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奉庭见李光弼说得如此坚决,没有丝毫商榷的余地。生怕激起军变,不敢宣读皇帝的诏书,休息一晚后,便回到京城。
接到刘奉庭的上奏,唐肃宗感到事态严重,让李揆进宫,对他说道:“李光弼藐视朕,其罪难赦,朕欲罢其官。”李揆说道:“李光弼手握重兵,逼急了容易走向反面,对朝廷不利,不如先诏他进京,去其兵权。”
刘奉庭又一次到太原宣诏,批准了李光弼请求处斩崔众的奏折。并诏李光弼进京,商讨平叛方略。李光弼知道进京就会下狱,推说前线战事吃紧,不与刘奉庭一起去长安。。
唐肃宗立即召集李辅国和李揆,到宫中议事。对李光弼的抗旨,要他们提出处理意见。李辅国说道:“李光弼也是胡人,如此对皇上不敬,抗旨不尊,必须治罪,否则边将都不服朝廷管辖,那还得了。”
李揆说道:“李光弼现在掌握重兵,逼急了会与朝廷对立,则又多了一处叛军,朝廷危矣。只有先将他与其军队分开,升他的官,调到南方去防守江淮。代州剌史辛云京守卫前线,与叛军作战,屡战屡胜,颇有战功。臣奏请皇上任命辛云京为太原尹,接替李光弼。”
唐肃宗说道:“传朕旨意,命令李光弼为侍中、河南尹、江淮行营节度使,出镇临淮。知河南、淮南东西、山南东、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坐镇徐州,防御叛军南下。任命辛云京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总管太原防御。”
李揆草拟好诏书,与萧华商议。萧华说道:“李光弼明摆着对抗朝廷,让他与其兵将离开,到徐州去必不愿意。如果逼急了,又可能出现反叛。他只所以有恃无恐,就是仗着手上有兵。”
李揆说道:“现在国家已乱,李光弼这样与朝廷对着干,不能容忍。而且皇上已经明确指示,一定要让他与军队分开。”萧华说道:“那就要快,而且要做好准备。宣旨的时候,当着众将的面,使他手下的将军知道朝廷的决定,有所顾忌。而且先向辛云京传旨,让他在向李光弼宣旨的时候,到太原接任。”李揆说道:“我赞成,就这样办。”
刘奉庭又一次来到李光弼的帅府,对他说道:“圣上有旨,要对众将宣读。请元帅将太原城内五品以上军官集中,宣读诏书。”
李光弼以为又要征讨叛军,将太原的几十名战将集中到帅府。刘奉庭当着众将的面宣读了诏书。李光弼以为朝廷平叛离不开他,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会调他走。接到诏书,知道朝廷对他猜疑,想耐着不走。征求手下几员大将说道:“皇上下旨,要光弼去徐州,本帅不想去,你们认为如何?”郝庭玉说道:“圣旨已下,全军都知元帅升官,不去赴任,军士不会答应。”
李光弼还在犹豫,正在这时辛云京已经带着一队人马进了太原。李光弼想拥兵自重也失去机会了。只得去了徐州赴任,但心中不舒服,整日里担惊受怕,从此之后不敢进入京城,两年后死于徐州,时年五十七岁。
史朝义在洛阳即皇帝位之后,自称显圣,任命朝廷官员。渐渐步入正轨。但对住在蓟城的废太子史朝英和太皇太后辛氏,很不放心。散骑常侍张通儒上奏:“皇上在洛阳登基,太皇太后在蓟城不适时宜,臣奏请皇上早作处置。”
史朝义说道:“她到洛阳来,更不适时宜。”张通儒说道:“此事长则生变,皇上要早下决心。”史朝义说道:“朕任命爱卿为为蓟城留守,坐镇蓟城,全权处理东京事务。”张通儒说道:“臣尊旨。”准备去蓟城上任。
为了稳固燕朝的将领,史朝义又任命张献诚为汴州节度使、李怀仙为平卢节度使。宰相许叔冀上奏道:“启奏皇上,先皇驾崩,以稳定大局为重,臣奏请安志忠、薛嵩、薛忠义、能元浩等人均为节度使。”史朝义说道:“准奏,由许丞相起草诏书。”
张通儒奉诏来到皇宫,立即跪在地上:“臣张通儒奉旨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史朝义说道:“平身,赐坐。”坐在旁边的骆悦说道:“张大人是蓟城留守,准备何时到任?”
张通儒说道:“虽然皇上有口谕,但未接到赴任的诏书,下官不敢轻举妄动。”骆悦说道:“大人此去作何打算?”张通儒说道:“蓟城一直由先太子史朝英防守,还有皇太后辛氏当权,下官此去责任重大。如何行事?听从圣上令谕,也请丞相赐教。”
史朝义说道:“蓟城乃我燕朝根基,朕将根基交给爱卿。是因为爱卿一直是燕朝的重臣,对燕朝忠心耿耿。朕现在将蓟城的生杀大权交给爱卿,希望爱卿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心意,将蓟城治理好。”
张通儒立即跪下:“启奏皇上,臣得陛下重视,万死不辞。此去蓟城,即使是龙潭虎穴,臣也要竭尽全力,维护皇上的权威。但废太子经营蓟城日久,既知先皇已经将其废弃,势必心中不服。如果对抗朝廷,臣一人之力实在难以平息。”
史朝义扶起张通儒说道:“辛氏和朝英并不知朝中之事,你去蓟城并非孤立无援,平卢节度使李怀仙将策应于你。朝英已经废了太子之位,如能配合,卿则善待之,即使不服也不能太过无情。具体事宜,爱卿与丞相商讨,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张通儒对骆悦说道:“阿史那玉、高如震辅佐辛氏和史朝清守卫蓟城,先皇驾崩,这样大的事,不会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吗?此去虽然凶多吉少,但我并不惜命,仍会全力以赴。但是我死不足惜,要是坏了朝廷的大事,如何向皇上交待?”
