个清澈的小潭倏然映入眼底。
小潭岩石为底,石岸参差不齐却别有一番天然韵味。周边青树翠蔓摇缀,置身其中顿时令人心神俱静。
潭西南一片从竹林中开辟出来的空地上,一座简陋的竹舍悄然耸立。竹舍前一大块铺满细沙平整好的空地上,赵昰正精神抖擞的挥舞着手中的长棍和智能和尚对练的不亦乐乎。江国栋静静的站在一旁守候,而智勇和尚仍是一幅笑眯眯的模样,只是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块木板,正用一把小刻刀在木板上不停的雕琢着什么。
自赵昰的后宫有了嫔妃之后,宫内人手短缺的情况就越发明显了。原本宫内的太监宫女数量就不足,赵昰整肃内廷秩序时又驱逐出二十多个品行不端的宫人,以致于刘婕妤在入主临敬殿后,整个内廷竟是只剩下三十三个太监和十六位宫女,仅有的这十六位宫女中,除了晴雯和宝钗外,大多是年近三旬无家可归才长留宫禁的老宫女。
赵昰身边算上小林子和晴雯,崇华殿内外总计才不过二十三名宫人,太后和卫王赵昺身边也只有二十六人。等刘玉芬入主临敬殿后,天子嫔妃身边自然不能没有宫女服侍,无奈之下也只能从太后身边的宫女、太监中暂时拨了五人过去。
若只是寻常的富绅人家,四位主子身边有四五十个丫鬟、小厮服侍自然是尽够用了。可对于一国太后和一朝天子来说,这实在就有些过于窘迫了。内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可不仅仅是用来服侍主子们的,内廷的皇家礼仪,联络外廷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却是时刻不敢有任何差池的重要差使。
琼州政事顺遂民心安定之后,太后虽不曾提过要求,身为臣子的陆秀夫本也就存着为内廷招募一批太监、宫女的心思。
正好新任礼部尚书钱玉昆到任之后,上书朝廷准备从民间选取一批年轻秀女入宫充实内廷,主持朝政的陆秀夫也就顺水推舟的批复了此事。由礼部遴选了百名年轻秀美的少女入宫,这才算是将大宋皇家的气度给撑了起来。
只是本就地方局促的内廷,在增加了百名宫女后,却让赵昰连一块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