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朱家皇室之诸王的名望,再加上郑家军的实力,昏君朱由崧就等着倒霉吧!”
“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石廷柱和何进胜抚掌称赞,决定来个曲线报国(大清国)
几日后,明军搜山,石廷柱和何进胜解散了山寨,化妆成老百姓与侯恂果然成了漏网之鱼。
(本章完)
第367章 有清无明,有明无清()
短短的数天时间,朱由崧的大军便全歼了满达海的四五万清军,仗打得一个比一个漂亮,捷报一个连着一个传来。
刘肇基和马万年在洛阳城外大获全胜,一夜之间将满达海的残部杀得丢盔弃甲,一口气追出五六十里,歼灭鞑子两万多人。
郑鸿逵带着孔有德的脑袋来洛阳报功,一夜时间端了怀庆城外的清军大营,歼灭近万人。
河南和山东总督卢九德和黄得功、陈潜夫等把近二十万军队也屯集洛阳附近,这样,洛阳周围就有二十余万明军勤王。
陕州和熊州等地的清军不战而逃,明军兵不血刃接管了这些州城。至此,整个河南和山东全部并入南明的版图。
朱由崧携娇揽美,在洛阳的行宫里品着美酒,赏着鲜花美景,听着捷报,这日子过得还算惬意。
盘点洛阳周围的几次大仗,前后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便打垮了阿济格和多铎的两路大军,近二十万鞑子全军覆没,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智顺王尚可喜、怀顺王耿仲明、恭顺王孔有德,五大王全部战死,平西王吴三桂中计被押进大清京师,估计他和他的舅舅祖大寿正在和多尔衮掰扯呢,还有鳌拜和满达海也一命呜呼,想想这些人的在清廷中地位和威望,朱由崧一个一个都把他们踩在脚下。
朱由崧禁不住要骄傲了,有几次在梦中都笑醒了,被马金花和贺宣娇又哄睡了。
太值得庆祝了,加上连日的征战,手下将士也够辛苦的,因此朱由崧在洛阳整休人马,大肆犒赏三军,抚恤伤亡将士,老百姓也是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庆贺胜利,这才是真正的军民同欢。
朱由崧将捷报发到了京师,朝野上下震动,内阁首辅高弘图,内阁次辅王铎等等,觉得大明中兴有望,陛下登基刚满一年,便有如此丰硕的成绩,现在朝中党争基本没了,东林党也被改造了,不听话的军阀也被铲除了,鞑子连吃败仗,明军一路势如破竹,他们仿佛从朱由崧身上看到了当年太祖和成祖的影子,不由得慨叹,真是老天佑我大明,降得此圣贤威武帝王!
这些南直隶的百官感动得涕泪横流,望洛阳方向跪拜,自此为官更加敬业了。皇上如此勤政,他们焉敢懈怠?都希望朱由崧凯旋搬师之时,不因平庸渎职而被问罪。
但朱由崧没有急着搬师,明军士气正盛,他决定不给鞑子喘息之机,乘胜出击,一鼓作气将鞑子们赶回关外老家。现在朱由崧可谓兵强马壮了,别的不说,光洛阳周围就有二十多万勤王之师。
粮草短时间内也没问题,本来南明国库亏空,入不敷出,朱由崧靠抄家充内帑,从大太监朝赞周,到凤阳总督马士英父子,党羽阮大铖、朱国弻,再到四镇军阀,再到东林魁首,等等,别看国穷民贫,这些人富得流油,先后查抄了近两千万的银子,用来维持残明的运转。
然而这也不能解决问题,大明朝连年的亏空太大了,加上天灾人祸不断,赈济灾民,这都需要银子来摆平,更有连年的战争是大规模的集体焚钱运动,那得多少钱来支撑啊!
