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攻取坚城洛阳,消灭阿济格,朱由崧让他们各抒己见。

    经过对清军这几战,大明将士都是信心十足,以前不敢和鞑子正面交锋,现在认为鞑子也不过如此,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守战,他们均不是对手了。

    御营统领刘肇基和炮营指挥使李柱石、总兵官祖克勇主张强攻,像攻取九江一样,火炮开路,炸开城门,杀进城中,一举全歼。

    而忠贞营的两位指挥使马金花和马万年则主张用白杆兵攀缘城墙,杀入城中,一举拿下洛阳。

    贺宣娇、郑鸿逵、李全等人没有拿出具体的方案,表示唯陛下马首是瞻,让怎么打就怎么打。

    最后朱由崧道:“这一战跟九江之役相似,都是攻取坚城,皆是敌众我寡,但也有不同之处,攻取九江时没有后顾之忧,要攻洛阳须得防着郑州方向的多铎,二百多里,对于清军轻骑来说,不过是一昼夜的路程。我们现在实有兵力不足四万,洛阳城有七万多清军,我们再分兵拒敌,这一仗就很难打了。因此眼前的洛阳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否则伤亡太大,如何智取呢?我们不是放了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三个俘虏吗,现在是用他们的时候了。”

    说着,朱由崧命人取来笔墨纸砚,略加思索,刷刷点点写下一封信,用过印,太监安林过来用嘴吹干,用朱漆封好,然后交给刘肇基,“派人于三更天,将此箭射入洛阳城中。”

    休整了三天,朱由崧拔营起寨,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洛阳城。

    (本章完)

第316章 王爷有不同() 
清廷的英亲王阿济格对朱由崧三路用兵,两面夹击,欲使朱由崧首尾难顾,将明军一举歼灭在洛阳城外,然而事与愿违,他督师七万大军尚未开到洛阳城,那两路人马失利的消息接连传来。

    先是鳌拜离开洛阳,擅自出战,伊河一战鳌拜战死,一万镶黄旗精锐被朱由崧的御营和忠贞营杀得溃不成军,仅存下遏必隆率领的一千来人被困山岭,危在旦夕。

    阿济格惊愕之余,又气又急,用满语骂道:“鳌拜蠢猪,坏我大事,死有余辜!”

    气归气,骂归骂,还得商议如何解救遏必隆之事。毕竟一千多名鞑子也是人,不能见死不救。赶紧将智顺王尚可喜等人召集到帐前商议,又是几千人马的御营,现在又多了个三千白杆兵的忠贞营,伪帝何来这么多王牌之师?对策没商议出来,朱由崧的御营和忠贞营的名声就此传开了。

    祸不单行。正这时又有斥候来报,“两位王爷,大事不好了,平西王吴三桂在大库岭先胜后败,中了伪帝的诱敌之计,全军覆没,平西王、马宝和吴应广被抓了俘虏,生死不明。”

    又是一个重磅炸弹在鞑子们中间炸开了花,英亲王阿济格和智顺王尚可喜等人被这两次败仗的消息弄懵圈了,如入云中雾中,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来没有败得这么惨,三万精锐,一个号满族第一勇士,一个是盛名久负的平西王,这两支人马所向无敌,别说是大明的军队,就是悍匪李自成也被杀得闻风而遁,站不住脚,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被伪帝的四万军队斩杀贻尽,真是难以想像,这仗是怎么打的!

    第二天又是一个噩耗,鳌拜的残部遏必隆的一千多名鞑子在无名岭上被明军的御营和忠贞营全歼,遏必隆死于乱军之中。

    事不过三,一波接一波的败仗打击,令阿济格北都找不着了,营帐之中哗然一片,交头接耳,骚动不已。

    现在他们理解了,为什么武汉的左良玉父子几十万大军硬是挡不住朱由崧的几万帝师,为什么清廷的两个亲王尼堪和博洛等一万八旗精锐会在九江一战中全军覆没,血本无归。

    “伪帝!……伪帝!”阿济气愤之余,以拳击案,气得神经病都出来了,多亏他没有心脑血管病,否则非一命乌乎不可。

    十万大军眨眼之间就折损了三万,还搭进去了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及猛将遏必隆,平西王吴三桂被擒,这件事太大了,阿济格不敢隐瞒赶紧如实奏报摄政王多尔衮,然后他们害怕洛阳有失,商议之后向洛阳急行军,仅一天一夜的时间便开了洛阳城,打算在洛阳与朱由崧决一死战。

    阿济格的七万清军加上原来的六千守城之军,洛阳城还有清军近八万人马,按说实力已经够雄厚了,要知道他们带的都是精兵良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史上十几万鞑子足以横扫中原,可是现在这种嚣张气焰没了,他们第一次感到强中自强中手,能人背后还有能人,南明伪帝朱由崧太难对付了,必须求援。

    向谁求援呢?当然不能向多尔衮,因为现在阿济格知道多尔衮已经无兵可派,而且远水不解近渴,二百多里之外的多铎是他的亲兄弟,别看是兄弟,论指挥打仗,冲锋陷阵,弟弟比哥哥有过无不及,现在哥哥有难当然得弟弟来帮忙了,毕竟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汉人有云,打仗亲兄弟嘛,于是阿济格命鞑子飞马传书,向在郑州一带正与明军交战的多铎告急求援。