第一百五十七章 京官嚣张光弼杀御史 城内生变怀仙进蓟城5()
张通儒的担心,骆悦十分清楚,对他说道:“你担心的事,早已安排好了。我这里有一份先皇的手谕,你带在身上。到了蓟城之后,不传先皇的死讯,就说先皇患病暂住洛阳。先稳住阿史那玉和高如震两人,秘密杀掉太皇太后辛氏和废太子史朝英及其死党。行使蓟城留守的责任,掌握蓟城的权柄。阿史那玉和高如震两人,如果听话,可保留官职,若是反抗,就地正法。”
张通儒说道:“没有一兵一卒,此去十分冒险。”骆悦说道:“大燕军队都在边将的手上,蓟城守军不多,如果大人带兵前去,势必引起他们的怀疑,反而影响秘密行事。你一人前去,他们不会戒备。没有了提防,正好行事。至于帮手嘛,可遣亲兵扮成百姓,混入蓟城,然后想办法将他们招入衙门,这样神不知鬼不觉。有了亲兵便即下手,事可成矣。”
张通儒和太监李猪儿一起到达蓟城,高如震到城门迎接,进入皇宫,当着史朝英的面,李猪儿大声说道:“太子史朝英接旨,皇上手谕:蓟城重地,加强防卫,令散骑常侍张通儒担任东京留守,统管蓟城事务。负责保护皇宫。宦官李猪儿,照顾太子起居,管理宫内事务。”
高如震接过伪造的史思明手谕,递给史朝英。史朝英说道:“外间传闻,皇上已经驾崩,怎么还有手谕?”张通儒说道:“这手谕可是皇上的字迹?”史朝英说道:“字迹不假,好象是的。”
张通儒说道:“这就是了,驾崩了还能写字吗?皇上现在坐镇洛阳,正准备进攻长安。只是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所谓皇上驾崩,那是唐朝的密探散布的谣言。皇上怕太子年少,中了敌人的离间之计,特地派我来蓟城,以正视听。从现在开始,东京留守正式行使职权。按照皇上的旨意,李猪儿负责皇宫内的事务。阿史那玉、高如震负责京城的安全,维护京城治安。东京留守处正式招纳衙役,行使职权。”
街道上贴满了东京府招聘衙役的通告,前来留守处报名的人成群结队。那些秘密混入蓟城的张通儒原来的亲兵,都通过招聘进入了东京府衙门。新建留守处,正需要人手。张通儒将他们安排到身边,担任官员和护卫人员。并与李猪儿配合,将一批亲信换入皇宫,担任皇宫的护卫。
准备好之后,张通儒请辛氏和史朝英到东京留守处赴宴。派人通知李猪儿,李猪儿到宫内传话。史朝英说道:“张通儒为何事举行宴会?裨将阿史那玉和高如震是否参加。这些天我总感到不安,父皇在洛阳已经几个月了,也不来蓟城,皇上不到京城,不合情理。”
李猪儿说道:“张留守上任,自是要大宴宾客,阿史那将军一定会参加的。皇上正在谋划攻击长安,长安不克怎好回蓟城。我带上太子的贴身护卫去赴宴,不会有事的。”
史朝英虽有疑虑,但年轻不更事,和辛氏一起到了东京留守处,张通儒迎出门外,进入餐厅,辛氏问道:“怎么不见阿史那将军和高将军?”
张通儒说道:“不忙。”史朝英说道:“张通儒大胆,怎样对皇后讲话呢?”张通儒说道:“请二位来,就是告诉你们,皇后和太子已经被废了。这是应天皇帝的诏书,请李公公宣读。”
将伪造的史思明的圣旨递交李猪儿。李猪儿接过圣旨说道:“史朝英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身患重病,已经垂危,现国步艰难,太子年幼,难当重任。朕传位于长子怀王朝义,废除朝英太子称号。钦此﹗”
史朝英说道:“圣旨是假的,大胆张通儒竟敢伪造圣旨,来人哪,赶快与我拿下。”张通儒说道:“史朝英,皇上念你是他兄弟,本不愿杀你。但你还想树立太子的权威,就不能留你继续在人世间了。”
辛氏说道:“慢,宰相周挚和元帅李归仁呢?他们怎么不来?”张通儒说道:“他们也随应天皇帝去了,皇上任命许叔冀为宰相,田承嗣为元帅,已经废除了你的皇太后。识时务的话,便乖乖的听话,叫阿史那玉和高如震等人拥护当今皇上,饶你们一死。”
“哈、哈、哈…”辛氏大笑,指着张通儒说道:“你为燕朝首任宰相,见风使舵,助