朱由崧的粮草给养之所以能宽阔地维持到现在,先是靠四镇军阀,接着是武汉的左良玉父子,现在又是鞑子,他们的无偿捐献,这些大胜仗所得的战利品解决了大问题,正所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
眼前一下子灭了英亲王阿济格和多铎两路大军,近二十万人马,其粮草给养全都以战利品的形成便宜了朱由崧,现在朱由崧粮草给养再维持一两个月没问题,夏粮马上就下来了,这年景虽然谈不上丰收,但要比冬天和青黄不接时筹集粮草容易得多。
因此,短时间内朱由崧不必为二十万人马的粮饷而忧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炮的弹药短却,洛阳城外的那次大爆炸虽然一次把阿济格、多铎、耿仲明、尚可喜等四大王送上了天,但那次将炸药和炮弹耗尽,虽然得了二十门红衣,但弹药极少,没有弹药,再厉害的大炮也是废铁。
补充弹药的途径不外乎自制和购买,但这短时间内都不可能解决,也不能坐等弹药,炮营只有省着点发威了,炮营指挥使李柱石撅起了嘴,但眼下也没有办法。
朱由崧决定继续进兵,先稳定了大明的局势再说,这些问题至于以后怎么办,只有放到以后再说了。
朱由崧在洛阳整休了近半个月,打算提兵继续北上。这时当值太监进来奏报,“陛下,外面来了六员将,皆是去年的武进士,要来拜谒陛下。”
朱由崧一听更高兴了,去年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朱由崧顶住压力,硬是开了文考和武考,虽然武举不多,只选了九名,但这九人皆是武艺高强之人,有的还是将门虎子,名门之后,好好培养有望成为国之栋梁,因此朱由崧全部授于御前侍卫,朱由崧给了他们两个月的假期回家省亲报喜,现在随驾出征的只有郑大木和马金花、马万年,没想到剩余六名武进士此时全来了。
朱由崧在偏殿召见了他们,张环、陆校、赵甫、方东旭、许显仁、范进忠六人跪到见驾。
原来这六位武进士回家省亲报喜之后,赶到京师听用,但此时朱由崧已经御驾亲征了,六将结伴同行先往九江而来,后来又到了武汉和宜昌,均没追上朱由崧队伍,直到来到洛阳,他们君臣才相遇,这一路上三耽搁两不耽搁,才妥到现在。
九名武进士全部到齐,充入军中,朱由崧这二十多万人马无疑又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千军一将难求,何况一次又来了六将?特别是小将张环,乃是川中名将神弩将张令之后,年纪虽小,但这是大将。
陕州战略地位重要,是三省通衢,大顺军实力尚存,这里须派重兵把守,说白了就是为了防守李自成的人马,去年的流贼闹京师,绝不能重演。
因此朱由崧传旨令郑隆芳为陕州总兵,给他一万人马驻守,让袁枢为德州总兵,带兵一万驻守山东德州,主要是让他看住沧州的唐通,又传旨令河南巡抚陈潜夫坐镇开封府,兼理河南和山东两省政务和军务,其余的兵将随驾亲征。
朱由崧带着黄得功和卢九德等,包括九名武进士,猛将上百员,起大军二十万离开洛阳,过了黄河浩浩荡荡杀奔清帝的京师北京方向……
现在的多尔衮在北京已经坐不住了……
(本章完)
第368章 另类的宁完我()
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兵败将亡的消息传到清都北京,朝野震动,算上这次,大清已经是第二次朝野震动了。
第一次是几个月前尼堪和博洛兵败阵亡,一万鞑子和几十万汉奸军队全军覆没,眼看到手的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九江、武汉、宜昌等地,却仍然不属于大清,好比一块就要吃下去的肥肉却被朱由崧翘飞了,那次消息传到北京,大清上下朝野震动。
但是这次比上次震得更厉害,清军两路人马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血本无归,这是什么概念?这等于大清国的一半军力!
满洲八旗入关时总共只有十几万军队,后来大清的都城从盛京(今辽宁沈阳)迁都北京,清军多了起来了,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还有刚刚投降过来的一部分明军和大顺军将士,经过改编成清军,这些杂七杂八的队伍都算上,清军总共也不过四十万人马。
也就是说,大清的军队很有限。这一点,任何一个人民族与我们汉人没法比,别说朝廷的正规军,随便一处流贼,动辄上万,稍有规模的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李自成的人马,张献忠的队伍等等,大汉族别的没有,就是有人,不服不行!
中原博大精深,关外建虏有限。这一下就折损了二十万大军,数量上刚好是整个大清军队一半。
如果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百折不挠、愈战愈强的爱新觉罗家族视胜败如家常便饭,特别是这位睿亲王多尔衮,被后世称为明末清初的政治家、军事家,更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承受力,但即便如此,这位摄政王现在也无法淡定了。
因这次战果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这一仗其实是他和汉臣谋略第一的范文程亲自运筹的。一东一西两路用兵,大明名存实亡,只剩下半壁江山,皇上都被逼自杀了,小福王是被推上帝王之位的。这位朱由崧是怎么样一位帝王呢?据说酒和女人是他最大的嗜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党争,军阀拥兵自重,可谓是千疮百孔,这样的政权如何能抵得住两路大军二十万雄师?应该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过江南才合乎道理的呀?
然而,多铎、阿济格、鳌拜、满达海,皆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八旗精英,是他们满洲建虏的骄傲,却连吃败仗,而且这次血本无归了。
损失太惨重了,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姑且不论,英亲王、豫亲王、智顺王、怀顺王、恭顺王、还不算那个平西王,这一战就损失了五大王,如果连以前的尼堪和博洛算上,七大王皆命丧伪帝朱由崧之手,让他这位大清的实际掌舵人如何能淡定?
更令多尔衮不能忍受的是,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与多尔衮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亲不溜溜的亲兄弟,如今被炸得尸骨无存,就是他的亲皇兄皇太极突然驾崩,对他的打击也没有这么大。
因此多尔衮听闻噩耗,几度昏劂。被太医抢救过来后,多尔衮什么也顾不得了,一身重孝跪在两个空牌位前,号陶大哭,哭完哥哥阿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