    求援的鞑子走后,阿济格和尚可喜商议,他们须得从九江之役汲取教训,不能被动守城,须得主动出击,把战场摆到城外,两王分两路对朱由崧用兵,多铎的人马不日即可开到,这样朱由崧还是三面守敌,这一仗再不胜就没有天理了。

    可是还没等二王分兵出城,又有人来报,“启禀两位王爷,平西王回来了。”

    “你待怎讲?”事情太出人意料了,被明军抓了俘虏还能回来?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不是听错了就是报事的弄错了,阿济格和尚可喜几乎异口同声,就站起来了。

    “平西王吴三桂回来了,就在城外。”报事的鞑子只得复一遍。

    “回来多少人马?”

    “三人三骑,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西王的侄子吴应广,还有大将马宝。”

    这一下是千真万确了,两个王爷一个真鞑子一个假鞑子相互看了看就更不解了。

    阿济格和尚可喜飞马上了城头,果不其然,城外护城河畔只有三匹马,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满身的征尘,一脸的狼狈和沮丧,如丧家之犬。

    阿济格命人开城,吊桥放下,城门大开,千斤闸开启,吴三桂马踏吊桥,三人进了洛阳城。

    “败军之将参见王爷,请王爷降罪。”见到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早早就滚鞍下马,带头跪在阿济格面前请罪,三员将跪成了正“品”字形。

    阿济格面沉似水,那张铜锣大脸好似铁做的一样半天没有表情,智顺王尚可喜也紧绷着脸,盯着他们三个。

    “本王问你们,如何吃了败仗,被抓了俘虏又如何回来了?”

    “王爷容禀……”吴三桂恭恭敬敬地往上磕头,别看吴三桂是顺治帝恩封的平西王,在阿济格面跟孙子差不多,就算是不吃败仗,两个王子见面,吴三桂也直不起腰来。

    因为别看都是王爷,但王爷跟王爷不同,甚至形同天壤,英亲王是清廷的亲王,人家是真鞑子,吴三桂这个平西王算什么东西,终究是降将,是汉奴,这是质的不同。

    现在战败了又有罪,因此吴三桂对英亲王的恭敬程度可想而知,对他亲爹也没这么恭敬过。

    面对冷冰冰责问,吴三桂早就打好草稿了,真的也有,假的也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立功心切,救鳌拜心急,不慎中计,被俘后誓死不降,伺机逃出,侥幸生还。

    看着吴三桂说得头头是道,天衣无缝,满身血污,阿济格和尚可喜姑且信了,让他们三人起来,好言安慰了几句,沐浴更衣,以胜败乃兵家常为由,既往不咎了。

    不是阿济格宽宏大量,不想治吴三桂兵败之罪,毕竟大敌当前,吴三桂马宝这样的猛男对他们还有大用,阿济格尽管生性粗暴,但不是猪脑子,对这些汉人关键时候知道如何驾驭。

    三王齐聚洛阳,再行商议军情。

    这天晚上三更时分,洛阳城外驰来一骑,一条黑影看看四外无人,摸到护城河畔,张弓搭箭往城中射了一箭,然后黑影疾驰而去。

    (本章完)

第317章 马宝冲帐(上)() 
清晨时分,这支箭被巡城的清军发现,箭上的信很快便转到了英亲王阿济格的手中。

    阿济格拆信一看勃然大怒,立即传令升帐聚将。又粗又长嘟嘟作响的牛角号声划破清寂的军营上空,接着聚将锣鼓也响了起来,这是清军召集众将紧急信号。

    这时天刚刚亮,有些清军将士还被窝里酣睡,不知何事便被军令召集到英亲王帐中,当然包括吴三桂、马宝和吴应广。

    这些鞑子和汉奸们还认为有了什么紧急军情,进帐之后发现气氛不对,再看阿济格那张铜锣大脸,怒容满面,须发颤抖,吓得鞑子和汉奸大气也不敢出,上百人的营帐之中,落针能闻。

    “吴三桂,汝可知罪?”阿济格突然一拍桌案,大声喝斥,二目凶光四射如利剑般射向吴三桂。

    就这一声,众将的目光全都落到了平西王吴三桂身上。

    吴三桂心里咯噔了一下子,没想到祸从天降,赶紧出列跪倒,“王爷,小王不知罪犯哪条,请王爷明示。”

    “哼,此封信你可晓?”阿济格说着,将那封朱由崧的亲笔摔到了吴三桂的脸上。

    吴三桂跪着不敢起来,把信捡起来,仔细一看脸也变色了,朱由崧在这封信上亲切地称为他和祖大寿为爱卿,并告诉他不要心急,虽暂时取得了阿济格的信任,但摄政王多尔衮可不像英亲王那样粗暴少谋好糊弄,待时机成熟时再把那封信送给祖大寿,然后相机而动,免得引起鞑子怀疑露出破绽,坏了大事,丢了性命。

    吴三桂大呼冤枉,“王爷,这定是伪帝朱由崧的奸计,小王和舅父祖大寿是清白的,我等自投诚以来,不敢说有功,但对清皇陛下忠心耿耿,天日可表,请王爷明鉴。”

    “哼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